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誰?身心領域的人權監督者——CCHR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公民人權委員會(Citizens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簡稱CCHR)成立於1969年,總部位於美國洛杉磯。由精神醫學名譽教授湯瑪士・薩茲博士和山達基教會共同創立。CCHR宗旨是調查並揭露「精神醫療領域的侵害行為」,提供受害者援助,協助他們申張正義保障人權。台灣CCHR於2012年向內政部登記立案成立,名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

 

成立緣起

一名匈牙利裔的美國公民維克多‧吉又宜,他因說母語(匈牙利語)被誤認為「語無倫次」,遭美國精神病院強制拘禁及治療。在那個年代,精神病患沒有任何人權,透過CCHR的努力,法院審理後命精神病院釋放維克多。他的釋放,是成千上萬件捍衛人權的首例。


身心醫療人權法案推手

2023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及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事處出版《心理健康、人權與立法:指導與實踐》手冊,CCHR非常榮幸參與部分章節的審閱及寫作討論。

 

五十多年來,CCHR促成超過180項法案和300則FDA藥物警語,保障了被強制帶走或治療的成人及兒童受到人權與憲法保護。在美國加州、密西根州等,已明令禁止對兒童或青少年施予電擊療法及強迫使用身心科藥物。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特別書記 Erica-Irene Daes曾說:

「CCHR一直都在改革心理健康領域,並保障世界人權宣言中所宣稱的個人權利,CCHR一直以來肩負著世界上許多重大改革。」


人權倡議——知情同意權

raw-image

基於《世界人權宣言》、《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聯合國《心理健康、人權與立法,指導與實踐》手冊以及本會之《心理健康宣言》。我們呼籲,身心科領域之「知情同意權」應包含:

1. 能證實任何所謂精神失常之診斷的科學/醫學檢驗,以及有權駁斥任何無法以醫學證實為精神「疾病」的精神科診斷。

2. 任何建議使用之藥物與「治療」的所有已知風險有充分揭露。

3. 對於在精神科藥物或治療之外的其他所有醫療方式有被告知的權利。

4. 病患有權利拒絕其認為有害之任何治療的權利。

 


關懷兒童免於貼標籤、強制就醫服藥


【中天新聞】|「過動檢測」被迫就醫服藥? 家長憂副作用


2015.11.21 【聯合新聞】|過動藥遭濫用?副作用影響兒童


2016.11.06 【公視晚間新聞】|調查:疑過動兒轉診 逾8成被確診建議用藥


為什麼是身心科的弱勢族群?

 

「邪惡盛行的唯一條件,是善良者的袖手旁觀」——埃蒙德・伯克(Edmund Burke)

受害人可能因身心科診斷被標籤化或遭受歧視,以「幻覺、妄想、幻聽」等刻板印象忽視、否認或二次傷害,以至於人權受到侵害。請協助讓他們勇敢發聲。


受害通報與關懷專線

目前共有超過1,000間愛心商家貼有受害通報專線0906-529995,服務在身心科領域中,遭到嚴重不良藥害、非志願就醫監禁、暴力虐待、性侵騷擾、傷害致死、詐欺等違反人權之行為,我們提供一對一諮詢及關懷陪伴。

點此填寫受害通報表



參與巡迴展覽

raw-image


「了解真相,加以反擊」知識讓我們免於奴役。〈精神病學:死亡工業〉展覽提供真相與知識。內容取自總部洛杉磯博物館,以巡迴方式於各大都市展出——紐約、巴黎、柏林、倫敦、雪梨、東京等。探討精神病學與人權之天秤,重申基本人權價值。


相關媒體報導

2019.05.15【港都新聞】精神病症不只服藥 人權特展認識傾聽


2024.04.29 【佛光山人間衛視】身心科就診人數多 這場展覽探討不人道治療


聯繫我們

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

高雄市三民區義華路287巷21號

07-7228011

cchrtwn@cchr.org.tw

www.cchr.org.tw

協會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cchrtaiwan

協會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chrtaiwan9158


捐款支持

作為非營利人權監督機構,CCHR仰賴捐款來執行任務,協助保護公民免於受到不當心理健康治療,請支持我們保障人權。

銀行:國泰世華銀行(013)南屯分行

帳號:240-03-500328-3

戶名:社團法人中華公民人權協會

線上捐款網址:

