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療遇|為何而戰~長照的情緒勞動&情緒耗竭

2024/02/1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4-42

2024-42



今天直覺畫出現新圖案,由左下往右上類似鋸齒狀的圖,彷彿力量都集中到右上角。似乎在呼應昨天寫的,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目標上?


#我想創造什麼?好像需要保持這樣清晰的意念,不能再隨便呼嚨過去。


/


長照包括情緒勞動,慎防耗竭


「書寫和畫畫

像是一層又一層的脫皮


原本還覺得疼痛的

一層一層覺察

慢慢就把舊的自己脫掉了

不知不覺換成新皮了啊」


原本還可以這樣釋然地和朋友說話,結果這兩天跟諮商師和朋友見面談,內在的情緒又翻攪起來。果然,功課沒有那麼簡單完成啊!


最近我試圖在理解,理性與感性功能的差異。理性解決生活事務,是偏向陽性、在明面的工作;感性紓解內在議題,是偏向陰性、在暗處的工作。


假如外在沒搞定,不只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吃不飽——生存議題當然是很基本的需求,也難怪,其他情緒需求和情感價值,都得要往後排、甚至遭受否定了。


從家人的角度,長照讓他直接承接長輩的種種負能量,所以這可以說是「兩份工作」吧?所以即使我盡量協助內在的整理,以及一些涉及人事的協調,但對他而言,這些似乎只是次要工作,甚至是我「本來就應該承接的負能量」——就像他承接長輩的情緒,好像也是應該的,而且是一種 #不值得被肯定的情緒勞動。就因為他長久以來不知如何消化,於是終於有天爆炸了,覺得即使是金錢也無法彌補。


像我從事助人工作,因為好歹個案是有意願改變的,所以我可以協助轉化負能量、我也有能力消化承接的負能量,然後一起「把垃圾變黃金」,從煩惱中提取有價值與意義的部分。


所以,我的「情緒勞動」有獲得適當的消化與昇華,那麼我就可以維持在正循環中,而不會耗竭。


長照人員更需注意這樣的自我照顧,因為所從事的遠不止有表面的事務工作,還有 #內在看不到的消耗。


關於 #情緒耗竭(emotionally burnout),相關的概念是同理心疲乏、照顧者疲乏,所以可以看出來這是「人際關係」中的情緒勞動,使人處於長期壓力,而且遭受長期忽視。這並非一種診斷,而是現象的整理。有位威爾丁博士列出四種情緒徵兆(註一,Wilding,2022),我嘗試用自己的話來解釋:


(1)緊張:

我覺得這是一種身心緊繃、憂慮的焦慮狀態,難以放鬆,隨時要提防意外或事情失去掌控。


(2)怨恨:

比憤怒更深一層的不公平感,研究者指出這是個重要警訊。比如不平衡的人我界線、權益遭受侵害、信念遭到違背、獲得與付出不成正比…。即使一開始願意忍耐,但長期累積會 #逼近忍耐的極限——有時已經不是意願的問題,而是已經忍過頭, #超出能力負荷(身心無法消化)。


(3)挫折:

當理想與現實有落差、即使「再怎麼努力」還是難以達標或改善…長期累積下來,會變得無力、無助、想放棄、習得無助、無望。


(4)不適(discomfort):

比較隱約、不明顯的「不對勁感」,可能是狀況還不夠明顯,或遭到忽視、壓抑與否定,所以尚未能覺察與釐清。


總地來說,如果不只看表面的情緒,而是看到 #情緒背後的需求——其實這些都是SOS警訊,提醒當事人正視危機,照顧自已或尋求支援。危機有很多層面,有一種是昨天提到的「意義危機」,關於我是誰、我為何努力、我應如何存在、我想通往何處?


其他也可以參考 #同理心疲乏 的狀態(註二):


(1)同理心減弱或麻木

(2)憂鬱(失去活力與興趣)

(3)失去工作成就感(感受不到正向回饋)

(4)易怒

(5)生理壓力反應(飲食、睡眠、各種疼痛等)


/


無法辭退的家人


不知不覺好像快寫完了…其實「壓力大小」是一回事、「壓力的因應」是一回事(情緒調適&實務能力)、「理想標準的調整」又是另一回事…。


由於我和家人在處理事務的能力與標準不一樣,所以,當我無法達到他的標準,而他又不願意調降他的標準時,我們就會卡住。比如說,他有時會認為我不夠努力、為什麼他要付出更多、為什麼我出錢就可以享受成果、為什麼他要接受我比較低的能力或標準、為什麼他要答應花錢請人解決…。


怎麼說呢,如果只需要對自己負責,那標準高低都無所謂,反正自己能接受就好。但「團隊」就是「#共同承受」;所以,難免處事能力和標準都高的人,會有意無意嫌棄另一個拖後腿、不夠有用的人?


慢慢地,我比較聽懂他沒有清楚說出來的心聲。他的理智也會覺得自己標準高,如果適度協調標準,至少他也可以舒服一些;或者理智上,他也不是覺得我都沒有付出,但就是「不夠」。總地來說,內在的不平感確實不容易克服—— #為什麼他的家人是我,而不是其他更能幹的人呢😂?這種本質上的嫌棄與不平感,是很難靠理智克服的。


平常我們可以說著自家人的地獄梗,苦中作樂說著長輩的種種不對,笑一笑就讓他過去;但如果攻擊的對象變成彼此,那可就很尷尬了…姑且稱之為「荒謬寫實劇」吧?畢竟家人不是同事或下屬,沒有辦法直接辭退、另聘高明。


有時候,談事情,傷感情;但不談事情,更傷感情——到底怎麼溝通,才能兼顧「事情、自我、關係」,讓 #三方都可以平衡、不被忽略?那真的是一生的修行啊(說了跟沒說一樣;還是可以參考薩提爾模式啦)。


以上,祝福大家~歡迎幫我按讚、留言、轉貼,感謝支持!

.

.

*參考資料:

1.心不懶,〈情緒耗竭是真的,你的人際界線也需要是!〉

https://www.unlazy-mind.com/knowledge/relationship-issue/item/157-2022-05-28-09-21-06

2.嚮學教育,〈同理心能量耗竭:我不是個情緒垃圾桶!〉

https://www.guidedcorner.org/blog/empathy-fatigue

.

.

#活動預告

【原子習慣4步驟~新年新開始!】


2024/2/16週五


––


🏳️‍🌈夜希的談心空間🏳️‍🌈

~涵容陰影,常懷希望~


|藝術療遇|牌卡諮詢|催眠陪伴|

|雙性戀真人書|

https://linktr.ee/live_enlight


藝術連結內在與外在世界,協助遇見自己,啟動自我療癒。夜希從2013年開始接觸表達藝術,2021年完成直觀式歷程繪畫專訓,開始分享創作札記。創作沒有真正完成的一刻;它會跟著生命旅程而發展,融入日常生活的靈感與煩惱,直到最後時刻我們才會知道:到此一遊,留下什麼,帶走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