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疊代』優化你的大腦思維

更新於 2024/09/1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今天的閱讀內容最有共鳴的是「肌肉記憶」跟 「15% 學習法則」。

肌肉記憶的解釋跟先前讀的原子習慣類似,這種可以連結到既有知識樹的內容,會特別有想法。

至於 15% 學習法則,我自己是有體會當某個領域熟悉度提高時,學習該領域新知識的速度會越來越快,這次倒是了解到 15% 新知識的說法,當然也側面說明了跨新領域學習的難點。

當自己在跨領域學習的時候,才會明白「基礎學科」(英文、數學、物理、 化學、歷史、地理)的重要性,它是基石能夠幫助自己快速進入 15% 學習的狀態。

奈何當初自己並沒有硬扛過那個痛苦的打地基階段,現在只能盡可能的擴大知識範圍,希望以後要再跨新領域時可以輕鬆一些。

在大公司裡如何生存的內容當然也很重要,如何「向上管理」跟「升職技巧」等,每個上班族應該都有自己的見解。

作者對創業者的分析也很到位,當有了「選擇權」與「自主性」,就會想專注在有挑戰性的事上面,面對「不確定性」就會有隨之而來的緊張與刺激感,也會有完成後的成就滿足感,這都是人類在演化過程中與生俱來的本能。

很高興今天的內容解釋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以前對於年輕時為何要做填鴉式的學習感到不解,不知道用在哪裡的學習內容,讓一直走「實用主義」的我無法接受。

如今換個角度解釋,是把基礎打好,讓以後在跨領域學習時能盡快達到 15% 學習法則,現在的我已經可以理解並接受這種說法。

以下是本章節的重點摘要:

