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練習進步一點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倘若一切都能被我們弄明白了,那我們會失去很多飽含熱淚的瞬間。」——《一隅有花 Withering Calendar》


晚上一邊聽著薩提爾的李崇義老師分享「打開覺知的對話」,裡面談到接納,邊聽得過程邊覺得諷刺,因為就在今晚陪Q寶唸書的過程,我才剛經歷了一場不接納。

起先他拿出一張80幾分的數學考卷給我簽名,我還不以為意,「我都是粗心,不是不會。」他大概猜到我要問什麼,先自己回答了,接著他又拿了一張80幾分的英文考卷出來,這時候我有點不開心了。不開心的原因倒不全是因為成績,而是這幾週的假日,他都跟爸爸很開心的出去抓寶可夢,我既沒看到他念書的過程,又看到這樣的成果,很顯然他忘記之前跟我的約定。

我始終認為自由是搭配自律的,所以從很早以前我就跟他說好,他想要享有假日玩樂的自由,他也得負責顧好自己的功課,否則假日他的玩樂時間,我會介入陪他在家唸書。但今晚我一面在聽線上課程,又急著帶他出門復健,我其實內在空間是不夠的,當我看到第二張80幾分的考卷,當下我理智線就斷了。

我不小心又進入慣性的碎念模式,他也很直接的反應,當場用手摀住耳朵。好的很明顯進入無效對話,因此帶他去看醫生的過程中我閉上嘴,選擇繼續聽線上課。課程結束後,我問自己的生氣在說什麼?真的是因為他考不好嗎?答案很快就出來了,不是的,我真正生氣的是,他沒遵守承諾。因為我自己是重視承諾的人,因此我有一個觀點是「答應我的事情就要做到」。而我的期待是,他可以學會自我負責,知道唸書是他自己的事,這樣就能滿足我喜歡自由的渴望,我不想時時刻刻都盯著他唸書。

我用冰山跑了一下內在,接下來問自己,那我可以怎麼陪伴他學會自我負責?對話到這裡,我就知道明天該怎麼做了。我想我會跟他好好坐下來討論,他想要怎麼規劃唸書,如果我希望他當自己生命的主人,那麼我就得讓他自己決定,他想要怎麼改善他的學習狀態。

即便學習了很久,我都還是會不小心進入慣性,但現在的我在進到慣性後已不再自責,我想這可能也是一種接納,接納此刻的自己就只能先做到這樣,還無法在當下每次都好好接住孩子。那也沒關係,至少我事後整理、連結自己的速度快了很多,我也始終沒放棄,持續在學習並調整自己,這樣就夠好了。

剛好這週<幸福魔法團體>的回家功課是,每天寫三件欣賞或喜歡自己的事。今天我有欣賞自己,第一,即便碎唸也是有覺察,在對話無效時先暫停。第二,事後沒進入「我又沒做好」的自我鞭打,而是如實接納自己的生氣,好奇自己究竟怎麼了。第三,整理完自己後,也沒忘記重要的是跟兒子的連結,我帶著梳理完後有力量的自己,再回到關係中想辦法。可以用欣賞的角度看自己,我更有信心,並知道這一切都只是過程。每天只要練習進步一點點,就有機會再往幸福多靠近一點點。


