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特輯1】暴力是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身這幾年大量接觸創傷個案,許多個案本身在家庭或學校中甚至進入職場後,都會經歷他人暴力的對待,大家最常聽到的「霸凌」,其實也是一種暴力對待的形式。因為有感於這個社會的暴力循環周而復始地發生,身為諮商心理師,很想要杜絕暴力的發生,期待看到這個社會充滿和平與溫柔的氛圍,所以接下來幾週,都會針對暴力相關的主題,提出我的一些看法,也希望這樣的論述、概念可以透過網路上的傳媒更加地推廣,希望大家都看到、知道也學到,才可以防止自己跟別人繼續以暴力的方式來對待別人或經營關係,讓我們能更溫柔地對待別人。

暴力是什麼?借用我過往所學的理論,還有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網站的資訊(見備註一),開宗明義地闡述,暴力的本質就是「濫用權力與控制」,以下我簡稱為「權控」

很多人會誤以為「權控」是要講話很兇惡或大聲,或者是握有實質的權力(例如:對方的工作位階比自己高),或者是有肢體上的動作威嚇,或者要有很明確的恐嚇的眼神或話語,讓對方心生害怕,才算是用權力壓制對方,但其實綜合我在實務接案的過程,還有很多過往我自身受暴的經驗中,我會發現有時關係中的一方用比較強烈的措辭、語氣或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立場,試圖控制場面,強力說服他人接受或認同自己的想法、感受,讓人感受到壓迫感,如果對方不接受,就會表達質疑,試圖將局勢導引成自己想要的狀況,當下沒有同時顧慮到對方的感受,在我的概念裡,我也會把這樣的關係狀態視為一種「權控」,一樣歸屬於「暴力」的範圍內。

      看到這邊,恐怕很多讀者就會覺得:你這樣定義,感覺也太嚴格了吧?那有時候我們在說服別人的時候,本來就會用比較強烈的方式來表達我們的主張,這樣不就也可能涉及到暴力?沒錯!我的確是這樣想的!我認為我們的社會中充斥著「暴力溝通」。舉例來說,如果我常常在捷運上或公車上聽到父母會對小孩說:「不要再哭了!再哭,媽媽就不理你了喔!我要走了喔!」或許這一招對很多小孩很管用,但對於某些比較敏感的小孩來說,他之所以不哭了,是因為他心裡面很恐懼如果他用哭泣表達他的情緒,媽媽就真的會拋棄他、不管他了,某種程度,這樣的語言就是藉由讓小孩內心感覺害怕,來達成安靜、讓大人耳根清靜的目的。這樣的語言的出發點,完全是為了大人,而非考量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或感受。我在晤談室中聽到好多個案在敘述自己小時候成長的經驗時,不乏都會聽到個案跟我說:他的父母曾經揚言對他說:「如果你不……的話,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做的話,你就不是我女兒/兒子」,我自己從小也生長在充斥著暴力語言的家庭中,我相當了解這樣的語言讓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多少恐懼。

    我想要在此很清楚地跟大家說:如果我們在跟別人說話或相處時,是以讓對方害怕或嚇到的方式控制場面,達成自己的目的,不管你是故意的還是無心之過,這都是暴力的溝通。

即便你說話的內容再正確,也只是想要主張出自己明確的觀點與論調,但單向性地說自己想說的話,沒有開放心胸地聆聽對方的想法,沒有想進一步了解對方的立場,有可能會對於關係中的另一方造成過多的壓力,會讓另一方逐漸地「閉嘴」,漸漸地就不想跟你對話,也讓另一方漸漸學會封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不跟你說,阻礙了你們的溝通。這正是暴力溝通帶來的影響。

下一篇文章,我將會以我的實務經驗,分享在我的專業工作中,如何陪伴受暴的人,也提供其他心理專業工作者做為參考,希望和我一樣想要治癒、保護個案的專業人員,我們可以在「關係暴力防治」這塊領域一起持續地耕耘,讓更多個案受惠,讓我們的社會更溫暖。

 

