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資爭議真心話-老闆高薪低報時,勞工應如何正確訴求損害賠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高薪低報」是調解實務中常見爭議,仍要提醒「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此一概念,如果雇主未依法以正確的投保級距投保,無論原因為何,雇主都負有損害賠償責任,且勞工如果不幸遭遇職業災害時,雇主所受到的保護(可主張抵充)的數額也會減少,因此並不是節省成本的正確方式;不過也要提一下,針對高薪低報的損害賠償,其實勞工朋友往往會有很大的誤解

一、損害賠償的基本概念

討論高薪薪低報的損害賠償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相關的法律規範:

  • 民法第184條:

「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違反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

勞工保險條例屬於保護勞工之法,因此當雇主違反法令、未依正確的投保薪資投保,而導致勞工受到損害時自然需負擔損害賠償責任;即使是不小心、非故意投錯,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規範,也依然需負損害賠償責任。相同的規範,於勞保條例中也有明文:

  • 勞工保險條例第72條第3項:

「投保單位違反本條例規定,將投保薪資金額以多報少或以少報多者,自事實發生之日起,按其短報或多報之保險費金額,處四倍罰鍰,並追繳其溢領給付金額。勞工因此所受損失,應由投保單位賠償之。」

針對損害賠償的執行,則有以下民法規範

  • 民法第213條第1項:

「負損害賠償責任者,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回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

  • 民法第 215 條:

「不能回復原狀或回復顯有重大困難者,應以金錢賠償其損害。」

從民法規範可以知悉,損害賠償乃以被害人獲得完全賠償為目標(即完全弭平損害),因此才會以「恢復他方損害發生前之原狀」為原則;然而,由於勞工保險並不能追溯投保變更投保級距或補足投保金額,因此應屬於「不能回復原狀」而需透過金錢賠償損害

二、高薪低報不一定會導致損害產生

不過,需要注意損害賠償的前提為「權利有受到損害的事實,而我們一直強調「投保是雇主義務,不是勞工權利」的概念,其實也說明了雇主高薪低報的行為,實際上是雇主違反法令,而並非當然導致勞工權利受損。

雇主高薪低報實際上並不會當然、直接導致勞工權利受損,因為勞工的權利應是「申請(勞工保險)給付」,所以損害實際上應是申請給付時才發生

簡單說,如果勞工因雇主高薪低報而導致保險給付減少,此時就才可以向雇主請求損害賠償;除此之外,高薪低報只是「可能」導致未來勞保請領給付發生損害,而非在高薪低報當下就已確定損害發生,且事實上高薪低報也並非必然會導致勞保給付損害產生,以老年給付(年金)為例,該年金的給付標準為:

  • 依下列 2 種方式擇優發給。
  1. 平均月投保薪資×保險年資×0.775%+3,000元。
  2. 平均月投保薪資×保險年資×1.55%。

此部分的「平均月投保薪資」並非勞動基準法的平均工資,勞保條例中的「平均月投保薪資」是指被保險人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之月投保薪資平均計算;因此,高薪低報的期間,如果不是勞工最高投保薪資60個月的區間,那麼該時段的高薪低報,實際上並不會導致勞工產生老年給付差額損失,例如:

  • 勞工已經有60個月投保薪資為45,800元(目前最高投保級距)
  1. 勞工有一段時間薪資僅有30,000元,且該段時間公司僅以基本工資(27,470元)投保
  2. 由於勞工已有60個月以最高投保薪資投保,因此該段期間高薪低報並不會構成「老年給付」產生損害

綜上,實務中不乏有年輕人,因雇主高薪低報而請求老年給付差額,其實此項主張是錯誤、無理由的主張喔,畢竟年輕人的職涯還有好~~長一段,目前還無法確定高薪低報期間是否就是最高薪資、往後不會有更高的薪資。

  • 單純就「老年給付」部分,其實在退休前,恐怕都難以確定會否產生損害

此外,投保年資也會影響給付數額,因此在勞工實際請領保險給付前,實際上都無法確定損害的金額多寡、無從計算賠償數額,所以在請請領給付之前,請求損害賠償會有問題的喔!!

