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焦慮第三章-閱讀筆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第一本認識恐懼的神經科學讓焦慮不見了別讓擔憂、恐懼和焦慮,耗盡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閱讀筆記
raw-image


皮質與杏仁核—大腦製造焦慮的兩大途徑

    • 杏仁核:情緒反應來源,在製造情緒反應上,主要有兩個區塊。
      • 外側核 (lateral nucleus) 主要負責接收感官送來的消息,不斷掃描你的經驗,隨時準備對任何危險的跡象做出反應, 好比內建的警報系統,職責在偵測到威脅時,發送出危險信號。
      • 中央核 (central nucleus) 與交感神經系統密切相關,讓杏仁核對整個身體產生很大的影響力。交感神經系統是由脊髓中的神經元組成,跟身體的每個器官幾乎都相連。作用是產生逃或戰的反應。
    • 製造焦慮的途徑有兩條:一條行經注重細節的皮質迴路,最終會將訊息傳送給杏仁核,並在杏仁核產生焦慮反應;另一條途徑則是從視丘直接奔向杏仁核。 兩條途徑都會導致杏仁核產生焦慮,每條途徑也由迴路構成,而迴路的某些面向可以修改。如果了解迴路的作用為何,就可以從新串聯焦慮的大腦,不再感到那麼焦慮。

尋找觸發焦慮的刺激

例如:害怕公開演講,這是最常見的恐懼,會出現這個反應的解釋是杏仁核讓我們不要成為掠食者的獵物,避免落入被可能有敵意的動物觀察的不利情境。

首先,要辨認出觸發焦慮的因素,在檢視的過程中,會設想許多情境,讓自己感到不舒服,但會漸漸發現這些引發情緒的情境中,隱藏著共同的觸發因素。可以透過製作一張表格來檢視:

raw-image

恐慌發作—過度壓力反應

  • 開始預期和害怕恐慌發作,而開始避免置身於過去發作恐慌發作的地方。代表出現了「懼曠症」( agoraphobia ) 他們會因為害怕經歷自己無法逃脫的情況下的恐懼,而錯誤地縮小自己的世界來保護自己。有可能打自己限制在家裡,甚至只限制在一個房間裡。
    • 幫助杏仁核戰勝恐慌
      • 深呼吸
      • 肌肉放鬆
      • 運動:走來走去,可以消耗多餘的腎上腺素,有助於縮短恐慌發作的時間。
      • 抵抗逃離情境的衝動
    • 僵住不動時的因應:
      • 隨便做點什麼:涉及與他人有趣互動的社會活動,會讓你暫時忘卻擔憂的活動,都能阻止你的杏仁核製造特徵為僵住不動、逃避或動彈不得的反應。
      • 每日至少進行三到四次某種類型的放鬆
  • 暴露療法讓杏仁核發展新連結
    • 重複暴露就越強大:讓自己漸進式地接觸恐懼的情境,使自己經歷焦慮。能有效地改變腦中負責焦慮地連結。不過須注意如果在焦慮減輕以前,就受不了而開暴露情境,反而可能增強焦慮。 重複暴露不僅會形成新的連結,還會增強心迴路,好讓它能優於先前外核測建立的恐懼迴路。

鎮定杏仁核

    • 運動:能降低杏仁核地活化反應。短暫的有氧運動睡眠睡眠
      • 運動能提高腦內咖 ( endorphin ) 濃度,可議有效減輕疼痛,並讓人產生安適感。並且在運動過後好幾天都還維持高濃度。
      • 改變杏仁核化學物質:改變腎上腺素和血清素兩種神經傳導物質的濃度,讓杏仁核比較平靜。
      • 強化神經可塑性:提高傳導物質的濃度,促進人腦中心細胞的生長。產生一種促進腦中神經元生長的蛋白質( 腦源性神經資樣因子 ) ,特別在皮質和海馬迴。
      • 左側額葉皮質的活化程度比右側額葉皮質更大,而左側額葉活化和正向心情正相關,刺激皮質產生更正向的感受。
    • 睡眠:充足的快速動眼睡眠,可以幫助鎮靜杏仁核。快速動眼睡眠出現在睡眠週期後期。獲得高品質的睡眠需要練習。
      • 在上床前做一套力行放鬆儀式
      • 睡前一小時消除光線刺激
      • 白天做運動
      • 建立固定睡覺時間和起床時間
      • 避免小睡習慣
      • 臨睡前少想會讓腦袋活絡的事情,享能放鬆的事
      • 如果擔憂會在睡前縈繞,白天安排一個時段憂心
      • 睡覺環境保持安靜
      • 傍晚後避免咖啡因、酒精、辛辣食物
      • 如果躺在床上三十分鐘還無法入睡,就坐放鬆冥想

