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雙語無法黨:專利音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個榮獲四個專利的美語發音的「法」,
我好希望捐給國家。
讓一代又一代的臺灣孩子,
可以繼承我們這一代的標準口音跟精緻字典,
滲進文化跟生活裡,再也斷不開。

https://www.facebook.com/wen.hsiao.100/posts/10227876319386985?ref=embed_post 蕭文乾 20231123 發表於臉書

raw-image


【祛魅跟趕鬼】

日本的父母,在用愛心跟耐心,教子女「球棒」的英文時,

口中說出的,是 ㄅㄚ ㄉㄛˇ

筆下寫出的,是 B-A-T.

然後,在孩子的嘴巴裡,埋下了三顆不定時炸彈:

BAT, BUT, 跟 BUTTER.

--

BAT, BUT, BUTTER

這三個簡單的字,

成了日本孩子長大後,

跟洋人溝通的三顆不定時炸彈。

因為沒有人聽得出差別。

--

日本社會,有沒有像臺灣社會,

天天狡辯:發音不重要,能溝通就好?

沒有。

他們日本認為發音很重要;

他們日本自知發音很離譜。

但,他們日本無法。

他們日本無。法。

他們日本沒有法。

他們日本沒有「法」。

--

我們臺灣有。

那個「法」,叫做「SoR五階段行法的第一階:PA」。

--

他們日本,怎麼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日本人一開口,洋人就皺眉頭?

而洋人一開口,日本人就掉頭走?

很簡單:政策使然。

--

日本當年的雙語政策,

是錯誤中的錯誤,

是外行領導內行,

是政治凌駕專業。

他們居然,硬生生用日語去標註外來語。

還堂而皇之,編纂《外來語字典》!

--

這不是完蛋了嗎?

一代又一代的孩子,繼承了上一代的口音跟字典。

要斷開?何其容易?都已滲進文化跟生活的血脈裡了。

--

反觀臺灣。

我們當今的雙語政策,是不是錯誤中的錯誤?外行領導內行?政治凌駕專業?

當然是。

但,不幸中的大幸,是我們有「專利音標」來標注外來語。

他們是拿「未經微調的日語50音」,

沒有一點專業,直接硬湊,

發出來的音,根本四不像。

我則是拿「精細微調的國語66音」,

我有四個專利,中英交融,

發出來的音,根本就一樣。

--

這個榮獲四個專利的美語發音的「法」,

我好希望捐給國家。

讓一代又一代的臺灣孩子,

可以繼承我們這一代的標準口音跟精緻字典,

滲進文化跟生活裡,再也斷不開。

所以,我才創黨,才參選。

因為,我們的教育部,不可能接受我一介平民的捐助。

專利再多都沒有用。

因為,你於法無據!

因為,我們怕圖利!

那怎麼辦?我只好設法選上立委。

你不讓我捐給你?那我寫進法律裡。

#人生的荒謬與美麗盡於此矣

#人性的顢頇與光輝盡於此矣

#人類的可愛與可笑盡於此矣

#臺灣雙語無法黨

#你不讓我捐給你

#那我寫進法律裡


❤️💙💜

行動支持臺灣雙語無法黨

戶名:

