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霸凌的灰色地帶:你的權益如何保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一、前言

王先生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資深員工,平日做事任勞任怨,總是默默完成工作,卻因老實性格成為主管欺負的對象。主管不斷加重他的工作量,讓他承擔超出職責範圍的不合理負擔。面對壓力,王同事選擇隱忍,但這種行為已構成職場霸凌,不僅損害他的心理健康,也破壞了職場公平。本文將探討職場霸凌的法律定義,並說明勞工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保障自身權益。

二、職場霸凌定義

事實上法律並沒有對於職場霸凌做出明確的規範,較相關的法律規範在於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第3款:「雇主對下列事項,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三、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

而法院對於職場霸凌的看法大略為:

霸凌通常是指一種帶有敵意、討厭或歧視的行為,並透過持續且積極的方式,對他人的人格、名譽或健康造成侵害,這些都是法律所保護的基本權益。不過,並非所有不愉快的行為都算霸凌,只有當這些行為達到一般社會認為「過分」的程度時,才能被認定為霸凌。

在判斷是否構成霸凌時,需要綜合考量以下因素:

  • 行為的具體形式和態樣(是否涉及侮辱、攻擊或故意排擠等)。
  • 行為的次數和頻率(是否單一事件還是持續發生)。
  • 受害人的權益受到多大的侵害(如心理健康是否受到影響)。
  • 行為人的動機與目的(是否出於故意傷害或歧視)。

只有當這些行為超過一般人可以接受的範圍時,才會被認定為霸凌行為。

臺灣高等法院111年度重勞上字第35號民事判決:「惟霸凌應指以敵視、討厭、歧視為目的,藉由持續性且積極之行為,侵害人格權、名譽權、或健康權等法律所保障之法益,亦即必須達到社會通念上認為超過容許之範圍,方該當之。應綜合判斷該行為態樣、次數、頻率、受侵害之權利、行為人動機目的等,是否已超過社會一般人所容許之範疇。」

三、雇主責任

根據《職業安全衛生法》第45條的規定,雇主若未依法律要求,履行保護勞工免受職場霸凌的義務,可能面臨新臺幣三萬元至十五萬元的罰鍰。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2項要求雇主應採取適當措施,預防勞工在執行職務時受到不法侵害,包括職場霸凌這類心理及身體上的侵害行為。因此雇主的具體責任有

  • 建立防範職場霸凌的政策與程序,確保勞工在安全、尊重的環境中工作。
  • 採取措施包括教育訓練、申訴處理機制以及對霸凌行為的調查與處理。
  • 履行通報與改善義務:當發現職場霸凌情況時,應積極採取改善措施。
職業安全衛生法第6條第2項:雇主對下列事項,應妥為規劃及採取必要之安全衛生措施:
一、重複性作業等促發肌肉骨骼疾病之預防。
二、輪班、夜間工作、長時間工作等異常工作負荷促發疾病之預防。
三、執行職務因他人行為遭受身體或精神不法侵害之預防。
四、避難、急救、休息或其他為保護勞工身心健康之事項。

四、霸凌者責任

(一)民事侵權行為的責任

霸凌行為可能構成民法上的侵權行為,霸凌者需對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

    • 根據《民法》第184條:「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應負賠償責任。」
    • 若行為涉及名譽損害,依《民法》第195條,受害人可請求金錢賠償或其他非財產損害的撫慰金。

(二)刑事責任

霸凌行為若達到一定程度,可能觸犯刑法,霸凌者將面臨刑事處罰。以下列舉常見適用罪名:

  1. 恐嚇罪(刑法第305條)
    • 霸凌者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威脅受害者,例如「再這樣就讓你離開公司」,意圖使其生畏而不敢行使合法權利。
    • 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金
  2. 妨害名譽罪
    • 公然侮辱罪(刑法第309條):以粗俗語言或行為羞辱受害者,例如在公開場合責罵、貶低受害者,處拘役或科新臺幣九千元以下罰金
    • 誹謗罪(刑法第310條):散布虛假不實資訊,損害受害者名譽,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一萬元以下罰金
  3. 傷害罪(刑法第277條)
    • 若霸凌行為造成受害者身體傷害,霸凌者將被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九萬元以下罰金
  4. 強制罪(刑法第304條)
    • 若霸凌者強迫受害者接受不合理要求,例如違背意願加班、接受工作調動等,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九萬元以下罰金

