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爭議真心話-老闆高薪低報時,勞工應如何正確訴求損害賠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高薪低報」是調解實務中常見爭議,仍要提醒「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此一概念,如果雇主未依法以正確的投保級距投保,無論原因為何,雇主都負有損害賠償責任,且勞工如果不幸遭遇職業災害時,雇主所受到的保護(可主張抵充)的數額也會減少,因此並不是節省成本的正確方式;不過也要提一下,針對高薪低報的損害賠償,其實勞工朋友往往會有很大的誤解

一、損害賠償的基本概念

討論高薪薪低報的損害賠償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相關的法律規範:

  • 民法第184條: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

勞工保險條例屬於保護勞工之法,因此當雇主違反法令、未依正確的投保薪資投保,而導致勞工受到損害時自然需負擔損害賠償責任;即使是不小心、非故意投錯,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範,也依然需負損害賠償責任。相同的規範,於勞保條例中也有明文:

  • 勞工保險條例第72條第1、3項:

「投保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未為其所屬勞工辦理投保手續者,按自僱用之日起,至參加保險之前一日或勞工離職日止應負擔之保險費金額,處四倍罰鍰。勞工因此所受之損失,並應由投保單位依本條例規定之給付標準賠償之。」

「投保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將投保薪資金額以多報少或以少報多者,自事實發生之日起,按其短報或多報之保險費金額,處四倍罰鍰,並追繳其溢領給付金額。勞工因此所受損失,應由投保單位賠償之。」

針對損害賠償的執行,則有以下民法規範

  • 民法第213條第1項:

「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

  • 民法第 215 條:

「不能回復原狀或回復顯有重大困難者,應以金錢賠償其損害。」

從民法規範可以知悉,損害賠償乃以被害人獲得完全賠償為目標(即完全弭平損害),因此才會以「恢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為原則;然而,由於勞工保險並不能追溯投保變更投保級距或補足投保金額,因此應屬於「不能回復原狀」而需透過金錢賠償損害

二、高薪低報不一定會導致損害產生

不過,需要注意損害賠償的前提為「權利有受到損害的事實,而我們一直強調「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的概念,其實也說明了雇主高薪低報的行為,實際上是雇主違反法令,而並非當然導致勞工權利受損。

雇主高薪低報實際上並不會當然、直接導致勞工權利受損,因為勞工的權利應是「申請(勞工保險)給付」,所以損害實際上應是申請給付時才發生

簡單說,如果勞工因雇主高薪低報而導致保險給付減少,此時就才可以向雇主請求損害賠償;除此之外,高薪低報只是「可能」導致未來勞保請領給付發生損害,而非在高薪低報當下就已確定損害發生,且事實上高薪低報也並非必然會導致勞保給付損害產生,以老年給付(年金)為例,該年金的給付標準為:

  • 依下列 2 種方式擇優發給。
  1. 平均月投保薪資×保險年資×0.775%+3,000元。
  2. 平均月投保薪資×保險年資×1.55%。

此部分的「平均月投保薪資」並非勞動基準法的平均工資,勞保條例中的「平均月投保薪資」是指被保險人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之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因此,高薪低報的期間,如果不是勞工最高投保薪資60個月的區間,那麼該時段的高薪低報,實際上並不會導致勞工產生老年給付差額損失,例如:

  • 勞工已經有60個月投保薪資為45,800元(目前最高投保級距)
  1. 勞工有一段時間薪資僅有30,000元,且該段時間公司僅以基本工資(27,470元)投保
  2. 由於勞工已有60個月以最高投保薪資投保,因此該段期間高薪低報並不會構成「老年給付」產生損害

綜上,實務中不乏有年輕人,因雇主高薪低報而請求老年給付差額,其實此項主張是錯誤、無理由的主張喔,畢竟年輕人的職涯還有好~~長一段,目前還無法確定高薪低報期間是否就是最高薪資、往後不會有更高的薪資。

  • 單純就「老年給付」部分,其實在退休前,恐怕都難以確定會否產生損害

此外,投保年資也會影響給付數額,因此在勞工實際請領保險給付前,實際上都無法確定損害的金額多寡、無從計算賠償數額,所以在請請領給付之前,請求損害賠償會有問題的喔!!

