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這件事被神化了?看書的理由 《認知驅動》
方格精選

看書這件事被神化了?看書的理由 《認知驅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此書作者是周嶺,書中結合心理學和腦科學等知識,提出有關於一些成長的建議,以下選一些書中內容,寫出一些我的心得

raw-image


作者提到讀書這件事(先說一下依據上下文,這邊所提到的書應該是課外書的部分,這樣會比較好理解內容)

讀書這件事被神話得太久了,別是當查理·芒格的讀書名言“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都讀書的”廣為流傳之後很多人幾乎把讀書與學習、人生成功畫上等號,於是,在主流觀念中,讀書似乎成了提升認知的唯一途徑,這讓很多平時不怎麼讀書的人焦慮不已

作者指出這是只用最明顯的觀點來以偏概全,以讀書這件事為例子,“讀書=學習或成功”這個公式顯然不是事實,只要稍微觀察一下現實就能發現,很多人即使常年讀書也未必活得如意,而很多不讀書的人卻能過得風生水起

因此讀書是不是人生成功的分水嶺,那麼真正的分水嶺在哪呢?答案是維度

讀書是涉及思維這個維度,而學習除了思維之外,也有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官,因此如果讀書但沒有具體的實踐、沒有讓其他感官維度參與進來,這些知識和道理往往很難被真正運用

好的學習不會只停在閱讀或是知道,而是要去實踐讓潛意識的各個感官都參與其中,學習之一的秘訣就是調動多維度感官,由此看來,與高人交流或在優秀還中實踐,會比純讀書要強

紙上知識是一維的,而實踐出來的認知則是多維的,除了讀書更重要是實踐和運用

raw-image

看書的理由

但作者前面這樣說,作者在後面還是提倡要多讀書,有提到幾個理由

1 與高人交流或在優秀的環境中生活成本很高,這並非人人都能輕易負擔。相比之下,讀書的成本相對較低,任何人都可以嘗試這個活動

2 環境,若我們生活在不良的環境中時,這對人影響是巨大的,而人無法隨意選擇自己的生活環境。在這種情況下,讀書能夠最大限度地幫助人擺脫現實環境的限制

3 彌補感官麻木,大多數人只能在一個相對固定的環境中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感官會逐漸適應,產生不了新的刺激。讀書則能帶來不同的時間、空間和思想,以及可換不同主題閱讀,提供新的刺激和體驗

4 多角度看事情,讀書雖然是一種單維度的活動,但它能幫助我們從多角度看待問題,提升邏輯思維和視野

5 提高對於環境感知度,擁有豐富的知識、邏輯和見識後,能更清楚地看到世界,可以依靠巧妙的智慧來解決問題

raw-image

心得

作者所說的讀書/看書應該比較偏向課外書的部分,作者在這部分應該沒有明講,但是依照其他段落來看,感覺應該比較偏向說課外書,而且是工具類或知識類的書

其實這段內容讓我想到一個生活經驗,就是自己在暑假時候,曾因為覺得要看的課外書很多,覺得自己知識不足然後一直看書,但後來變成好像是在追求速度,不過卻沒有將方法和知識實踐

後來接觸到一些觀念後,看書的確是一種學習方式沒錯,而過程中的思考、資料的整理、閱讀後的改變和輸出,也算是一整學習方式

其中輸出又可以分成三種,包含說、寫、做,因為我看的是偏向知識類和工具書,所以其實輸出可以說是更加重要,而不是只是看書看過去而已

例如一些有關於幸福的技巧的書,那學到一些方法後也可以實際去Try看看,這時候做就是很重要的呀,不然是不會提高幸福的,或者也能將實踐感想或方法聚集成為心得文章

而知識到實踐,確實會有些落差,過程中也會持續學習新知

例如就以創作來說,起初可能會先接觸一些寫作法的書,讀一些方法後就可開始行動了,然後過程中也發現例如知識管理或數位工具使用的難題,這時就能找些新知識來補足,以有利於行動,然後就會有行動和補充新知的循環過程

以及,過程中也可以發現那些方法是真的適合自己的,例如之前有些處過一些知識管理或筆記方法的書,學到一些例如PARA、卡片盒、子彈筆記技巧,之後可以整合多者發展出適合自己所用的

不過,在讀這段內容時候,也可以多加思考,雖然裡面提到是看書,不過現在學習管道也逐漸多樣化,不論是文章、影音、線上課程等等

書有彙整龐大資訊的優勢,但也可以注意到書的知識體系和自己不一定相同

我認為,在剛接觸一個新的領域時候,可以參考幾本書建立個知識體系,有一個大略的知識體系後,對於各種資訊,不論是文章影音課程等各類資訊,就可以將其放入知識體系中,以及將其轉為應用

以及,有時候其實也不一定需要瞭解個知識體系,就可以將方法轉為應用,例如我可能知道題高興幸福的方法即可,背後大腦機制和身體迴路等等不一定完全知道,或者是做菜就知道方法即可,其中食物的化學原理也不一定要全部知道,所以就依照目的和個人需求而有不同啦

raw-image

再來是有關於看書這件事情,看書的確是一件能夠增進自我的方式,可是真的就如同書中所提到的,就覺得看書這件事不應該被神化,之後的輸出也相當重要

將看書神化也可能造成負面效果,就是可能會讓人在從事其他活動的時候會有所壓力,就覺得會有種被看書追著跑的感覺,也可能是導致所謂的知識焦慮,以及可能貶低其他活動的價值

或許閱讀工具書能增加一些競爭力,但增加競爭力真的是人類的終極追求嗎?

