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生如何在「過度充裕」的時代找回滿足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現代社會提供了無數的選擇和誘惑,特別對碩博士生來說,在追求學術目標的同時,也面臨著外界資訊和欲望的無處不在。Michael Easter 在他的書《Scarcity Brain》中列出了現代人「不滿足」的五大來源,這些現象對於埋首研究的碩博士生來說,可能尤為深刻。

raw-image


▌碩博士生的「不滿足」來源


Michael Easter 談到的五項事物,與許多碩博士生的日常密切相關:


1. **食物**:在壓力大、時間緊的情況下,常以鹹酥雞、泡麵等高熱量食物來解壓,這讓飲食變得充裕卻難以帶來真正的滿足。


2. **財物**:因研究而需購買大量書籍、設備,但有時堆積的這些物品也可能成為一種壓力。


3. **資訊**:碩博士生每天浸泡在大量的學術資料中,資訊過量卻常難以找到核心,反而容易分散注意力。


4. **情緒調節劑**:娛樂或是小酌一杯來調適研究的壓力,卻可能讓人一不小心就過度依賴這些方式來排解情緒。


5. **潛移默化影響**:社群媒體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碩博士生對成功與生活的期待,容易讓人因為同儕的分享而產生焦慮。


▌社群媒體的「潛移默化」對碩博士生的影響


Michael Easter 使用的「Influence」這個詞,翻譯成「潛移默化」,非常貼切。碩博士生常在研究的空檔,無意識地滑動 Facebook、Instagram,或者在 LinkedIn 上看到其他研究者的成就分享。這些無形的影響不斷在我們的思維中累積,讓人感到自己的進度或成就總是「不夠好」。


在網路時代之前,我們受限於真實環境,影響主要來自周圍的人際圈。然而,現在的碩博士生面對的則是無數來自網路的聲音,無論你在哪裡,這些影響力都會滲透到你的思維中,改變你對自我與未來的看法。


▌創造慾與思考的渴求


除了 Easter 提到的五項不滿足來源,我覺得碩博士生面對的另一個關鍵挑戰是**創造慾**。對於每個研究者來說,「紀錄」與「創造」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有時我們並不是因為對「創造」本身的不滿足而感到焦慮,而是來自於**思考的渴求**。許多碩博士生往往沉迷於知識的探索與研究,反而導致一種「求知上癮」,無法放鬆心情。


▌碩博士生該如何對抗「不滿足」?


在這樣一個充滿選擇的時代,碩博士生更需要學會適當減少干擾,專注於那些真正能帶來內心平靜與學術進展的事物。


1. **減少不必要的資訊攝取**:學術研究本身就需要大量閱讀和分析,但學會篩選與整理真正重要的資料,能有效減輕資訊過載的焦慮。


2. **放下對於「完美」的執著**:研究過程本身充滿不確定性,與其一味追求「完美」的結果,不如專注於每日的小進展,這樣更容易累積成就感。


3.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適度的運動、均衡的飲食,有助於碩博士生的身心健康,避免在壓力下尋求不健康的情緒調節方法。


面對現代社會提供的豐富選擇,碩博士生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來平衡學術追求與生活滿足感。你認為這些方法能幫助你在學術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衡嗎?

