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談說話藝術——〈五蠹〉三大議論技巧(上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溝通的形式多樣,你認為溝通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溝通的形式多樣,你認為溝通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溝通」,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議題,今年甚至有一檔節目——「全明星辯論會」,節目組強調希望透過這個節目,讓大家學到「好好說話」這個課題。如何恰當地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如何增強自己的論據以說服對方;如何運用舉例時事或譬喻讓自我觀點更淺顯易懂.......以上問題是現代人都需要好好思考、學習的,畢竟,不論在怎樣的關係中,在哪種社交模式上,溝通都是雙方互相理解的關鍵渠道。

戰國是一個用思想打仗的時代,百家爭鳴的思潮中,鶴立者個個是辯論能手、思想表達者,筆者想藉著諸子們留下的千古名篇,探討諸子百家有哪些「說話的藝術」(註一),值得我們效法。今天且看法家的集大成者——韓非,如何通過三大議論技巧在〈五蠹〉中,證明法家治國論勝過當時顯學的儒墨,更成功讓秦王嬴政對他的文章一見傾心!本文嘗試總結〈五蠹〉的三大議論技巧,讓大家能從中習得韓非的說服術與寫作議論文的技巧。期待看完本文的大家,在溝通技巧與寫作功力上也能突飛猛進!

 

技巧1 開局即巔峰——「對比」是最有效的說服技巧。

 

〈五蠹〉開篇,作者韓非選擇用「對比」中的「縱比」(註二)表現,縱比是以時間線為發展軌跡的對比法,透過時間發展,凸顯同一個事件的變化趨勢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搆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

 

上文用「縱比」將「成為帝王」這一件事,在「上古」到「中古」再到「近古」的發展情況一一鋪陳:上古的有巢氏和燧人氏幫助人民解決蟲害與生食的危險,所以統治了天下;中古的鯀和禹則因幫助解決洪害,而得稱王;近古的商湯、周武王討伐了桀、紂等暴君,才得到人民的心。由此形成一客觀的規律——王天下者乃因解決當時人民困境才能稱王。

    接著,韓非由此規律再去推論,以凸顯當時儒家荒謬、可笑的地方:

 

今有搆木鑽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為鯀、禹笑矣。有決瀆於殷、周之世者,必為湯、武笑矣。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

 

上文道出如果在夏朝,有人妄想透過鑽木取火治理天下,那肯定會被鯀和大禹嘲笑;如果在殷、周時期,有人試圖以防洪作為統一天下的策略,必定會被商湯、周武王譏笑。既然如此,當今若有人提倡用舜、湯、武、禹的治理之道為統一天下的方法,那一定會被當世新君所嘲笑的。由上可知,縱比的古今對照能幫助論點找到一個合理與正當的規律,更能由此規律再去找到反方論點不合理、不正當的地方。

 

韓非透過「縱比」形成自己的規律,以此破除儒家理想聖君的神話之後,才將自己的理論思想說出。他說王天下的法則在於——「聖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為之備。(聖人治理國家不必依照古人的方法,不必遵循過去的慣例,而是以當時社會實況、人民的需求為依據,制定治國辦法)」。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法則正是韓非運用前段「縱比」找到的客觀規律之總論,但他選擇先將「縱比」的規律先寫出來,再論證此規律和今世儒者的想法相反,最後才講出自己的論點。目的就在於讓讀者讀到此處時,會不禁覺得他的論點極具合理性、正當性,反之,儒家的理論是荒誕不經的。(這種手法真是太高明了,大家趕緊學起來吧!)

 

在第二段韓非也繼續運用「縱比」作古今對照,凸顯他想強調的古代與今世的不同,強調今世的治理手段應當有所變革。雖然同樣運用「縱比」,但這段從多樣的角度、觀點切入,進而加深了第一段論點的深度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婦人不織,禽獸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養足,人民少而財有餘,故民不爭。是以厚賞不行,重罰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孫,是以人民眾而貨財寡,事力勞而供養薄,故民爭,雖倍賞累罰而不免於亂。

 

上文敘述古代物資豐足,人口數較少,所以人民不用努力耕織,也能生活富足,這樣的情況下,百姓自然安樂平和,沒有爭奪。所以政府不用厚賞重罰,人民也能自治。對比今世,每戶有五個兒子,每個兒子又生五個,祖父在世已有二十五個孫子,人口多物資少,勞作多但供養反而變少,於是人民搶奪物資的事件變多了,這使得政府加倍賞賜和刑罰,也難以避免社會混亂。透過以上古今對比,由人口數和資源的角度切入,凸顯了戰國的社會和上古鉅大的差異。由此,讀者自然能理解治理手段要因應今世,進行賞罰法制等變革,而非一味推崇儒家仁政。從上面論證過程可見,韓非運用古今對比,讓我們也相信了他的論點——最好的治國方法,要根據現今社會來制定,崇尚先賢是無用的。

