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奉獻型人格,孩子有多苦?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1.

你認為這個世界是好人多,還是壞人多呢?

在我的兒童哲學課堂,這是一個每學期都會和學生討論到的議題。

多數孩子都認為好人比壞人多,但在我們探究這個課題的過程中,總會牽涉到另外兩個很重要的相關問題:

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好人的定義是模糊的。我們好像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但當我們仔細深究,我們會發現自己壓根沒想清楚。

就像中世紀哲學家聖.奧古斯丁談到時間時說的:

「當我們不去說時間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好像都知道時間是什麼;但當我們開始去說時間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卻發現我們對時間一無所知。」

除了去定義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另外一個課題也是孩子們討論激烈,並且沒有一個固定答案的,就是:「假如我們已經為『好人』下了一個定義,那麼我們要如何調查,才能得出一個真正客觀的數據來確知好人比壞人多?」

如果沒有經過客觀論證,那麼我們所謂「好人比壞人多」的說法,不過是一種獨斷,而這個獨斷很可能是錯誤的。

這還挺可怕的!如果我們對這個世界很多的理解都是獨斷的,等於我們多數時間都活在虛假和謬誤中,而這些虛假和謬誤卻不見得由別人造成,而是出於我們自身的認知不清,是我們自己欺騙我們自己,是我們把自己沈浸在一個充滿謊言的大水缸里,卻捨不得出來。


#2.

有一種人,你很難說他是好人,但你也絕對不會說他是壞人,這種人就是具有所謂「奉獻型人格」的人。

談到「奉獻」,在我們的華人文化圈,奉獻似乎是一種美德。

熱衷奉獻,基本沒有人會說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我們要瞭解的是,一件事情沒有人說他不好,不等於他就是好的,而一件好的事情,也不等於人們就一定要去做。

比如有人溺水了,而一位願意下水去救溺水者的人,他是個好人,他做的事情也是好事,但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去做,因為這需要一定的能力,且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去實現。

又好比某些家庭的長輩特別樂於助人,樂於助人到什麼程度呢?他看到路上有乞丐,他一定會給錢,別人有困難向他借錢,他基本都會借,結果有的時候他自己的孩子需要買一些文具,或是娛樂花消,他沒有辦法滿足她的孩子。

剛開始,他的孩子以為這很正常,後來通過和其他同學的交流,他的孩子才發現原來有些物質條件上的滿足,並不是那麼困難的一件事。於是這個孩子陷入了困惑:「為什麼有些事情,別人家的孩子都能輕易得到滿足,自己的父母卻不願意這麼做,反而把資源花在別人身上?」

還有一個場面,在我成長的圈子中也看了不少。我從小到大,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出生教師世家,有些老師特別有犧牲奉獻的精神,他們願意花大量時間,在表定工作以外給孩子補課、家訪,提供各種協助。

他們對學生極其有耐心,卻忽視自己家的孩子,有時又反其道而行,對別人家孩子給予包容,卻對自己家孩子百般苛求。他們用來處理家中孩子困難的時間,比不上處理自己的學生。這導致有些出生教師家庭的孩子,他們反倒特別的叛逆。

我覺得他們的叛逆十分合理,因為父母沒有把他們當一回事了,他們只好用一些激烈手段來表達自己的心聲。

有些教師很清楚對待學生要用心,要關懷他們,要傾聽他們要對他們有耐心。奇怪的是,他們對自己家裡的孩子卻沒有投入同樣的時間和心理。

這些教師做的事情,某種程度上就是明知故犯。明明知道自己這樣做會帶來不好的結果,卻還是做了。

我也納悶,他們生出來的孩子難道不屬於同個物種?難道他們覺得自己家裡的孩子不需要去關懷,去傾聽,並對他們有耐心嗎?


#3.

奉獻型人格並不等於奉獻。

奉獻型人格的人談不上是什麼好人。

我們有必要去澄清這一點,以免有些人以為自己在做好事,事實卻不然。

奉獻型人格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和他人之間的關係是斷聯的。常人之間,彼此能夠打開通暢交流的管道,但對奉獻型人格的人,他們的管道被切斷了。

這就是奉獻型人格的人會對他人造成的負面影響,他們根本沒有好好聽別人說話,去回應他人真實的心聲,設身處地的去瞭解別人。

奉獻型人格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們對外所謂的奉獻,其實是一種施壓,有時甚至形同虐待。

舉一個比較經典的場景,有些具有奉獻型人格的老人,他們會逼自己的孩子:在孩子肚子不餓,不想吃飯的時候,強迫他們吃飯;在孩子不冷,不想多加一件外套的時候,強迫他們多加一件外套。

總而言之,無論他們的孩子,如何三番兩次,真誠懇切的告訴老人,「我們不想吃」、「我們不需要」、「謝謝」!