也想每天練習進步一點點,往幸福更靠近嗎?有心理學者研究指出,決定一個人幸福感的原因有50%跟家族基因有關、10%跟環境有關、剩下的40%則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可以透過練習來提升幸福感的。如果你也想活得更幸福,歡迎來<幸福魔法分享會>聽故事,一起練習接納自己、邁向幸福~
我喜歡把學習用在自己的生活中。幸福對我而言不再是名詞,而是動詞,是去活出來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總是無法好好接納自己嗎?先練習換位思考到朋友的角色,如果是朋友的話,我們會怎麼跟他說話呢?我們總是不自覺對自己很嚴苛,如果願意這樣接納朋友的不夠好,也別忘了回過頭接納這樣的自己。
我是一個很相信宇宙法則的人,從去年到現在,我的生命也正驗證了宇宙法則。
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文化底下,我們的夢想真的是我們的夢想嗎?如果不加思辯,我們很容易把外界的聲音、主流價值觀,當成自己的目標跟理想。
光在腦中想,並不足以讓自己變快樂,除非你願意行動,在生活中為自己創造更多快樂。
當年在公職迷路,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最終在朋友的呼喚下長出轉職的勇氣、勇敢辭職,踏上另一段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終點在哪的旅程。
從剛開始結婚一年多就想離婚,移動到現在的幸福婚姻,我用自身經驗證明,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總是無法好好接納自己嗎?先練習換位思考到朋友的角色,如果是朋友的話,我們會怎麼跟他說話呢?我們總是不自覺對自己很嚴苛,如果願意這樣接納朋友的不夠好,也別忘了回過頭接納這樣的自己。
我是一個很相信宇宙法則的人,從去年到現在,我的生命也正驗證了宇宙法則。
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文化底下,我們的夢想真的是我們的夢想嗎?如果不加思辯,我們很容易把外界的聲音、主流價值觀,當成自己的目標跟理想。
光在腦中想,並不足以讓自己變快樂,除非你願意行動,在生活中為自己創造更多快樂。
當年在公職迷路,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最終在朋友的呼喚下長出轉職的勇氣、勇敢辭職,踏上另一段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終點在哪的旅程。
從剛開始結婚一年多就想離婚,移動到現在的幸福婚姻,我用自身經驗證明,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我之前五年級的數學考了十一分,安親班老師跟我說我要練習改變自己的新的學習方法跟態度,到了六年級我就不想去安親班,我發現我沒上安親班的時候,我覺得我功課越來越好了。到了六年級一開始我爸爸、媽媽叫我去試試看,我跟我爸媽說了很多,我爸爸和媽媽也一樣叫我去課後班, 我本來對安親班老師特別差 , 到了六下我的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99 過度努力的我,「我做得到嗎?我得很努力,得很努力才行。」每隔一陣子就會有這疑問(念頭)出現。 始終認為自己有所不足,無論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對於任何學習真的非常用心,與懷抱很多的熱情(愛)。 心中另一個聲音出現:「對自己慈悲些,多給自己一點溫柔。」 慢慢地理解自己為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我覺得只要我們願意學習,學習什麼呢?學習靜心、釋放、家族能量,老師的教導是整體的學習,缺一不可,我自己跟著老師傳授的法練習多年,這樣完整的學習,是足以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提升就會自然發生,輕鬆自由就跟著出現。 再聊聊我要求完美的障礙,從我有自己的家開始,就生出了要維護一個完整乾淨的家的信念,有將近2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去年暑假時出了一份自由研究作業,其中有一個孩子是要研究老師。研究內容如下: 我的老師是個很好的老師,會講故事給我們聽也會跟我們玩,大家都很喜歡他個性幽默、溫柔,下課很多人都要去跟他玩。只是如果老師兇起來很可怕都一定要有心理準備,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大吼,會嚇到抖一下的那種
Thumbnail
「為什麼我決定要改變自己時,就會遇到考驗呢?」 「為什麼我想對對方好一點的時候,怎麼就會有考卷呢?」 在讀書會或個人諮詢時常會聽到學員這類的心情,而其實這也是好現象,是「好轉反應」喔。 因為相對以前的自己,常常是無意識地被眼前的情境帶走,而現在是因為「有更多反省」、「更有覺察」,甚至可以意識到
我之前五年級的數學考了十一分,安親班老師跟我說我要練習改變自己的新的學習方法跟態度,到了六年級我就不想去安親班,我發現我沒上安親班的時候,我覺得我功課越來越好了。到了六年級一開始我爸爸、媽媽叫我去試試看,我跟我爸媽說了很多,我爸爸和媽媽也一樣叫我去課後班, 我本來對安親班老師特別差 , 到了六下我的
Thumbnail
#誠實書寫練習 #Day99 過度努力的我,「我做得到嗎?我得很努力,得很努力才行。」每隔一陣子就會有這疑問(念頭)出現。 始終認為自己有所不足,無論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對於任何學習真的非常用心,與懷抱很多的熱情(愛)。 心中另一個聲音出現:「對自己慈悲些,多給自己一點溫柔。」 慢慢地理解自己為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我覺得只要我們願意學習,學習什麼呢?學習靜心、釋放、家族能量,老師的教導是整體的學習,缺一不可,我自己跟著老師傳授的法練習多年,這樣完整的學習,是足以面對生活中的難題,提升就會自然發生,輕鬆自由就跟著出現。 再聊聊我要求完美的障礙,從我有自己的家開始,就生出了要維護一個完整乾淨的家的信念,有將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