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文教育新風景|補習班裡也有創新教學?!(下)

2023/11/19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本文為喜閱樹Podcast節目

閱寫越快樂】EP.27 文字整理

|節目主持|

喜閱樹創辦人 梁虹瑩老師

|與談來賓|

商婷老師




延續上半段精彩又真摯的對談,
接下來商婷老師將繼續分享在補習班進行創新教學,
如何兼顧孩子的成績與學習樂趣,
以及過程中又有哪些意想不到收穫呢?


創新教學如何協助考試成績?

剛剛提到,老師必須在課堂上創造契機,讓孩子能在思考中產生真實的學習。所謂真實的學習,常常是來自於必須面對的挑戰。梁老師於是詢問.除了必須熟悉上台口語表達這件事,孩子在分組討論的練習中還會遇到什麼挑戰/困難?

商婷老師對學生的觀察十分細膩,她發現孩子們首先遇到的就是跟同學之間溝通的「語氣」,當他們想要堅持自己的意見,卻無法說服對方,那該怎麼辦?她會耐心聆聽學生間的爭執點,但不直接決斷,而是提出更多問題來引導他們,讓他們能找到自己的判斷依據,而這過程中的學習與收穫,其實就是所謂的素養。

雖然這樣的教學有用又有趣,但回到身處補教業最直接的問題--對學生的考試成績有幫助嗎?學生會不會看到考卷後,不知道自己上課都在做什麼?商婷認為這端看老師如何設計評量的形式。當然選擇題是最快可以量化學生學習表現的方式,也是現行考試制度的主軸。

她在調整上課方式後,也跟著調整了評量,考卷的設計包含基本的選擇題,同時也包含她為學生設計的變化題、開放式問答題等多元題型,讓學生能適應學校考試,也有更靈活的思考練習。她從中發現,小孩其實都很願意「思考」,但只端出測驗卷、評量的大人門,願意給孩子思考的空間與時間嗎?

這樣的作法在一般補習班或許不算「主流」。當然每個老師都想讓自己的教育更有效率和品質,家長也都希望給小孩最「好」的。商婷並不會認為大家都應該怎麼做,她只是在和眼前的小孩好好相處後,決定了自己想走的方向,就是讓學生能夠在離開學校以後,有更多元深刻的學習方式。於是她配合自己所處的環境和孩子的狀態,陪著孩子們慢慢調整學習的方式和態度。


創新教學讓老師心靈也全面升級

身為好友的梁老師,這一路以來也聽著商婷的歷程分享,她記得商婷曾驚喜發現,自己不再那麼輕易對學生說出:「這樣是對(錯)的!」因為不想讓孩子被困在是與非的二元價值觀,她開始會轉換語言來進行回饋。一開始,是學生讓她挫折;但也是學生成為她轉變的契機,讓她的創新教學不只在於教材教法,也在逐漸趨於正向的教養思維中。

「帶小孩好像看見自己。」商婷感性地說。有時候大人對於小孩的評斷,可能也是內心深處對自己的評斷。所以只要大人調整自己的狀態,和小孩之間的互動就會很不一樣!像對己要求甚高的她,最初其實很容易直接用語言否定小孩。


正向教學關鍵心法!

raw-image


使用正向語言進行溝通

「否定性語言」可能會讓乖巧的孩子失去自信、害怕嘗試,也可能讓天性叛逆的小孩開始刻意衝撞大人,因此兩位老師都強調「正向語言」的重要性。可能一開始嘗試時會覺得有點刻意,但漸漸地就會像商婷老師一樣,自然而然發現自己真的能從每個孩子身上看見亮點。

了解愛與耐心的真諦

所謂的「愛與耐心」並不是孩子做什麼都一味稱讚與接納,而是肯定他們現在所擁有的,並相信他將能達到的進步,並在孩子往前的每一小步,都給予具體的肯定及鼓勵。

建立孩子對自己的信心

如梁老師所言,最厲害的老師並不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而是讓孩子發現自己可以是某個領域的英才。關鍵在營造良好學習環境,提供具體學習目標和路徑,讓孩子相信自己可以一步一步前進。