  • 大公司裡甚麼都缺,就是不缺管理層,當組織重整,部門被合併時,中階管理層的去留就很尷尬。
  • 既無法讓他們繼續當管理層,也無法安排他們去做底層工作(如寫程式);這些管理層的薪水也比基層高很多,所以兩條路:「不降職就外派去開疆拓土,或接受降職去當基層員工」。
  • 美國那邊有些程式設計師故意不升遷也不要加薪,他們也不想當管理階層,主要是因為一旦公司出了問題,「第一批裁撤的就是薪水高但產出不明的中間管理層」,這些中間層由於沒有技術傍身,被公司裁員後往往手足無措。
  • 大公司的工作並不穩定,作為一顆螺絲釘,不知道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的狀態,反而因為無知而充滿「安全感」。
  • 大部份人可能有一種「虛幻的安全感」,覺得公司不會倒閉,職位不會裁撤,市場非常穩定。
  • 真實的情況並非如此,市場是不斷波動的,但只有站在上面的船長能看到全景,他每天都覺得無比凶險,可是手底下的人反倒充滿安全感。
  • 站得越高,看得越清楚,就越慌張越痛苦。老闆要考慮業務成績、到期債務、研發是否有成果、有沒有競爭對手出現,剩下的現金還能撐多久,還有國家的政策變化等。
恐懼比其他所有動機都更能讓人充滿動力。
  • 所有的生意都是一時的,如果每天只關心自己的「核心業務」,遲早會被不知道哪裡殺出來的競爭對手打個措手不及。
  • 如果你當上了老闆,手底下有了人,你就有了「選擇權」和「自主性」,可以把不願意做的乏味工作「外包」給別人,而「專注做有挑戰性的事」。
  • 因此你的工作性質就變得像是打電動,刺激而不乏味。
創業是條單行道,一旦開始創業就回不了頭,因為那種緊張刺激、自己做決定、自己收錢的快樂成癮性太強。
  • 有一定財富卻依舊奮戰不止的人,往往有「船長思維」,他能看到風險和機遇,從而去迎接挑戰,沒有人不喜歡挑戰,這是深植在人的基因裡。
  • 選擇好難度,選擇適當的挑戰,不斷提升自己,都會有好成果。
  • 成年人在知道社會的真相後,要早做準備,弄清楚哪些事是在為你的老闆賺錢,哪些事是在為你自己賺錢,避免虛妄的安全感,在日常生活中融入變化。
  • 不管什麼事,一旦你將之當成工作,以此謀生,痛苦、失望與焦慮就會尾隨而至,只有少數人可以靠著興趣過一生。
  • 再喜歡的事,一旦當成職業來做,立刻就變得艱難。唯一可以對抗這種痛苦的就是「堅持」,天天例行性的主動去做。
  • 「數量」確實是絕大部分技能的關鍵指標,「量變也會產生質變」,不管在哪個領域幾乎一體適用。
  • 一本書看完了,到底記住多少,其實很好檢驗,把看完的內容複述一遍,能複述出多少,就是記住了多少。
  • 再過幾天,內容大部份都忘光了,但是其中的一小部份會伴隨你一輩子,這部份在今後的日子裡都能信手拈來,這就是「肌肉記憶」
  • 高手和菜鳥的差別就在於高手的肌肉記憶庫裡的工具多很多,基本上可以快速把工具箱裡的東西拿出來操作。
  • 所有的工作都是這樣,一般都有「工具箱」,高手做的就是多練習,把這個工具箱裡的內容沉澱為肌肉記憶。
  • 為何有人能撐過各種困難,能承受艱難? 就是因為經常面對這類麻煩,處理這類問題所需要的心態和技能變成了肌肉記憶,不需要刻意喚醒就能自然面對。
  • 最好的學習情況是在所學之中含有 15% 的新東西,這樣既可維持挑戰性,避免乏味,又可防止沮喪和失落。
  • 在一個領域知道得越多,學得就越快,因為前期什麼也不懂,學的都是新東西。後期知識儲存量變大了,新的東西就接近 「15%學習法則」,學起來又快又準。
所以教育分為兩部分,前期是填鴨式教育,等到基礎打好了,就進入 15% 快樂教育階段。
  • 若是別人學得輕鬆,你學得苦,那是因為你們不在同一個學習階段。
  • 所謂學霸都是能穩穩跨過前期學習的焦慮階段,進入後期的 15% 學習階段,然後越學越快。
  • 如果一直跨越不了打基礎的階段,就會一直卡關,呈現學習進度緩慢的狀態。
  • 單憑技術,年薪很難突破 250 萬 (台灣),也有少數人達成,但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想靠技術拿到 500 萬的年薪,會有要命的工作量。
  • 高收入大多還是主管職,當上主管後不是產能增加,而是能把別人的一部份勞動成果算成你的。不過想當主管還是需要主管的提拔,所以要管理好跟主管的關係 (向上管理)。
  • 對主管來說,最重要的是值得信任且能幫自己搞定事情的人,畢竟他們不會親自動手。
  • 跟主管建立好關係,取得信任,他們就是「想找為自己辦事的可靠下屬,拉攏個小圈子」,有什麼事私下解決。
  • 跟對了人,他走到哪裡都帶著你,他一直升,你就跟著升。有些人職位高,但能力平平,很可能就是跟著主管升上來了。