  •  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267 號民事判決:

「按民法所定侵權行為之賠償,旨在填補被害人所受損害,自以被害人之私益因不法侵害致受有損害為要件。而損害之發生乃侵權行為之要件,倘健康未受有損害,即無因此所生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不生請求權可得行使之問題」

  • 臺灣高等法院 109 年度勞上字第 196 號民事判決:

「可見勞保老年年金之最終給付金額會因勞工之投保情況而隨時產生差異,且上訴人自承其迄今尚未申請勞保老年年金給付等語(見本院卷第220頁),則上訴人最終得申領之老年年金金額究屬為何,實屬不明,是否有上訴人所謂因上訴人將投保薪資高薪低報將致其日後勞保老年年金給付有所短少云云,自屬有疑。故在無法證明上訴人確有損害,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應給付系爭年金短少給付云云,自不足採。」

三、勞保高薪低報常見影響-就業保險、勞工退休金、職業災害保險、全民健康保險 

一般單位投保,大多會使用(勞保、就保、職保、健保及勞退合一表格),因此只要有高薪低報情事,往往會連帶影響後續就保、職保、健保及勞退的投保級距,因此雖然高薪低報並不當然導致勞工保險給付產生損害,但是還是可能導致其他的損害產生,簡單說明如下:

(一)、 就業保險(失業給付)

一般而言失業給付可請領的期間為6個月,因此雇主高薪低報雖然會導致勞工產生損害,但如前面的老年給付一樣,若還未失業6個月,此時即不能確定損害為6個月,因此請求一次性賠償6個月,自然於法無據

  • 失業給付損害賠償的正確主張方式:
  1. 雙方協商賠償數額(雇主可拒絕)
  2. 領一個月、要求補一個月差額
  3. 領完全部給付,要求一次補足

除此之外,公司即使「未投保」,勞工也應該去就服處登記尋職,否則也很可能無法請求補償,因為失業給付的申請要件是到就服處登記求職,若未登記求職則無法請領給付,既然無法請領給付,自然不產生損害,如下:

  • 臺灣高等法院 108 年度勞再易字第 9 號民事判決:

「再審原告於105年7月31日離職後迄今,既未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自不符請領請領失業給付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之條件,難認其因此受有無法請領失業給付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之損失」

(二)、勞工退休金

在94年7月1日起,我國退休金制度變更為自「確定給付制」變更為「確定提撥制」,採用新制退休金的勞工,雇主需要每月按級距提繳(以每月工資額認定),以不低於6%的標準提繳退休金至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之中,法規範如下:

  •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第1項:

「雇主應為第七條第一項規定之勞工負擔提繳之退休金,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百分之六。」

雇主每月提繳進勞工退休金專戶中的退休金,即屬於是勞工個人所有、財產,等到勞工滿足法定要件後,就可以領出以作為退休、養老之用。

  • 重點:
  1. 退休金的提繳數額有法律明文規範
  2. 專戶中的退休金,屬於勞工個人的財產

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中之退休金,已屬於勞工個人所有、財產,且每月應該提繳的數額非常明確、確定因此當雇主未依法提繳勞退金時,即已實際構成勞工財產上損失(例如:應提繳1,818元卻提繳1,648元,即導致勞工財產損害170元),既然已實質產生損害,勞工自然有權利要求雇主進行損害賠償、補足退休金的差額。

  • 臺灣高等法院 110 年度勞上易字第 3 號民事判決:

上訴人各年已繳及不足之金額如下(編按:算出不足、差額後,才能確定實際損害,並要求賠償):於103年僅提繳5,060元,尚不足898元〔計算式:3,648+3,648×19/30=5,958(元以下四捨五入,下同),5,958-5,060=898〕;104年提繳1萬9,668元,不足2萬4,108元〔計算式:3,648×12-19,668=24,108〕;105至107年每月均僅提繳1,512元,不足7萬6,896元〔計算式:36×(3,648-1,512)=76,896〕;108年提繳1萬6,783元,不足2萬6,507元〔計算式:11×3,648+3,648×26/30=43,290,43,290-16,783=26,507〕。從而,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補繳勞工退休金12萬8,409元至其勞退專戶,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計算方式:(應投保級距-實際投保級距)×0.06×月份