五、結尾

職場霸凌不僅是勞工個人面臨的挑戰,更是企業文化與社會結構中的重要課題。霸凌行為對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工作效率及生活品質造成深遠影響,同時也削弱了企業的凝聚力和聲譽。勞工在遭遇霸凌時,應選擇正確的管道捍衛自身權利,例如:向公司內部的申訴機制、人力資源部門提出申訴,或向勞動主管機關申請協助。對於情節嚴重的情況,甚至需要透過法院來追究民事或刑事責任,要求加害者賠償損失或接受法律制裁。

有相關法律問題可以私訊官方帳號 @527vvru 或是撥打10分鐘免費法律諮詢專線04-23758749,會有勞動專科律師為回答。




avatar-img
0會員
25內容數
嗨!我是廖啓彣律師,臺中在地的執業律師。我致力於提供客戶專業的法律服務,協助勞工在職場爭取應有權益,並為不動產交易、租賃糾紛、土地所有權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在這裡,我也撰寫並分享有關勞動法與不動產法等實用文章,期望透過清晰易懂的法律知識,幫助民眾解決日常法律問題,讓更多人了解如何運用法律來保障自身權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廖啓彣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前言 每逢農曆年假,餐飲業者常常迎來一波旺季高峰,工作量激增,員工加班成為常態。以陳老闆經營的餐廳為例,平時營業額穩定,但一到農曆年假期間,顧客倍增,營業額往往翻倍。然而,這種忙碌背後也伴隨著高昂的加班費支出。 陳老闆面臨的難題是,由於員工在旺季期間普遍加班,每人每日的加班費按照《勞動基準法
一、前言 在職場中,員工並非總是被迫離職才有權利主張保障。有時,因為公司不當的行為,員工選擇主動離職。然而,這並不代表員工必須放棄原本的勞動權益。以下是兩個常見的例子: 例子一:公司未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 A小姐在某公司工作多年,卻發現工資遲遲無法如期發放,甚至無故扣減原本約定的報酬。面對這
一、前言 加班費保障是勞工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實務中,勞工因加班所帶來的額外付出,往往未獲得合理的回報,進而導致許多加班費爭議。以下兩個案例展示了不同職位的勞工在加班情境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例子一:中階主管張經理為專案加班 張經理是公司的一位中階主管,負責帶領團隊完成公司重要專案。由於專
本文探討無預警解僱對勞工的心理和經濟影響,並分析僱主解僱勞工時必須遵循的法律程序,包括預告期限、謀職假及資遣費的相關規定。透過具體例子,讀者可以深入瞭解在面對職場不確定性時的應對策略及法律權益。瞭解自己的權益是保障職涯的重要一步。
一、前言 違法解僱往往隱藏於看似正當的理由之下,造成勞工權益受損。藉由兩個常見的故事來看: 故事一:年長的張先生被「能力不足」為由資遣 張先生,今年57歲,是一位在同公司服務超過20年的員工。他長年兢兢業業,對工作充滿熱忱。然而,公司近年來希望年輕化人力,暗地裡對年長員工施加壓力。某日,張先生
一、前言 每逢農曆年假,餐飲業者常常迎來一波旺季高峰,工作量激增,員工加班成為常態。以陳老闆經營的餐廳為例,平時營業額穩定,但一到農曆年假期間,顧客倍增,營業額往往翻倍。然而,這種忙碌背後也伴隨著高昂的加班費支出。 陳老闆面臨的難題是,由於員工在旺季期間普遍加班,每人每日的加班費按照《勞動基準法
一、前言 在職場中,員工並非總是被迫離職才有權利主張保障。有時,因為公司不當的行為,員工選擇主動離職。然而,這並不代表員工必須放棄原本的勞動權益。以下是兩個常見的例子: 例子一:公司未依勞動契約給付工作報酬 A小姐在某公司工作多年,卻發現工資遲遲無法如期發放,甚至無故扣減原本約定的報酬。面對這