  •  最高法院 107 年度台上字第 267 號民事判決:

「按民法所定侵權行為之賠償,旨在填補被害人所受損害,自以被害人之私益因不法侵害致受有損害為要件。而損害之發生乃侵權行為之要件,倘健康未受有損害,即無因此所生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存在,不生請求權可得行使之問題」

  • 臺灣高等法院 109 年度勞上字第 196 號民事判決:

「可見勞保老年年金之最終給付金額會因勞工之投保情況而隨時產生差異,且上訴人自承其迄今尚未申請勞保老年年金給付等語(見本院卷第220頁),則上訴人最終得申領之老年年金金額究屬為何,實屬不明,是否有上訴人所謂因上訴人將投保薪資高薪低報將致其日後勞保老年年金給付有所短少云云,自屬有疑。故在無法證明上訴人確有損害,上訴人請求被上訴人應給付系爭年金短少給付云云,自不足採。」

三、勞保高薪低報常見影響-就業保險、勞工退休金、職業災害保險、全民健康保險 

一般單位投保,大多會使用(勞保、就保、職保、健保及勞退合一表格),因此只要有高薪低報情事,往往會連帶影響後續就保、職保、健保及勞退的投保級距,因此雖然高薪低報並不當然導致勞工保險給付產生損害,但是還是可能導致其他的損害產生,簡單說明如下:

(一)、 就業保險(失業給付)

一般而言失業給付可請領的期間為6個月,因此雇主高薪低報雖然會導致勞工產生損害,但如前面的老年給付一樣,若還未失業6個月,此時即不能確定損害為6個月,因此請求一次性賠償6個月,自然於法無據

  • 失業給付損害賠償的正確主張方式:
  1. 雙方協商賠償數額(雇主可拒絕)
  2. 領一個月、要求補一個月差額
  3. 領完全部給付,要求一次補足

除此之外,公司即使「未投保」,勞工也應該去就服處登記尋職,否則也很可能無法請求補償,因為失業給付的申請要件是到就服處登記求職,若未登記求職則無法請領給付,既然無法請領給付,自然不產生損害,如下:

  • 臺灣高等法院 108 年度勞再易字第 9 號民事判決:

「再審原告於105年7月31日離職後迄今,既未向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求職登記自不符請領請領失業給付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之條件,難認其因此受有無法請領失業給付或職業訓練生活津貼之損失」

(二)、勞工退休金

在94年7月1日起,我國退休金制度變更為自「確定給付制」變更為「確定提撥制」,採用新制退休金的勞工,雇主需要每月按級距提繳(以每月工資額認定),以不低於6%的標準提繳退休金至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之中,法規範如下:

  •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第1項:

「雇主應為第七條第一項規定之勞工負擔提繳之退休金,不得低於勞工每月工資百分之六。」

雇主每月提繳進勞工退休金專戶中的退休金,即屬於是勞工個人所有、財產,等到勞工滿足法定要件後,就可以領出以作為退休、養老之用。

  • 重點:
  1. 退休金的提繳數額有法律明文規範
  2. 專戶中的退休金,屬於勞工個人的財產

勞工個人退休金專戶中之退休金,已屬於勞工個人所有、財產,且每月應該提繳的數額非常明確、確定因此當雇主未依法提繳勞退金時,即已實際構成勞工財產上損失(例如:應提繳1,818元卻提繳1,648元,即導致勞工財產損害170元),既然已實質產生損害,勞工自然有權利要求雇主進行損害賠償、補足退休金的差額。

  • 臺灣高等法院 110 年度勞上易字第 3 號民事判決:

上訴人各年已繳及不足之金額如下(編按:算出不足、差額後,才能確定實際損害,並要求賠償):於103年僅提繳5,060元,尚不足898元〔計算式:3,648+3,648×19/30=5,958(元以下四捨五入,下同),5,958-5,060=898〕;104年提繳1萬9,668元,不足2萬4,108元〔計算式:3,648×12-19,668=24,108〕;105至107年每月均僅提繳1,512元,不足7萬6,896元〔計算式:36×(3,648-1,512)=76,896〕;108年提繳1萬6,783元,不足2萬6,507元〔計算式:11×3,648+3,648×26/30=43,290,43,290-16,783=26,507〕。從而,被上訴人請求上訴人補繳勞工退休金12萬8,409元至其勞退專戶,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計算方式:(應投保級距-實際投保級距)×0.06×月份

(三)、 職業災害保險

職業災害保險的目的其實是給予雇主抵充,當勞工發生職業災害時要想到的不是職業災害保險,而是勞動基準法第59條的職業災害補償-保險給付多寡不影響勞工依勞基法請求職災補償

因此,此部分並不會產生太多損害賠償問題(雇主本來就負擔相關補償義務),反而是雇主抵充金額降低,吃虧的反而是雇主。

(四)、 全民健康保險

低報讓勞工負擔費用減少,但勞工實際上的看病、申請給付的權利、金額並不因此而受到影響,勞工並不會產生損害,反而因為需要繳交的保費減少而有受益!?

