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無法翻譯》書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文/軒昂 專線工作者

在2024年7月20日的週末分享會上,我們邀請了陳亭亘老師主持「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三堂課——我所理解的情緒。本次課程的核心是探索情緒及其對個人的影響。老師使用了《同你聆聽卡》,這套牌卡的設計理念源於非暴力溝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涵蓋了許多生活中的重要情感,如自信、頹廢、麻木、滿意、鄙視和開放等。陳老師請我們在白色紙卡上寫下那些我們熟悉的情緒,以及在原生家庭中常被壓抑或避免的情緒。
raw-image


這樣的活動與比利時心理學教授芭蒂亞·梅斯基塔在其著作《情緒,無法翻譯》中的理論相呼應。書中引用了大量的人類學研究和跨文化的例子,揭示了情緒並非普遍性的感受,而是「深受文化影響的產物」。芭蒂亞提出的OURS模式強調了社會文化背景對情緒體驗的深遠影響。在工作坊中,陳老師通過非暴力溝通的理念,幫助參與者更深入地了解並表達自己的情緒,這不僅有助於在日常生活中處理和表達情緒,還能提升與他人之間的溝通質量。

書中的「OURS模式」強調情緒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現方式,而這正是工作坊中的一個重要焦點。了解情緒的多樣性和文化差異,有助於參與者更好地實踐非暴力溝通,並在面對各種情緒挑戰時展現更深層的同理心。


什麼是OURS模式?為什麼重要?

《情緒,無法翻譯》挑戰了「情緒是普世的」這一假設。芭蒂亞指出,我們很難避免將自身的情緒投射到其他文化中。在某些文化中,情緒並非內心深處的個人感受或經驗,而是文化產物。她提到:「當我們處在某個情緒狀態中,生理變化可能成為我們有意識的經驗之一,但這取決於文化如何看待它們。」


她還引用了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中的例子,該電影描繪了西方文化中的MINE(我的)情緒:即心理的、內在的和本質的感受。然而,芭蒂亞展示了另一種情緒模型——OURS,該模式強調情緒在人際互動中的表現,而非僅僅是內在的探索。


在「教養孩子」這一章節中,作者探討了美國和日本文化對孩子情感發展的不同期望。美國中產階級白人家庭的目標是讓孩子感到安全和獨立,而日本則注重讓孩子敏銳,能夠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在許多美國和歐洲文化中,自豪感和快樂是情感重點,但在日本文化中,促進社會化的情感包括「甘え」(amae)和「思いやり」(omoiyari)。


對日本人而言,「甘え」是一種情緒,母親接受孩子的「甘え」,並以「思いやり」回應。「思いやり」指的是「能夠且願意感受他人的感受,體驗他人所經歷的愉悅與痛苦,並協助他們滿足需求」。


這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OURS模式的重要性,即情緒的主要功能是在社交互動和人際關係中。對於精神疾病的照顧者來說,理解當事人的情緒及其文化背景,是提供有效支持的關鍵。


芭蒂亞呈現了兩種不同的情緒觀點:美國式的MINE,側重於內在感受的表達;以及OURS,強調情緒在人際互動中的文化反應。她指出:「用OURS模式檢視情緒,能讓我們提出一些重要問題:情緒如何發揮作用,改變我們與世界的關係?」


然而,她也坦言,這兩種觀點並非絕對對立:「即使一個文化完全聚焦於情緒的OURS面向,個體仍會感受到情緒的體現。同樣地,即使一個文化以MINE情緒為主流,情緒也會使人際事件變得有意義,並以符合社會規範的方式展現。」


如果我們同意情緒不僅是「個人內在的反應」,也深刻影響了照顧者與疾病當事人之間的「互動」,那麼理解OURS模式下的情緒表現將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疾病當事人的需求和行為,從而提供更具同理心和有效的照顧方式。《情緒,無法翻譯》強調了從文化和社會背景中理解情緒的重要性,這對於需要在跨文化或多元背景下工作的精神健康專業人士和照顧者尤為重要。


