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天花板/不再是但還是嬰孩的你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前圖紙2023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陌生的天花板/不再是但還是嬰孩的你〉2023-12-16


  「陌生的天花板。」


  在人生命最初的幾個月裡,我們主要朝著天花板,平躺地活著。有時在柔軟的、偌大的床上、有時,在一個愛、肌肉與骨骼共同構成的臂膀裡。


  在最初的視野,世界穩固到有些單調。白色、或特定的重複圖案一路延伸到邊緣,銜接到同樣單調的牆面。我們看見書架或櫥櫃,這些具支撐與容納作用的傢俱,令整個「家」得以呈現為一種不必擔心的、所有物之積累得以確保的狀態。


  對於站立在地面的成人來說,操作的合適高度是桌面。我們卻首先從天花板向下看,無需要明白這些事物畢竟需要從地面「長上來」。相反地,我們一直沒有生長在地面上。從一處被抱到另一處,從嬰兒車到轎車上的安全座椅。在尚未開始學習站立、甚至還未嘗試爬行的時期,事物往往宛如漂浮,自己也是。一坨甜甜的漂浮冰淇淋。



  呱呱墜地的探索時期發生在後面,一段在家屋內部進行的地理大發現。在那個時代裡,存在著的一切是自然的一種可被揭示的真相,豐富的觸覺、視覺、嗅覺、味覺。我們攀爬、觀看、將一切獨特的感覺經驗捕捉起來。泡一泡牛奶、轉一轉、舔一舔。


  天花板變得陌生,它的實際距離並未大幅改變(當然,從一個嬰孩的身長比例來說,地板到嬰兒床的高度差已經有點意思),但現象上,我們愈來愈少直勾勾地盯著天花板,畢竟,它終究遠不像其他事物那樣伸手可及。隨著年紀增長,天花板與我們之間通常隔著眼皮,躺在床上是為了睡去。如果還沒要入睡,我們可能正盯著手機。



  就像去設身處地地替別人著想並不容易,要去設想與描述嬰孩的思想與行為是困難的。他是在注視著某處嗎?比起去問他在想什麼,更令人好奇的是,他是否確實地在思考某件事情?


  在尿布的幫助之下,我們甚至沒有太多「正在上廁所」與否的區分。緩解焦慮式的吸吮與攝食之間的差異也在行為意義上有些幽微。睡眠,如果我們總是在嬰兒床上與手臂上、發出聲音時被呵護與安撫,那或許在這段時間內,生命總是如夢似幻、半醉半清醒。



  我們還能像嬰孩那樣思考、像嬰孩那樣生活嗎?我們肯定都經歷過那些時光,卻不見得貯藏了那些時光的經歷。過往的憂慮與慌張都在不知不覺中被超克、被揚棄。我們不再是同一條河流,嬰孩的小小的腳走過、然後是兩隻腳的時刻。黃昏又成了三腳貓的決鬥者。


  從孩子變成父母,再到看著孩子變成父母。當我們又一次躺下,因為生理週期的改變已經不再需要那麼多睡眠。隨著身處於生命階段的不同位置,我們換過好幾次腦袋。即便都是同一個屋子,不免還是會有點陌生,當你重新望見天花板。