事實上,競爭往往最終只是一場空虛的追逐,競爭中的勝利的快樂通常只是短暫的,很快就會轉向下一個目標,如果未達成目標會焦慮和痛苦,達到了後又覺得無趣,這樣的競爭會為整體社會帶來更多壓力,少點競爭其實大家會更快樂吧

我會比較推薦大家去多多看一些關於有助於提高生活和思考生活的書,例如我自己是很喜歡關於心理學中有關於快樂/幸福/紓壓等方面的書,這些舒適有助於提高生活體驗,以及有些人生哲思類書籍,能夠對人生和生活方面有更多的思考和體察,這種能提高總體人們的生活體驗的書,是我比較推薦的

另外,很多其他活動也能帶獨特的體驗,例如觀看動漫、電影或玩遊戲,這些活動都是生活的選擇之一,依據個人的情況而有所不同,每個人對於活動的時間分配沒有標準答案 (例如動漫鬼滅或進擊的巨人,真的非常好看,這是看單純看書取代的體驗吧)

閱讀固然是生活的一個選項,但不必太過於神化,以免造成太多的壓力,此外,閱讀後的輸出和應用同樣重要

上面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


相關文章

學習無用?書、網路、知識體系《極簡閱讀》

學習的輸出三類型《最高學以致用法》


avatar-img
小豆pika的園地
128會員
376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有些人覺得,大學讀什麼科系,就決定了未來要做的工作, 但其實有很多網路調查都發現,有許多人最後做的事情,跟本科系沒有關係。 這反而是一種解放,因為讀哪個科系,不代表你以後就只能往那個方向發展。
嗨嗨大家,最近剛好在用一些選課的事情,想說可以把這幾年來大學選課經驗做個紀錄,跟大家分享喔 1 看課程評價,評價包含甜涼度、課程要求、評分方式、加簽方法、課程特別事項(例如全英授課、英語教科書、不能用3C、開書考等等)等 2 課程評價可去幾個網站找,例如Dcard PTT FB課
嗨嗨大家! 最近因為選課的關係,我想到可以來聊聊課業和交友的主題。 有時候,我們會想要從系上同學那裡了解一些課程心得和評價,尤其是系選修課,因為某些課在網路上通常評價不多,從同學口中就獲得資訊就是一種好方式,要如何獲得? 我在大學的體會是:很多時候,需要自己「主動分享」
有些人覺得,大學讀什麼科系,就決定了未來要做的工作, 但其實有很多網路調查都發現,有許多人最後做的事情,跟本科系沒有關係。 這反而是一種解放,因為讀哪個科系,不代表你以後就只能往那個方向發展。
嗨嗨大家,最近剛好在用一些選課的事情,想說可以把這幾年來大學選課經驗做個紀錄,跟大家分享喔 1 看課程評價,評價包含甜涼度、課程要求、評分方式、加簽方法、課程特別事項(例如全英授課、英語教科書、不能用3C、開書考等等)等 2 課程評價可去幾個網站找,例如Dcard PTT FB課
嗨嗨大家! 最近因為選課的關係,我想到可以來聊聊課業和交友的主題。 有時候,我們會想要從系上同學那裡了解一些課程心得和評價,尤其是系選修課,因為某些課在網路上通常評價不多,從同學口中就獲得資訊就是一種好方式,要如何獲得? 我在大學的體會是:很多時候,需要自己「主動分享」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
讀者提問:我覺得自己最大的問題是,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事、做什麼會開心。 以前以為自己找到了,但是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又覺得自己沒那麼喜歡,所以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也發現我從小時候欣賞的人們都是因為他們很專注在某個領域(我覺得這樣的人自帶光芒,就算不是超厲害)。 長大
avatar-avatar
Moonrogu
發佈於
src
身為一個經常在行天宮發呆兼寫作的人……欸對,我都會坐在廟前一排階梯打限動跟文章,待在行天宮很容易文思泉涌。也包含,我對行天宮的籤詩運作,不敢說真理,但和祂們相處久,抽的籤詩多,對照的現實也多,自然就發現了神明的弔詭之處。 會寫這篇,是來自昨天遇到一位女孩,我認為她的頻率反映了時下人,尤其想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