控制皮質的焦慮

  • 重塑認知結構對抗焦慮:我們的想法不只是腦中神經和化學過程的結果,他們本身就腦中的神經和化學過程。所以重構認知就是直接介入皮質的傳遞途徑,重新建立新反應模式,重新串聯大腦。
  • 辦認皮質透過那些想法引發焦慮
    • 皮質中的樂觀和悲觀:左腦和樂觀活化有關,右腦和悲觀有關
    • 皮質擔憂迴路:
      擔憂是嘗試利用左半腦的語言處理,來避免出自右半腦的想像。原本額葉皮質與杏仁核之間持續不斷的來回訊息流動,能讓反應和思考更靈活,但過於頻繁的互動反而變成擔憂,提前在解決還未發生的問題。
    • 強迫意念和強迫行為
    • 完美主義:
      學習而來的技能,對象通常是自己的父母。會導致自我批評和失望。
    • 高估負面損失的代價:小題大作
    • 內疚、羞愧和焦慮:
      內疚在於你對自己的評價,羞愧則涉及想像他人如何評價你,與額葉和顳葉的活化有關。也通常與社交焦慮症有關。
    • 右半腦的焦慮:
      會密切注意他人姿勢、語調或臉部表情的任何負面之處。
  • 控制焦慮的想法
    • 因應想法:對情緒反應持有正面影響的想法和陳述。表達一個目標和渴望,把我應該轉換成我想要。
    • 中斷思考並取代想法
    • 分散注意力
    • 用計畫取代擔憂
    • 留意右半腦皮質:找出吸引左半腦的活動,例如閱讀發人省思的文章、觀看有趣的節目和影集、玩遊戲、做運動以及冥想。削弱右半腦的反應,刻意讓右半腦不相容於負面情緒的狀態。最刻意的行為就是聽振奮的音樂、唱歌。

實際應用後感想

這本書主要分成尋找思考來源、辨識思考路徑、重塑思考路徑、建立新行動覆蓋舊有思考路徑。運用書中描述的方式,會讓負面情緒減少在考中的停留時間,因為新行動會讓你的腦袋獲取充實的感受,而不斷學習新知和新技能。

也就是建立好目標,就朝目標需要的技能進行學習和輸出行動,會減少焦慮時間。不過,要避免接觸成功人士分享的心得文章,對生涯已經很焦慮的人來說,反而會有反效果,因為會省思自己的人生,對照後更加焦慮。

所以,書中提到的暴露練習在短時間內無法克服,還待長時間後再實行。 從我運用書中技巧來處理焦慮後,雖然每天還是有焦慮的情緒,但是,的確明顯感受到焦慮時間縮短。這本書算是直接植入技巧來減少焦慮,但是,並無法解決我內心情緒的源頭,所以只能治療行為上焦慮,內在焦慮因素無法探知,目前,我還是無法與自己的情緒和解。