四、結論

損害賠償應該以損害實際發生、確定以後才能請求,因此雖然高薪低報可能導致損害,但「可能」的損害並不能作為請求基礎;簡單地理解,你因高薪低報實際上少收到多少金額,雇主就應該補多少的金額。

avatar-img
73會員
62內容數
勞動法其實是相對平易近人的法律,沒有太多艱澀的文字。我個人深信只要花點時間累積與學習,其實一般民眾(不管你是勞工、雇主或人資)都能妥善地處理多數狀況。勞資爭議的發生確實難以避免,但只要事前將相關概念了解清楚、處理時妥適援引法律規範進行風險管理,事後大多能將爭議較完整地處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勞資手札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為人處事的概念很簡單-不要做無謂的事情,因此針對調解時要不要錄音的回答,我也會以相同的概念進行判斷。首先,要釐清錄音的是否「可不可」再來則是「目的」與「效果」,透過理性判斷一件事情需要與否而非訴諸感性,尤其是處理爭議時更應如此。 一、偷錄音≠違法,滿足特定要件即可未經他人同意錄音 偷錄音的行為
調解時常常發生此類爭議,而勞工訴求往往是要求雇主應發給「資遣費」。然而,勞工此項訴求(資遣費)的立論基礎並不充分,實際上勞工應主張的「工資差額」而非「資遣費」才對喔,此爭議其實並不困難也不難解,核心概念只有兩個-「終止契約要件」與「勞工離職的權利」 本爭議的解法並不困難,重點在於「資遣」事實是否存在
我為人處事的概念很簡單-不要做無謂的事情,因此針對調解時要不要錄音的回答,我也會以相同的概念進行判斷。首先,要釐清錄音的是否「可不可」再來則是「目的」與「效果」,透過理性判斷一件事情需要與否而非訴諸感性,尤其是處理爭議時更應如此。 一、偷錄音≠違法,滿足特定要件即可未經他人同意錄音 偷錄音的行為
調解時常常發生此類爭議,而勞工訴求往往是要求雇主應發給「資遣費」。然而,勞工此項訴求(資遣費)的立論基礎並不充分,實際上勞工應主張的「工資差額」而非「資遣費」才對喔,此爭議其實並不困難也不難解,核心概念只有兩個-「終止契約要件」與「勞工離職的權利」 本爭議的解法並不困難,重點在於「資遣」事實是否存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當前經濟環境中,員工面臨被資遣的風險越來越高。因此,了解資遣費的合理計算、失業補助的領取條件,以及合法罷工的程序,對於保障自身權益至關重要。
工資補償 勞工在醫療中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 每個月發薪日給 屬於補償金而不是工資,因此免納所得稅 雇主還是要幫勞工提勞退 6% 不能工作:若雇主要讓勞工從事其他非勞動契約所約定的工作,應與勞工協商 醫療期間,雇主不得終止契約 工資終結補償 若同時滿足以下 3
Thumbnail
勞工請假規則第4條第3項 普通傷病假一年內未超過三十日部分,工資折半發給,其領有勞工保險普通傷病給付未達工資半數者,由雇主補足之。 勞工保險條例第33條 被保險人遭遇普通傷害或普通疾病住院診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 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之第四日起,發給普通傷害補助費或 普通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違反勞(災)保投保薪資級距規定有那些呢? 明明是勞務對價,認為是恩惠式給與。 明明是經常性給與,自以為不是。 結果就是違反勞基法第2條第1項第3款 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雇主未依規定為員工投保職災保險,員工職災死亡,後因雇主與遺屬達成和解給付400萬元,作為員工之職災死亡補償和解金,切結書簽署遺屬須拋棄對雇主就勞動契約與職業傷害所衍生之刑、民事、行政及勞動事件法等請求權。 問: 勞動法令相關補償或保險給付均在填補損害,而不在增加勞工、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所得。即同
Thumbnail
統包加班費可以,原則如下: 雇主與勞工因確定延長工作時數有困難,或為便利計算薪酬,就應給付勞工含加班費在內之工資,雖非不得採取一定額度給付。 但仍須可區分何者為平日工資,何者為加班費,以判斷延長工時工資之給與,是否合於法律規定之標準。 如其給付優於勞基法第24條、第39條規定,固得拘束勞雇雙方
Thumbnail
