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管理研究時間:碩博士生的深度工作秘訣】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於碩博士在學學生來說,研究與論文寫作通常是需要長時間專注力的任務。面對龐大的資料收集、實驗數據分析、以及論文撰寫,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完成工作,是許多碩博士生共同的挑戰。


我發現間歇式工作法,是幫助我每天完成300分鐘深度工作的關鍵。今天,分享我的實際操作方法給碩博士生們。

raw-image


▋深度工作50分鐘,休息20分鐘


我把每個工作單位分為70分鐘,其中包括50分鐘的深度工作和20分鐘的休息時間。這樣的工作流程不僅讓我能長時間專注,更能確保大腦有足夠的休息,避免過度疲憊。一天按照這樣的節奏,可以完成300分鐘的深度工作,這對於論文撰寫、實驗分析或文獻閱讀等高需求的任務特別有效。


在進入50分鐘的工作單位前,我會先明確設定這50分鐘的目標,例如撰寫某段文獻回顧、處理一部分數據分析或完成某篇文獻筆記。這樣的目標設定,幫助我的心智聚焦,並讓我對這段時間的產出有更明確的期待。


▋善用工具,提升專注力


為了確保自己能全神貫注於工作,我會使用 iPhone 設置50分鐘的倒數計時器。一旦計時開始,我便全心投入當下的研究工作,專注於達成既定目標。這段時間內,我會避免分心,不看手機、不查信箱,專注力完全集中在眼前的工作。


當50分鐘的計時結束,鈴聲響起時,無論工作進度如何,我都會強制停下來。即使是在進行中的數據處理或正在思考論文結構,我也會暫時放下,這樣的強制中斷有助於避免過度投入導致的疲倦或效率下降。


▋休息20分鐘,但不浪費時間


接下來的20分鐘休息時間,我會離開座位去散步、倒水,讓自己短暫放鬆。這段時間有助於恢復體力與專注力,但通常不會花費完整的20分鐘。回到座位後,剩下的幾分鐘我不會直接進入下一個工作單位,而是利用這段時間做簡單的整理與收尾,把剛剛中斷的工作進行初步整理,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


這樣的工作與休息交替方式,對於需要長時間專注進行研究的碩博士生來說,非常有助益。每個50分鐘的工作單位都有明確的目標,而休息則能有效恢復大腦的活力,讓下一個工作單位能以同樣的高效進行。