(三)、 職業災害保險

職業災害保險的目的其實是給予雇主抵充,當勞工發生職業災害時要想到的不是職業災害保險,而是勞動基準法第59條的職業災害補償-保險給付多寡不影響勞工依勞基法請求職災補償

因此,此部分並不會產生太多損害賠償問題(雇主本來就負擔相關補償義務),反而是雇主抵充金額降低,吃虧的反而是雇主。

(四)、 全民健康保險

低報讓勞工負擔費用減少,但勞工實際上的看病、申請給付的權利、金額並不因此而受到影響,勞工並不會產生損害,反而因為需要繳交的保費減少而有受益!?

四、請求時效

如前面提到的,雇主違反保護他人之法,自應該負擔損害賠償責任,但請注意損害賠償都存有時效限制,雖然超過時效後勞工依然可以主張賠償,但雇主也可以同時主張時效抗辯,因此發生爭議後,建議儘速進行處理、不要延宕,否則很可能導致求償無門。

就請求時效部分,各類保險與新制退休金的請求時效,各有不同規範,可參閱以下說明:

  • 勞工保險:損害發生起算2年

內政部74年4月22日臺(74)內社字第307950號函:

「勞工保險條例第72條所訂投保單位未依規定為所屬員工辦理加保手續或投保薪資未覈實申報,應由投保單位負責賠償勞工因此所受之損失,有關該項賠償請求權之時效,應按民法第197條第1項規定處理。」

民法第 197 條:

「因侵權行為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二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有侵權行為時起,逾十年者亦同。」

  • 新制勞工退休金:離職時起算5年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31 條:

「雇主未依本條例之規定按月提繳或足額提繳勞工退休金,致勞工受有損害者,勞工得向雇主請求損害賠償。 前項請求權,自勞工離職時起,因五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五、結論

損害賠償應該以損害實際發生、確定以後才能請求,因此雖然高薪低報可能導致損害,但「可能」的損害並不能作為請求基礎;簡單地理解,你因高薪低報實際上少收到多少金額,雇主就應該補多少的金額。