理解OURS模式對生活的重要性在於:當我們面對不同文化中的情緒事件時,必須認真對待他們如何看待世界及行事,從他們的角度理解行為背後的原因。這種理解和同理心將使我們在人際互動中發揮更多的人性關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瘋靡popularcrazy—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
94會員
195內容數
我們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這是一個精神疾病家庭培力、找資源、學習與互相聯結的平台。如您是精神疾病經驗者、家屬、陪伴者或照顧者,或想了解我們的民眾,想諮詢相關問題,請看沙龍首頁中的「關於」。
2025/04/22
「復元」究竟是什麼?問一百個人可能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答案,在這場周末分享會中,我們跟著長期關注復元議題的張瀞文老師的腳步,從彼此的理解出發,試圖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復元圖像。 
Thumbnail
2025/04/22
「復元」究竟是什麼?問一百個人可能就有一百種不同的答案,在這場周末分享會中,我們跟著長期關注復元議題的張瀞文老師的腳步,從彼此的理解出發,試圖拼湊出一幅更完整的復元圖像。 
Thumbnail
2025/02/20
一月中旬,我們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場專線周末分享會。諮商心理師蔡宜芳為我們深入剖析了自傷議題,並分享了面對親友自傷時的因應之道。這場分享不只談及因應技巧,更著重在如何在陪伴過程中照顧好自己,為家屬/照顧者們開創出一個理解與支持的空間。 
Thumbnail
2025/02/20
一月中旬,我們迎來了2025年的第一場專線周末分享會。諮商心理師蔡宜芳為我們深入剖析了自傷議題,並分享了面對親友自傷時的因應之道。這場分享不只談及因應技巧,更著重在如何在陪伴過程中照顧好自己,為家屬/照顧者們開創出一個理解與支持的空間。 
Thumbnail
2025/01/23
敲敲話入家服務工作團隊從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了。以「開放式對話」——這個借鑑芬蘭的工作方法,開啟了在台灣的自主學習與實踐,這場活動的演講者葉雅欣是團隊中的資深成員。
Thumbnail
2025/01/23
敲敲話入家服務工作團隊從2016年成立至今已有七、八年了。以「開放式對話」——這個借鑑芬蘭的工作方法,開啟了在台灣的自主學習與實踐,這場活動的演講者葉雅欣是團隊中的資深成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認知行為治療實作指南,10個幫助你應對焦慮、憂鬱、憤怒、恐慌及擔憂等情緒問題的簡易策略
Thumbnail
認知行為治療實作指南,10個幫助你應對焦慮、憂鬱、憤怒、恐慌及擔憂等情緒問題的簡易策略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認知療法權威教你用書寫方式,擺脫擾亂的思緒與情緒問題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本文記錄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的「與情緒溫柔相處工作坊」裡學習第三個學習重點:狀態調控&情緒釋放技術方法。文章討論了狀態調控的意義與練習方式,以及EFT情緒釋放的應用與心得,讓讀者能夠更加了解這些方法如何幫助自我情緒管理與轉換。
Thumbnail
本文記錄陳志恆諮商心理師的「與情緒溫柔相處工作坊」裡學習第三個學習重點:狀態調控&情緒釋放技術方法。文章討論了狀態調控的意義與練習方式,以及EFT情緒釋放的應用與心得,讓讀者能夠更加了解這些方法如何幫助自我情緒管理與轉換。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與情緒溫柔相處工作坊」中習得的轉化情緒方法。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並對情緒背後的正向意圖,結合個人情感與成長啟示,提出深度思考。並紀錄如何利用 NLP 基礎技巧來調整大腦裡的素材元素,以及如何運用逐步抽離法改善對負面情緒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記錄「與情緒溫柔相處工作坊」中習得的轉化情緒方法。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並對情緒背後的正向意圖,結合個人情感與成長啟示,提出深度思考。並紀錄如何利用 NLP 基礎技巧來調整大腦裡的素材元素,以及如何運用逐步抽離法改善對負面情緒的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管理工作坊的文章,內容包含了如何學習覺察情緒與辨識情緒,並透過課程方式練習轉化情緒並調節壓力。並提及四種面對人生苦難的境界,以及過往經驗對於每個人面對情緒的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管理工作坊的文章,內容包含了如何學習覺察情緒與辨識情緒,並透過課程方式練習轉化情緒並調節壓力。並提及四種面對人生苦難的境界,以及過往經驗對於每個人面對情緒的影響。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目前市面上有許多談論情緒的書,並且從各種面向討論情緒,而這本書《壞情緒,變好事的5堂正向心理課》主要強調情緒調節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去「意識或覺察到情緒,並且探索這樣的情緒」,也強調要與自己和解。這本書比較多的是透過「探索」、「反思」,因為在閱讀過程中要去不斷思考裡面的問題,才可能比較會有收穫。
Thumbnail
《情緒留白》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衝突時,我們如何保持冷靜、保留空間,以及如何以有意識的方式來溝通和解決問題。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培養內在的靈性智慧和力量,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特別是社交互動中的挑戰和摩擦。
Thumbnail
《情緒留白》這本書主要探討了一個重要的主題:在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衝突時,我們如何保持冷靜、保留空間,以及如何以有意識的方式來溝通和解決問題。這本書的核心理念是通過培養內在的靈性智慧和力量,來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特別是社交互動中的挑戰和摩擦。
Thumbnail
探索人類六種基本情緒:快樂、驚訝、恐懼、厭惡、憤怒和悲傷。文章深入探討每種情緒的細微差別,並以輔導教學的角度,說明在團體輔導中,如何觀察學生的情緒,以及如何透過分組活動,促進性別多元的觀點交流,避免團體迷思。
Thumbnail
探索人類六種基本情緒:快樂、驚訝、恐懼、厭惡、憤怒和悲傷。文章深入探討每種情緒的細微差別,並以輔導教學的角度,說明在團體輔導中,如何觀察學生的情緒,以及如何透過分組活動,促進性別多元的觀點交流,避免團體迷思。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Thumbnail
許多人因長時間的負面情緒,陷入低潮不知如何是好,或是突然被情緒淹沒。《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透過作者在心理諮商實務工作的案例,以對話形式表達出來,帶領讀者重新認識情緒。這本書以情緒變化三角形為基礎概念,透過「覺察」重新自我理解,找回內在安穩的力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