avatar-img
89會員
78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很願意相信學生不是被規定要畫這個主題,但這名未成年的畫作作者,在生活中的多數時候應該主要會是行人(或乘客)而非駕駛。我們很難想像他有這樣的觀念想要表達,是完全出自自己的體驗。也就是說,台灣瀰漫著的行人不友善觀念,讓他在還沒有駕駛經驗的時候就接受了這種「大家都在等行人,行人權利過大」的思想。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出自十六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的詩句時常在我腦海裡響起。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讀過這首詩,我並未將之理解為一句涉及「人類整體」之某種宏大敘事的詩句。而是,在我的想像中,它談及的是一種對人而言不可或缺的與他人的親密連結。
  如今,TGA的收視率早已大大超越了奧斯卡,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頒獎典禮。傑夫甚至建議奧斯卡在典禮期間播放電影大作預告片來挽救收視,但相對菁英與學院氣質的奧斯卡或許在很長時間裡面都不會採納這個想法。這一方面是傑夫和這些傳統活動主辦方的差異,另一方面,也是遊戲玩家與其他傳統領域受眾的分別。
  在那個奇幻世界中,的確,魔族被給定是惡的,或至少對人類與其他主要種族而言是惡的。從整體的社會考量來說,我們必須團結起來,並且時刻地對這樣危險的、虎視眈眈的敵人保持戒心,並需要在世界局勢的層次上壓制住它們。但作為一個個體,那名年幼的魔族,想要的或許僅僅只是安穩的、不被憎恨地活下去。
  工業劇烈發展的時期,也是許多對於人的控制研究受到重視的時期。譬如說,人一天能夠工作多久、最好每工作多長時間稍作休息、維持一個成人基本存活需要多少熱量、以及要讓一個家庭內的成員剛好夠獲得這些熱量,需要支付多少工資。一個好的班表讓工廠得以成為一個巨大的、不停運轉中的機器,並以此建構了整個現代世界。
  設計師必須要讓玩家感受到這一情境裡「有不只一種解法」,而不是出戲地感到「我不知道設計者想要我幹嘛」;當玩家知道不同種解法時,玩家應該要驚喜地想著「原來還可以這樣過」,而不是「反正隨便衝進去也能過」、「只要沒有活著的人看見我,就算是暗殺」。
  我很願意相信學生不是被規定要畫這個主題,但這名未成年的畫作作者,在生活中的多數時候應該主要會是行人(或乘客)而非駕駛。我們很難想像他有這樣的觀念想要表達,是完全出自自己的體驗。也就是說,台灣瀰漫著的行人不友善觀念,讓他在還沒有駕駛經驗的時候就接受了這種「大家都在等行人,行人權利過大」的思想。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句出自十六世紀英國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的詩句時常在我腦海裡響起。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讀過這首詩,我並未將之理解為一句涉及「人類整體」之某種宏大敘事的詩句。而是,在我的想像中,它談及的是一種對人而言不可或缺的與他人的親密連結。
  如今,TGA的收視率早已大大超越了奧斯卡,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頒獎典禮。傑夫甚至建議奧斯卡在典禮期間播放電影大作預告片來挽救收視,但相對菁英與學院氣質的奧斯卡或許在很長時間裡面都不會採納這個想法。這一方面是傑夫和這些傳統活動主辦方的差異,另一方面,也是遊戲玩家與其他傳統領域受眾的分別。
  在那個奇幻世界中,的確,魔族被給定是惡的,或至少對人類與其他主要種族而言是惡的。從整體的社會考量來說,我們必須團結起來,並且時刻地對這樣危險的、虎視眈眈的敵人保持戒心,並需要在世界局勢的層次上壓制住它們。但作為一個個體,那名年幼的魔族,想要的或許僅僅只是安穩的、不被憎恨地活下去。
  工業劇烈發展的時期,也是許多對於人的控制研究受到重視的時期。譬如說,人一天能夠工作多久、最好每工作多長時間稍作休息、維持一個成人基本存活需要多少熱量、以及要讓一個家庭內的成員剛好夠獲得這些熱量,需要支付多少工資。一個好的班表讓工廠得以成為一個巨大的、不停運轉中的機器,並以此建構了整個現代世界。