由於高薪低報的損害未必直接發生(如:老年給付),因此除非勞工已滿足申請老年給付的要件,否則要求賠償的可能性可能會大幅降低(需要公司撐到你申請老年給付),因此實務中對於此部分的建議,還是透過行政調解方式進行和解金的磋商,否則等勞工朋友的損害確實發生時公司可能早已經消滅,因而求償無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勞資手札 的沙龍
102會員
75內容數
勞動法其實是相對平易近人的法律,沒有太多艱澀的文字。我個人深信只要花點時間累積與學習,其實一般民眾(不管你是勞工、雇主或人資)都能妥善地處理多數狀況。勞資爭議的發生確實難以避免,但只要事前將相關概念了解清楚、處理時妥適援引法律規範進行風險管理,事後大多能將爭議較完整地處理。
勞資手札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5
本文探討勞工無預警離職的法律效果與僱主權益保障。勞工得隨時終止勞動契約,預告期僅屬軟性規範,不影響離職效力,但僱主可依民法求償因未預告造成的實際損害。為保障僱主權益,可與勞工約定懲罰性違約金,但應合理且符合法律規定,避免約定過高而遭法院減額。建議比照勞基法預告工資方式計算違約金,使勞資責任相當。
2025/02/05
本文探討勞工無預警離職的法律效果與僱主權益保障。勞工得隨時終止勞動契約,預告期僅屬軟性規範,不影響離職效力,但僱主可依民法求償因未預告造成的實際損害。為保障僱主權益,可與勞工約定懲罰性違約金,但應合理且符合法律規定,避免約定過高而遭法院減額。建議比照勞基法預告工資方式計算違約金,使勞資責任相當。
2025/01/13
很多人會認為「非自願離職證明書=有資遣費」,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完全正確的概念;確實,非自願離職在大多數的狀況下,會伴隨著資遣費的產生,然而其實非自願離職共有5種類,而其中一種特定狀況,確實會產生「非自願離職」+「無資遣費」的組合喔!!
Thumbnail
2025/01/13
很多人會認為「非自願離職證明書=有資遣費」,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完全正確的概念;確實,非自願離職在大多數的狀況下,會伴隨著資遣費的產生,然而其實非自願離職共有5種類,而其中一種特定狀況,確實會產生「非自願離職」+「無資遣費」的組合喔!!
Thumbnail
2025/01/06
本文探討僱主是否能強制勞工午休時間不得離開公司。根據勞動基準法及相關函釋,工作時間定義為勞工受僱主指揮監督之下提供勞務或受令等待提供勞務的時間,不包括不受僱主支配的休息時間。因此,僱主無權在休息時間限制勞工自由。
Thumbnail
2025/01/06
本文探討僱主是否能強制勞工午休時間不得離開公司。根據勞動基準法及相關函釋,工作時間定義為勞工受僱主指揮監督之下提供勞務或受令等待提供勞務的時間,不包括不受僱主支配的休息時間。因此,僱主無權在休息時間限制勞工自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統包加班費可以,原則如下: 雇主與勞工因確定延長工作時數有困難,或為便利計算薪酬,就應給付勞工含加班費在內之工資,雖非不得採取一定額度給付。 但仍須可區分何者為平日工資,何者為加班費,以判斷延長工時工資之給與,是否合於法律規定之標準。 如其給付優於勞基法第24條、第39條規定,固得拘束勞雇雙方
Thumbnail
統包加班費可以,原則如下: 雇主與勞工因確定延長工作時數有困難,或為便利計算薪酬,就應給付勞工含加班費在內之工資,雖非不得採取一定額度給付。 但仍須可區分何者為平日工資,何者為加班費,以判斷延長工時工資之給與,是否合於法律規定之標準。 如其給付優於勞基法第24條、第39條規定,固得拘束勞雇雙方
Thumbnail
職場公平正義真的太難了~~~~ 絕非仰賴司法機關、公益組織就能達成的 舉例來說,我知道某些企業存在許多問題:內部控制、職場霸凌、不給加班費等等 我跟律師討論過許多證據,但我也承認目前沒有檢舉的勇氣,但在仔細看了法條後,還真的學了不少事情,以下由可能的報復、司法機關、成功機率作分享: 1.
Thumbnail
職場公平正義真的太難了~~~~ 絕非仰賴司法機關、公益組織就能達成的 舉例來說,我知道某些企業存在許多問題:內部控制、職場霸凌、不給加班費等等 我跟律師討論過許多證據,但我也承認目前沒有檢舉的勇氣,但在仔細看了法條後,還真的學了不少事情,以下由可能的報復、司法機關、成功機率作分享: 1.
Thumbnail