https://cchr.oen.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中華公民人權協會的沙龍
8會員
9內容數
2024/10/16
台灣精神科就診人數激增,自殺率不減反增,兒童自殺通報數量在近年大幅上升。這篇文章探討精神科診斷與治療當中,病患無法自主決定的現實,以及人權遭到侵犯的問題。透過受害者的真實故事,文章呼籲關注精神健康問題,並提出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保護病患的尊嚴和權利。這是一場捍衛人權的行動,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和關注。
Thumbnail
2024/10/16
台灣精神科就診人數激增,自殺率不減反增,兒童自殺通報數量在近年大幅上升。這篇文章探討精神科診斷與治療當中,病患無法自主決定的現實,以及人權遭到侵犯的問題。透過受害者的真實故事,文章呼籲關注精神健康問題,並提出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保護病患的尊嚴和權利。這是一場捍衛人權的行動,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和關注。
Thumbnail
2024/08/29
本文探討近來發生的多起兒童虐待與性騷擾案件,並反映了社會安全網的缺失。兩個具體個案,一名女童因家庭問題和精神科治療而面臨生命危機,另一名男童在接受治療時遭到性騷擾。文章質疑當前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對於弱勢兒童的保護是否足夠,呼籲大家加入CCHR共同推動改善。希望藉此喚起社會關注,保障兒童的安全與人權。
Thumbnail
2024/08/29
本文探討近來發生的多起兒童虐待與性騷擾案件,並反映了社會安全網的缺失。兩個具體個案,一名女童因家庭問題和精神科治療而面臨生命危機,另一名男童在接受治療時遭到性騷擾。文章質疑當前制度的有效性,以及對於弱勢兒童的保護是否足夠,呼籲大家加入CCHR共同推動改善。希望藉此喚起社會關注,保障兒童的安全與人權。
Thumbnail
2024/07/29
2024年7月8日,臺中宏恩醫院龍安分院遭報導虐待病患、院內性侵、詐領保費。隨後發現楊姓受刑人有家暴歷史,引發眾多疑點。理事長率領幹部拜會社工主任左祖順,提供第一手資訊。左主任指出事件背後的故事,呼籲尊重病患人權。本會希望透過司法早日釐清案情。並提供受害通報專線,歡迎與本會合作。
Thumbnail
2024/07/29
2024年7月8日,臺中宏恩醫院龍安分院遭報導虐待病患、院內性侵、詐領保費。隨後發現楊姓受刑人有家暴歷史,引發眾多疑點。理事長率領幹部拜會社工主任左祖順,提供第一手資訊。左主任指出事件背後的故事,呼籲尊重病患人權。本會希望透過司法早日釐清案情。並提供受害通報專線,歡迎與本會合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台灣精神科就診人數激增,自殺率不減反增,兒童自殺通報數量在近年大幅上升。這篇文章探討精神科診斷與治療當中,病患無法自主決定的現實,以及人權遭到侵犯的問題。透過受害者的真實故事,文章呼籲關注精神健康問題,並提出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保護病患的尊嚴和權利。這是一場捍衛人權的行動,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和關注。
Thumbnail
台灣精神科就診人數激增,自殺率不減反增,兒童自殺通報數量在近年大幅上升。這篇文章探討精神科診斷與治療當中,病患無法自主決定的現實,以及人權遭到侵犯的問題。透過受害者的真實故事,文章呼籲關注精神健康問題,並提出制度改革的必要性,以保護病患的尊嚴和權利。這是一場捍衛人權的行動,值得我們每個人反思和關注。
Thumbnail
2022/12/2 主編:邊圓人 副編:王咻咻 【新書推薦】 在奇幻地:精神病院裡的臨床民族誌 「《在奇幻地》是一位詮釋人類學家,以臨床心理師身分在精神病院工作的民族誌紀錄作為人類學田野場域,精神病院確實相對「封閉」——這種封閉性讓臨床機構的社會科學研究往往受限於現實條件,但也開展了人類學全貌觀點介
Thumbnail
2022/12/2 主編:邊圓人 副編:王咻咻 【新書推薦】 在奇幻地:精神病院裡的臨床民族誌 「《在奇幻地》是一位詮釋人類學家,以臨床心理師身分在精神病院工作的民族誌紀錄作為人類學田野場域,精神病院確實相對「封閉」——這種封閉性讓臨床機構的社會科學研究往往受限於現實條件,但也開展了人類學全貌觀點介
Thumbnail
