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各有命,端看讀者的解讀能力|《形式與空無之書》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是一本需要「對頻率」的書,這樣講或許會讓一些人心生卻步(尤其是它的厚度),但這本意外在我感到閱讀倦怠時,安撫了我焦躁的心,甚至讀到一半便起身好好清理了自家書櫃。
若你近期對紛亂的環境或人際感到疲憊,生活忙碌瀕臨失控,好好環視周遭,讓自己一人從簡單的角落開始整頓,同這本書一點一點翻閱,卻有非常好的效果。
等等...這是整理書?這不是一本小說嗎?

《形式與空無之書》The Book of Form and Emptiness|尾關露絲 著 Ruth Ozeki |張家綺 譯|遠流出版

《形式與空無之書》The Book of Form and Emptiness|尾關露絲 著 Ruth Ozeki |張家綺 譯|遠流出版

「書各有命,端看讀者的解讀能力。」——華特.班雅明

「究竟什麼才是真實?」

端看書名絕對猜不到是講什麼的《形式與空無之書》,是一本多線並行的故事,日裔少年班尼在突然失去父親後,開始聽見萬物說話的聲音,有著各種嚇人的念頭,唯獨在進入圖書館後,書頁成為他與世界的緩衝墊,讓他不惜翹課逃家,只為了逃離莫名的失去與腦中的喧鬧。
而同一時間,班尼的母親安娜貝爾也開始染上囤物癖,光看文字敘述就覺得東西多到有致命感。

被他人視為不正常的班尼與生活每況愈下的母親,從他們倆人的遭遇與眾人反應輻射出一個必須要隱忍自己不便、積極融入群體才算正常、又視物質為至上的世界,在這當中有著囤物焦慮、對成功者的迷思、對逝去之人的執念,科技進步與天災人禍的省思,成為一本眾聲喧嘩不已的小說。這陣喧嘩就像班尼不斷聽到的聲響、安娜貝爾一天到晚要監測的新聞工作,甚至也對應到讓我們眼花撩亂的社群生活,書中時不時提到「什麼才是真實?」其實更是要讓我們自問,真的需要那麼多的消息?真的需要那麼多的物品,我們的人生才得以圓滿?

raw-image

這本書不斷探討著人類與社會、人類與物品間的緣分,從這樣的連結來看,這本多少具有禪味,而作者尾關露絲,的確就是一位日裔美籍的禪師,在她詩意的筆觸下彷彿一場療癒之旅,挖開那有著囤物焦慮、忙還要更忙最後卻疲憊不堪的自己,究竟是否對自我有著匱乏,對逝去有著極欲忘卻的傷?才用不斷追逐又新又快且又能收入囊袋的物品來隱藏?

「我以為進步是一件好事。」
「嗯,可是如果垃圾持續累積,阻止你修補破碎的過往,或許就不是好事。」

raw-image


這是一本書中書

然而這讓我一開始稍感混亂,最後卻深深愛上的主敘事者,不是班尼或安娜貝爾,而是一本書!

它時而以上帝視角、時而與班尼對話、有時甚至透過紙頁直視你的雙眼(你看著書,書也正看著你)對你告白,有時指控人類的喜新厭舊,卻又深深期待人類摸上書頁的瞬間,讓我愛上了這個始終都在等待,一但翻開後就帶我展開無窮無盡的沉浸之旅,又不斷跟我對話的書本。

raw-image

而讀者從來都不是被動的,在那麼多的書友分享同一本書卻有截然不同的觀點看來,一本書其實就有著無數種性格,你無須循著一個標準解答,反而與作者共同營造出一個個世界。

「書本勇敢闖進世界,就輪到讀者登場的時候了,另一輪意義融合發生...你們是我們的共同創造者,是我們的通賊,將嶄新生命注入我們的體內。每位讀者都是獨一無二,所以不管書頁上印著什麼,每個人皆會賦予我們與眾不同的意義。」