一、前言 加班費保障是勞工權益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在實務中,勞工因加班所帶來的額外付出,往往未獲得合理的回報,進而導致許多加班費爭議。以下兩個案例展示了不同職位的勞工在加班情境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例子一:中階主管張經理為專案加班 張經理是公司的一位中階主管,負責帶領團隊完成公司重要專案。由於專
本文探討無預警解僱對勞工的心理和經濟影響,並分析僱主解僱勞工時必須遵循的法律程序,包括預告期限、謀職假及資遣費的相關規定。透過具體例子,讀者可以深入瞭解在面對職場不確定性時的應對策略及法律權益。瞭解自己的權益是保障職涯的重要一步。
一、前言 違法解僱往往隱藏於看似正當的理由之下,造成勞工權益受損。藉由兩個常見的故事來看: 故事一:年長的張先生被「能力不足」為由資遣 張先生,今年57歲,是一位在同公司服務超過20年的員工。他長年兢兢業業,對工作充滿熱忱。然而,公司近年來希望年輕化人力,暗地裡對年長員工施加壓力。某日,張先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前言 王先生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資深員工,平日做事任勞任怨,總是默默完成工作,卻因老實性格成為主管欺負的對象。主管不斷加重他的工作量,讓他承擔超出職責範圍的不合理負擔。面對壓力,王同事選擇隱忍,但這種行為已構成職場霸凌,不僅損害他的心理健康,也破壞了職場公平。本文將探討職場霸凌的法律定義,並說明勞
Thumbnail
職場霸凌成為社會熱議議題,涉及權力不對等和人際壓力。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同形式的職場霸凌,包括上對下的壓迫、下對上的反向霸凌以及橫向霸凌,並分析了新世代員工對權威的挑戰。文章強調主管在管理過程中面臨的雙重壓力,以及如何透過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與支持系統來應對這一挑戰,以建立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指在工作環境中,由於權力濫用及不公平對待,造成同事對被霸凌者的持續冒犯與威脅,導致受害者的身心理健康受損。儘管我國對職場霸凌尚無明確法律定義,但已有相關法院判決及行政機關指導,提供了理解與應對的依據。文章深入探討職場霸凌的定義,面對霸凌者的法律途徑。
Thumbnail
職場霸凌不僅限於肢體暴力,它還包括言語羞辱、情緒勒索和不合理要求等隱形形式。許多員工因恐懼失去工作而選擇沉默,但這樣的有毒環境會對身心健康造成長期影響。本篇文章深入探討職場霸凌的特徵、影響,以及如何勇敢面對和改變這一現象,促進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生活不乏存在同仁間相互溝通的互動過程,有志同道合,也有話不投機,但是並非同事相處間偶有摩擦、衝突、不愉快、疏遠,就是所謂職場霸凌。 「他就是難搞」、「她有夠龜毛」、「這傢伙真的很自我感覺良好」等,都是對於「歹逗陣」的同事印象說法。 印象與內涵是不一樣的! 職場霸凌的內涵通常是工作場域上具備
Thumbnail
【•職場中經常發生的"尊嚴剝削"情況,是工作者享受的遊戲,還是沉默的忍讓;言語霸凌,工作量的壓榨應該已是許多人心知肚明的日常,面對工作上的壓力百分80以上都是情緒調適,而不是工作的突破。專注工作者與出張嘴的領薪人在工作表現上本來就有差異,會產生壓力的來源以及程度恐怕難以從表現明確。自責與內疚是慢性自
Thumbnail
許多的職場工作者遇到與管理者間相處的挫敗與工作倦怠時,極有可能採取所謂的「安靜離職」,我只選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不想多做或是超越自我,這跟主管希望下屬要做到”當責”有著不小的落差,而不少管理者也會採取一些措施故意讓員工日子不好過,像是變相阻斷你職涯發展的機會、不加薪、對你的溝通冷淡的回應,甚至處處
Thumbnail
