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透過「不集中注意力」達到腦力的深度恢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注意力往往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萬維綱老師在《精英日課》中提到,過度使用注意力會讓我們變得衝動、無法合作,甚至影響正確決策。這段話引發了我對「不集中注意力」的深刻思考,特別是它如何幫助我們這些碩博士生在高強度的學術工作後,進行腦力的深度恢復。


碩博士生的日常,經常充斥著繁重的論文閱讀、研究與寫作任務,如何有效恢復腦力,對我們來說格外重要。

raw-image


▌注意力的有限性:碩博士生的挑戰


在碩博士的生活中,長時間閱讀與分析論文是家常便飯。然而,真正的「閱讀」不是簡單的認字,而是要深度理解文章的邏輯與架構。這不僅消耗大量注意力,還會讓大腦感到疲憊不堪。每天集中注意力讀論文 3 小時,之後往往感覺腦袋一片空白,難以再專注於其他事務。


萬老師提醒我們,當注意力被過度消耗時,不僅影響學術表現,還會讓人變得情緒化,難以進行有效的思考或合作。這對碩博士生而言,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不集中注意力」的意外好處


有趣的是,萬老師還指出「不集中注意力」的好處。他提到,透過讓大腦進入非專注模式,可以增強自我意識,幫助我們找到內心的平衡與意義感。對於碩博士生而言,這聽起來或許有些反直覺,畢竟我們常被要求專注、效率高。然而,這反而打開了另一扇窗——讓我們發現,休息時大腦的「非集中狀態」其實對恢復注意力有極大幫助。


▌「閱讀」與「寫作」的不同腦力需求


對碩博士生來說,讀論文與寫作是最常見的兩項任務。根據我的經驗,閱讀論文是耗腦力的,特別是當你需要理解不同研究者的思維方式,並將他們的想法吸收進自己的理解框架。這種過程非常耗費注意力。而相對來說,「寫作」則是一個更輕鬆的內在整理過程,因為我們是在針對自己已有的啟發進行輸出。


換句話說,閱讀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而寫作則可以讓我們進入一種「不集中注意力」的狀態。


▌如何透過「寫作」達到深度恢復


對碩博士生來說,如何在高強度的學術工作後有效恢復腦力,是一項關鍵技能。而寫作,特別是自由書寫的過程,提供了一個讓大腦從高壓狀態中緩解的機會。當我們從深度閱讀轉向寫作,並不需要過分強調邏輯或結構,而是讓自己進入一個自由思考、內化知識的狀態。