我相信書本這段讓我感動不已的自白,就是我的真實。

書名雖然如此但對我來說不折不扣是本整理書XD也有不少人被書名給騙了(?)歡迎來IG跟眾多書友一起討論!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畫說有一天|閱讀.文學.你我的故事
124會員
123內容數
紀錄最近看完,且好希望讓你們也知道的書。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28
提到社會底層人物,或許第一印象是悲慘和壓抑?其實不然。史坦貝克所描寫的小人物,就如同你我一般的普通人,有日常的期待、未竟的目標、野心勃勃的計畫,甚至是一些微不足道但能滿足自我的快樂。這些人生百態,經由史坦貝克敏銳的觀察與靈動的筆觸,用同理心、偶爾幽默詼諧的方式呈現,讓這些角色鮮活立體,直抵人心。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16
閱讀這本與品嚐美食的過程令我快樂,但同時又能在其中看見過去殖民地歷史,當中臺灣人一直存在卻又必須壓抑的自我認同,是在看起來愉悅的劇情中,不可忽視也糾結複雜的情感。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2025/02/08
悲傷不是一個該「解決」問題,也不會因為失去了誰而可以被比較。大家常說時間久了要記得放下,但經歷過的人明白,放下並不是淡忘,而是心裡仍有一塊他的位置,換個方式活著,在你想到的時候,仍能伴你一起往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個世界什麼都沒有欠我,它甚至還會不停地給我明天呢。」—蘇菲旋轉
Thumbnail
「這個世界什麼都沒有欠我,它甚至還會不停地給我明天呢。」—蘇菲旋轉
Thumbnail
這本書不斷探討著人類與社會、人類與物品間的緣分。作者尾關露絲,就是一位日裔美籍的禪師,在她詩意的筆觸下彷彿一場療癒之旅,挖開那有著囤物焦慮、忙還要更忙最後卻疲憊不堪的自己,究竟是否對自我有著匱乏,對逝去有著極欲忘卻的傷?才用不斷追逐又新又快且又能收入囊袋的物品來隱藏?
Thumbnail
這本書不斷探討著人類與社會、人類與物品間的緣分。作者尾關露絲,就是一位日裔美籍的禪師,在她詩意的筆觸下彷彿一場療癒之旅,挖開那有著囤物焦慮、忙還要更忙最後卻疲憊不堪的自己,究竟是否對自我有著匱乏,對逝去有著極欲忘卻的傷?才用不斷追逐又新又快且又能收入囊袋的物品來隱藏?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一本和田馥甄、老子、愛因斯坦相關的繪本(所以我說繪本很適合大人),這本適合放在古今中外的繪本是碧翠絲.阿雷馬娜的《那些消失的事》。 封面是個穿著綠色洋裝,吹著蒲公英的女孩,被吹走的種子隨風飄散,在扉頁裡緩緩落下,蒲公英消失了嗎? 這本繪本不說故事,卻每個跨頁都是故事。第一個跨頁,左頁上
Thumbnail
今天來聊聊一本和田馥甄、老子、愛因斯坦相關的繪本(所以我說繪本很適合大人),這本適合放在古今中外的繪本是碧翠絲.阿雷馬娜的《那些消失的事》。 封面是個穿著綠色洋裝,吹著蒲公英的女孩,被吹走的種子隨風飄散,在扉頁裡緩緩落下,蒲公英消失了嗎? 這本繪本不說故事,卻每個跨頁都是故事。第一個跨頁,左頁上
Thumbnail