臺灣雙語無法黨政治獻金專戶

帳號:(7000010)-50438642

小額捐款,請至官網。

https://www.miparty.org/news.aspx?id=412

也可以發票愛心碼119119捐贈

謹代子子孫孫謝謝您。

❤️💙💜

雙語的定義:雙語=母語+外語 外語的定義: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美語。 雙語的教改:我的主張就是SoR。 SoR, 是 Science of Reading, 意即「腦科學實證的英文學習步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選舉二字,恐怕指的是:選出來,高舉。 高舉什麼? 當然是價值。 價值又是什麼? 價值就不是價格,不是價錢。
人生如戲,蕭燐洪跟蕭文乾父子,居然除了從小共餐無數次以外,還能共同參與一次浪漫又務實的公共事務。
不該停留在藍綠紅白,停留在意識形態。 有些愛,真的是無條件的。 祝福闔家;祝福臺灣。 For you, for me, Formosa.
這是福爾摩莎全民考試史上,唯一不想考A的一次。 因為我們都希望 F. 因為ㄝˇㄏㄨˇ= 誒虎 = 臺語的「能赴」= 一定來得及。
這個在美國炸鍋的 SoR 教學法, 清楚指出英文習得的五大步驟。 他們美國孩子學英文,必須:1, 2, 3, 4, 5. 我們臺灣孩子學英文,卻能: 2, 3, 4, 5.
雙語很重要~偏頗的外語會干擾母語;正確的外語會豐富母語。 雙語有方法~那個方法,美加英澳政府都已經背書,叫做SoR.
選舉二字,恐怕指的是:選出來,高舉。 高舉什麼? 當然是價值。 價值又是什麼? 價值就不是價格,不是價錢。
人生如戲,蕭燐洪跟蕭文乾父子,居然除了從小共餐無數次以外,還能共同參與一次浪漫又務實的公共事務。
不該停留在藍綠紅白,停留在意識形態。 有些愛,真的是無條件的。 祝福闔家;祝福臺灣。 For you, for me, Formosa.
這是福爾摩莎全民考試史上,唯一不想考A的一次。 因為我們都希望 F. 因為ㄝˇㄏㄨˇ= 誒虎 = 臺語的「能赴」= 一定來得及。
這個在美國炸鍋的 SoR 教學法, 清楚指出英文習得的五大步驟。 他們美國孩子學英文,必須:1, 2, 3, 4, 5. 我們臺灣孩子學英文,卻能: 2, 3, 4, 5.
雙語很重要~偏頗的外語會干擾母語;正確的外語會豐富母語。 雙語有方法~那個方法,美加英澳政府都已經背書,叫做SoR.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灣很好玩,說人講話不切實際就說:「我聽你吹「雞歸」(汽球)、吹喇叭或叭噗!」 不過我的「喇叭理論」跟這個無關,主要指的是你在路上走時,無意間聽到有人在叭叭,你都會不由自主的覺得:「是不是自己那裡走錯了?」 我最早感受到這個理論是在我小時候,父親有時不由分說地生氣,看什麼都不順眼,理所當然我們兄
Thumbnail
語言學裡有句名言:Language is rooted in its culture.(語言植基於文化)。拿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來看,日本許多外來語(borrowed words)源自於英文,而台語(因各地口音略有差異)但許多字的用法承襲自日語。例如:pan(胖=麵包),beer(r作lu發音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能交流,不過還有一點一直被爭論不休,那就是口音。 一樣都說英文,但全世界都有各種口音,因為英語大多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但若是日語,爭論口音之前我想先介紹 日本的方言 日本各州各地區的方言據說可以分類成16種,以最常見的關東腔就是我們所說的標準日語....
Thumbnail
深入探討臺灣街頭使用諧音梗的原因,以及如何創造高明的諧音梗。文章指出諧音的傳統文化、臺灣人的性格以及好記的特性是推動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並提出了營造高明諧音梗的方法。諧音梗在臺灣不僅出現在店名,還廣泛應用於廣告語、新聞和活動標語中。
  第一次聽到用三聲唸的「企業」是在國中的時候,一個班上功課特別好的同學。他一開始不是這麼說話的,但在他有意識地追求好成績的過程中,他學會了更多他概念中更「標準」的普通話讀法。聽到有人那樣說話的當下覺得有些驚訝甚至有些奇幻,「他認為這樣說能得到更好的評價」,只能寬泛地相信事情是這樣。
Thumbnail
臺灣政府提出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旨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但成績提昇未如理想,本文探討教育體制對教學成效的影響,以及重新思考英文學習的持續重要性。
Thumbnail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臺式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並沒有誰比較標準,或誰不標準的區分,所有的英語都站在平等的水平線上。但是發音和腔調就不重要嗎? 3個方法幫助你的寶貝小孩與你自己英語口說更道地,自信開口說英語。
Thumbnail
準備讓孩子寫讀後心得,幫忙孩子尋找可以寫的主題(也算是一種複習) . 1、所知道的台灣俗諺與台灣民間關係 ---所知道的台灣習俗,真的寫對的,不多得不太到位。發現:你們並沒有好好觀察「台灣習俗」,因為沒有好好觀察,就不會有進一步的思考,為什麼有這樣的習俗。我覺得滿可惜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台灣很好玩,說人講話不切實際就說:「我聽你吹「雞歸」(汽球)、吹喇叭或叭噗!」 不過我的「喇叭理論」跟這個無關,主要指的是你在路上走時,無意間聽到有人在叭叭,你都會不由自主的覺得:「是不是自己那裡走錯了?」 我最早感受到這個理論是在我小時候,父親有時不由分說地生氣,看什麼都不順眼,理所當然我們兄
Thumbnail
語言學裡有句名言:Language is rooted in its culture.(語言植基於文化)。拿台灣曾被日本殖民的歷史來看,日本許多外來語(borrowed words)源自於英文,而台語(因各地口音略有差異)但許多字的用法承襲自日語。例如:pan(胖=麵包),beer(r作lu發音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能交流,不過還有一點一直被爭論不休,那就是口音。 一樣都說英文,但全世界都有各種口音,因為英語大多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但若是日語,爭論口音之前我想先介紹 日本的方言 日本各州各地區的方言據說可以分類成16種,以最常見的關東腔就是我們所說的標準日語....
Thumbnail
深入探討臺灣街頭使用諧音梗的原因,以及如何創造高明的諧音梗。文章指出諧音的傳統文化、臺灣人的性格以及好記的特性是推動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並提出了營造高明諧音梗的方法。諧音梗在臺灣不僅出現在店名,還廣泛應用於廣告語、新聞和活動標語中。
  第一次聽到用三聲唸的「企業」是在國中的時候,一個班上功課特別好的同學。他一開始不是這麼說話的,但在他有意識地追求好成績的過程中,他學會了更多他概念中更「標準」的普通話讀法。聽到有人那樣說話的當下覺得有些驚訝甚至有些奇幻,「他認為這樣說能得到更好的評價」,只能寬泛地相信事情是這樣。
Thumbnail
臺灣政府提出了2030雙語國家政策,旨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但成績提昇未如理想,本文探討教育體制對教學成效的影響,以及重新思考英文學習的持續重要性。
Thumbnail
補習文化在臺灣社會的蓬勃發展,從戰後經濟起飛,到現今白領階級的父母需要補習班和安親班來照顧孩子,甚至英文補習測驗也成為社會焦點。儘管成績突出的例子顯示沒有補習也能取得好成績,但補習對於不同的學生成效也不盡相同,自制力及引導均可能影響成效。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臺式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並沒有誰比較標準,或誰不標準的區分,所有的英語都站在平等的水平線上。但是發音和腔調就不重要嗎? 3個方法幫助你的寶貝小孩與你自己英語口說更道地,自信開口說英語。
Thumbnail
準備讓孩子寫讀後心得,幫忙孩子尋找可以寫的主題(也算是一種複習) . 1、所知道的台灣俗諺與台灣民間關係 ---所知道的台灣習俗,真的寫對的,不多得不太到位。發現:你們並沒有好好觀察「台灣習俗」,因為沒有好好觀察,就不會有進一步的思考,為什麼有這樣的習俗。我覺得滿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