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所當然的皮蛋豆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半畝園吃飯,沒有什麽驚豔的極品,但每一道都是它理所當然的本貌。其中最令人安心的,就是小菜--該脆的一定脆,該入味的一定入味,特別是皮蛋拌豆腐,是最名門正派的做法。


什么是名門正派的皮蛋豆腐?涼拌菜第一大忌是出水。在家裡要上桌時才拌好,自然不出水,但在餐館的小菜就很難做到。於是大多數的餐廳賣這道菜,就索性把一個剝殼皮蛋與一塊盒裝豆腐併置碟中放入冰箱。但這樣做,一段時間後,豆腐必會出水;萬一是上午就剝殼去盒放進冰櫃的,到了晚上七點,皮蛋與豆腐三分之一都浸在水裡。也有的店選擇先拌好皮蛋豆腐,但是豆腐久了還是會出水。萬一冰櫃還擺放其他菜肴,甚或葷素生鮮,出水的豆腐皮蛋吸收雜氣不說,酸壞的機會也不小。


過了這關之後,下一關是涼拌菜的命門--調味。現在市面上無論是要客人DIY的原裝皮蛋豆腐碟,還是加工後的皮蛋拌豆腐,九成以上,都是澆醬油膏。有些為了增加所謂價值感,還會灑上肉鬆,甚至柴魚片!


每次見到這種事故現場,我都咬牙暗誦:「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是可忍,孰不可忍!


半畝園的皮蛋拌豆腐是折衷主義:他們把豆腐先和蔥蒜拌香油與鹽--注意,是鹽,不是醬油--再放剝殼的皮蛋置入冰櫃。因為豆腐用油鹽拌過,不太出水,而且冰箱裡未放雜物,也不會產生雜氣干擾涼菜。


皮蛋拌豆腐不用醬油與醬油膏,幾乎是我這一代的家訓共識。傳統上如此的原因很簡單:皮蛋是黑的,再拌上黑的醬油,烏漆巴糟實在難看;醬油膏還帶甜味,更干擾了調味純度。但凡夏日食用為主的涼菜,從味覺到視覺,總是清明透亮勝過重濁濃黯。如果連醬油都不能加,畫蛇添足的肉鬆、海苔絲、柴魚片,則更是萬劫不復的罪業。


半畝園的小菜都周周正正的最大原因,是不批買中央廚房的小菜,每一道都是前夜親手處理。但令人悲哀的是:多少食客在乎呢?

半畝園蒸餃

半畝園蒸餃



是的,我會在乎。某次我在安和路一家小店吃到小碟十香菜,立馬失聲:「這紅蘿蔔絲是切出來,不是刨子嚓的。」闆娘驚謝:「這是我婆婆每天手切的。沒有客人吃出來,你是第一個。」然後我們熱切交換炒十香菜的心得與秘訣。


轉眼,十年過去,這家店早就不知所蹤,連我媽都好幾年不炒十香菜,外頭小店與市場批量的,沒有一個及格的。但,多少業者在乎呢?


網路興起之後的餐飲文化,就是兩大主旋律--上相的,與CP值高的。但中華料理講究的色香味平衡是給活人吃的,不是給相機手機鏡頭吃的;所謂CP值是非常吊詭的:要不就拼價格--但巴掌大的雞排肯定比三指闊的雞腿美味嗎?要不就拼食材--紅燒獅子頭裡燉白菜的高湯用火胴雞湯對嗎?最後,在比較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下,餐飲業紛紛外包次要業務,聚焦投報率高的菜品。於是,很多理所當然到沒人會貼臉書、IG 的老菜、小菜,就漸漸消失了、走味了。另一個極端,則是抬高理所當然的難能可貴,裝逼搞會員制私廚做家常料理,正所謂「豆腐賣成魚翅價」吃得到的,還竊喜附大亨之驥尾,誰敢計較廚藝之高下呀!


小節不講究,釀成大處也疏忽,在企業管理,叫做「破窗效應」,後果很可怕。不起眼的味道的消失與走味,長期會不會侵蝕了餐飲紀律與廚藝水準,我是外行,不敢置評。我只知道:如果連碩果僅存謹守小菜正宗的半畝園菜單上也找不到榨菜肉絲麵和雪菜肉絲細粉,可不能諉過給「時代的眼淚」來開解啊!

