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角色與教練角色:雙重關係的心理學觀點

父親角色與教練角色:雙重關係的心理學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在電影「我和我的冠軍女兒」裡飾演二女兒的女主角,因為生病逝世了、不過才19歲而已。記得當初看到這部電影時,對於她們拒絕父親要求時的搖頭很有印象,看到這個新聞時也想起了劇中的一個橋段


夜裡趁著女兒們睡覺的時候,父親走進她們的房間,小心翼翼的以不吵醒她們睡覺的方式跟力道,替孩子們在白天訓練的腳作放鬆。因為在孩子面前,父親跟教練的角色是不能同時出現的,為了她們的未來,決定選擇教練這個角色。


父親是自己的啟蒙教練,這在世界各國、不同運動項目裡都是很常見的事,因為孩子的榜樣來自於家長、而家長的興趣、職業、常接觸的環境等等,往往就很容易成為孩子的首選,先前分享過的網球選手Jannik Sinner會開始接觸滑雪就是因為家人的工作環境、越野跑好手Killian Jornet 也是滑雪好手因為出生地的關係、人稱百搭天后的謝淑薇女士,就跟電影很相像,是因為家長的關係而開始從事網球運動。


那麼父母的角色跟教練的角色真的不能同時出現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有個詞彙叫「雙重關係」簡單說就是兩個人之間有著兩種以上的關係,這種事可能發生嗎?人跟人之間不是應該就是一種關係為主嗎?以常規來說是這樣沒有錯;但其實在許多時候,身份會出現兩種以上也是很常見的。


例如在家裡是媽媽,結果在學校遇到媽媽是志工


在家裡是夫妻,結果到了公司是上司跟下屬關係


在平常是兄弟,在球場上屬於不同球隊的對手


一樣的人,不同的角色跟關係,自然就會有不同的相處模式,尤其是在公事上,因此回到父親跟教練的角色是否真的無法同時出現?也許大人可以調適的很好;但對於孩子、選手來說就不見得了,他/她們不見得能判斷出現在的說話方式、要求、相處應該要切換成哪種模式;但在沒有足夠資源的情況下,身兼數職是在運動場上常見的事,因為最親近的人也可以是最瞭解自己的人。


好的家長若是能夠結合好的教練,那會是最好的組合嗎?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看看以後有沒有機會實踐😏😏😏

avatar-img
布魯斯的心智訓練天地
22.3K會員
269內容數
相信運動是好的、相信閱讀是好的、相信開放心態是好的,在這邊會分享關於運動、教育跟心理的相關內容,歡迎一起來聊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運動場上的比賽有許多種不同的開始形式,包括同時開始、按照順序的開始和優先選擇場地的開始。選擇先進行攻擊或防守,代表不同的性格和戰術安排。本文以不同選擇所呈現的競爭策略為主軸,並探討其在運動場上的應用。
花小龍是一位健身網紅,以其驚人的體態和自律而聞名。然而,長期的飲食和運動對身體有利,但對心理可能潛藏危機。與其專注於單一目標,適當的轉移注意力和探索新鮮感也是照顧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環。
對於北極人們總是充滿了幻想,然而如果是要去那邊居住一年呢?在極地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氣候適應等等,那都不是可以透過任何事前練習可以準備完畢的。但是真的在那邊居住過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人活在世界上是很簡單的事,人類跟動物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要學習如何跟大自然共存。
「真男人張嘉哲」作為一位非科班出身卻幾乎代表臺灣參加了世界級馬拉松賽事的選手,他其實做了很好的示範是,要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再來去談努力跟堅持比較實在。透過這本書可以讓人了解到,家庭教育跟個人想法之間的相互扶持,也是可以成就不凡的。
近年來,許多運動員選擇歸化為其他國家的公民,以提高參賽機會與成績。本文探討歸化國籍與運動表現的關聯性,並從促進整體環境的競爭力與素質的角度來討論。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運動場上的比賽有許多種不同的開始形式,包括同時開始、按照順序的開始和優先選擇場地的開始。選擇先進行攻擊或防守,代表不同的性格和戰術安排。本文以不同選擇所呈現的競爭策略為主軸,並探討其在運動場上的應用。
花小龍是一位健身網紅,以其驚人的體態和自律而聞名。然而,長期的飲食和運動對身體有利,但對心理可能潛藏危機。與其專注於單一目標,適當的轉移注意力和探索新鮮感也是照顧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環。
對於北極人們總是充滿了幻想,然而如果是要去那邊居住一年呢?在極地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氣候適應等等,那都不是可以透過任何事前練習可以準備完畢的。但是真的在那邊居住過一段時間之後,會發現人活在世界上是很簡單的事,人類跟動物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是要學習如何跟大自然共存。
「真男人張嘉哲」作為一位非科班出身卻幾乎代表臺灣參加了世界級馬拉松賽事的選手,他其實做了很好的示範是,要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再來去談努力跟堅持比較實在。透過這本書可以讓人了解到,家庭教育跟個人想法之間的相互扶持,也是可以成就不凡的。
近年來,許多運動員選擇歸化為其他國家的公民,以提高參賽機會與成績。本文探討歸化國籍與運動表現的關聯性,並從促進整體環境的競爭力與素質的角度來討論。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