方格精選

「理解你」的三種姿態。你的感受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當他平靜地向你訴說著他的生命故事時,你正在想些什麼?

生活中,總會有朋友向我們吐露自己所發生的事,他可能是憤怒地訴說著、可能是悲傷的表達,亦或是語氣帶上了愉悅。而這樣的對話,彷彿我們能讀懂他們的情緒一般,理解他們的情緒後回覆,來延續話題。當然,這一些也許只是最表象的情緒,裡面還藏著一些我們沒辦法輕易讀懂的東西(有些甚至是本人都察覺不到的),但撇除這些不說,倘若我們今天連最表象的情緒都無法判讀到呢?

這幾年開始我接觸了自費的心理諮商/治療,這期間我經歷過跟三位心理師工作(諮商)的經驗(不同時期),也因三位心理師的諮商風格不同,讓我在諮商的過程中觀察到了一些可能平常在生活裡我不太會去注意的事情。

在諮商室裡,我好像習慣用平靜的方式來講訴我的過往,不論是悲傷或是憤怒。

「可是妳講得太不痛苦了,對過去也沒有感受。」
「妳讓我覺得妳很冷靜」

而其中一位心理師是在晤談的過程中,幫我決定了我的情緒。在三位心理師給我的回饋中,我讓他們的感覺是一致的,儘管時間線不同或談的議題不同。

可能我覺得這些是過去的事情,所以我可以不帶著情緒表達,但也許也可以說是我感受不到自己在這些事件裡的情緒。在某些事件的發生當下,我知道自己是痛苦的,但痛苦裡面是什麼我卻看不到。

「那你有什麼感覺?」

他們嘗試尋找我的情緒。在我講述我的過去後,這位心理師是這樣問我的。

「呃...好像沒有什麼感覺...」我帶著疑惑的口吻回覆,我有感覺嗎?我不確定,也不記得了。

而他只是挑了挑眉沒有再多說什麼,只是在往後的晤談當中,時常會問我類似的問題,像是「你現在有什麼感覺嗎?」、「那你的感受是什麼?」、「那時候的你在想什麼?」

「沒有吧」、「不知道」剛開始我都是一樣的回覆,或是為了要敷衍他隨便的回答了幾個有關感覺、情緒的詞語給他,慢慢地我被問的很困惑,我常在想,我要有什麼樣的感覺嗎?還是我有什麼感覺,只是我說不出來?幾次後我用了問題回答他的問題「有選項嗎?」,他聽到後也只是笑著說沒有,當時的我是真的很想知道他有沒有選項給我選,我想知道他給的選項有沒有一個詞語可以符合我的心情,又或是想從他的選項裡得到答案,讓我知道我應該要有什麼樣的反應,好讓我像個正常人

總覺得自己的情緒像是被雨蓋住,其實是有的,只是看不清。

現在的我很慶幸在當時他沒有給我任何選項,也從不在我回答不出來時責怪我,他就是讓我自己慢慢去摸索,讓我感受自己的感受。久而久之我開始可以回答出我到底有什麼感覺,儘管有些時候仍覺得有些詞彙表達的不精準,但最終的我能夠看見自己其實是有感覺、感受的。

當時的我不知道,其實他在透過提出這樣的問題幫助我,讓我可以開始去思考並察覺自己的情緒

這樣的方式對我來說是很受用的,因為我是一個想很多的人,總在諮商回到家後去回想今天晤談的內容,將他問我問題重新回答一遍(有時也不只一遍),而經過這樣的重複回答及整理,心裡的答案也更加清晰,這樣的方式鋪墊了我在未來覺察自己的能力,算是打了一個很好的基礎。

在與這位心理師結束治療後,兜兜轉轉又回到了諮商室,開啟了一段新的諮商經驗。

「所以你覺得很不滿。」

和上一位心理師不同,他在聽完我的故事後直接這樣對我說。

雖然我已經可以察覺出自己在事件當下的情緒,但我還是平靜的口吻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和以往不同,這次不再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情緒或是感受,而是因為我清楚了,所以選擇用這樣的方式說出來,尋求心理師的建議共同解決我的問題。因為我深知自己處在泥沼裡,那樣的慌亂不安會讓我忽略很多眼前的訊息,所以想找一個旁觀者提醒我,哪裡有工具可以把我從泥沼裡拉出來

當下我愣了一下,回答他並不是這樣,同時在心裡也有了一個懷疑「我應該要有這樣的情緒或感覺嗎?」,幾次的諮商過程常常上演這樣的戲碼,我了解心理師需要清楚個案的狀態,但這樣的方式讓我有點不舒服,這樣的不舒服是感覺我自己被冒犯了,又或是說他好像直接給了我題庫的答案,好像遇到這樣的事情,是會有一個固定的反應,沒有其他。有時會覺得有點生氣,氣他為什麼要自己決定我的情緒,雖然可以反駁或者糾正心理師的答案,但總有一點不被理解的感覺