 

    在寫作技巧中,「對比」不僅適合議論文,在記敘和抒情也會有很好的效果。在筆者看來,「縱比」可以是議論文的客觀對照與論點強化;也可以是記敘文的前後映襯與事件凸顯;還可以是抒情文的情感轉折與情思豐厚的關鍵,端看個人如何運用。除了〈五蠹〉可以做為議論文的參考範文,今年學測佳作〈偷情的玉蘭花〉也巧妙運用了今昔對比的技巧,把最初白色清香的玉蘭和最後發黑的玉蘭花,連結偷情的女人與母親的臉,不僅將父親偷情的始末記敘出來,也營造發現真相前後的自己對玉蘭花的情感轉折,可作為記敘與抒情文的範文。只要運用簡單的對比修辭,就能達到驚艷讀者的效果了。希望大家看完本篇有所收穫,我們下篇再見!


註一:說話的藝術,在本文意同溝通學。溝通與說話不僅是話語從口中說出,可能更是我們試圖讓思想從自己的腦子裡,順利抵達他人的腦子裡的手段。故而溝通有多種模式,就像本篇既強調文章技巧,也強調口頭上或在網路中的溝通能力。畢竟在這個時代,我們的社交形式也多樣化了!所以雖然本篇希望在寫作上能有助需要考試的讀者群,但其實溝通學應該更全面地讓讀者思考,平時在各種關係或事件中,怎樣運用這些技巧讓生活有所助益

