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瑜珈士的內在喜悅工程》內在即是體驗的來源和基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只需要去看見,你的內在即是體驗的來源和基礎。人類的體驗可能會受到外在情境的刺激或催化,但它卻源於內在。
—《一個瑜珈士的內在喜悅工程》

正念 禪修、靈性之類的書藉,都強調「內心」的感覺,才是架構真正的世界的基礎

可以把內心當成一個解碼器,外界的訊息經過內心解碼後,才在腦中呈現出各種畫面、產生各種反應和感覺。

比方說,同樣的半杯水,有人解碼成「只剩一半…」、有的看成「還有一半!」;

同樣的外在訊息,在此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追求的是,把輸入的任何訊息,都解調成樂觀、正面的刺激;有的則是追求還原真實、不加料。

不管解碼成什麼樣子,同樣都指明了,內心這個解碼器,才是情緒和想法的指揮官。

❏ 更多讀書心得 https://alumeow.com/

❏ 找我聊聊 facebook

這裡記錄的是我的個人經驗,有關學習如何過健康的生活、經歷過那些可恥的失敗,以及藉由文字的力量,撬開我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渴望。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突然醒悟,花了一輩子的時間都只是在應付。 你刻意維持體面,讓事情從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順;然而挫折的過程,那些難受的時光,就只能埋藏在自己心底。你其實是一團糟,你自己也知道,但是掩飾得很好。 一路走來,你只知道應該還有其他的生活方式,一種看待世界更好的方式,或者更完整地接觸生命的方式。 —《觀呼吸》德
吸氣時:氣息是從鼻端開始;中段在心臟;後段則在腹部。吐氣時,剛好相反:氣息從腹部開始;中段在心臟;後段則在鼻端。把注意力放在這三點上,將可紆解一切煩惱,什麼都別想,持續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也許其它的念頭會闖進來,而讓你分心,別理它,持續練習,持續覺知每個呼吸的初、中、後段。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
▼ 不想寫小說的時候,或提不起想寫的心情時,我就完全不寫。只有想寫的時候,才決定「好吧,來寫」而開始寫。 —《身為職業小說家》 ▲ 好讚的寫作生活,想寫就寫,不想寫、沒心情動筆就不寫; 這麼任性的工作態度,真的可以嗎? 如果這是真的,村上春樹用成績證明了,這種寫作方式是可行的。 讓
用功打坐是能將心中的妄想雜念沉澱下來,一心一意地用方法。 什麼是方法呢?就是能使我們身心放鬆、安定,妄念漸漸減少。 什麼是妄念?就是胡思亂想或是雜念。 例如:不要想的事情偏偏在想;不希望出現的念頭又不聽使喚地出現;念頭混亂不統一,這就是妄想。 要達到沒有妄想雜念確實不易,因此必須使用方法。 第一
你突然醒悟,花了一輩子的時間都只是在應付。 你刻意維持體面,讓事情從表面上看起來很平順;然而挫折的過程,那些難受的時光,就只能埋藏在自己心底。你其實是一團糟,你自己也知道,但是掩飾得很好。 一路走來,你只知道應該還有其他的生活方式,一種看待世界更好的方式,或者更完整地接觸生命的方式。 —《觀呼吸》德
吸氣時:氣息是從鼻端開始;中段在心臟;後段則在腹部。吐氣時,剛好相反:氣息從腹部開始;中段在心臟;後段則在鼻端。把注意力放在這三點上,將可紆解一切煩惱,什麼都別想,持續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也許其它的念頭會闖進來,而讓你分心,別理它,持續練習,持續覺知每個呼吸的初、中、後段。 —《阿姜查的禪修世界:
▼ 不想寫小說的時候,或提不起想寫的心情時,我就完全不寫。只有想寫的時候,才決定「好吧,來寫」而開始寫。 —《身為職業小說家》 ▲ 好讚的寫作生活,想寫就寫,不想寫、沒心情動筆就不寫; 這麼任性的工作態度,真的可以嗎? 如果這是真的,村上春樹用成績證明了,這種寫作方式是可行的。 讓
用功打坐是能將心中的妄想雜念沉澱下來,一心一意地用方法。 什麼是方法呢?就是能使我們身心放鬆、安定,妄念漸漸減少。 什麼是妄念?就是胡思亂想或是雜念。 例如:不要想的事情偏偏在想;不希望出現的念頭又不聽使喚地出現;念頭混亂不統一,這就是妄想。 要達到沒有妄想雜念確實不易,因此必須使用方法。 第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療癒的真正意義:從改變心靈開始 在我們探討療癒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核心觀點需要被理解——真正的療癒發生在心靈,而不是外在世界。這樣的觀點不僅是《奇蹟課程》所強調的,也是對現代主流「療癒」觀念的挑戰。很多人將療癒視為外在的施予、某種身體或情緒上的恢復,但事實上,療癒的根本來自我們心靈視角的轉變。
核心概念: (第一章613節) 你在物質世界裡面所獲得的經驗、體會,全都是從你心靈的核心向外流出來的,然後你再回過頭來感知這些經驗。 發生在外面的各種事件、情況與狀態,實際上為的是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回饋。 因此改變自己的心靈狀態,你就自動地改變了外界的具體環境。捨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具體可行的方法
Thumbnail
