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度績效評核期,所以有些主管可能會遇到,某些平時表現偏後段的同仁,卻在年度績效考核中,寫下自我表現高分優異的內容。這時候在面談時如何以正面且建設性的方式進行成果對焦,並引導同仁朝向更好的工作表現,是每位主管都需要重視的議題。
1. 面談前預備數據資料,建立雙方溝通的基礎
在進行績效評核會議前,主管應先整理同仁的工作數據、專案成果與平時表現的紀錄,提供具體事實作為討論的基礎。這樣在會議中不僅可以避免流於個人觀感,還能讓同仁理解評估的依據是客觀且公正的。這是有效對焦的第一步,建立信任感和對話的基礎。
而主管也可能會遇到沒有數據化指標討論的困境,這時要注意的是應該要先求有再求好,那怕只是訂出簡單的工作達成率、工作錯誤率,就可以作為基本的標準,後續再依照實施狀況進行調整規則,避免陷入想要做出完美判定規則,反而變成1與0之間的迷失。
而建立標準的同時,也是提醒主管本身心中那把尺,避免因為受到個人主管意識的影響,讓團隊有所參考依據。
2. 要以開放的對話方式,了解同仁自評背後的思維
當同仁自我評估與實際績效有過高時,主管應該先採取開放式的提問,了解同仁看待自己的表現的邏輯。例如是因為擔心分數低影響到後續的發展、或是僅注意到自己幾次好的表現,而非考量整體平均表現,還是打從內心就認為自己表現優異,來找出對於績效標準的不同解讀。
3. 指出其具體差距,並保持正向引導
當同仁的自評與實際表現有明顯差距時,主管可以用溫和但搭配數據具體的方式指出,避免讓對方感到受挫。
狀況1:同仁是因為擔心分數低影響到後續的發展
回覆:可以向同仁說明評分以及發展的背後考量,並且給予建議方向,降低同仁心中的焦慮與不安
狀況2:同仁僅注意到自己幾次好的表現,而非考量整體平均表現
回覆:你的這部分努力我們有看到,公司也重視同仁優秀的表現,但年度績效也會考量綜和指標,同仁只要再改善某些部分,就能夠更有效的提升整體表現
狀況3:同仁打從內心就認為自己表現優異
回覆:強調數據說話,並且使用團隊分數排名進行輔助,讓同仁了解到個人認為表現優異,若無法透過數據成果呈現,無法讓主管認同,並一起搭配指標項目,討論後續改善作法。
4. 建立共同行動計畫,讓同仁參與他的未來發展
雙方討論的重點,應放在指標數據達成進度,讓同仁親自參與制定行動計畫,主管協助提供資源和建議,同仁則提出自己認為可行的步驟。這樣可以避免讓同仁覺得績效都是主管私心定生死,強化同仁對於目標及績效的責任感,也讓他們在未來努力時更有方向感。保持「共同成長」的氛圍。
5. 用「成長心態」的思維鼓勵同仁,不是孤單一人
最後主管應強調每一次績效評核,都是反思自己成長程度的機會。讓同仁明白,在績效中找到改進的空間,對未來的職涯發展是有幫助的,過程中也會有主管的參與及協助,幫助同仁減輕評核壓力,鼓起勇氣去接受挑戰與改變。
簡單來說,績效評核不應只是單方面的數據對比,而是主管與同仁雙向溝通與共同成長的契機。透過具體事實、開放對話、正向引導和共同制定計畫,主管可以有效引導同仁朝更好的工作表現邁進。也能幫助每位同仁找到自我突破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