上集節目中邀請到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張朝翔,以及台灣精神健康改革聯盟召集人廖福源,討論對於此次《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的看法。此次修法的關鍵,在於過去的法條是以醫療的角度、隔離的面向訂定,較少考量到社區協力。然而,對於精神病患而言,隔離並不是最好的方法,當精障者在社區中擁有良好互動與照顧網絡,身
Thumbnail
上集節目中邀請到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張朝翔,以及台灣精神健康改革聯盟召集人廖福源,討論對於此次《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的看法。此次修法的關鍵,在於過去的法條是以醫療的角度、隔離的面向訂定,較少考量到社區協力。然而,對於精神病患而言,隔離並不是最好的方法,當精障者在社區中擁有良好互動與照顧網絡,身
Thumbnail
當我們從稱呼這些人是「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轉向到「心理社會障礙(psychosocial disability)」時,這是很大的一步,我們的眼光從個人疾病,轉換到人到底在社會中面臨哪些障礙。
Thumbnail
當我們從稱呼這些人是「心理疾病(mental illness)」轉向到「心理社會障礙(psychosocial disability)」時,這是很大的一步,我們的眼光從個人疾病,轉換到人到底在社會中面臨哪些障礙。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四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Thumbnail
瘋靡雙周報 是由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政策組策劃編輯,每兩週彙整推薦的報導與文章,讓小編告訴你為什麼值得一看。鎖定瘋靡雙週報,給你第一手的資訊~ 本文摘要四則精神疾病相關新聞、書摘。
Thumbnail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Thumbnail
《本文轉自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受訪者為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精神疾病照顧者專線社工 郭可盼》 除了一句『辛苦了』,這個社會還能為照顧者做什麼?精神疾病議題持續延燒,除了看見病友本身狀態及處境,照顧者也須一定的支持。然而,如何支持?政府資源如何進入?成了另一個挑戰。
Thumbnail
VR/虛擬實境--先讓欣賞者身歷其境,從而期待欣賞者感同身受,同理這些人陷於惡劣的處境,願意聲援及出手拯救--將成為平權運動者重要的輔助工具。
Thumbnail
VR/虛擬實境--先讓欣賞者身歷其境,從而期待欣賞者感同身受,同理這些人陷於惡劣的處境,願意聲援及出手拯救--將成為平權運動者重要的輔助工具。
Thumbnail
【兩岸的精神衛生法的比較】 本所許惠菁律師接受央廣【兩岸新聞導報】採訪,中國已有1.8億人罹患精神疾病,相當於每8個人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及疫情期間大家在家工作久了,罹患精神疾病的人也不斷攀升談起。身心衛生的話題,愈來愈值得重視。 本集重點 🔎 精神疾病患者到底是病人?還是犯人? 收聽網址:
Thumbnail
【兩岸的精神衛生法的比較】 本所許惠菁律師接受央廣【兩岸新聞導報】採訪,中國已有1.8億人罹患精神疾病,相當於每8個人就有一人患有精神疾病及疫情期間大家在家工作久了,罹患精神疾病的人也不斷攀升談起。身心衛生的話題,愈來愈值得重視。 本集重點 🔎 精神疾病患者到底是病人?還是犯人? 收聽網址:
Thumbnail
蔡英文多年前曾寫下卡片, 還表示會還小燈泡公道,但這麼多年過去「公道又在哪裡?」
Thumbnail
蔡英文多年前曾寫下卡片, 還表示會還小燈泡公道,但這麼多年過去「公道又在哪裡?」
Thumbnail
欣喬是中正大學傳播學系二年級學生。她在2021.07申請CSI-TAIWAN暑期短期實習生。在這短短二週的時間,實習生活協助她思考了社會議題的脈絡以及解讀視角重 要性,參與了協會的行政事務,亦協助了物資捐贈活動及協會理念推廣。短短的二個禮拜,開拓了眼界,練習了文案及認識到友善的朋友,非常充實。
Thumbnail
欣喬是中正大學傳播學系二年級學生。她在2021.07申請CSI-TAIWAN暑期短期實習生。在這短短二週的時間,實習生活協助她思考了社會議題的脈絡以及解讀視角重 要性,參與了協會的行政事務,亦協助了物資捐贈活動及協會理念推廣。短短的二個禮拜,開拓了眼界,練習了文案及認識到友善的朋友,非常充實。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