avatar-img
534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人都能說故事。」 「最大的挑戰,你需要將你的理解“轉譯 Translate”進入故事。」 「第一個挑戰,是討論故事會用到的術語:"情節升溫 Rising Action", "高潮 Climax", "逐步複雜化 Progressive Complication", "結局 Den
1. 只閱讀文章卻沒有記錄自己的觀點 許多碩博士生在閱讀學術文章時,習慣只是看完內容,並沒有主動去思考和記錄讀到的重點或有啟發的觀點。這樣的方式讓閱讀變得很被動,時間一久,很容易忘記自己曾經思考過的想法,對未來的研究或論文寫作幫助不大。實際上,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不僅能幫助整理思路,
在當今快速變遷的AI時代,具備研究能力不僅是一種競爭優勢,更是每個人適應未來變化的核心能力。日本作者西尾泰和在《エンジニアの知的生産術》一書中,提出了一個簡潔而有效的學習框架,這個框架分為三個循環階段:具體、抽象和應用,並由幹勁推動循環不斷前進。這個框架不僅能夠應用於工程師的學習,也適合我們在學術研
今天在行銷課堂上學到的STP分析,讓我發現這個行銷理論不僅適用於商業領域,對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也同樣適合。STP分析的核心概念——市場細分(Segmentation)、目標市場選擇(Targeting)以及市場定位(Positioning)——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規劃研究的讀者群和論文的貢獻定位
作為碩博士生,無論是完成實驗、寫論文還是準備報告,準確估計每個任務所需的時間是成功完成計畫的關鍵之一。日本作者吉武麻子在其著作《目標や夢が達成できる 1年・1カ月・1週間・1日の時間術》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計畫失敗的常見原因,是對任務所需時間的估計不準確。 ▋為何時間估計這麼難?
2010到2017年,我的生活中心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書店是我最常造訪的地方。台北當時有許多充滿魅力的書店,像是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和淳久堂,每一間書店都帶給我不同的文化滋養和知識探索的機會。 ▋政大書城:學無止境的增廣見聞 政大書城是我學習的寶庫,儘管我沒有任何考試壓力,但
「人人都能說故事。」 「最大的挑戰,你需要將你的理解“轉譯 Translate”進入故事。」 「第一個挑戰,是討論故事會用到的術語:"情節升溫 Rising Action", "高潮 Climax", "逐步複雜化 Progressive Complication", "結局 Den
1. 只閱讀文章卻沒有記錄自己的觀點 許多碩博士生在閱讀學術文章時,習慣只是看完內容,並沒有主動去思考和記錄讀到的重點或有啟發的觀點。這樣的方式讓閱讀變得很被動,時間一久,很容易忘記自己曾經思考過的想法,對未來的研究或論文寫作幫助不大。實際上,隨時記錄自己的想法,不僅能幫助整理思路,
在當今快速變遷的AI時代,具備研究能力不僅是一種競爭優勢,更是每個人適應未來變化的核心能力。日本作者西尾泰和在《エンジニアの知的生産術》一書中,提出了一個簡潔而有效的學習框架,這個框架分為三個循環階段:具體、抽象和應用,並由幹勁推動循環不斷前進。這個框架不僅能夠應用於工程師的學習,也適合我們在學術研
今天在行銷課堂上學到的STP分析,讓我發現這個行銷理論不僅適用於商業領域,對學術研究和論文寫作也同樣適合。STP分析的核心概念——市場細分(Segmentation)、目標市場選擇(Targeting)以及市場定位(Positioning)——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規劃研究的讀者群和論文的貢獻定位
作為碩博士生,無論是完成實驗、寫論文還是準備報告,準確估計每個任務所需的時間是成功完成計畫的關鍵之一。日本作者吉武麻子在其著作《目標や夢が達成できる 1年・1カ月・1週間・1日の時間術》中,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計畫失敗的常見原因,是對任務所需時間的估計不準確。 ▋為何時間估計這麼難?
2010到2017年,我的生活中心還在台北,那段時間,書店是我最常造訪的地方。台北當時有許多充滿魅力的書店,像是政大書城、山外出版社、若水堂和淳久堂,每一間書店都帶給我不同的文化滋養和知識探索的機會。 ▋政大書城:學無止境的增廣見聞 政大書城是我學習的寶庫,儘管我沒有任何考試壓力,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被食物、書籍、網路、娛樂與社群媒體佔據整天醒著的時間: - 許多研究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各種媒介吸引,大量時間花費在非學術活動上,尤其是社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這些平台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這些分心的活動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身為文組畢業生的層層剖析。 1.有歷練再去讀,才知道自己要什麼2. 我不想把讀碩士當作「逃避面對自我」的管道
Thumbnail
回顧這五年的校園生活,充實卻也充滿挑戰。從母親的保守思想到對校園生活的憂慮與挑戰,作者透過不斷戰勝自己的恐懼,最終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經歷,加深了對人生的體悟與成長。
在高中時期,許多學生對於大學生活充滿了憧憬,幻想著大學是個可以放鬆、玩樂的四年,能夠擺脫繁重的課業壓力,盡情享受社團活動、交朋友和自由生活。然而,這樣的想法可能會導致錯誤的期待,影響學習和成長。因此,作為一名高中生,需要正確認識大學的真正目的,並調整心態,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和機遇。 首先,我們必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大學生活裡,除了原本就忙碌的學業之外,大部分的同學還會參與系學會、系隊、社團等團體,或是在校內外進行工讀,也會用很多時間跟朋友或伴侶相處。只要你想,大學生活可以過得相當豐富!豐富的生活會帶來各式各樣的體驗,卻也可能伴隨著不小的壓力!要調適這些壓力,你可以試著從...下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 杞人憂天:過度擔憂未來事件的發生 - 許多研究生在面對繁多的課題、實驗和論文時,常常會感到焦慮,尤其是對於未來無法掌控的事情。例如,擔心研究進展不順利、畢業延遲或是職業發展受到阻礙。這種焦慮往往源於過度的預測和假設,結果是讓自己陷入無謂的壓力之中。事實上,很多擔心的事情並不會發生,而過
1. 過度堅持自己的審美觀念: - 當你堅持只從個人審美角度評價事物,可能會忽略其他重要的學術或實際標準。例如,您可能認為某個研究方法不夠「美」而拒絕採用,這可能導致錯失更好的研究成果。同樣地,在選擇研究課題時,如果過於偏重自己的興趣而忽視了其實際應用價值,可能會影響你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和發展。
1. 被食物、書籍、網路、娛樂與社群媒體佔據整天醒著的時間: - 許多研究生常常在不知不覺中被各種媒介吸引,大量時間花費在非學術活動上,尤其是社群媒體如Facebook、Instagram、Threads等,這些平台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和行為。這些分心的活動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身為文組畢業生的層層剖析。 1.有歷練再去讀,才知道自己要什麼2. 我不想把讀碩士當作「逃避面對自我」的管道
Thumbnail
回顧這五年的校園生活,充實卻也充滿挑戰。從母親的保守思想到對校園生活的憂慮與挑戰,作者透過不斷戰勝自己的恐懼,最終因為這些點點滴滴的經歷,加深了對人生的體悟與成長。
在高中時期,許多學生對於大學生活充滿了憧憬,幻想著大學是個可以放鬆、玩樂的四年,能夠擺脫繁重的課業壓力,盡情享受社團活動、交朋友和自由生活。然而,這樣的想法可能會導致錯誤的期待,影響學習和成長。因此,作為一名高中生,需要正確認識大學的真正目的,並調整心態,以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和機遇。 首先,我們必
Thumbnail
就是說 18 歲以後的人生,很大概率是硬湊出「選項」來的,這種有限性就是做題目有的慣性。
Thumbnail
  大學生活裡,除了原本就忙碌的學業之外,大部分的同學還會參與系學會、系隊、社團等團體,或是在校內外進行工讀,也會用很多時間跟朋友或伴侶相處。只要你想,大學生活可以過得相當豐富!豐富的生活會帶來各式各樣的體驗,卻也可能伴隨著不小的壓力!要調適這些壓力,你可以試著從...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