在人資群組上看到一個值得討論的實例,案例如下:公司為標案的系統承包商有20名員工加上3位基層主管,也因為是承包標案的關係,所以下一標2023未標到就會解散,因此主管們皆承受一定的壓力,其中某主管作風較為強硬、情緒控管欠佳,如不准共同工作同仁聊天,甚至連開抽屜發出聲音都會被怒視,上班時會一直碎念...
Thumbnail
最近又耳聞某部門一位經理以及一位資深專員要離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一、前言 王先生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資深員工,平日做事任勞任怨,總是默默完成工作,卻因老實性格成為主管欺負的對象。主管不斷加重他的工作量,讓他承擔超出職責範圍的不合理負擔。面對壓力,王同事選擇隱忍,但這種行為已構成職場霸凌,不僅損害他的心理健康,也破壞了職場公平。本文將探討職場霸凌的法律定義,並說明勞
Thumbnail
職場霸凌成為社會熱議議題,涉及權力不對等和人際壓力。這篇文章探討了不同形式的職場霸凌,包括上對下的壓迫、下對上的反向霸凌以及橫向霸凌,並分析了新世代員工對權威的挑戰。文章強調主管在管理過程中面臨的雙重壓力,以及如何透過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與支持系統來應對這一挑戰,以建立更健康的職場環境。
Thumbnail
近期因為一些新聞事件讓「職場霸凌」成為了許多人的熱議的話題。 我遇到不少來訪者都曾提到自己曾遭遇到職場霸凌(多數都是遇到遭糕的主管或老闆),這其實也是許多上班族在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隱形壓力之一。 我想也許你會想知道,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麼自保或自我防衛?這裡提供一些具體方法與策略給你參考
Thumbnail
職場霸凌是指在工作環境中,由於權力濫用及不公平對待,造成同事對被霸凌者的持續冒犯與威脅,導致受害者的身心理健康受損。儘管我國對職場霸凌尚無明確法律定義,但已有相關法院判決及行政機關指導,提供了理解與應對的依據。文章深入探討職場霸凌的定義,面對霸凌者的法律途徑。
Thumbnail
職場霸凌不僅限於肢體暴力,它還包括言語羞辱、情緒勒索和不合理要求等隱形形式。許多員工因恐懼失去工作而選擇沉默,但這樣的有毒環境會對身心健康造成長期影響。本篇文章深入探討職場霸凌的特徵、影響,以及如何勇敢面對和改變這一現象,促進更健康的工作環境。
Thumbnail
職場生活不乏存在同仁間相互溝通的互動過程,有志同道合,也有話不投機,但是並非同事相處間偶有摩擦、衝突、不愉快、疏遠,就是所謂職場霸凌。 「他就是難搞」、「她有夠龜毛」、「這傢伙真的很自我感覺良好」等,都是對於「歹逗陣」的同事印象說法。 印象與內涵是不一樣的! 職場霸凌的內涵通常是工作場域上具備
Thumbnail
【•職場中經常發生的"尊嚴剝削"情況,是工作者享受的遊戲,還是沉默的忍讓;言語霸凌,工作量的壓榨應該已是許多人心知肚明的日常,面對工作上的壓力百分80以上都是情緒調適,而不是工作的突破。專注工作者與出張嘴的領薪人在工作表現上本來就有差異,會產生壓力的來源以及程度恐怕難以從表現明確。自責與內疚是慢性自
Thumbnail
許多的職場工作者遇到與管理者間相處的挫敗與工作倦怠時,極有可能採取所謂的「安靜離職」,我只選擇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不想多做或是超越自我,這跟主管希望下屬要做到”當責”有著不小的落差,而不少管理者也會採取一些措施故意讓員工日子不好過,像是變相阻斷你職涯發展的機會、不加薪、對你的溝通冷淡的回應,甚至處處
Thumbnail
在人資群組上看到一個值得討論的實例,案例如下:公司為標案的系統承包商有20名員工加上3位基層主管,也因為是承包標案的關係,所以下一標2023未標到就會解散,因此主管們皆承受一定的壓力,其中某主管作風較為強硬、情緒控管欠佳,如不准共同工作同仁聊天,甚至連開抽屜發出聲音都會被怒視,上班時會一直碎念...
Thumbnail
最近又耳聞某部門一位經理以及一位資深專員要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