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彙整了華頓商學院、哈佛大學、史丹福大學等頂尖學府的研究,說明如何從「情緒」和「行為」方面著手,增加你做事的「動力」,來達到「停止拖延」的效果。
權威心理學專家彼得.霍林斯,教你怎麼破除「停滯陷阱」,鍛鍊「自我驅動力」,徹底擺脫「拖延困境」,並讓你發揮最大潛力,就算面臨再討厭的事情,都能神速且有效完成!
只要能正視自己的逃避心理,使用正確的思考模式及做事方法,就能提升恆毅力、執行力,保證「拖延症」從此根除。
假如你是拖延症,但還不到絕症的地步,那可以嘗試看看。
或是,若你和我一樣,連動都不想動,那恭喜你,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改變,至少對我而言,它改變了我長達一個月👍
書中有蠻多案例和觀點,文字也都很簡單易懂,以下簡單整理了一些實踐方法,但只有擷取部分,甚至有些內容還簡短了。所以如果有想成功擺脫拖延症的人,建議還是去完整拜讀一遍喔!
想擺脫「拖延症」前,請你先問問自己:
每天最多做三件重要的事,然後區分出:
依照十分鐘、十小時和十天的順序,假如你想要放棄就等十分鐘吧,或者你必須等待、就等個十分鐘吧!
在這個過程中,有件很重要的事需要注意,就是「對自己誠實」,要注意自己可能會合理化許多事或找藉口。
看不見自己該完成的事,可以運用聲明來重申動機:
使用「誘因綑綁」來對付拖延習慣
這是個非常有效的方法,製作一份清單,上面分成兩欄,想出一些創意的方式,將這兩項互有衝突的欄位和諧地連結在一起:
一張「別做清單」和待辦清單同樣有力:我們很少被告知要去忽略什麼事情,結果這些娛樂或不知不覺偷走時間的事物,會在毫不知情、被欺騙的狀況下,入侵我們的地盤。
利用「40-70」原則:
假如你擁有的資訊少於百分之四十,那就別採取行動;但是假如你已經掌握百分之七十的進度,就一定要行動!
你不可能會有百分之百的機會,百分之七十已經超過你需要的範圍,剩下的,就邊做邊學吧。
一些改變思維的小TIPS
「想太多」是種無聲無息的行為:它會讓你停在原地,無法往前一步採取行動,你必須把注意力集中在重要事情上,刻意忽略其他的事,才能使你感覺更加清晰。
「擔憂」就是指僵固在某件事上:你會無法避免地想像出那些負面場景和陷阱,然而,擔憂也是沉溺在某件無法控制的事情,而忽略自己所能控制的部分就是每個當下,因此,解決方式就是專注在馬上能做的事情,而且是非現在做不可。
💡歡迎追蹤IG有更多語錄分享噢⬆️
書名|停止拖延的情緒行為動力學
作者|彼得.霍林斯
譯者|呂孟娟
出版|方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