如果你也正在尋找有效管理研究時間的方法,這種間歇式工作法不妨一試。

373會員
1.3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碩博士生,如何在學術研究與職涯發展間找到平衡,並讓研究真正產生價值,可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2023 年 3 月到 4 月,我有幸參加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NSF) 的 I-Corps™ 計畫,這段經歷讓我重新審視學術研究的意義,並學會如何將自己的研究與未來的職涯更好地結合。 I-Cor
碩博士生的學術研究常需要大量資訊整理與分析。隨著AI技術的崛起,這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研究方法,也讓學術領路人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組織與創作。本文將探討AI如何改變碩博士生的研究過程,並帶來什麼樣的助益。 ▋從知識搜集到系統化整理:研究生的挑戰 碩博士生在撰寫論文時,面對的
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注意力往往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萬維綱老師在《精英日課》中提到,過度使用注意力會讓我們變得衝動、無法合作,甚至影響正確決策。這段話引發了我對「不集中注意力」的深刻思考,特別是它如何幫助我們這些碩博士生在高強度的學術工作後,進行腦力的深度恢復。 碩博士生的日常,經常充斥著繁
在攻讀碩博士的過程中,尤其是理工科系的同學,常常會面臨一個問題:理論與實務的連結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新進的研究生,甚至許多經驗豐富的博士生也未必能清楚地解答。而近期讀到吳軍老師《矽谷來信》中的一段話,讓我重新思考這個議題,並反思如何將我們的研究真正應用到現實世界。 ▌直覺與知
萬維剛老師曾說: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 「高濃縮的東西用多了就會上癮,就變成了毒。」 這段話不禁讓我回想起自己一路追尋數學的歷程, 從熱愛到沉迷,甚至進而影響到我的學術生涯。 作為一個碩博士學生,我曾深陷數學這顆「藥」裡, 到後來,它竟變成了讓
「情緒自由:當我有情緒的時候,可以無所顧忌,自如地把情緒表達出來。」 「所謂情緒自由,無所謂你應該怎麼做,而是你樂意怎麼做,都隨便你。只要它是你真心想做的,ABC都沒問題,你是自由的。」 「情緒自由不是從天而降的,它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對抗期待--找到自我--融入社會。」
對於碩博士生,如何在學術研究與職涯發展間找到平衡,並讓研究真正產生價值,可能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2023 年 3 月到 4 月,我有幸參加了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NSF) 的 I-Corps™ 計畫,這段經歷讓我重新審視學術研究的意義,並學會如何將自己的研究與未來的職涯更好地結合。 I-Cor
碩博士生的學術研究常需要大量資訊整理與分析。隨著AI技術的崛起,這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研究方法,也讓學術領路人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組織與創作。本文將探討AI如何改變碩博士生的研究過程,並帶來什麼樣的助益。 ▋從知識搜集到系統化整理:研究生的挑戰 碩博士生在撰寫論文時,面對的
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注意力往往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萬維綱老師在《精英日課》中提到,過度使用注意力會讓我們變得衝動、無法合作,甚至影響正確決策。這段話引發了我對「不集中注意力」的深刻思考,特別是它如何幫助我們這些碩博士生在高強度的學術工作後,進行腦力的深度恢復。 碩博士生的日常,經常充斥著繁
在攻讀碩博士的過程中,尤其是理工科系的同學,常常會面臨一個問題:理論與實務的連結到底在哪裡?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新進的研究生,甚至許多經驗豐富的博士生也未必能清楚地解答。而近期讀到吳軍老師《矽谷來信》中的一段話,讓我重新思考這個議題,並反思如何將我們的研究真正應用到現實世界。 ▌直覺與知
萬維剛老師曾說: 「天然成分被濃縮起來,就變成了藥。」 「高濃縮的東西用多了就會上癮,就變成了毒。」 這段話不禁讓我回想起自己一路追尋數學的歷程, 從熱愛到沉迷,甚至進而影響到我的學術生涯。 作為一個碩博士學生,我曾深陷數學這顆「藥」裡, 到後來,它竟變成了讓
「情緒自由:當我有情緒的時候,可以無所顧忌,自如地把情緒表達出來。」 「所謂情緒自由,無所謂你應該怎麼做,而是你樂意怎麼做,都隨便你。只要它是你真心想做的,ABC都沒問題,你是自由的。」 「情緒自由不是從天而降的,它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對抗期待--找到自我--融入社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在我的一天工作中,我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流程,每個工作單位為70分鐘。其中,深度工作持續50分鐘,然後休息20分鐘。這種方法讓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的深度專注工作。 ▋深度工作的秘密 這種間歇式工作的秘密在於,我在深度工作50分鐘前,會先確定這段時間的目標產出。這樣做能幫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我在博士一二年級的時候,寫論文, 一直到投稿的那一週甚至是截止日期前幾個小時, 才把完整的論文寫出來。 這樣其實就缺乏收到指導教授意見的機會。 而隨著寫論文的經驗多, 開始學術合作的經驗也多, 我逐漸學會怎樣快速完成70分的工作, 然後收集Feedback後再進行迭代的工作方式。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事情做不完?別擔心,你不是孤軍奮戰!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學習壓力大,如何提升效率、讓大腦火力全開成為一門顯學。今天特別整理了 21 個提升效率的實用技巧,從日常習慣養成、時間管理到學習方法,全方位幫你解鎖大腦高效密碼,讓你工作學習都開外掛! (先加入書籤點讚追蹤以免錯