就像從來沒找對過鑰匙那樣

而這樣的心情讓我在諮商的過程中無法好好和心理師說我自己的事情或想法,有很多時間我們甚至是靜默的,因為我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所以幾次下來,我就提出了我要停止諮商這件事。

我並沒有覺得這位心理師不好,只是覺得不適合我,可能在我沒遇到上一位心理師前先遇到了他,我跟他的合作還是會很愉快的,因為當初的我是不知道情緒、不知道感受的,也許經由他這樣的提點,我可以慢慢從裡面去探究,找到我的答案。但這時的我已經了解了自己,這樣的方式就不再適合我

「我聽起來你給我的感覺是你在這件事裡是憤怒的,是嗎?」

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又找到了一位心理師,我一如往常地訴說我的故事,她和上一位很像,她會講出情緒的詞彙,但不一樣的是她是以詢問的方式來了解我在事件當中的感受。意外的是我並不排斥這樣的做法,因為這不是強硬的把一個情緒框架在我身上,我有選擇自己情緒的權力,儘管他聽到的感覺和我不一樣,但我可以更正我的感覺給她,在這的過程中,我也是再一次釐清自己的感受及情緒,而我也能感受到她能(嘗試)理解我的情緒。

在這樣的模式底下,我甚至感覺到了自己升級了,我可以清楚地講出這件事裡不同時期我的感受是如何,甚至能分析出為什麼自己會出現這樣的情緒
舉例來說:以她上面問我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剛開始不是,憤怒是後來才出現的,一開始事情是這樣子,所以我就覺得這樣子,可是一段時間過後,我的情緒累積,所以變成憤怒。」

沒有比較好,只有適不適合

分享了三種心理師的諮商模式,身為個案只想說,沒有哪一種模式最好,只有適不適合我而已,因著不同個性或時期去調整或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諮商效果。而標題所寫的「理解你」的三種姿態的「理解你」,看似在說心理師,但其實也是在說自己,判斷感受、情緒、想法還是得回到自身,所以這個「理解你」亦指心理師在用自己的方式幫助你了解你自己並理解自己的情緒

