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分與夥伴們一起開設的工作坊太過感動,全然體驗了「生命陪伴生命,生命影響生命」的狀態,滿滿的生命能量充滿心田,認為自己好像有能力去陪伴他人、照顧對方的情緒。 暑假時,宇宙的因緣恰好,志仲老師在線上分享發出邀約,我就自告奮勇的表示我願意擔任團長,帶領共學團一起練習。 志仲老師給予幾位團長很高的信任與彈性,容我在他教導的練習方法上,自由延伸與發揮,最後形成5週共學團:愛自己從體驗生命開始的樣子。 🛟 安全感來自敞開心扉與接納 參加過多次工作坊的心得是安全感很重要,如果這個地方的氛圍是可以信任的,讓人放鬆的,參加的人比較有機會放下戒備,敞開心胸,走入內心世界。因此我就想著,一開始我需要先向報名參加的每一位成員先介紹我自己,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與學習歷程,也把我還無法克服的事情跟成員敞開。 如果帶領人的內心狀態是安穩的、平和的,自然會散發平靜溫和的氣場,也有助於成員放鬆下來,專注在當下的分享與練習中。所以每一次共學前,除了思考分享內容與設計練習活動之外,我都會花很多時間跟自己的感受相處,感覺自己的緊張、煩躁、焦慮、雀躍、期待或者是愉悅。 從中我也體會到,不僅只有學習者能夠與自己靠近,當角色對換,站在教學、分享或者帶領人的角度,亦能重新體驗生命,再次與情緒靠近,跟過去的自己對話。 因為當過各種實體、線上課程的學員,加上自己又是個害羞慢熱,對於場域氛圍很敏感的人,我很能理解參加線上共學團,面對不認識的人的保留與猶豫,因此我也願意盡量去接納每個人的各種狀態。 幾位學員更常私訊我詢問一些問題,跟我說說他們的狀況,或者分享練習的感受等等,這都讓我相當驚喜與感謝,原來我給他們的感覺是這樣子的啊!沒想到我設計的一些活動真的能帶給他們一些體驗;也沒想到自己有某些特質,會讓他們願意來跟我講一些自己的事情。 我會好好愛惜自己這些特性,也很欣賞這樣的自己。也許我應該再自信一些,因為我是獨一無二的周小橘呀! ✨ 靈感總在專注當下時湧現 一開始我就將共學團的主題名稱訂為「愛自己從體驗生命開始」,除了帶領志仲老師教過的情緒覺察、自由書寫與靜心以外,我不斷思考如何將5週的共學串連成循序漸近的系列課程,要加入哪些環節與練習活動,可以幫助成員更有體驗感。 神奇的是,當我越專注投入活動思考,也能好好的和各種感受相處在一起時,那些靈感總會乍現。我想這都是透過靜心冥想、自由書寫、情緒日記等練習帶給我的禮物。 帶領共學團的初體驗實在太棒了!我喜歡與人內心靠近、連結的感受,也感謝與珍惜志仲老師以及團員們對我的信任與尊重。期待有緣,千山萬水,再度相遇。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周夏橘
3會員
8內容數
我是正在體驗生命、愛與創作,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的周夏橘。
周夏橘的其他內容
2025/03/21
站在聲援訴求的隊伍中,聽著四面八方的人們重複喊著:
「虐童零容忍」、「唯一死刑」
我只感到一股凜然的正義之氣充滿胸口,直到看見前面推著嬰兒車的媽媽,舉起手中的牌子,我再也忍不住流淚。
「剴剴,不痛了。」
真的能不痛嗎?每每看到新聞的描述,偶然看到打上馬賽克的照片,我都不忍心再看,難過得不行。

2025/03/21
站在聲援訴求的隊伍中,聽著四面八方的人們重複喊著:
「虐童零容忍」、「唯一死刑」
我只感到一股凜然的正義之氣充滿胸口,直到看見前面推著嬰兒車的媽媽,舉起手中的牌子,我再也忍不住流淚。
「剴剴,不痛了。」
真的能不痛嗎?每每看到新聞的描述,偶然看到打上馬賽克的照片,我都不忍心再看,難過得不行。

2024/12/27
本文分享作者從欣賞藝術的「殘缺之美」到自身處世追求完美的轉變歷程,以及透過閱讀《隱性潛能》理解侘寂哲學後,如何接納自身完美主義,並選擇「完成」取代「完美」,最終勇敢嘗試和冒險。

2024/12/27
本文分享作者從欣賞藝術的「殘缺之美」到自身處世追求完美的轉變歷程,以及透過閱讀《隱性潛能》理解侘寂哲學後,如何接納自身完美主義,並選擇「完成」取代「完美」,最終勇敢嘗試和冒險。

2024/10/08
2024/10/08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作為受訓救生員,這次密集訓練讓我學到了救生技能,更對生命安全、團隊精神和公民責任有更深刻認識。重點在於自我救助、團隊生活對聯繫感情的重要性,和常態性安全訓練的利益。

作為受訓救生員,這次密集訓練讓我學到了救生技能,更對生命安全、團隊精神和公民責任有更深刻認識。重點在於自我救助、團隊生活對聯繫感情的重要性,和常態性安全訓練的利益。

每一次帶領『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都讓我有滿滿的感觸和看見。打從這次準備課程開始,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生活,而聽見工作坊中學員們的分享,更讓我深深地體認到:「也許我們都不夠善待自己!」
我們時常都把關愛給了家人、朋友,甚至是學生,鼓勵他們要好好寬容及善待自己,但卻似乎不是那樣對待

每一次帶領『瑜珈睡眠與身心復原工作坊』,都讓我有滿滿的感觸和看見。打從這次準備課程開始,我就不斷地反思自己這段時間的生活,而聽見工作坊中學員們的分享,更讓我深深地體認到:「也許我們都不夠善待自己!」
我們時常都把關愛給了家人、朋友,甚至是學生,鼓勵他們要好好寬容及善待自己,但卻似乎不是那樣對待

相信學瑜珈的人,應該都有發現從去年開始,「瑜珈輪師資培訓班」突然興起,而對於這門課程很有興趣的我,也跟上了。看到喜歡的老師有開這門課程時,二話不說就去詢問相關內容,發現原來只要有學過瑜珈的人都可以報名,也因為這樣子我才決定報名!
確實有點不符合期待~
第一天上課時,心裡總覺得不夠踏實

相信學瑜珈的人,應該都有發現從去年開始,「瑜珈輪師資培訓班」突然興起,而對於這門課程很有興趣的我,也跟上了。看到喜歡的老師有開這門課程時,二話不說就去詢問相關內容,發現原來只要有學過瑜珈的人都可以報名,也因為這樣子我才決定報名!
確實有點不符合期待~
第一天上課時,心裡總覺得不夠踏實

每次課程之間相隔六天,這段時間對學員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每個人都在忙碌的生活中掙扎求存。我必須充分理解並同理每位學員的狀態。在每次課程開始前,我都會仔細分析學員在過去幾天中的吸收和變化情況。畢竟,這四小時的課程是他們唯一能夠全身心投入表演、面對真實自我的寶貴時刻。

每次課程之間相隔六天,這段時間對學員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們的學員來自各行各業,每個人都在忙碌的生活中掙扎求存。我必須充分理解並同理每位學員的狀態。在每次課程開始前,我都會仔細分析學員在過去幾天中的吸收和變化情況。畢竟,這四小時的課程是他們唯一能夠全身心投入表演、面對真實自我的寶貴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