1. 制定嚴謹的工作節奏: - 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我制定了嚴謹的工作節奏,具體來說,我的工作週期是週日到週四工作,週五週六休息。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 8:30 到下午 3:30,共 7 個小時。這樣每天 7 小時,一週累積 35 小時的高強度專注工作,使我能夠達到高效率和高
在UCLA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我探索並實踐了一套高效的工作節奏,這不僅提升了我的工作產出,也使我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中保持了良好的身心健康。 ▋制定高效時間表 我的工作節奏是週日到週四工作,週五週六休息。每天的工作時間從早上8:30到下午3:30,共7個小時。一週累積35小時的高強度專
這篇文章適合那些希望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識工作者, 通過間歇工作法, 你能有效利用時間, 保持高效狀態。 我將分享我每天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工作的秘密。 ▋步驟1 - 設定明確的目標 在開始50分鐘的深度工作之前, 我會先確定這50分鐘內的具體目標產出。
學術界的彈性工時為研究人員帶來了更多的自由。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規劃你的工作日, 提升工作效率。 通過這個方法,你將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 專注於重要的任務。 ▋步驟1 - 制定135任務計劃 每個工作日早晨, 拿出你的律構本 Legal P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在我的一天工作中,我採用了一種獨特的工作與休息間歇式交替流程,每個工作單位為70分鐘。其中,深度工作持續50分鐘,然後休息20分鐘。這種方法讓我一天能完成300分鐘的深度專注工作。 ▋深度工作的秘密 這種間歇式工作的秘密在於,我在深度工作50分鐘前,會先確定這段時間的目標產出。這樣做能幫
1. 紀錄工作過程但不記錄知識產出: - 許多人在寫工作日誌時,只記錄工作的內容,而忽略了製作出來的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的紀錄方式無法清楚展示自己的知識產出,導致自己無法直觀地了解精力的投入方向。建議在日誌中詳細記錄每個筆記的檔案名稱,這樣不僅能更好地跟蹤自己的學習和研究進展,還能在未來重溫
我在博士一二年級的時候,寫論文, 一直到投稿的那一週甚至是截止日期前幾個小時, 才把完整的論文寫出來。 這樣其實就缺乏收到指導教授意見的機會。 而隨著寫論文的經驗多, 開始學術合作的經驗也多, 我逐漸學會怎樣快速完成70分的工作, 然後收集Feedback後再進行迭代的工作方式。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事情做不完?別擔心,你不是孤軍奮戰!現代人生活步調快,工作、學習壓力大,如何提升效率、讓大腦火力全開成為一門顯學。今天特別整理了 21 個提升效率的實用技巧,從日常習慣養成、時間管理到學習方法,全方位幫你解鎖大腦高效密碼,讓你工作學習都開外掛! (先加入書籤點讚追蹤以免錯
1. 制定嚴謹的工作節奏: - 在 UCLA 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我制定了嚴謹的工作節奏,具體來說,我的工作週期是週日到週四工作,週五週六休息。每天的工作時間是從早上 8:30 到下午 3:30,共 7 個小時。這樣每天 7 小時,一週累積 35 小時的高強度專注工作,使我能夠達到高效率和高
在UCLA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這兩年,我探索並實踐了一套高效的工作節奏,這不僅提升了我的工作產出,也使我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中保持了良好的身心健康。 ▋制定高效時間表 我的工作節奏是週日到週四工作,週五週六休息。每天的工作時間從早上8:30到下午3:30,共7個小時。一週累積35小時的高強度專
這篇文章適合那些希望提高工作效率的知識工作者, 通過間歇工作法, 你能有效利用時間, 保持高效狀態。 我將分享我每天完成300分鐘深度專注工作的秘密。 ▋步驟1 - 設定明確的目標 在開始50分鐘的深度工作之前, 我會先確定這50分鐘內的具體目標產出。
學術界的彈性工時為研究人員帶來了更多的自由。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來規劃你的工作日, 提升工作效率。 通過這個方法,你將能夠更好地管理時間, 專注於重要的任務。 ▋步驟1 - 制定135任務計劃 每個工作日早晨, 拿出你的律構本 Legal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