這些老人壓根「聽不進去」,這個聽不進去就是一種對他人感受的忽視,甚至是否定。

請問有人會喜歡自己的感受被別人忽視,會喜歡自己的感受被別人否定嗎!

類似行為會讓人非常難受、不愉快,進而引發憤怒與衝突。

談到這裡,你就可以瞭解為什麼奉獻人格的人很容易把身邊的人都「趕走」,因為他簡直就是一個會行走的壓力製造機,誰跟他在一起,誰的自我就會被忽視,形同不存在。

所以表面上看,奉獻型人格的人好像在做一些對別人好的事,實際上完全不是如此,奉獻型人格的人無法打開自己去感受他人,與他人進行連接。

換言之,他們做的「好事」不過都是為了他自己,要滿足的也是他們想象中的他人,滿足他們想象中的需要。

這就導致,由於和奉獻型人格的人相處太累了!無論你對他們說什麼,他們都可以選擇性的接受和相信,並且很多時候,你和他們說了真心話,他們非但聽不懂,還對你百般懷疑,並強迫你去接受他們的好意。

對於一些看重關係、崇尚和諧,卻不知如何回應奉獻型人格的人,他們只能「逃」了。


#4.

我們該如何面對奉獻型人格的人?

重中之重,就是我們必須堅定立場。

當我們剛開始碰到一位奉獻型人格的人,我們可能會對他的好意感到不好意思,所以我們不會拒絕,而是勉為其難的接受。

如果我們跟這個人之間不需要有長期的交往,偶爾忍耐一下還過得去。但如果我們需要和這個人長期來往,保持一種「堅定、溫和的態度」就顯得非常重要。

可能有人會問:「這不會讓對方傷心嗎?」

當然有可能!但你得瞭解對方傷心的主要原因「並不是來自於你的拒絕,而是來自於他個人的虛妄與幻想被打破的失落感。」

你又不是迪士尼公仔,你沒有必要去滿足別人的幻想。

 

#5.

這就不得不提另一件事:「什麼是孝順?」

孝順不等於「愚孝」。

所謂愚孝,就是一個孩子「既滿足父母的現實,又滿足父母的幻想。」

如果一個孩子那麼幹,他肯定會累壞,並吃力不討好。

滿足父母的現實是孝順。比如父母需要看醫生,你幫父母找好的醫生,帶他們去醫院,幫他們處理就醫中的困難,你解決的是父母的現實問題。

然而,假使父母要你結婚、要你生孩子,且這是為了滿足他們自己對你的期待,滿足他們想要抱孫子的願望,這就不是一個現實問題,而是父母的幻想。

他們並不知道孩子的意願,好似也不是很在意,所以孩子到底想不想結婚?孩子想不想生孩子?孩子想不想把他的精力、時間和金錢花在相關事務?他們不清楚。

反之,孩子想要什麼,他們多半也不清楚。

這些父母如果根本不去傾聽和瞭解孩子的需要,而是要求孩子必須為滿足父母的幻想去勉強自己。如果孩子滿足父母這個部分,在我看來這就是愚孝。因為你父母眼中看不見真正的孩子,他們看見的是自己的需要。

所以無論這個孩子做得再多都沒用,之後恐怕還會有無盡的「父母之夢」需要完成。

 

 

 

 

#6.

要改變別人很困難,所以不要妄想去改變奉獻型人格的人。

你能應付就應付,應付不了就堅定而溫和的拒絕吧!