這樣的「不集中注意力」其實有助於釋放我們的壓力,並達到更高效的腦力恢復。寫作不再只是學術輸出,反而成為幫助我們釐清思路、整理思維的有效工具。


對於每一位碩博士生來說,找到自己的腦力恢復方法是成功學術生涯的重要一環。而寫作,或許正是我們高效休息的最佳夥伴。


希望這樣的觀點,能夠對你有所啟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啟樺的沙龍
630會員
2.0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王啟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3/29
Passive Consumption(被動接收) vs. Active Reading(主動閱讀)|真正讓你進化的閱讀差在這裡 碩博士生每天都在讀論文、讀報告、讀教材, 但大多數人其實只是「看過了」,不是「讀進去了」。 讀很多卻吸收很少,記不起重點、寫不出心得,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你還停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2025/01/29
4 個關鍵洞見 + 讓你看懂中美 AI 競爭 + 若不讀,你就可能錯失整個時代的最大機遇 AI 的發展速度,真的快到讓人心驚。 我們常常以為美國在 AI 領域穩居頂尖,可現在中國的 AI 創新力好像開始迎頭趕上,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若我們沒有跟上這波 AI 變革,就可能被遠遠拋在後面,錯失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碩博士的日子最常出現這種劇本:文獻越看越茫然、實驗數據一改再改、論文寫不出來還怪自己「天分不夠」。你真以為是實力的問題?其實是潛意識在拖你後腿! 想突破卡關,不要再傻傻跟自己過不去,試試這 3 招,把大腦重新調教一遍,保證讓你順利起飛。 ▋1. 睡前自我洗腦:想像成功的樣子 • 方法
Thumbnail
碩博士的日子最常出現這種劇本:文獻越看越茫然、實驗數據一改再改、論文寫不出來還怪自己「天分不夠」。你真以為是實力的問題?其實是潛意識在拖你後腿! 想突破卡關,不要再傻傻跟自己過不去,試試這 3 招,把大腦重新調教一遍,保證讓你順利起飛。 ▋1. 睡前自我洗腦:想像成功的樣子 • 方法
Thumbnail
碩博士生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因時間、資源或成果的「稀缺」而產生焦慮,這種情況下,大腦便會自動進入「稀缺模式」,影響專注力與行為決策。以下是稀缺大腦的形成原因與機制,以及在碩博士生生活中的具體例子。 ▋稀缺大腦的形成:碩博士生的壓力來源 碩博士生經常面臨的「稀缺」問題,包括時間不夠、研究經
Thumbnail
碩博士生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因時間、資源或成果的「稀缺」而產生焦慮,這種情況下,大腦便會自動進入「稀缺模式」,影響專注力與行為決策。以下是稀缺大腦的形成原因與機制,以及在碩博士生生活中的具體例子。 ▋稀缺大腦的形成:碩博士生的壓力來源 碩博士生經常面臨的「稀缺」問題,包括時間不夠、研究經
Thumbnail
帶領碩博士研究生做研究,如何有效分配時間與精力,一直是指導教授們面臨的挑戰。今天,我從華杉老師的儒家思想課中,得到了關於「近悅遠來」的啟發,並開始重新思考帶研究生的心態調整。 ▋專注當下,別再糾結「人走茶涼」 在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現象:**有些學生進度緩慢,逐漸淡
Thumbnail
帶領碩博士研究生做研究,如何有效分配時間與精力,一直是指導教授們面臨的挑戰。今天,我從華杉老師的儒家思想課中,得到了關於「近悅遠來」的啟發,並開始重新思考帶研究生的心態調整。 ▋專注當下,別再糾結「人走茶涼」 在指導研究生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個現象:**有些學生進度緩慢,逐漸淡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注意力往往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萬維綱老師在《精英日課》中提到,過度使用注意力會讓我們變得衝動、無法合作,甚至影響正確決策。這段話引發了我對「不集中注意力」的深刻思考,特別是它如何幫助我們這些碩博士生在高強度的學術工作後,進行腦力的深度恢復。 碩博士生的日常,經常充斥著繁
Thumbnail
在碩博士的學術生涯中,注意力往往是非常寶貴的資源。萬維綱老師在《精英日課》中提到,過度使用注意力會讓我們變得衝動、無法合作,甚至影響正確決策。這段話引發了我對「不集中注意力」的深刻思考,特別是它如何幫助我們這些碩博士生在高強度的學術工作後,進行腦力的深度恢復。 碩博士生的日常,經常充斥著繁
Thumbnail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生活充滿挑戰:不論是課業壓力、研究進度,還是實驗與寫作。我們經常被告知:「適度的平衡,才能帶來最佳效果。」但實際上,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做到“節制”,讓自己反覆陷入過度用功或過度放鬆的循環? 不論是在研究生活中,還是在生活瑣事裡,我們似乎總是無法徹底擺脫這種過猶不及的困境。
Thumbnail
對於碩博士生來說,生活充滿挑戰:不論是課業壓力、研究進度,還是實驗與寫作。我們經常被告知:「適度的平衡,才能帶來最佳效果。」但實際上,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做到“節制”,讓自己反覆陷入過度用功或過度放鬆的循環? 不論是在研究生活中,還是在生活瑣事裡,我們似乎總是無法徹底擺脫這種過猶不及的困境。
Thumbnail
大家越來越沒辦法閱讀長文章或看長影片,追求速食資訊的情況下,大腦會逐漸僵化,這樣的情況正越演越烈,但是多少人有此自覺,又想做出改變呢?
Thumbnail
大家越來越沒辦法閱讀長文章或看長影片,追求速食資訊的情況下,大腦會逐漸僵化,這樣的情況正越演越烈,但是多少人有此自覺,又想做出改變呢?
Thumbnail
簡介: 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中,擁有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就像擁有超能力一樣。不幸的是,很少有人能在長時間內保持對單一任務的專注,這導致生產力下降。本文將探討兩種專注力的類型:分散式和指向式專注力,並提供有效提高專注力的策略。不論是學術領域、工作職責還是嗜好,提升專注力都能加速實現所期望的成果。
Thumbnail
簡介: 在當今快節奏的世界中,擁有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就像擁有超能力一樣。不幸的是,很少有人能在長時間內保持對單一任務的專注,這導致生產力下降。本文將探討兩種專注力的類型:分散式和指向式專注力,並提供有效提高專注力的策略。不論是學術領域、工作職責還是嗜好,提升專注力都能加速實現所期望的成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