總言之,這是本教人解構思考途徑,重建正向思考方式的的指南書,但是如果想了解情緒源頭還需要其他書籍輔助。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透過閱讀整理情緒及梳理思考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spirin 的其他內容
習慣性焦慮,容易讓人陷入自我內耗,如何緩解大腦的無用轉動呢? 這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習慣性焦慮,容易讓人陷入自我內耗,如何緩解大腦的無用轉動呢? 這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學習的課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杏仁核是大腦中處理恐懼、情緒調節及社會互動的重要區域,涉及快速反應、學習記憶及與其他腦區的協作機制。
Thumbnail
探討大腦的訊息傳遞機制,包括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信號如何影響情緒與反應。此外,文章還分析了大腦的不同區域功能,從額葉到杏仁核的作用,並強調飲食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Omega-3脂肪酸、蔬菜水果、堅果及維生素B等食物對維持認知能力的影響。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改善飲食,支持大腦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大腦的杏仁核掌管情緒,當它發現潛在的危險時,會引發情緒反應。
Thumbnail
本文介紹杏仁核的功能,以及透過標籤情緒和情緒練習來緩解恐懼感。科學研究發現,針對恐懼症患者的標籤情緒訓練可以有效幫助他們控制恐懼感,增加自我控制能力。這項練習也被證明有助於維持長期效果,並且能夠提高個人對情緒的自我意識。透過本文,讀者可以瞭解到情緒標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它來解救杏仁核,緩解情緒。
近日有讀者來信問,說他幾天前看到網路上知名的YOUTUBER,所發表的一部視頻中,談到人類的恐懼是來自大腦中的杏仁核,還談到過去有杏仁核受損的患者,因而無所畏懼的病例。 因此,他想問的是,佛法中的生死無懼,無有恐怖,是否都是因為杏仁核被調整過,或是杏仁核已經失去作用呢?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Thumbnail
地球日才剛發了「它」的文,誰料傍晚、深夜到凌晨一直響不停的地震警報,的確擾動了一些小小的恐慌。驚魂稍定後,又燃起凡事問科學的精神,查找了一下人類大腦的「警報中心」科學進展,又有了新發現。過去研究表明,大腦通路就像一個中央警報系統,收集威脅線索並將其轉化為恐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杏仁核。。。
Thumbnail
焦慮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當個體的杏仁核反應過於敏感時,可能會導致過度焦慮。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特質及過去經驗也對焦慮產生影響。專業心理師的協助可幫助找到焦慮的源頭。
Thumbnail
焦慮是我們演化的一個重要工具,運用這種緊張的生理反應來迴避危險,是對生存至關重要的技能。本文分享了兩種強大的科學有效工具,包括呼吸法和運動,可以幫助減輕焦慮帶來的緊張感。建議在辦公室試著到周圍走一圈,或者到倉庫中找些便利貼;在家工作時,播放兩首最喜歡的歌跳舞。所有這些可能性都將有助於降低焦慮水平。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杏仁核是大腦中處理恐懼、情緒調節及社會互動的重要區域,涉及快速反應、學習記憶及與其他腦區的協作機制。
Thumbnail
探討大腦的訊息傳遞機制,包括神經元之間的電化學信號如何影響情緒與反應。此外,文章還分析了大腦的不同區域功能,從額葉到杏仁核的作用,並強調飲食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性。特別是Omega-3脂肪酸、蔬菜水果、堅果及維生素B等食物對維持認知能力的影響。瞭解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改善飲食,支持大腦功能,提升生活品質。
大腦的杏仁核掌管情緒,當它發現潛在的危險時,會引發情緒反應。
Thumbnail
本文介紹杏仁核的功能,以及透過標籤情緒和情緒練習來緩解恐懼感。科學研究發現,針對恐懼症患者的標籤情緒訓練可以有效幫助他們控制恐懼感,增加自我控制能力。這項練習也被證明有助於維持長期效果,並且能夠提高個人對情緒的自我意識。透過本文,讀者可以瞭解到情緒標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它來解救杏仁核,緩解情緒。
近日有讀者來信問,說他幾天前看到網路上知名的YOUTUBER,所發表的一部視頻中,談到人類的恐懼是來自大腦中的杏仁核,還談到過去有杏仁核受損的患者,因而無所畏懼的病例。 因此,他想問的是,佛法中的生死無懼,無有恐怖,是否都是因為杏仁核被調整過,或是杏仁核已經失去作用呢?
Thumbnail
恐懼是一種強大且生存本能的情緒,我們面對未知或觸及自己的無形標準時,通常會感到恐懼。本文探討了恐懼的原因、面對恐懼的方法以及每個人對恐懼的獨特感受和反應,並提供了一個方法來幫助讀者理解恐懼來源並找出解決方式。
Thumbnail
地球日才剛發了「它」的文,誰料傍晚、深夜到凌晨一直響不停的地震警報,的確擾動了一些小小的恐慌。驚魂稍定後,又燃起凡事問科學的精神,查找了一下人類大腦的「警報中心」科學進展,又有了新發現。過去研究表明,大腦通路就像一個中央警報系統,收集威脅線索並將其轉化為恐懼,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杏仁核。。。
Thumbnail
焦慮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但當個體的杏仁核反應過於敏感時,可能會導致過度焦慮。除了生理因素外,心理特質及過去經驗也對焦慮產生影響。專業心理師的協助可幫助找到焦慮的源頭。
Thumbnail
焦慮是我們演化的一個重要工具,運用這種緊張的生理反應來迴避危險,是對生存至關重要的技能。本文分享了兩種強大的科學有效工具,包括呼吸法和運動,可以幫助減輕焦慮帶來的緊張感。建議在辦公室試著到周圍走一圈,或者到倉庫中找些便利貼;在家工作時,播放兩首最喜歡的歌跳舞。所有這些可能性都將有助於降低焦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