如果兩者都行不通,保持一段安全距離,對於你的心理健康絕對是個好事。

換個角度,我們也需要檢視我們自己,檢視自己是不是奉獻型人格。

假如你今天總是想要對另外一個人好,對他付出,但對方始終不領情。你幾次送對方東西,對方都很堅定的拒絕,那麼這事你就別再往下做了,因為你只是在滿足你個人的慾望,你在滿足你的幻想,你幻想他接受你的好意,他會如何如何,但實際上對方當下的反應已經告訴你,這事並不存在。

如果你執意要去追求一個不存在的結果,那這就是一種妄念,這就是奉獻型人格常有的特徵。

可以說,那些一廂情願追求另一個人的人,他們都會在一定時間內處於奉獻性人格的狀態。

有些人會好奇,什麼樣的人會養成奉獻型人格?

這是個好問題,但我不想在這篇文章里揭示齊背景與成因。

總之,對於奉獻型人格的人,你把握住一點就夠了,這一點就是:「無論別人為何成為奉獻型人格的人,這個成因都和你無關!你不需要為他人活成奉獻型人格而負責,畢竟我們都無法為他人完成他們該自己做的人生課題。」

我們每個人,很多時候在生活中能做的就是照顧好我們自己,接近對的人,遠離錯的人,能做到這樣,讓自己盡可能保持在滿足及情緒穩定的狀態,這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了。

 

 

 

  •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前台灣哲學諮商學會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寫給孩子的哲學思維啓蒙書》等著作。

 

 

 