  • 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很多時候大家不知道你到底做了甚麼,「全靠你一張嘴」
  • 同一件事,你只是說明完善了什麼功能,你同事卻說明了攻克什麼難題,解決了客戶什麼需求,提升多少產值或節省了多少成本等。
嘴笨沒關係,最怕的是不僅嘴笨,還鄙視那些能言善道的人。
  • 當幾年主管後,在技術上可能慢慢退步了,也不要硬去鑽研技術,多去跟你的主管聊天,想辦法多要點資源。
  • 什麼是適合做技術工程師的人呢? 就是不怕麻煩,心無旁騖,做得很開心,週末都不想回家,只想坐在公司看程式碼。
  • 大公司技術中堅基本上都是如此,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技能,總有個技能讓你做起來得心應手。這種做技術就像在玩樂的人,最適合當技術工程師。
  • 想在公司裡快速攀升,一般要具備幾個條件:
  1. 專業能力超強,足以輾壓其它人。
  2. 跟對了人,他升遷快,到哪都帶著你。這個靠運氣,運氣不好碰到的主管自己都升不上去或是離職了。
  3. 業務迅速擴張,幾個人的小部門變成一個事業部,早期員工都變成獨當一面的幹部。
  • 最後還有一個慢慢往上升的辦法:「團隊裡的中堅分子覺得待遇不公離職,輪到你了」。
  • 很多人升職都是這個原因,不是因為他有多強,而是大家都走了,剩下最了解業務的就是他。
  • 很多時候,最艱難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待遇不公」這件事。
心態要調整好,那個技術比你差的人,混得比你好,能接受嗎?
閱讀可以用最低的成本來獲得別人經驗,培養閱讀能力,一生受益。但要記住,別只讓自己的大腦永遠處於「輸入狀態」,要適當地「輸出」自己的想法。透過閱讀輸入,再利用寫作輸出,就像「費曼學習法」說的一樣,教授到別人能夠了解,自己才算是領悟了這門學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關於這篇章的閱讀,心中特別有感,如果家裡是做生意的人,應該明白我在說甚麼;因為在生意人眼中,成功的量尺就是賺的錢有多少,因此「金錢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但這世上並非只有單一標準,否則諾貝爾獎得主或是醫生不會受人敬重,他們的錢又不是賺最多的;拿金錢當成功的唯一標準,那眼裡就只剩下錢,這也很慘。
開宗明義就講到「由外而內,才能真正改變思維方式」,看到並理解這句話,就值回票價。每個人「思考的方式」都來自於自己「過往的經歷」,也就是說如果所有「外在條件」都不改變的情況下「舊路到不了新地方」,這是滿合理的解釋。如果「工作性質」與「人際關係」沒有任何變化,即使每天花大量時間自省,也無法實現任何轉變。
我脫離組織,沒有任何頭銜:作者發現,建立一個組合式工作,說的比做的還容易。突然間,信箱裡空無一物,只有報紙;沒有會議要開,沒有人要見,沒有「執行目標」,沒有「工作評估」,而行事曆是空的。更讓人不安的是,他喪失明確的身分;時機從來都不會湊巧,大多數人都是被迫才走入組合式生活。
人的心思永遠是最複雜的,當我們還沒有完全取得別人的「信任」時,就要花費許多時間在「溝通」上面,直到雙方建立起互信的基礎,才有機會往前進,但這一步也是最難做到的。 老話說「先做人,再做事」,其實就是上面說的「跟利害關係人打好關係」以及「協調期待」。
如果我們這代沒有跟上社會整體的財富增長,下一代的選擇跟起跑點可能就會相對弱勢,要用比我們這代多好幾倍的力氣,才能追回不足的部份,跟上大部隊的節奏。在 「農民工小代」頻道中有人問他:「為何現在還那麼拼命工作,是經濟上有困難嗎?」他回覆:「眼前的經濟狀況沒問題,但想讓孩子以後能夠有多一點選擇。」
所謂「價值」是要做對別人有幫助的事,但我們通常還是「本位主義」,一開始的出發點都是對自己有利的事,多為別人著想往往是空談,想的還是自己切身相關的利益。長期堅持做有價值的事,不止會對需要的人有幫助,受益最大的人往往是自己,不管是物質上或是精神上都會是最大的贏家。
關於這篇章的閱讀,心中特別有感,如果家裡是做生意的人,應該明白我在說甚麼;因為在生意人眼中,成功的量尺就是賺的錢有多少,因此「金錢就是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但這世上並非只有單一標準,否則諾貝爾獎得主或是醫生不會受人敬重,他們的錢又不是賺最多的;拿金錢當成功的唯一標準,那眼裡就只剩下錢,這也很慘。