喜悅:   對周遭的感知源於內心直覺而表現淡然,在於了解事情的原因與結果邏輯。不執著從結果上解決問題,而是從根源上尋解脫。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就像影印機,當有錯誤影印的時候你是會不斷的從新影印紙本上塗改還是找到原始文件而從根本糾正呢? 人人都該學習菩薩精神找到源頭去一次性的改過。 分數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內感受」(Interoception) 是什麼?它又為何重要呢?根據發表在《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 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內感受覺察較差的人可能不太能適應壓力情境。 內感受是指準確偵測和解釋身體訊息的能力。其中有些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當你觸碰到滾燙鍋子時的感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生活除了具備「生存能力」外,「培養欣賞與享受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每個人對享受的感受都不盡相同,而通常可讓人由衷感到幸福都是從「心」而來,而不是從「頭腦」而來;比如感受到人的心意、看到別人的善意、看到美好事物的感動等等,如果心是比較敞開的人,也更容易意識到這些心意,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與感
  一直以來就有很多聲音存在在我的體內,一直到學習身心靈之後才可以勉強區分,哪些是直覺訊息?哪些是小我(小批評家)的聲音?哪些是其他能量體的要透過我傳遞的訊息?對神祕的、形而上的、看不見的存在深信不疑的我,在看了靈性煉金術這本書後,便深深為成為一名傳訊者感到嚮往,宇宙聽見我的回應請問直面自己的內心,
昨天在帶領完「身心整合瑜珈」的課後討論時,有學員提出了一個好奇的疑問,為什麼在看似非常一般的體式和呼吸練習中,會在他的心中引起巨大的情緒波瀾,並產生了一些強烈的意圖和動機。我回答:「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創造了大腦中真正的安全感,以及深度的體驗(體現)。」 「體現」 (embodiment)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療癒的真正意義:從改變心靈開始 在我們探討療癒的過程中,有一個重要的核心觀點需要被理解——真正的療癒發生在心靈,而不是外在世界。這樣的觀點不僅是《奇蹟課程》所強調的,也是對現代主流「療癒」觀念的挑戰。很多人將療癒視為外在的施予、某種身體或情緒上的恢復,但事實上,療癒的根本來自我們心靈視角的轉變。
核心概念: (第一章613節) 你在物質世界裡面所獲得的經驗、體會,全都是從你心靈的核心向外流出來的,然後你再回過頭來感知這些經驗。 發生在外面的各種事件、情況與狀態,實際上為的是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回饋。 因此改變自己的心靈狀態,你就自動地改變了外界的具體環境。捨此之外,就沒有其他具體可行的方法
Thumbnail
喜悅:   對周遭的感知源於內心直覺而表現淡然,在於了解事情的原因與結果邏輯。不執著從結果上解決問題,而是從根源上尋解脫。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就像影印機,當有錯誤影印的時候你是會不斷的從新影印紙本上塗改還是找到原始文件而從根本糾正呢? 人人都該學習菩薩精神找到源頭去一次性的改過。 分數
Thumbnail
你知道嗎,我們的內在其實早已給了我們所有需要的一切了,但我們有辦法看見嗎,還是我們仍然只活在大腦裡而不是心裡呢?
Thumbnail
「內感受」(Interoception) 是什麼?它又為何重要呢?根據發表在《生物心理學》(Biological Psychology) 期刊上的一項研究,內感受覺察較差的人可能不太能適應壓力情境。 內感受是指準確偵測和解釋身體訊息的能力。其中有些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當你觸碰到滾燙鍋子時的感
Thumbnail
在探索我們內心深處的旅程中,讓我們首先尋求內心的平靜與清晰。要知道,所有問題的答案都可以在自己的擴展意識之光中找到,也存在於你來到這個世界後所創造的心智裡。心智是想像與創造之地,為你當下生活的每一刻奠定了藍圖。 雖然我們會按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生活和行動,但那是在不覺中,對潛意識和所創造的看不見
Thumbnail
生活除了具備「生存能力」外,「培養欣賞與享受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每個人對享受的感受都不盡相同,而通常可讓人由衷感到幸福都是從「心」而來,而不是從「頭腦」而來;比如感受到人的心意、看到別人的善意、看到美好事物的感動等等,如果心是比較敞開的人,也更容易意識到這些心意,也可以從中得到啟發與感
  一直以來就有很多聲音存在在我的體內,一直到學習身心靈之後才可以勉強區分,哪些是直覺訊息?哪些是小我(小批評家)的聲音?哪些是其他能量體的要透過我傳遞的訊息?對神祕的、形而上的、看不見的存在深信不疑的我,在看了靈性煉金術這本書後,便深深為成為一名傳訊者感到嚮往,宇宙聽見我的回應請問直面自己的內心,
昨天在帶領完「身心整合瑜珈」的課後討論時,有學員提出了一個好奇的疑問,為什麼在看似非常一般的體式和呼吸練習中,會在他的心中引起巨大的情緒波瀾,並產生了一些強烈的意圖和動機。我回答:「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創造了大腦中真正的安全感,以及深度的體驗(體現)。」 「體現」 (embod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