生活緊張,步調紊亂。工作、家務、人際網絡全部卡頓。數不清的脈絡雜亂,壓力紛至沓來。於忙忙碌碌之中,或者感覺生命黯然無光,內心快被掏空時,有種不知所為何來,又是何為而去的壓抑。
Thumbnail
生活緊張,步調紊亂。工作、家務、人際網絡全部卡頓。數不清的脈絡雜亂,壓力紛至沓來。於忙忙碌碌之中,或者感覺生命黯然無光,內心快被掏空時,有種不知所為何來,又是何為而去的壓抑。
Thumbnail
10 月書宅 – 偷來的閱讀時光 十月是忙到要飛天的月份 在忙了一整天 頭點枕頭快要睡去前的幾分鐘 對抗著疲累與應該睡覺了的良心不安所翻閱的幾頁書 那心情就像回到高中時代 躲在棉被裡用手機微光偷看小說的夜晚 感覺每一張翻過書頁都是偷來的 而偷來的時光總是特別的甜蜜 特別的療癒
Thumbnail
10 月書宅 – 偷來的閱讀時光 十月是忙到要飛天的月份 在忙了一整天 頭點枕頭快要睡去前的幾分鐘 對抗著疲累與應該睡覺了的良心不安所翻閱的幾頁書 那心情就像回到高中時代 躲在棉被裡用手機微光偷看小說的夜晚 感覺每一張翻過書頁都是偷來的 而偷來的時光總是特別的甜蜜 特別的療癒
Thumbnail
書癡妮娜的完美生活 ISBN:7278863619253 我原本是看了書封的那句:「不管怎樣,書比人安全得多。」就馬上決定要買了,因為覺得那就是我的狀態,而且我喜歡我的內向,我覺得我能與它共處。 本來只覺得就是講內向普通人的狀態的小說但沒想到:果然是羅曼史無誤,羅曼史好像就是會告訴你一個核心的概念:
Thumbnail
書癡妮娜的完美生活 ISBN:7278863619253 我原本是看了書封的那句:「不管怎樣,書比人安全得多。」就馬上決定要買了,因為覺得那就是我的狀態,而且我喜歡我的內向,我覺得我能與它共處。 本來只覺得就是講內向普通人的狀態的小說但沒想到:果然是羅曼史無誤,羅曼史好像就是會告訴你一個核心的概念:
Thumbnail
慾望是人生最大風險,也是最大動力。 複製是生命最大限制,也是最大希望。 修復是生命最大痛苦,也是最大更新。 倒木不是廢柴,死亡不是結束,時間是人生最後的答案。 跟這本書的相遇,始於一次出差時飛往上海的班機延誤。印象中是上海的一場暴雨,讓所有班機無法起航,困在機場約兩個小時,就在書店買了這本書。選這本
Thumbnail
慾望是人生最大風險,也是最大動力。 複製是生命最大限制,也是最大希望。 修復是生命最大痛苦,也是最大更新。 倒木不是廢柴,死亡不是結束,時間是人生最後的答案。 跟這本書的相遇,始於一次出差時飛往上海的班機延誤。印象中是上海的一場暴雨,讓所有班機無法起航,困在機場約兩個小時,就在書店買了這本書。選這本
Thumbnail
筆者與書籍的緣分,或許在出生那一剎那就結下了。 在嬰兒時,每當筆者夜啼不休,父親總會一手抱著筆者,一手捧著書夜讀,從嬰孩時的渾沌未明,到腦中渾沌散去、撥雲見日之時,映入年幼筆者眼簾的是外公那一櫃又一櫃的藏書,以及外公戴著老花眼鏡捧書閱讀的身影,許是外公的身教,筆者也開始拿書閱讀,有時還裝模作樣地拿著
Thumbnail
筆者與書籍的緣分,或許在出生那一剎那就結下了。 在嬰兒時,每當筆者夜啼不休,父親總會一手抱著筆者,一手捧著書夜讀,從嬰孩時的渾沌未明,到腦中渾沌散去、撥雲見日之時,映入年幼筆者眼簾的是外公那一櫃又一櫃的藏書,以及外公戴著老花眼鏡捧書閱讀的身影,許是外公的身教,筆者也開始拿書閱讀,有時還裝模作樣地拿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