avatar-img
22會員
108內容數
「藝術生活」發掘生活中的藝術,將藝術導入生活,富厚生計,充實生趣的諸般面向。綜合感性與理性深入藝術生態鏈與創作鑒賞收藏。期望能不落入現今藝評與新聞報導的俗套,坦誠面對作品,展覽,市場,以及最重要的,人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ang-Ywe Lya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孔子大概是最早建立舒適圈的。想想:他帶領成百上千弟子呼嘯列國、揚威鄉里的景象,在今天也會在X與抖音洗版。以人口比例與信眾死心塌地程度來類推,說他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泰勒絲( Taylor Swift),並不過份。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2024年台北當代藝博隨著母親節落幕,照例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例行進香的我吃瓜之餘,循例也要扶著不疼的腰,站著說幾句話。 今年台北當代規模縮小,反映在參與家數和租用面積不言可喻。但相較去年,我比較喜歡今年之處,一是參與者比較願意發揮策展概念,二是去年充斥的潮萌藝術與動漫風大幅衰減。我去年還為了這短視
5月10日我在PTT Space做「開箱台北當代」的現場直播時,The ArtNewspaper 的中國區主編兼亞洲區記者Lisa Movius 談到全球連鎖經營的藝博會時,略顯疲憊地說:「我不喜歡到哪個城市都看見同樣的大畫廊,展售一樣的藝術家,像是麥當勞。我不想到每個國家都吃麥當勞!」
古早阿嬤餵食剛斷奶的娃兒,會習慣先把食物送進自己嘴裡嚼碎,再吐給小孫兒吃。 只會讀原典的三手轉述節譯本,或者任課老師的PPT,就摭拾一些人名與術語寫碩論或者策展論述,比起阿嬤的餘唾還吃得更渣。但怎奈這好像是某圈學生、寫手、策展人的日常了。 此外,每天都會看到什麽XX獎觀察員、創作者、評論
また好すきにさせる 深深的為你著迷 誰だれもが目めを奪うばわれていく 君きみは完璧かんぺきで究極きゅうきょくのアイドルあいどる 任何人的目光都將被你奪去 你就是完美且究極的偶像
孔子大概是最早建立舒適圈的。想想:他帶領成百上千弟子呼嘯列國、揚威鄉里的景象,在今天也會在X與抖音洗版。以人口比例與信眾死心塌地程度來類推,說他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泰勒絲( Taylor Swift),並不過份。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2024年台北當代藝博隨著母親節落幕,照例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例行進香的我吃瓜之餘,循例也要扶著不疼的腰,站著說幾句話。 今年台北當代規模縮小,反映在參與家數和租用面積不言可喻。但相較去年,我比較喜歡今年之處,一是參與者比較願意發揮策展概念,二是去年充斥的潮萌藝術與動漫風大幅衰減。我去年還為了這短視
5月10日我在PTT Space做「開箱台北當代」的現場直播時,The ArtNewspaper 的中國區主編兼亞洲區記者Lisa Movius 談到全球連鎖經營的藝博會時,略顯疲憊地說:「我不喜歡到哪個城市都看見同樣的大畫廊,展售一樣的藝術家,像是麥當勞。我不想到每個國家都吃麥當勞!」
古早阿嬤餵食剛斷奶的娃兒,會習慣先把食物送進自己嘴裡嚼碎,再吐給小孫兒吃。 只會讀原典的三手轉述節譯本,或者任課老師的PPT,就摭拾一些人名與術語寫碩論或者策展論述,比起阿嬤的餘唾還吃得更渣。但怎奈這好像是某圈學生、寫手、策展人的日常了。 此外,每天都會看到什麽XX獎觀察員、創作者、評論
また好すきにさせる 深深的為你著迷 誰だれもが目めを奪うばわれていく 君きみは完璧かんぺきで究極きゅうきょくのアイドルあいどる 任何人的目光都將被你奪去 你就是完美且究極的偶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夏天吃涼拌菜,嫰豆腐最方便,首先,嫰豆腐取出後,建議先沖個水或泡水個5-10分鐘去掉豆腥味,擺盤後斜切或井切成適當大小後再淋上醬汁,醬汁我大多是簡單的淋醬油或素蠔油,沙茶醬、酸辣醬、番茄醬也可以,有時還會灑上黑胡椒粉、辣椒粉等調味料,這樣就是簡單的涼食了。
Thumbnail
豆腐切成厚薄兩種,翻面慢慢煎。放冷後加山海醬與香椿醬。 感覺像西班牙主餐前小點。覺得很不錯。哈,自得其樂的廚藝創作。 開心🥳!
Thumbnail