名訶要看懂才能處理實務。 職災勞工醫療費用補償。 原領工資補償。 一次給付40個月平均工資,免除工資補償責任。 一次失能補償。 《勞基法》第59條 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致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依下列規定 予以補償。但如同一事故,依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已由雇主支 付
Thumbnail
當員工發生職災時,依法規定雇主就要付上應有的責任及賠償,但有時候鉅額賠償會讓雇主吃不消,這時「#雇責險 」就相當重要了!接下來Shui會帶大家了解什麼是雇責險?跟團險差別在哪? 立即閱讀全文>>https://reurl.cc/Z9W40A 雇主應負風險 員工發生職災時,依法規定雇主應要 負責
Thumbnail
勞資雙方未避免計算假日工作及平日延長工時工資之繁雜,與所屬員工議定假日工作及平日延時工資加給之計算方式,且未低於基本工資,於法是否可行? 相關法令規定 《勞基法第21條第1項》 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之。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 《勞基法施行細則第7條第1項》 動契約應依本法有關規定約定下列事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在當前經濟環境中,員工面臨被資遣的風險越來越高。因此,了解資遣費的合理計算、失業補助的領取條件,以及合法罷工的程序,對於保障自身權益至關重要。
工資補償 勞工在醫療中不能工作時,雇主應按其原領工資數額予以補償 每個月發薪日給 屬於補償金而不是工資,因此免納所得稅 雇主還是要幫勞工提勞退 6% 不能工作:若雇主要讓勞工從事其他非勞動契約所約定的工作,應與勞工協商 醫療期間,雇主不得終止契約 工資終結補償 若同時滿足以下 3
Thumbnail
勞工請假規則第4條第3項 普通傷病假一年內未超過三十日部分,工資折半發給,其領有勞工保險普通傷病給付未達工資半數者,由雇主補足之。 勞工保險條例第33條 被保險人遭遇普通傷害或普通疾病住院診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 有薪資,正在治療中者,自不能工作之第四日起,發給普通傷害補助費或 普通
Thumbnail
通常我們會違反勞(災)保投保薪資級距規定有那些呢? 明明是勞務對價,認為是恩惠式給與。 明明是經常性給與,自以為不是。 結果就是違反勞基法第2條第1項第3款 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雇主未依規定為員工投保職災保險,員工職災死亡,後因雇主與遺屬達成和解給付400萬元,作為員工之職災死亡補償和解金,切結書簽署遺屬須拋棄對雇主就勞動契約與職業傷害所衍生之刑、民事、行政及勞動事件法等請求權。 問: 勞動法令相關補償或保險給付均在填補損害,而不在增加勞工、被保險人或受益人之所得。即同
Thumbnail
統包加班費可以,原則如下: 雇主與勞工因確定延長工作時數有困難,或為便利計算薪酬,就應給付勞工含加班費在內之工資,雖非不得採取一定額度給付。 但仍須可區分何者為平日工資,何者為加班費,以判斷延長工時工資之給與,是否合於法律規定之標準。 如其給付優於勞基法第24條、第39條規定,固得拘束勞雇雙方
Thumbnail
名訶要看懂才能處理實務。 職災勞工醫療費用補償。 原領工資補償。 一次給付40個月平均工資,免除工資補償責任。 一次失能補償。 《勞基法》第59條 勞工因遭遇職業災害而致死亡、失能、傷害或疾病時,雇主應依下列規定 予以補償。但如同一事故,依勞工保險條例或其他法令規定,已由雇主支 付
Thumbnail
當員工發生職災時,依法規定雇主就要付上應有的責任及賠償,但有時候鉅額賠償會讓雇主吃不消,這時「#雇責險 」就相當重要了!接下來Shui會帶大家了解什麼是雇責險?跟團險差別在哪? 立即閱讀全文>>https://reurl.cc/Z9W40A 雇主應負風險 員工發生職災時,依法規定雇主應要 負責
Thumbnail
勞資雙方未避免計算假日工作及平日延長工時工資之繁雜,與所屬員工議定假日工作及平日延時工資加給之計算方式,且未低於基本工資,於法是否可行? 相關法令規定 《勞基法第21條第1項》 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之。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 《勞基法施行細則第7條第1項》 動契約應依本法有關規定約定下列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