發現了嗎?創新教學中強調的學生本位,其實也不是多「創新」,只是更更加人性化,讓每個孩都子可以用自己的速度前進,看見自己踏出的每一步,相信自己可以抵達的遠方。因此,大人必須先好好認識眼前的小孩,理解他,知道他的擅長與不擅長,以及可以用什麼方式引導與協助。

教育者必須運用自己的經驗去陪伴孩子,讓他們看見學習有很多工具和方法,所以我們本身必須喜愛學習,才能在各種經驗累積中,知道可以如何去協助不同類型的學生。如果是固守傳統教學的教育者,可能就沒有辦法這樣累積並運用經驗,只能用同一種方式,讓學生來「適應」自己。


老師的教學取捨換來學生的真實學習

那沒辦法適應的學生呢?就會自然被「淘汰」嗎?商婷並不認同這樣的方式。她舉例分享自己如何教給孩子「自學」的工具,就是讓孩子整理自己的筆記,並用自己統整的資料來面對考題。

當教學不再是由老師給出統一格式的筆記,而是由學生學會學習的工具並自行運用,遇到問題時,學生是這麼回應她的「這個我好像在哪裡有抄過,我來自己翻翻看!」

又如國文老師們常常講到「喙角全泡」的國學常識,她乾脆放手讓學生回去查,結果回來對答案時,大家的反應更好,她也給予適度挑戰,讓學生發現靠自己學習之後的收穫。在這些例子中,她給予的是教學步驟的引導,不是知識內容的填塞,讓小孩自己走過搜索、思考、討論的過程,最終產生屬於自己的真實學習。

最後,梁老師邀請商婷分享在她改變教學方式以後,發現學生有怎樣的轉變?商婷老師的臉龐一亮,愉快分享班上小學生把讀過的文章變成生活話題,能在日常閒聊中用自己的語言分享,這完全就是把文本內化了呀。而走進教室的國中生,總是開開心心分享和討論,自在提出自己的好奇,大家再一起去找出答案。

呵護他們思考與發表的自主權,這就是關鍵。

在開放而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與老師都願意真心互動,甚至發生學生活用成語來「攻擊」老師的爆笑場面!商婷發現自己不用施展什麼花枝招展的教學才算是「素養教學」,她只要好好引導眼前文本,給小孩不同的切入點和刺激,例如在讀完〈夏夜〉以後,想想自己的夏夜和作者有何不同?這首詩是寫給什麼年齡層的人看?熱絡的討論中,他們就這樣度過就算沒有精心準備的笑話,但也歡樂又充實的課堂。


期許國文教學新風景

最後商婷想對老師們說,開始走上創新教學這條路,一定會遇到很多挫折,像她過程中不斷「鬼打牆」,花很多時間讀書,但發現沒有一本書可以直接模仿,都要把它轉化成自己的東西。而這不就是我們想要小孩學會的能力嗎?當每堂課都是真正的教學相長,上課變得很快樂,特別是拋出一個問題並得到孩子各種回饋時,只要老師有開放的心,就會很享受這一切。

她希望自己能繼續保護孩子的「真」,讓他們繼續保持對任何事情的好奇與開放,並在學習過程中接受自己的好與不好。小小的種子或許最後不一定會開花,但教室能永遠是他們溫暖濕潤的小小天堂,讓他們可以好好做自己,挖掘自己。

這就是商婷老師可望與孩子們一起創造的教育新風景。接下來梁老師計畫透過節目帶大家繼續看見體制內/外的創新教學風景,讓眾多家長知道老師們努力,也希望能給正在教學路上踏實前進的老師們能量--我們的孔老夫子不是曾如此諄諄教誨過嗎:「德不孤,必有鄰。」



31會員
77內容數
喜閱樹希望能成為國文教育圈裡的世外桃源,以推廣孩子的讀寫教育、經典教育為終生志業。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