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周遭環境的產物。我們是自己決策的產物。
三個層面定義適當的框架:
目的:釐清目的,如何成功或失敗?
範圍:設立界線,就像照片的邊框,是否納入考慮?
觀點:個人經驗,並非事實,思考長遠時間點。
發展適當框架,界定明確的範圍,提高視野,從未來10分鐘、10個月、10年後考慮。
要從人生中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第一步,先決定你想要什麼。
重要的是一個人做了什麼,而不是他打算做什麼。
處理問題時,不只我應該做什麼?而且問「我能做什麼?」,能幫助我們看清面抉擇有哪些替選方案。
不必在意複雜性表面上的簡單,而是追求複雜性表面下的簡單。
從確認偏誤開始,如果有人用錯的原理得到答案,那要讓他了解原理將是困難的。
養成後見之明,過度自信,現狀偏誤,自利偏誤,除非黑天鵝出現否則絕不回頭。
進而有了承諾一致性,並且會避免不和諧,牴觸排斥其他觀點、甚至會攻擊異己。
當遇到挫折時,經常無法放下沉默成本,逐步走向自以為是,不以為然,老氣橫秋,倚老賣老,格格不入,漠不關心。
我們天生的心理偏誤與思考陷阱,寧願相信自己喜歡的是真的。
心理機制:性格與習慣、思維模式保護、有瑕疵的推理、自動化聯想、社會影響、相對性思考。
願意從確信開始的人,將終於懷疑;滿足於以懷疑開始的人,將以確信結束。
系統一:快思、快速、自動化
系統二:慢想、深思熟慮,慢下來比較快
系統三:外部協助、確實可靠的相關資訊
我們走的道路比宣之於口的目標重要。決斷影響命運。
組建一支高品質決策顧問,前輩等於前途。
好的決策來自於好環境、好人員(良師益友)、好學習。
當決策複雜困難時,可以建立決策樹,進行量化評分。
非常榮幸我的文字可以接觸到您,如覺得還不錯懇請收藏、按心、追蹤, 如果有任何建議或討論的懇請留言,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