  設計師必須要讓玩家感受到這一情境裡「有不只一種解法」,而不是出戲地感到「我不知道設計者想要我幹嘛」;當玩家知道不同種解法時,玩家應該要驚喜地想著「原來還可以這樣過」,而不是「反正隨便衝進去也能過」、「只要沒有活著的人看見我,就算是暗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已經過了一陣子(然後預算還算不出來到底刪了多少錢),但過年整理房間時翻到這張,還是廣傳一下金門立委陳玉珍的要飯說好了。她可能看錯了,我們手裡的是聚寶盆。 (明天2/19從斗六北上台北,若有在雲林金門人信任我可以約今天在斗六火車站請我轉交連署至造冊地點,我帶空白的給你寫也可以。)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一年前,我加入她的首批方格子付費訂閱制,沒想到,一場沒有終點的虛擬實境體驗就此開始。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寫東西的時候,我經常先觸碰一些游離的情緒,順利的話,順著某條情緒往裡面走,可以遇見別有生機的洞穴。 童年經驗必然影響了成年以後的行為模式,儘管有一些心理勵志的說法,說人可以完全掌握自己,完全擺脫過去的習性和限制,開創全新的局面。 理論上可以,但童年經驗是初次認識世界最初的基石,之後的世
  在一個一歲多的小小孩身上,事情卻不是這麼一回事。他可能並不清楚這是一件不該做的事情,或者以另一種方式來說:在他的世界觀裡,這件事還沒有被認識為不該做。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進入一個小小孩的世界與經驗裡面,我們會發現,就算是以一個成年人的邏輯和判斷力,我們都很難清楚地說明這件事情為什麼應該是這樣。
Thumbnail
要出門啦~~ 興致勃勃準備好提籃,結果嬰兒坐不住!!!!! 汽車提籃,最怕就是 「太熱」! 分享我們的小撇步,僅供參考 看寶寶個性,去調整,找到自家流派
Thumbnail
這是我家五歲小子剛剛講的床邊故事,因為實在太跳 Tone 了,我們全家邊聽邊笑,在這裡做個記錄。以下故事沒有經過我加油添醋......
Thumbnail
【0個月】視力範圍 20~30公分 只能看出黑、白、灰三種顏色的模糊影像,需要明暗對比清晰才能看清楚輪廓。視線範圍只有眼前20~30公分的人臉和物品,且眼睛會追著光源跑。 可以經常變換嬰兒床的位置,從各個方向給寶寶自然光刺激。 此外,由於寶寶躺著時會經常盯著日光燈,所以如果寶寶
Thumbnail
[長大] 從爬 到 慢慢學站 開始會走 是我們第一次長大 跌到 受傷 挫折 努力再站起來 是第二次的成長
Thumbnail
今天的天氣實在太熱了 🔥 在接送兒子下課後和妹妹一起到超商坐坐 先是一起吃吃喝喝放鬆一下🥰 再請兒子完成作業 ✍️ 而同時剛好寶妹也想寫自己的學習本 📚 我就在一旁協助指導完成 🙂✍️ 過程中,當發現雙寶可能有要放棄的時候 我試著提醒在之前親子共讀看見的內容 並且耐心笑笑說出:
你玩玩具嗎? 如果用玩具的視角看世界會怎麼樣呢?
Thumbnail
童年也就那麼一回生、二回熟的擺過頭去,再也不能收攏回來了。
👶 專為孩子設計課程,從小啟蒙,培養智慧 💭 活動充滿趣味與挑戰,讓孩子在玩耍中訓練思維
Thumbnail
□寫東西的時候,我經常先觸碰一些游離的情緒,順利的話,順著某條情緒往裡面走,可以遇見別有生機的洞穴。 童年經驗必然影響了成年以後的行為模式,儘管有一些心理勵志的說法,說人可以完全掌握自己,完全擺脫過去的習性和限制,開創全新的局面。 理論上可以,但童年經驗是初次認識世界最初的基石,之後的世
  在一個一歲多的小小孩身上,事情卻不是這麼一回事。他可能並不清楚這是一件不該做的事情,或者以另一種方式來說:在他的世界觀裡,這件事還沒有被認識為不該做。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進入一個小小孩的世界與經驗裡面,我們會發現,就算是以一個成年人的邏輯和判斷力,我們都很難清楚地說明這件事情為什麼應該是這樣。
Thumbnail
要出門啦~~ 興致勃勃準備好提籃,結果嬰兒坐不住!!!!! 汽車提籃,最怕就是 「太熱」! 分享我們的小撇步,僅供參考 看寶寶個性,去調整,找到自家流派
Thumbnail
這是我家五歲小子剛剛講的床邊故事,因為實在太跳 Tone 了,我們全家邊聽邊笑,在這裡做個記錄。以下故事沒有經過我加油添醋......
Thumbnail
【0個月】視力範圍 20~30公分 只能看出黑、白、灰三種顏色的模糊影像,需要明暗對比清晰才能看清楚輪廓。視線範圍只有眼前20~30公分的人臉和物品,且眼睛會追著光源跑。 可以經常變換嬰兒床的位置,從各個方向給寶寶自然光刺激。 此外,由於寶寶躺著時會經常盯著日光燈,所以如果寶寶
Thumbnail
[長大] 從爬 到 慢慢學站 開始會走 是我們第一次長大 跌到 受傷 挫折 努力再站起來 是第二次的成長
Thumbnail
今天的天氣實在太熱了 🔥 在接送兒子下課後和妹妹一起到超商坐坐 先是一起吃吃喝喝放鬆一下🥰 再請兒子完成作業 ✍️ 而同時剛好寶妹也想寫自己的學習本 📚 我就在一旁協助指導完成 🙂✍️ 過程中,當發現雙寶可能有要放棄的時候 我試著提醒在之前親子共讀看見的內容 並且耐心笑笑說出:
你玩玩具嗎? 如果用玩具的視角看世界會怎麼樣呢?
Thumbnail
童年也就那麼一回生、二回熟的擺過頭去,再也不能收攏回來了。
👶 專為孩子設計課程,從小啟蒙,培養智慧 💭 活動充滿趣味與挑戰,讓孩子在玩耍中訓練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