開宗明義就講到「由外而內,才能真正改變思維方式」,看到並理解這句話,就值回票價。每個人「思考的方式」都來自於自己「過往的經歷」,也就是說如果所有「外在條件」都不改變的情況下「舊路到不了新地方」,這是滿合理的解釋。如果「工作性質」與「人際關係」沒有任何變化,即使每天花大量時間自省,也無法實現任何轉變。
我脫離組織,沒有任何頭銜:作者發現,建立一個組合式工作,說的比做的還容易。突然間,信箱裡空無一物,只有報紙;沒有會議要開,沒有人要見,沒有「執行目標」,沒有「工作評估」,而行事曆是空的。更讓人不安的是,他喪失明確的身分;時機從來都不會湊巧,大多數人都是被迫才走入組合式生活。
人的心思永遠是最複雜的,當我們還沒有完全取得別人的「信任」時,就要花費許多時間在「溝通」上面,直到雙方建立起互信的基礎,才有機會往前進,但這一步也是最難做到的。 老話說「先做人,再做事」,其實就是上面說的「跟利害關係人打好關係」以及「協調期待」。
如果我們這代沒有跟上社會整體的財富增長,下一代的選擇跟起跑點可能就會相對弱勢,要用比我們這代多好幾倍的力氣,才能追回不足的部份,跟上大部隊的節奏。在 「農民工小代」頻道中有人問他:「為何現在還那麼拼命工作,是經濟上有困難嗎?」他回覆:「眼前的經濟狀況沒問題,但想讓孩子以後能夠有多一點選擇。」
所謂「價值」是要做對別人有幫助的事,但我們通常還是「本位主義」,一開始的出發點都是對自己有利的事,多為別人著想往往是空談,想的還是自己切身相關的利益。長期堅持做有價值的事,不止會對需要的人有幫助,受益最大的人往往是自己,不管是物質上或是精神上都會是最大的贏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微小改變,巨大成果!掌握《原子習慣》,實現個人和職業上的重大改變!   #習慣的力量 #習慣循環 #四大法則 #習慣堆疊 #兩分鐘法則 #環境設置 #身份認同 #追蹤進度 #改變壞習慣 #微小改變   1. 習慣的力量 - 小習慣的累積效應強大,微小改變帶來顯著成果。   - 💪 小
哪有人來餐廳還在吃牛肉麵的? 「釋放!釋放在這家餐廳,全部釋放!」 「把所有情緒都在這家四海街75號餐廳釋放!釋放!」 邊說著、邊快速的走向中庭,向最外側通往外面世界的門走去,人逕直的被驅動著。 又極快速的走回來,以像衛兵的站姿回頭走回櫃檯站著,手指頭卻不斷動著,右手的食指下意識
《微小說0》 誰….誰….誰來救我? 面對越來越重的身體 小敏在心中想著⋯⋯ 我現在在櫃臺站著 數著錢 對 數著錢 快安靜的數著錢吧 我看一下剛才幫客人點好的菜單 今天這1號桌子的客人點了什麼料理呢 客家小炒一盤350元 白飯三碗60元 薑絲炒大腸一盤350元 糖
Thumbnail
感恩是一種簡單而美好的心態,即使只是簡潔的兩個字 “ 謝謝 ”卻是最好的心靈修煉。本文分享了楊定一博士的生命系列著作《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中對感恩,創傷和生命意義的看法。透過線上聆聽和共修活動,協助讀者尋找心靈平靜之路。
Thumbnail
Put your heart, mind and soul into your smallest acts. This is the secret of success. Swami Sivananda   將你的心、思想和靈魂投入你最微小的行動。 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斯瓦米·悉瓦南達 瑜
Thumbnail
你是否在工作中遇過害怕的事情?可能是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與不同部門或不熟悉的同事進行溝通,有時候可能是擔心自己的一些小小動作或行為會被放大檢視。這些困擾和恐懼可能會影響你在工作中的表現和效率。我曾有過「電話恐懼症」,但後來運用優勢能力成功克服了這個「害怕」狀態。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
Thumbnail
所謂的「微小疊代」指的是不要管起步時的事情有多麼不起眼、多麼微小,只要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努力持續下去,經過不斷地調整、改造,就會累積出成果。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的炎熱。 我在台北車站的咖啡廳,等著我的小學同學。 已經十年以上沒有見面了吧。 他現在已經是個高月薪的保險專家,而我只是個菸酒生。 「好久不見了。」 他伸出厚實的右手。我記得小時候他挺瘦弱的。 「這次我要向你推薦我們的新產品,你一定會有興趣的。」 我們先聊了一下以
Thumbnail
