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三,每逢星期三,都報告一下「倫敦生活挑戰」的進度。
開「倫敦生活挑戰」這題目,可能會有人覺得很酷,很有勇氣之類。
但實質上,是為了讓自己有一個項目寫下去,讓自己好好生活下去。
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為自己的生活負責。遇到生命再困難的挑戰,也得接受。
這星期額外的難受,不斷的收到公式化的「很遺憾」電郵通知,未有面試機會。
而收到的一個面試機會,是一間慈善機構的,面試日期在一個月後。當我再查那份工作的詳情,才發現那是一份無薪工作。
不是那間公司有意隱瞞這資訊,而是那個平台,是專門替小型慈善機構,找相關人才。平台的頁面,要點擊一個按鈕,或到某些頁面,才有提及「無薪」這訊息。
即是說,你就算是人才,有七年相關工作經驗,並願意免費為一間慈善機構提供服務、貢獻自己,也要看那間慈善機構,是否接受你。
他們會進行各種審批、審核,查看你是否合適。需要相關的經驗(工作技能,他們要求有至少三年相關的工作經驗,以及有帶領團隊經驗),價值觀相符(解釋為何你要申請),吧啦吧啦。大概是怕你答應了工作之後,不久後就退出吧。
除了交履歷、寫一篇上限三百字文章,解釋為何你想申請這份工作,也要進行45分鐘面試。而且進行面試是一個月後的時間,即是他們沒空「招呼」(應酬)你。
如果不知就裏,還以為是一份什麼高薪工作,但這是一間小型慈善機構的無薪義務工作。
我不清楚,這樣的遴選程序和嚴苛狀況,是否已變成當下很普遍的現象(下面有寫中國的情況),也有可能外國人不以為然,已經習以為常。
我以前有當過handson義工,至少那時當義工,都不用搶名額吧。
一般工作申請,被多間公司拒絕,至少我都經歷過,習以為常。
雖說我是無意中申請了這份工作,事前不知道這是份無償(無薪)工作,
但連義務性質工作,都遭到這樣的對待,這種做法和回應,真的很讓人受傷。
得知結果時,當下我幾乎馬上崩潰。
因不能在辦公室座位哭,跑了去洗手間哭。
誰知道哭了一會,剛好聽到聲音,有人清潔另一間洗手間。
為了避免防礙清潔人員工作,我只好整理儀容,回到住所。
也顧不得廚房有沒有人進來,一邊煮午餐時,一邊還在哭。
之前已寫過,在倫敦找工作,是對心智最好的磨練,這大概是沒錯的了。
上一輩的人只會說,年輕人吃不了苦,但他們一點兒也不了解,年輕人面對的真實情況和苦況。
我也不會了解,失業的人或絕望的人苦況,直到自己失業或陷入絕望中。
過去這一年我遇到的,不只是失業的打擊,而是人生全方位360度的無情打擊。
就算在身邊的人眼中,是超人、無所不能的我,過去一年發生一連串的事,已完全超出我的承受能力、理解範圍。(我曾問過幾位好友,要求他們提供「倫敦生活挑戰項目」的點子,他們異口同聲,表示「難以想到,我做什麼會失敗」。)
這時我該怎麼辦?
我是11月8日收到面試通知,剛好在那一天,看到Viktor Frankl (弗蘭克) 的中文新書,這未免太巧合。
我11月9日崩潰,11月10日買了這本電子書。
我一生看了無數書,接觸過很多知識,但市面上並沒有一本書,教一個人,怎樣由失敗中走出來。(市面上只有成功學、勵志類的書)
弗蘭克的書,再一次拯救了我。
意義的意志:弗蘭可意義治療法七講
(The Will to Meaning: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of Logotherapy)
出版日期:2023年11月8日
雖然這本書的翻譯非常糟糕,但不防礙理解,因我已把Viktor Frankl的多本著作看完。
不是譯者的文化或翻譯水平低,而是譯者硬要將心理學名詞,譯作一般人難以明白和理解的詞語。
譯者解釋這樣做,是為了「避免混淆」,但搞到連我都看不明白。
例如將 Id「本我」譯作「伊底」,這是啥碗糕?這些詞語,大概只有譯者自己才明白。另外作者名字是Viktor Frankl,一般中文譯名是「弗蘭克」,譯者譯作「弗蘭可」。
------
之前看過一篇網上文章,提到中國的年青人,內卷的情況有多嚴重。
寺廟成了無數年輕人心中,解決煩惱的萬事屋、世界裏唯一的精神淨土、宇宙的終點。彷彿出個家就能加功德,一切問題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
一位年輕人感想:「活著已經是硬撐」,連看手機的精力都沒有。後來領悟到了「苦中作樂」的道理,廟裏的工作的確很累,但好在不用動腦子。
年輕人太多,寺廟已經不夠用了。現在想上山去廟裏幹活,床位都不一定搶得到。
小某書上,開始出現了不少寺廟義工的吐槽帖。
明明是想找個寺廟躺平,沒想到卻更加內卷:寺廟要求義工會茶道,會做飯,會做新媒體拍攝剪輯,甚至會醫術……
原本是想去體驗深山的清淨,結果成了閒不下來的「流水線女工」。平時不努力一把,可能連出家都沒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