l   備註一:可點入「新北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網頁,就可以進一步了解更多有關暴力的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想拋出一個議題,鼓勵大家思考:「如果你的身心狀況不符合主流心理學中認定的『心理健康』,你會怎麼看?」
傾聽內在的聲音,今年幫自己安排了為期十天的一個人跟團出國旅遊的行程,結束了十天的旅遊,也多了更多豐富的內外在體驗,於是,想整理一下自己旅遊的心得,把它整理成五點闡述,算是把自己一個人跟團的心得做個小小的紀錄與分享~
5/5瘋迷歐洲
近期需要一些時間休養生息,好好照顧自己,傾聽身體的聲音。 停止更新文章兩週,我們9/29再見。 若讓各位讀者失望,也實在不好意思,還請各位海涵。 9/29 (日)起會繼續更新文章,請各位讀者敬請期待! 祝大家中秋佳節愉快~~~
因為這幾年太多個案都會使用「情緒勒索」的字眼,來形容自己的父母或身邊的另一半,我對這樣的現象,已經深刻地反思了好幾年,而今,我想藉由這一篇文章,來提出我非主流的觀點。
如果另一半愛我們的方式,有一些跟我們預期的方式不同,或者另一半給予的東西不是我們最想要的,這樣還算是愛嗎?
伴侶諮商做了好幾年下來,也有若干心得,之前都是用比較應用文的方式跟大家說明伴侶諮商在做什麼,最近因為生活經歷一些變動,常常作夢,我會視狀況記錄自己的夢境。某天記錄下自己的夢境,就突然產生了創作的靈感,改編了一下夢境的情節,結合最近伴侶諮商的心情,得以寫下這一篇寓言故事。
這篇文章想拋出一個議題,鼓勵大家思考:「如果你的身心狀況不符合主流心理學中認定的『心理健康』,你會怎麼看?」
傾聽內在的聲音,今年幫自己安排了為期十天的一個人跟團出國旅遊的行程,結束了十天的旅遊,也多了更多豐富的內外在體驗,於是,想整理一下自己旅遊的心得,把它整理成五點闡述,算是把自己一個人跟團的心得做個小小的紀錄與分享~
5/5瘋迷歐洲
近期需要一些時間休養生息,好好照顧自己,傾聽身體的聲音。 停止更新文章兩週,我們9/29再見。 若讓各位讀者失望,也實在不好意思,還請各位海涵。 9/29 (日)起會繼續更新文章,請各位讀者敬請期待! 祝大家中秋佳節愉快~~~
因為這幾年太多個案都會使用「情緒勒索」的字眼,來形容自己的父母或身邊的另一半,我對這樣的現象,已經深刻地反思了好幾年,而今,我想藉由這一篇文章,來提出我非主流的觀點。
如果另一半愛我們的方式,有一些跟我們預期的方式不同,或者另一半給予的東西不是我們最想要的,這樣還算是愛嗎?
伴侶諮商做了好幾年下來,也有若干心得,之前都是用比較應用文的方式跟大家說明伴侶諮商在做什麼,最近因為生活經歷一些變動,常常作夢,我會視狀況記錄自己的夢境。某天記錄下自己的夢境,就突然產生了創作的靈感,改編了一下夢境的情節,結合最近伴侶諮商的心情,得以寫下這一篇寓言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最近突然想到霸凌的議題。 霸凌是可以輕易被原諒的嗎? 過去我也曾被霸凌過,但我自認那不算是嚴重的傷害,不過我似乎無法輕易地說出我原諒他們了。
Thumbnail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Thumbnail
嚴格說起來,言語暴力這件事情,跟失業沒有什麼太大關係。但事實上又好像有點關係。言語虐待可以包括騷擾、貼標籤、侮辱、責罵、指責或對個人進行過度高聲喊叫等行為。一般來說,我碰到言語暴力的時候,都是在我待業且必須要面臨我的父親的時候。
Thumbnail
累積好幾年下來的自費諮商經驗,也遇過太多性侵、家暴、親密關係暴力、外遇等受創的個案,這幾年更是遇見不少發展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有感於創傷的普遍性,以及諸多個案都受苦於過往的傷害,我起心動念,想寫寫治療札記......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些經歷是如此痛苦而深刻,以至於我們無法忘懷,家暴就是其中之一。家暴是一種對個人和家庭帶來極大傷害的行為,它不僅是身體上的暴力,更是心靈上的創傷。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家暴的可怕和痛苦,也明白了如何走出這片黑暗。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Thumbnail
回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去年我跟母親在一個爭執下,我接受到有生以來第一個呼巴掌,遇到家庭衝突及受到心理創傷時,及時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氣的背後常常有很多情緒,這個我知道。 但為什麼生氣的時候,尤其是有個當事人存在時,總是讓人忍不住想破口大罵、動手動腳? 最近我才漸漸能夠看得更深,原來那些舉動,是因為想要讓對方也能夠感同身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最近突然想到霸凌的議題。 霸凌是可以輕易被原諒的嗎? 過去我也曾被霸凌過,但我自認那不算是嚴重的傷害,不過我似乎無法輕易地說出我原諒他們了。
Thumbnail
6月22日,週末分享會邀請陳亭亘老師帶領大家進行「非暴力溝通與書寫自療」的第二堂課——「我們經驗的那些語言暴力」,老師透過這個活動讓我們探索:留意那些未曾被善待的經驗、那些未被善待有什麼感受?那些未被善待讓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Thumbnail
嚴格說起來,言語暴力這件事情,跟失業沒有什麼太大關係。但事實上又好像有點關係。言語虐待可以包括騷擾、貼標籤、侮辱、責罵、指責或對個人進行過度高聲喊叫等行為。一般來說,我碰到言語暴力的時候,都是在我待業且必須要面臨我的父親的時候。
Thumbnail
累積好幾年下來的自費諮商經驗,也遇過太多性侵、家暴、親密關係暴力、外遇等受創的個案,這幾年更是遇見不少發展性創傷、C-PTSD的個案,有感於創傷的普遍性,以及諸多個案都受苦於過往的傷害,我起心動念,想寫寫治療札記......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一些經歷是如此痛苦而深刻,以至於我們無法忘懷,家暴就是其中之一。家暴是一種對個人和家庭帶來極大傷害的行為,它不僅是身體上的暴力,更是心靈上的創傷。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了家暴的可怕和痛苦,也明白了如何走出這片黑暗。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有毒關係及普遍的暴力現象。探討了長期受虐會導致保護機制模式、被侵犯的心靈層面、壓制壓抑等議題,並提出了報警意識的必要性。同時還提到了暴力的多重形式與普遍存在,強調了每個人都有責任重視暴力問題。文章內容涵蓋了情感議題、心理學和社會議題。
Thumbnail
回想起來還是歷歷在目,去年我跟母親在一個爭執下,我接受到有生以來第一個呼巴掌,遇到家庭衝突及受到心理創傷時,及時尋求心理諮商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