妻子真的開始說夢話了。         妻子開始說夢話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以為她還醒著。因為工程師的特性,我時常是半夜在工作(工程師們總是在晚上才有靈感,甚至還流傳著一句話說,白天工作的工程師,一定是程度不好的傢伙),而有時她想到甚麼會提醒我一下,而我也會回應她。 「明天會下雨喔。」 『是嗎?
Thumbnail
妻子又開始說夢話了。         我和妻子是在朋友的生日派對上認識的。那時我25歲,妻子小我2歲。初次見面的時候,她綁著馬尾。說到了開心的話題時,笑起來會皺著鼻子、露出牙齒,給我留下了一個不做作、十分率真的印象。         我們交往了3年,在這期間我先後分別是哲學研究生(研究墨家)、海軍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微小改變,巨大成果!掌握《原子習慣》,實現個人和職業上的重大改變!   #習慣的力量 #習慣循環 #四大法則 #習慣堆疊 #兩分鐘法則 #環境設置 #身份認同 #追蹤進度 #改變壞習慣 #微小改變   1. 習慣的力量 - 小習慣的累積效應強大,微小改變帶來顯著成果。   - 💪 小
哪有人來餐廳還在吃牛肉麵的? 「釋放!釋放在這家餐廳,全部釋放!」 「把所有情緒都在這家四海街75號餐廳釋放!釋放!」 邊說著、邊快速的走向中庭,向最外側通往外面世界的門走去,人逕直的被驅動著。 又極快速的走回來,以像衛兵的站姿回頭走回櫃檯站著,手指頭卻不斷動著,右手的食指下意識
《微小說0》 誰….誰….誰來救我? 面對越來越重的身體 小敏在心中想著⋯⋯ 我現在在櫃臺站著 數著錢 對 數著錢 快安靜的數著錢吧 我看一下剛才幫客人點好的菜單 今天這1號桌子的客人點了什麼料理呢 客家小炒一盤350元 白飯三碗60元 薑絲炒大腸一盤350元 糖
Thumbnail
感恩是一種簡單而美好的心態,即使只是簡潔的兩個字 “ 謝謝 ”卻是最好的心靈修煉。本文分享了楊定一博士的生命系列著作《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中對感恩,創傷和生命意義的看法。透過線上聆聽和共修活動,協助讀者尋找心靈平靜之路。
Thumbnail
Put your heart, mind and soul into your smallest acts. This is the secret of success. Swami Sivananda   將你的心、思想和靈魂投入你最微小的行動。 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斯瓦米·悉瓦南達 瑜
Thumbnail
你是否在工作中遇過害怕的事情?可能是害怕表達自己的想法,可能是不知道如何與不同部門或不熟悉的同事進行溝通,有時候可能是擔心自己的一些小小動作或行為會被放大檢視。這些困擾和恐懼可能會影響你在工作中的表現和效率。我曾有過「電話恐懼症」,但後來運用優勢能力成功克服了這個「害怕」狀態。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
Thumbnail
所謂的「微小疊代」指的是不要管起步時的事情有多麼不起眼、多麼微小,只要是有價值和有意義的,努力持續下去,經過不斷地調整、改造,就會累積出成果。
Thumbnail
        今天一如往常的炎熱。 我在台北車站的咖啡廳,等著我的小學同學。 已經十年以上沒有見面了吧。 他現在已經是個高月薪的保險專家,而我只是個菸酒生。 「好久不見了。」 他伸出厚實的右手。我記得小時候他挺瘦弱的。 「這次我要向你推薦我們的新產品,你一定會有興趣的。」 我們先聊了一下以
Thumbnail
妻子真的開始說夢話了。         妻子開始說夢話的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以為她還醒著。因為工程師的特性,我時常是半夜在工作(工程師們總是在晚上才有靈感,甚至還流傳著一句話說,白天工作的工程師,一定是程度不好的傢伙),而有時她想到甚麼會提醒我一下,而我也會回應她。 「明天會下雨喔。」 『是嗎?
Thumbnail
妻子又開始說夢話了。         我和妻子是在朋友的生日派對上認識的。那時我25歲,妻子小我2歲。初次見面的時候,她綁著馬尾。說到了開心的話題時,笑起來會皺著鼻子、露出牙齒,給我留下了一個不做作、十分率真的印象。         我們交往了3年,在這期間我先後分別是哲學研究生(研究墨家)、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