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從我國小三年級開始,身邊漸漸地開始有同學使用社群媒體, 那時候大概是臉書使用者上升最多的時期。 我大概一直拖到國中後才建立帳號,(雖然現在回頭去看這樣可能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比較好) 我當時的心理狀態其實是基於一種恐懼的心態, 本能地對發表自己的意見或是留下自己的足跡感到反感。國中時期大家開始建立LINE的班群, 我也從來沒有加入過, 直到高中才開始使用。 每一次有新的軟體出現, 我大概都會拖個一兩年才加入。 我在高中畢業之前從來沒有發過任何文章, 並且基本上不敢按讚或留言。 之後就算有發文章也是因為抽獎活動之類的。
至於為什麼現在有辦法在方格子上發文, 我覺得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方格子的使用者跟我的生活圈幾乎沒有重疊,並且發純文字內容基本上不需要露臉。 我覺得這種程度大概微微在我的舒適圈之外一點點,不會不舒服到會讓我放棄或完全躲起來。
我到現在還是沒有辦法在互動比較頻繁的平台上發言,那對我來說還是太過於窒息。
我覺得那時候的自己跟現在的自己最大的差別是, 過去的自己可能是基於逃避的心態來避免使用社群媒體,並且因為自己沒有很多朋友而自卑。 現在的我即使依然沒有很多人際上的交往,但是我並不對這樣的自己感到自卑。 一方面我覺得我應該有從過去失敗的經驗中汲取教訓;另一方面我覺得閱讀也讓我療癒自己的內心, 並讓我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我目前更清楚自己喜歡怎麼樣的人際關係, 並不會對自己沒有在社群媒體上有很多來往的對象感到不適。
現在的我更可以正視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是對我很重要的一步。 目前我嘗試發表一些文章更多的目的是為了挑戰自己,並且多練習整理並且輸出文字,比較不像青少年時期,可能會有同儕的壓力,想要發文可能更多是為了追求認同。
這個平台讓我看到許多各行各業的人、不同年齡段的人,持續發表自己的創作,我覺得這給我很大的鼓舞,可以勇於在別人面前發表自己的看法,雖然我目前還是沒有辦法在fb、ig、threads等熟人會看見的平台發表文章,也很難參與網路上的討論或互動(目前人生中只試過一次),當我在寫作時,認識的家人朋友在我附近的時候我依然會匆忙地把畫面關起來。 我目前對有辦法發表一些生活小文章的自己感到很驕傲,我希望藉由這種方式慢慢地建立我書寫的習慣,也希望能夠因此對自己更有信心。
因此新的一年我不會強烈要求自己一定要達標某個特定的數字,我只希望自己能有持續書寫的習慣,即使沒有發表也沒關係。
重要的是我能有能力去整理我的想法,偶爾能挑戰發表公開的文章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