公司有虧損或業務緊縮事由就可以馬上裁員嗎? 不可以的。 而且就算法定解僱事由,為使勞工適當地知悉其所可能面臨法律關係之變動,公司也應本諸誠信原則,告知勞工被解僱事由之,基於保護勞工之意旨,雇主不得隨意改列其解僱事由,同理雇主亦不得就原先所列解僱通知書上之事由,於訴訟上為變更再加主張。(最高法院9
Thumbnail
公司有虧損或業務緊縮事由就可以馬上裁員嗎? 不可以的。 而且就算法定解僱事由,為使勞工適當地知悉其所可能面臨法律關係之變動,公司也應本諸誠信原則,告知勞工被解僱事由之,基於保護勞工之意旨,雇主不得隨意改列其解僱事由,同理雇主亦不得就原先所列解僱通知書上之事由,於訴訟上為變更再加主張。(最高法院9
Thumbnail
「高薪低報」是調解實務中常見爭議,仍要提醒「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此一概念,如果雇主未依法以正確的投保級距投保,無論原因為何,雇主都負有損害賠償責任,且勞工如果不幸遭遇職業災害時,雇主所受到的保護(可主張抵充)的數額也會減少,因此並不是節省成本的正確方式;不過也要提一下,針對高薪低報的損害賠
Thumbnail
「高薪低報」是調解實務中常見爭議,仍要提醒「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此一概念,如果雇主未依法以正確的投保級距投保,無論原因為何,雇主都負有損害賠償責任,且勞工如果不幸遭遇職業災害時,雇主所受到的保護(可主張抵充)的數額也會減少,因此並不是節省成本的正確方式;不過也要提一下,針對高薪低報的損害賠
Thumbnail
調解時常常發生此類爭議,而勞工訴求往往是要求雇主應發給「資遣費」。然而,勞工此項訴求(資遣費)的立論基礎並不充分,實際上勞工應主張的「工資差額」而非「資遣費」才對喔,此爭議其實並不困難也不難解,核心概念只有兩個-「終止契約要件」與「勞工離職的權利」 本爭議的解法並不困難,重點在於「資遣」事實是否存在
Thumbnail
調解時常常發生此類爭議,而勞工訴求往往是要求雇主應發給「資遣費」。然而,勞工此項訴求(資遣費)的立論基礎並不充分,實際上勞工應主張的「工資差額」而非「資遣費」才對喔,此爭議其實並不困難也不難解,核心概念只有兩個-「終止契約要件」與「勞工離職的權利」 本爭議的解法並不困難,重點在於「資遣」事實是否存在
Thumbnail
薪水不到位— 在於個人付出的時間、心力、甚至是智慧技能與得到報酬。通常會有對應參考的對象,會受到同儕、個人/家人期待、社會輿論所左右影響。 心受委屈了— 可能是長時間的壓抑、也許是一時間遭受不平的對待,或許還會有帶著互相比較的情緒,在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事件發生後而爆發出來。
Thumbnail
薪水不到位— 在於個人付出的時間、心力、甚至是智慧技能與得到報酬。通常會有對應參考的對象,會受到同儕、個人/家人期待、社會輿論所左右影響。 心受委屈了— 可能是長時間的壓抑、也許是一時間遭受不平的對待,或許還會有帶著互相比較的情緒,在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事件發生後而爆發出來。
Thumbnail
勞基法已施行多年 現今2024盡還把勞基法當福利? 這種老闆智商不足 你跟他混 吃沙? 1.思維低弱老闆絕對不要跟 104缺開4萬5 面談過程中都不跟你講到薪資結構 你面試完 職缺待遇卻降為4萬 2.垃圾老闆 我不相信以上情境 官員 勞檢 都不知道 這種公家機關 真的領著納
Thumbnail
勞基法已施行多年 現今2024盡還把勞基法當福利? 這種老闆智商不足 你跟他混 吃沙? 1.思維低弱老闆絕對不要跟 104缺開4萬5 面談過程中都不跟你講到薪資結構 你面試完 職缺待遇卻降為4萬 2.垃圾老闆 我不相信以上情境 官員 勞檢 都不知道 這種公家機關 真的領著納
Thumbnail
當員工發生職災時,依法規定雇主就要付上應有的責任及賠償,但有時候鉅額賠償會讓雇主吃不消,這時「#雇責險 」就相當重要了!接下來Shui會帶大家了解什麼是雇責險?跟團險差別在哪? 立即閱讀全文>>https://reurl.cc/Z9W40A 雇主應負風險 員工發生職災時,依法規定雇主應要 負責
Thumbnail
當員工發生職災時,依法規定雇主就要付上應有的責任及賠償,但有時候鉅額賠償會讓雇主吃不消,這時「#雇責險 」就相當重要了!接下來Shui會帶大家了解什麼是雇責險?跟團險差別在哪? 立即閱讀全文>>https://reurl.cc/Z9W40A 雇主應負風險 員工發生職災時,依法規定雇主應要 負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