以上是我諮商的小小心得,分享給大家。

另外我完全沒有什麼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如有疑惑可在留言區提出,我們可以一起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真的很怕誤人子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零 別怕,我也在諮商,我們都是為了療癒過去受傷的自己,覺察自我,也是學著讓我們多愛自己的一種方式,雖然我不道我想的對不對,過去的我們應該都把我們珍惜的人放在我們之前,寧願自己受傷也會先顧慮與照顧對方的情緒,讓我們忘了關心我們自己!
零-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13
Clear Day 亮亮 不怕~我們都很棒!
二宮hikaru-avatar-img
2023/08/13
小零最棒!
零-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13
二宮 愛二宮❤️❤️❤️
獨角獸-avatar-img
2023/08/22
有點事情想請教妳,那個付費閱讀是要符合資格才可以申請的是嗎?他們有寄我符合資格但是我對那些條款內容不太理解?所以想請問你一下,謝謝
零-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23
獨角獸 呀!應該不需要申請才對,我之前到現在都有付費閱讀別人的專題,設定好付款方式就可以了呢!給你參考😊❤️
小幽靈-avatar-img
2023/08/20
我前後在學校共經歷三位諮商師,有兩位是實習,一位是心理師,我在大一的時候看了一本內向心理學,開始學會分析自己的情緒,不斷問自己問題,跟自己對話,後面有時也會出現過度分析的問題,但現在我更懂得感受情緒,不去否定他,我現在其實很難想像大學以前的我是活在怎樣一個迷茫,混亂的生活中,但每個當下的我卻都是當下最真實的我,我現在開始一項寫作,回到過去跟記憶中的自己對話,幫助他變得開心,做那時我最希望出現的人,這是現在我發覺出來的一種療癒方式,分享給大家~
零-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23
小幽靈 謝謝你的分享!我真的沒想過會有過度分析的狀況出現
小步隨安-avatar-img
2023/08/20
除了尋求外力諮商,對內可以多做些冥想練習,會有幫助的。祝零,遠離陰霾。
零-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8/23
小步隨安 哈哈沒有陰霾的~
avatar-img
零的沙龍
96會員
105內容數
詩是我的所有,因為我的所有,都被我放進詩裡。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沙龍一直是創作與交流的重要空間,這次 vocus 全面改版了沙龍介面,就是為了讓好內容被好好看見! 你可以自由編排你的沙龍首頁版位,新版手機介面也讓每位訪客都能更快找到感興趣的內容、成為你的支持者。 改版完成後可以在社群媒體分享新版面,並標記 @vocus.official⁠ ♥️ ⁠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不好意思,這篇比較瑣碎一點,事情有點小多,但對我跟我先生(照顧者)之間的相處蠻有關係的,想說,說不定可以幫助到人,所以還是寫出來,也順便做個記錄。
Thumbnail
不好意思,這篇比較瑣碎一點,事情有點小多,但對我跟我先生(照顧者)之間的相處蠻有關係的,想說,說不定可以幫助到人,所以還是寫出來,也順便做個記錄。
Thumbnail
在某些事件的發生當下,我知道自己是痛苦的,但痛苦裡面是什麼我卻看不到。
Thumbnail
在某些事件的發生當下,我知道自己是痛苦的,但痛苦裡面是什麼我卻看不到。
Thumbnail
「不假裝幸運,不假裝不幸,誠實面對自己。」---《我的出走日記》 諮商是一段貼近自己、照顧自己的旅程。 來談者有機會練習與生命中的美好和不美好共存。 每一種感覺都是重要且寶貴的,包含那些不舒服。 不同的感受疊加組成一個無比真實的自己,勇敢地允許自己如實存在,包含美好和不美好的。
Thumbnail
「不假裝幸運,不假裝不幸,誠實面對自己。」---《我的出走日記》 諮商是一段貼近自己、照顧自己的旅程。 來談者有機會練習與生命中的美好和不美好共存。 每一種感覺都是重要且寶貴的,包含那些不舒服。 不同的感受疊加組成一個無比真實的自己,勇敢地允許自己如實存在,包含美好和不美好的。
Thumbnail
情緒辨識:感覺、確認、指出 讓案主專注、強化「他的感受」使其突顯 最終有個命名與位置,並討論情緒背後的意義 情緒詮釋:替無法講述感受的案主說出他的複雜情感 情緒經驗不是一個詞,是一段情境下的情感,以譬喻、隱喻或文學說出
Thumbnail
情緒辨識:感覺、確認、指出 讓案主專注、強化「他的感受」使其突顯 最終有個命名與位置,並討論情緒背後的意義 情緒詮釋:替無法講述感受的案主說出他的複雜情感 情緒經驗不是一個詞,是一段情境下的情感,以譬喻、隱喻或文學說出
Thumbnail
「妳的理性在打壓妳的感性。」諮商師說。 「嗯……理性不好嗎?」試著反駁
Thumbnail
「妳的理性在打壓妳的感性。」諮商師說。 「嗯……理性不好嗎?」試著反駁
Thumbnail
諮商前又再次感受到焦慮,帶著反胃,聽起來很糟,明明早上才在跟同事笑著說諮商師的有趣,進諮商室除了討論下次的諮商日期,第一件分享的事情就是我的焦慮,仔細想焦慮的源頭又像是下班時的辦公室氣氛,有點慵懶提不起勁,突然變冷的天氣,焦慮是結果,原因與路徑總需要思考。
Thumbnail
諮商前又再次感受到焦慮,帶著反胃,聽起來很糟,明明早上才在跟同事笑著說諮商師的有趣,進諮商室除了討論下次的諮商日期,第一件分享的事情就是我的焦慮,仔細想焦慮的源頭又像是下班時的辦公室氣氛,有點慵懶提不起勁,突然變冷的天氣,焦慮是結果,原因與路徑總需要思考。
Thumbnail
心理師使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自我揭露」。心理師的故事與感受是一種「工具」,也就有其目的性,案主的故事與感受是討論的焦點,心理師的並不是。
Thumbnail
心理師使用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自我揭露」。心理師的故事與感受是一種「工具」,也就有其目的性,案主的故事與感受是討論的焦點,心理師的並不是。
Thumbnail
「若是你每天都在同樣的時間來更好。」狐狸告訴他:「比方說,你下午四點來,那麼三點鐘時,我便會開始興奮起來。而且時間愈近,我就愈高興。一到下午四點,我就會焦躁不安,急得跳腳了!.......」 2019~2
Thumbnail
「若是你每天都在同樣的時間來更好。」狐狸告訴他:「比方說,你下午四點來,那麼三點鐘時,我便會開始興奮起來。而且時間愈近,我就愈高興。一到下午四點,我就會焦躁不安,急得跳腳了!.......」 2019~2
Thumbnail
我最喜歡用來解釋心理師內在狀態的比喻是「演員的三個自我」的理論,我認為心理師在諮商中也同時有三個狀態存在,第一個是心理師本人的狀態,第二個則是心理師運用「同理」去經驗個案的狀態,第三個則是心理師在了解個案的動機、背景、環境後,運用心理知識去與個案共同工作的狀態。
Thumbnail
我最喜歡用來解釋心理師內在狀態的比喻是「演員的三個自我」的理論,我認為心理師在諮商中也同時有三個狀態存在,第一個是心理師本人的狀態,第二個則是心理師運用「同理」去經驗個案的狀態,第三個則是心理師在了解個案的動機、背景、環境後,運用心理知識去與個案共同工作的狀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