註二:「縱比」指的是以時間線為發展軌跡的對比法,主要以同一個事件、人或物,在不同時間的變化,去凸顯差異。例如:台灣經濟在疫情之前和疫情之後的對比;一位學生,在升高中之前,和升上高中之後的對比;或一個冰箱在剛買時,和買了五年後的對比。國文課常提到的「昔今對比」、「古今對比」就是「縱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穿越的古文課的沙龍
35會員
30內容數
2025/04/26
本篇介紹唐詩在中、晚唐的發展。 想更了解中晚唐詩嗎?看這篇就對囉! 在說明時,皆會附上詩人的作品具體傳達其理念、方法與特色喔! 中唐主要說明元白新樂府運動的文學理念,奇險派的特色,包含韓愈作奇險詩的方法,以及孟郊、賈島與李賀為何稱為「苦吟詩人」的原因。
Thumbnail
2025/04/26
本篇介紹唐詩在中、晚唐的發展。 想更了解中晚唐詩嗎?看這篇就對囉! 在說明時,皆會附上詩人的作品具體傳達其理念、方法與特色喔! 中唐主要說明元白新樂府運動的文學理念,奇險派的特色,包含韓愈作奇險詩的方法,以及孟郊、賈島與李賀為何稱為「苦吟詩人」的原因。
Thumbnail
2025/04/19
蛇年就搭配洗腦歌與重點,迅速了解詩歌史概要吧~ 本篇著重介紹盛唐詩人的生平與作品。 很多人會抱怨詩很多人會抱怨詩人那麼多,稱謂也五花八門,好難背。 其實,稱謂是不需要背的,如果你了解他們做過什麼官、住過哪些地方、有過什麼事跡,就能無障礙地在考試時認出他們囉!
Thumbnail
2025/04/19
蛇年就搭配洗腦歌與重點,迅速了解詩歌史概要吧~ 本篇著重介紹盛唐詩人的生平與作品。 很多人會抱怨詩很多人會抱怨詩人那麼多,稱謂也五花八門,好難背。 其實,稱謂是不需要背的,如果你了解他們做過什麼官、住過哪些地方、有過什麼事跡,就能無障礙地在考試時認出他們囉!
Thumbnail
2025/04/16
這系列為配合「詩歌史之歌」影片的歌詞講解文章。我們將歌詞分段,依序爬梳中國詩歌發展重點,寫成一系列重點整理。蛇年就搭配洗腦歌與重點,迅速了解詩歌史概要吧~ 盛唐是唐詩的黃金時代,各種詩的內容都有所提升,自然、邊塞、浪漫和社會詩有什麼特色呢,快來看看!
Thumbnail
2025/04/16
這系列為配合「詩歌史之歌」影片的歌詞講解文章。我們將歌詞分段,依序爬梳中國詩歌發展重點,寫成一系列重點整理。蛇年就搭配洗腦歌與重點,迅速了解詩歌史概要吧~ 盛唐是唐詩的黃金時代,各種詩的內容都有所提升,自然、邊塞、浪漫和社會詩有什麼特色呢,快來看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大家好,上回的韓非篇是否讓你收穫滿滿呢?今天說話藝術課的儒家代表,是於戰國學術中心稷下學宮擔任祭酒(註),還教過辯論高手韓非、李斯的思想家——荀子!筆者將透過他的〈解蔽〉分析荀子的辯論技巧,帶領大家窺其堂奧!   Step 1: 「引」人入文——大佬的話就是香,「引用」是加乘說服力的幫手。
Thumbnail
大家好,上回的韓非篇是否讓你收穫滿滿呢?今天說話藝術課的儒家代表,是於戰國學術中心稷下學宮擔任祭酒(註),還教過辯論高手韓非、李斯的思想家——荀子!筆者將透過他的〈解蔽〉分析荀子的辯論技巧,帶領大家窺其堂奧!   Step 1: 「引」人入文——大佬的話就是香,「引用」是加乘說服力的幫手。
Thumbnail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第二)。  這段話,孔子比較了儒家和法家兩種統治手段的優劣。當然是貶法贊儒。   孔子認為法家的手法簡單粗暴、不怎麼高明。靠嚴峻的政令來規範民眾,靠嚴酷的刑法來規整民眾。民眾就會想方設法免
Thumbnail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第二)。  這段話,孔子比較了儒家和法家兩種統治手段的優劣。當然是貶法贊儒。   孔子認為法家的手法簡單粗暴、不怎麼高明。靠嚴峻的政令來規範民眾,靠嚴酷的刑法來規整民眾。民眾就會想方設法免
Thumbnail
「溝通」,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議題,今年甚至有一檔節目——「全明星辯論會」,節目組強調希望透過這個節目,讓大家學到「好好說話」這個課題。如何恰當地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如何增強自己的論據以說服對方;如何運用舉例時事或譬喻讓自我觀點更淺顯易懂.......以上問題是現代人都需要好好思考、學習的。
Thumbnail
「溝通」,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議題,今年甚至有一檔節目——「全明星辯論會」,節目組強調希望透過這個節目,讓大家學到「好好說話」這個課題。如何恰當地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如何增強自己的論據以說服對方;如何運用舉例時事或譬喻讓自我觀點更淺顯易懂.......以上問題是現代人都需要好好思考、學習的。
Thumbnail
2023高雄教師甄試: 自從ChatGPT問世之後,研究如何提升prompt的品質,成為一門顯學。很多人將prompt比喻為咒語。一個好的咒語可以讓ChatGPT給予良好的建議,對自己帶來不少幫助。若您想指導學生寫一篇與〈諫逐客書〉相關的小論文,請問您將建議學生對ChatGPT提出什麼問題?
Thumbnail
2023高雄教師甄試: 自從ChatGPT問世之後,研究如何提升prompt的品質,成為一門顯學。很多人將prompt比喻為咒語。一個好的咒語可以讓ChatGPT給予良好的建議,對自己帶來不少幫助。若您想指導學生寫一篇與〈諫逐客書〉相關的小論文,請問您將建議學生對ChatGPT提出什麼問題?
Thumbnail
「治人之道,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 老實說,我每次打開古文,像這種開頭,我也是看不懂在說什麼的。 不懂的東西,就像有牢固防禦的對手,首先一定要找到切入口。 「道」,過去三篇都是「政」,視聽之政,察疑之政,這次卻是治人之道。事實上一直到《將苑》篇以前,除了治人之外全都是政。
Thumbnail
「治人之道,謂道之風化,陳示所以也。」 老實說,我每次打開古文,像這種開頭,我也是看不懂在說什麼的。 不懂的東西,就像有牢固防禦的對手,首先一定要找到切入口。 「道」,過去三篇都是「政」,視聽之政,察疑之政,這次卻是治人之道。事實上一直到《將苑》篇以前,除了治人之外全都是政。
Thumbnail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終始。 本段先言讀書的次第,再明讀史書應掌握的要領在於考世系,知終始。 為什麼經子通才能讀諸史?
Thumbnail
110學年度嘉義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二題模擬答案。
Thumbnail
110學年度嘉義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二題模擬答案。
Thumbnail
一、備課時的疑惑     我們先看原文: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
Thumbnail
一、備課時的疑惑     我們先看原文:   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鼈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