73會員
72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容我說 的其他內容
所謂的成功,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會卡在車陣中。」
任何事,總有一定成分是我們確定的,而我們需要的是盡可能把我們確定的部分做好,並保持勇氣去探索那不確定性。如此,我們方有機會去開拓我們的未來
從存在心理學視角來說,《芭比》的結局乍看是芭比的昇華,卻更像是芭比的墮落
當一個人試著尋求斜槓時,他得明確他必須斜槓的理由,也就是明晰自己「非斜槓不可」的必須性。而其中最重要的必須性,就是他得說明他的斜槓「對自己是有意義的」
於存在心理治療中,「沈淪」意指一個人「不願傾聽自己內心的召喚,他放棄做真實的自己,而是人云亦云地生活,去過一個失去自我的人生」。如果一個人看世界方式如此,會讓他在家庭、職場、課堂或任何有他人在的地方,無論他付出再多,做得再好,他還是會因為旁人一點小小的批評,陷入負面情緒。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有時我們選擇孤獨,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喜歡孤獨,而是比起其他的選擇,一個人的代價比較小。然而,心理團體或相關活動,其目的就是幫助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算了!」的無助感中走出來,進而自我覺察、澄清問題,並獲得支持與溫暖。
所謂的成功,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會卡在車陣中。」
任何事,總有一定成分是我們確定的,而我們需要的是盡可能把我們確定的部分做好,並保持勇氣去探索那不確定性。如此,我們方有機會去開拓我們的未來
從存在心理學視角來說,《芭比》的結局乍看是芭比的昇華,卻更像是芭比的墮落
當一個人試著尋求斜槓時,他得明確他必須斜槓的理由,也就是明晰自己「非斜槓不可」的必須性。而其中最重要的必須性,就是他得說明他的斜槓「對自己是有意義的」
於存在心理治療中,「沈淪」意指一個人「不願傾聽自己內心的召喚,他放棄做真實的自己,而是人云亦云地生活,去過一個失去自我的人生」。如果一個人看世界方式如此,會讓他在家庭、職場、課堂或任何有他人在的地方,無論他付出再多,做得再好,他還是會因為旁人一點小小的批評,陷入負面情緒。那我們該怎麼做呢?
有時我們選擇孤獨,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喜歡孤獨,而是比起其他的選擇,一個人的代價比較小。然而,心理團體或相關活動,其目的就是幫助我們能夠從「一個人算了!」的無助感中走出來,進而自我覺察、澄清問題,並獲得支持與溫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弟弟交了一個女友,快到論及婚嫁時,有天到家裏來, 在聊婚姻聊兩方的家庭狀況,弟弟女友突然很驕傲的說她爸媽是私奔的, 我有點愣住了,想說妳父母私奔是怎麼樣?就是家族優良傳統嗎? 要比嗎? 我不敢說比不過我家喔, 小學時要上學要走好長的一段路,所以會跟鄰居小夥伴及弟弟們一起去, 一路大家快樂亂扯的嘻哈走
Thumbnail
後陽台洗衣機的音樂響起,告訴我衣服洗好了。可我正要出門去接補習下課的兒子。 「妹妹~請你幫忙晾個衣服好嗎?我要出去接哥哥,等我回來還要晾衣服就很晚了...」 「喔~~」女兒回應我,表示她有聽到。但我聽不出來她是否願意做這件事。 不過,即使她不願意也沒關係。
Thumbnail
基督徒講究孝道,《出埃及記》20章載錄「十誡」,就有一誡講到「當孝敬父母」。《申命記》5章第16節也說: 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的地上得以長久。
Thumbnail
覺醒是這趟旅程中的開始,因為那不只是多上幾門教養課、多花時間陪孩子玩….如此而已。你要走進自己的生命,看見生命真正的本質,單純享受成為自己的美好。 成為父母,是全新的開始。
Thumbnail
書名「coddle」意指「寵」、「過度保護」的意涵。作者指出,現代父母採用的偏執教養及崇尚安全至上主義,太過緊迫盯人和過度保護,使得孩子的自由玩樂時間愈來愈少,進而也變得愈來愈脆弱。
Thumbnail
當兩個以上孩子的父母是很高級的修練呀!我想經歷過的無不同意的。 也因此,更能用豐富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待人)呀!~挺有意思~ 吉米要隨爸爸一同去學校聚餐,車上特地要求爸爸先撥通視訊電話給我。 「媽媽~妳在哪呀?在家了喔?」 「媽媽~晚上我要跟爸爸去聚餐!」 「媽媽~你煮了嗎?你不用煮我和爸爸的喔!」
Thumbnail
成為父母之後,我們經常不自覺地給自己過度的期望和想像,以為自己像是「超人」一樣,可以無止盡地付出、給予
Thumbnail
生一個雖然很好,但兩個恰恰好;給女兒添手足也是我們夫妻倆的共識。 手足,年齡不是問題;父母的陪伴才是關鍵。 幼子剛出生時,女兒對她所心心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弟弟交了一個女友,快到論及婚嫁時,有天到家裏來, 在聊婚姻聊兩方的家庭狀況,弟弟女友突然很驕傲的說她爸媽是私奔的, 我有點愣住了,想說妳父母私奔是怎麼樣?就是家族優良傳統嗎? 要比嗎? 我不敢說比不過我家喔, 小學時要上學要走好長的一段路,所以會跟鄰居小夥伴及弟弟們一起去, 一路大家快樂亂扯的嘻哈走
Thumbnail
後陽台洗衣機的音樂響起,告訴我衣服洗好了。可我正要出門去接補習下課的兒子。 「妹妹~請你幫忙晾個衣服好嗎?我要出去接哥哥,等我回來還要晾衣服就很晚了...」 「喔~~」女兒回應我,表示她有聽到。但我聽不出來她是否願意做這件事。 不過,即使她不願意也沒關係。
Thumbnail
基督徒講究孝道,《出埃及記》20章載錄「十誡」,就有一誡講到「當孝敬父母」。《申命記》5章第16節也說: 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的地上得以長久。
Thumbnail
覺醒是這趟旅程中的開始,因為那不只是多上幾門教養課、多花時間陪孩子玩….如此而已。你要走進自己的生命,看見生命真正的本質,單純享受成為自己的美好。 成為父母,是全新的開始。
Thumbnail
書名「coddle」意指「寵」、「過度保護」的意涵。作者指出,現代父母採用的偏執教養及崇尚安全至上主義,太過緊迫盯人和過度保護,使得孩子的自由玩樂時間愈來愈少,進而也變得愈來愈脆弱。
Thumbnail
當兩個以上孩子的父母是很高級的修練呀!我想經歷過的無不同意的。 也因此,更能用豐富的眼光看待孩子(看待人)呀!~挺有意思~ 吉米要隨爸爸一同去學校聚餐,車上特地要求爸爸先撥通視訊電話給我。 「媽媽~妳在哪呀?在家了喔?」 「媽媽~晚上我要跟爸爸去聚餐!」 「媽媽~你煮了嗎?你不用煮我和爸爸的喔!」
Thumbnail
成為父母之後,我們經常不自覺地給自己過度的期望和想像,以為自己像是「超人」一樣,可以無止盡地付出、給予
Thumbnail
生一個雖然很好,但兩個恰恰好;給女兒添手足也是我們夫妻倆的共識。 手足,年齡不是問題;父母的陪伴才是關鍵。 幼子剛出生時,女兒對她所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