  大家知道皮蛋除了平常皮蛋瘦肉粥、皮蛋豆腐、炸皮蛋、涼拌皮蛋以外,還可以怎麼吃嗎?
Thumbnail
6/26,承5月中的小病,腸胃蠕動慢,今覺得可以試吃少油的拌炒時蔬。 早餐:茶葉蛋1顆,3片涼拌小黃瓜。 午餐:香蕉藍莓燕麥奶昔。 晚餐:如下,還吃4顆滷花生,一片涼拌小黃瓜 遂參考FB社團《家常菜》食譜。 前置備料: 1.蒜頭壓扁 2.豆腐乳+乳汁攪拌均勻(我用的是鳳梨醃的豆腐乳較甜
Thumbnail
  酥皮最簡單的吃法就是蓋在玉米濃湯上面,塗蛋黃液,烤一烤戳進去湯裡,結束(欸),沒有要那麼敷衍啦!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超家常簡易料理給大家,那就是用料很簡單的番茄雞蛋麵。
Thumbnail
今天又是在Instagram收藏裡面找到的低脂高蛋白料理,豆腐歐姆蛋!做法大概是這幾個減脂餐中最簡單的,只要全部喇一喇下去煎就好! 先打三顆蛋進碗中,加入醬油、味霖、烹大師,這個食譜是日式口味!然後將一盒嫩豆腐加入其中,切蔥花,越多越香,然後全部一起攪碎喇喇欸,賣相有點…哈哈一言難盡,但是煎起來十
Thumbnail
最單純的就是最美味,最簡單就是最幸福。只要兩顆蛋教妳做出零失敗的電鍋蒸蛋。
Thumbnail
材料: 米飯 雞蛋 蔬菜(例如胡蘿蔔、青豆、粟米粒等) 火腿/培根(視乎個人口味) 鹽 胡椒粉 蔥花(裝飾用) 步驟: 煮米飯:先將適量嘅米飯洗淨,放入電飯煲或者鍋中煮熟備用。 準備配菜:將蔬菜洗淨,切成細粒狀,火腿或培根切成細粒備用。 打蛋: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適量嘅鹽同胡椒
Thumbnail
這道麻辣美食絕對會成為平日晚餐的最愛。 供4人份 預備15分鐘 烹飪25分鐘 簡單 V - 300克硬豆腐,抹乾後切成2厘米立方塊 - 2湯匙玉米粉 - 250克中型蛋麵 - 1湯匙植物油 - 2根青蔥,切片 - 半條至1條紅辣椒,切碎 - 15克薑,擦碎 - 3瓣大蒜,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夏天吃涼拌菜,嫰豆腐最方便,首先,嫰豆腐取出後,建議先沖個水或泡水個5-10分鐘去掉豆腥味,擺盤後斜切或井切成適當大小後再淋上醬汁,醬汁我大多是簡單的淋醬油或素蠔油,沙茶醬、酸辣醬、番茄醬也可以,有時還會灑上黑胡椒粉、辣椒粉等調味料,這樣就是簡單的涼食了。
Thumbnail
豆腐切成厚薄兩種,翻面慢慢煎。放冷後加山海醬與香椿醬。 感覺像西班牙主餐前小點。覺得很不錯。哈,自得其樂的廚藝創作。 開心🥳!
Thumbnail
  大家知道皮蛋除了平常皮蛋瘦肉粥、皮蛋豆腐、炸皮蛋、涼拌皮蛋以外,還可以怎麼吃嗎?
Thumbnail
6/26,承5月中的小病,腸胃蠕動慢,今覺得可以試吃少油的拌炒時蔬。 早餐:茶葉蛋1顆,3片涼拌小黃瓜。 午餐:香蕉藍莓燕麥奶昔。 晚餐:如下,還吃4顆滷花生,一片涼拌小黃瓜 遂參考FB社團《家常菜》食譜。 前置備料: 1.蒜頭壓扁 2.豆腐乳+乳汁攪拌均勻(我用的是鳳梨醃的豆腐乳較甜
Thumbnail
  酥皮最簡單的吃法就是蓋在玉米濃湯上面,塗蛋黃液,烤一烤戳進去湯裡,結束(欸),沒有要那麼敷衍啦!
Thumbnail
  今天來分享超家常簡易料理給大家,那就是用料很簡單的番茄雞蛋麵。
Thumbnail
今天又是在Instagram收藏裡面找到的低脂高蛋白料理,豆腐歐姆蛋!做法大概是這幾個減脂餐中最簡單的,只要全部喇一喇下去煎就好! 先打三顆蛋進碗中,加入醬油、味霖、烹大師,這個食譜是日式口味!然後將一盒嫩豆腐加入其中,切蔥花,越多越香,然後全部一起攪碎喇喇欸,賣相有點…哈哈一言難盡,但是煎起來十
Thumbnail
最單純的就是最美味,最簡單就是最幸福。只要兩顆蛋教妳做出零失敗的電鍋蒸蛋。
Thumbnail
材料: 米飯 雞蛋 蔬菜(例如胡蘿蔔、青豆、粟米粒等) 火腿/培根(視乎個人口味) 鹽 胡椒粉 蔥花(裝飾用) 步驟: 煮米飯:先將適量嘅米飯洗淨,放入電飯煲或者鍋中煮熟備用。 準備配菜:將蔬菜洗淨,切成細粒狀,火腿或培根切成細粒備用。 打蛋: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適量嘅鹽同胡椒
Thumbnail
這道麻辣美食絕對會成為平日晚餐的最愛。 供4人份 預備15分鐘 烹飪25分鐘 簡單 V - 300克硬豆腐,抹乾後切成2厘米立方塊 - 2湯匙玉米粉 - 250克中型蛋麵 - 1湯匙植物油 - 2根青蔥,切片 - 半條至1條紅辣椒,切碎 - 15克薑,擦碎 - 3瓣大蒜,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