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陪伴者是不是應該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來自憂鬱症者的疑問。他提出了我不曾思考過的面向,覺得有趣的同時我也仔細反思自己的狀態。「你指的是什麼面向呢?」我先確認了對方的意思,免得對方受話癆之災又沒得到答案(XD)。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555 字、4 則留言,僅發佈於憂鬱你好,這是我女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旅人小萌-avatar-img
2023/12/19
在 premium 結束的前一天,讀完這篇文章,給你最後的支持。
閒人|Kuiza-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19
旅人小萌 謝謝貼心的小萌~
avatar-img
碎進時間的裂縫
22.2K會員
322內容數
捕捉稍縱即逝的覺察時刻,分享陪伴憂鬱伴侶的日常。不想改變他人價值觀,只期望在生活淤塞不前時提供一點靈感。認為事情是中性的,若能鬆動僵固信念,就能更輕鬆面對關係、自在的活著。☞ 常見主題:陪伴憂鬱伴侶 |自我覺察 |鬆動信念
碎進時間的裂縫 的其他內容
2025/04/12
問完事的當下,伴侶感覺若有所思。終於在返家的路上,伴侶說:「其實我聽完一點都不療癒,覺得很沈重。我不知道怎麼辦,覺得很煩。」內容紀錄伴侶算命過後感到焦慮的時刻,並分享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2025/04/12
問完事的當下,伴侶感覺若有所思。終於在返家的路上,伴侶說:「其實我聽完一點都不療癒,覺得很沈重。我不知道怎麼辦,覺得很煩。」內容紀錄伴侶算命過後感到焦慮的時刻,並分享我是如何陪伴這樣的她?
Thumbnail
2024/12/31
最後,所幸我們都還活著,生命還有機會為每個無法承受的當下,展示適用於每個階段的療癒訊息,進入我們的生活裡。
Thumbnail
2024/12/31
最後,所幸我們都還活著,生命還有機會為每個無法承受的當下,展示適用於每個階段的療癒訊息,進入我們的生活裡。
Thumbnail
2024/10/3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生理不適而影響情緒,對身邊的人表現出不耐煩。這篇文章記錄了身體不適而引發的情緒波動,如何在伴侶面前坦誠自己的感受,並最終道歉。透過這段經歷,讓我們反思如何在困難時期保持溝通與理解,並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Thumbnail
2024/10/31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因生理不適而影響情緒,對身邊的人表現出不耐煩。這篇文章記錄了身體不適而引發的情緒波動,如何在伴侶面前坦誠自己的感受,並最終道歉。透過這段經歷,讓我們反思如何在困難時期保持溝通與理解,並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與壓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老實說,我覺得伴侶穩定下來,很大層面是她自己的成就。我只是陪伴在她身邊,如同她陪伴我一樣,我們一起在人生的旅途體驗打怪、超越腦海迷障。我其實明白,一個想體驗「超越」的人,不論是否會遇到我,生命都要將他帶往能讓內在釋放力量的地方。不可否認,一些信念使我感覺「不至於迷路」。
Thumbnail
老實說,我覺得伴侶穩定下來,很大層面是她自己的成就。我只是陪伴在她身邊,如同她陪伴我一樣,我們一起在人生的旅途體驗打怪、超越腦海迷障。我其實明白,一個想體驗「超越」的人,不論是否會遇到我,生命都要將他帶往能讓內在釋放力量的地方。不可否認,一些信念使我感覺「不至於迷路」。
Thumbnail
追夢之旅最大的挑戰與困難,就是那些遇到挫折時的自責與自我懷疑。⁣
Thumbnail
追夢之旅最大的挑戰與困難,就是那些遇到挫折時的自責與自我懷疑。⁣
Thumbnail
那一次次的談話,我聽懂了他們的痛苦與掙扎、難受與委屈,陪伴他們漸漸找回喜歡的自己、長出自我認同後的喜悅與滿足,就等同於我參與了許多他們的生命。而這樣的陪伴與見證,對他們來說既珍貴又美麗,也同時帶給他們力量。⁣ ⁣
Thumbnail
那一次次的談話,我聽懂了他們的痛苦與掙扎、難受與委屈,陪伴他們漸漸找回喜歡的自己、長出自我認同後的喜悅與滿足,就等同於我參與了許多他們的生命。而這樣的陪伴與見證,對他們來說既珍貴又美麗,也同時帶給他們力量。⁣ ⁣
Thumbnail
之於我而言,每個人都能夠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沒有誰應該要承擔連自己都想往外丟包的情緒。今天想分享我與伴侶的一段對話,它讓「能不能要求憂鬱伴侶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的反思獲得出口;也讓我發現對伴侶而言,其實還有更值得在意的事⋯⋯
Thumbnail
之於我而言,每個人都能夠為自己的情緒負責,沒有誰應該要承擔連自己都想往外丟包的情緒。今天想分享我與伴侶的一段對話,它讓「能不能要求憂鬱伴侶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的反思獲得出口;也讓我發現對伴侶而言,其實還有更值得在意的事⋯⋯
Thumbnail
借的終將歸還,當理想中的自我無法完美展現時,總會讓伴侶因為指認出實際的落差,而認定自己是有所殘缺的。她開始無法認同自己、喜歡自己、展現自己,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自我貶低與嘲諷,每個念頭的出現都只為了落井下石。直到好不容易積蓄能量,才能再次穿上組裝起來的外象。這是一個循環,在週而復始裡究竟如何破除迴圈?
Thumbnail
借的終將歸還,當理想中的自我無法完美展現時,總會讓伴侶因為指認出實際的落差,而認定自己是有所殘缺的。她開始無法認同自己、喜歡自己、展現自己,取而代之的是無盡的自我貶低與嘲諷,每個念頭的出現都只為了落井下石。直到好不容易積蓄能量,才能再次穿上組裝起來的外象。這是一個循環,在週而復始裡究竟如何破除迴圈?
Thumbnail
之於我而言,她已經很完整了!就算她不穿戴追求而來的外在成就、財富與聲望,她早已足夠美好。雖然如此,但這畢竟只是我個人的想法。那麼,我還能怎麼提醒伴侶:她的存在本身就很美好,不需要額外添加外在的事物來得到他人的認同呢?文中提及了我與伴侶的互動方式,還有幾年以來的觀察,期望能夠提供需要的人一點靈感。
Thumbnail
之於我而言,她已經很完整了!就算她不穿戴追求而來的外在成就、財富與聲望,她早已足夠美好。雖然如此,但這畢竟只是我個人的想法。那麼,我還能怎麼提醒伴侶:她的存在本身就很美好,不需要額外添加外在的事物來得到他人的認同呢?文中提及了我與伴侶的互動方式,還有幾年以來的觀察,期望能夠提供需要的人一點靈感。
Thumbnail
有一次朋友得知我在寫文章,很驚訝的說:「陪伴憂鬱伴侶?為什麼?寫得好像她有憂鬱症一樣?」這場對話也讓我梳理了一些可能對憂鬱傾向、憂鬱症所產生的誤解。以親密關係而言,即便伴侶有些時候在情緒、思緒上會卡關,但只要回歸到兩人的相處,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些都不妨礙我因為她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Thumbnail
有一次朋友得知我在寫文章,很驚訝的說:「陪伴憂鬱伴侶?為什麼?寫得好像她有憂鬱症一樣?」這場對話也讓我梳理了一些可能對憂鬱傾向、憂鬱症所產生的誤解。以親密關係而言,即便伴侶有些時候在情緒、思緒上會卡關,但只要回歸到兩人的相處,知道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些都不妨礙我因為她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