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時,是否覺得容易被情緒掌控?

Opal-avatar-img
發佈於育兒時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從目的來看

​當孩子犯錯、不聽話、哭鬧時,我們會冒出許多情緒––生氣、焦慮、挫折感、失去耐心...等。但如果被情緒掌控而錯失了教育孩子的機會,管教的真正目的就失去了意義。

▌知易行難,要如何接受這件事情?

#從科學理性角度來思考

​美國神經科學家 保羅·麥克萊恩(Paul D. MacLean)於1960年代提出三重大腦理論(Triune Brain Theory),將人類大腦分為三個層次:爬蟲腦、哺乳腦和靈長腦。

1. 爬蟲腦 (原始腦/生存):主管「戰鬥或逃」的本能反應。

• ​ 發展時期:出生時已基本發育完成,3歲前進一步成熟。

2. 哺乳腦 (情緒腦/生活):主管情緒、學習、和社交行為。

• ​ 發展時期:出生後開始發展,並在7歲前達到高峰,特別3-7歲是情緒發展關鍵期。

3. 靈長腦 (理性腦/思考):主管判斷、計畫、衝動控制。

• ​ 發展時期:3歲開始逐步發展,直到25歲左右才完全成熟。


▌打罵教育對大腦的影響

孩童時期大腦可塑性很高,每天不同的經驗都會影響大腦的變化。美國腦神經科學家 Daniel Siegel 提出,從腦科學角度告訴家長不同方式的管教對孩子大腦發育、情緒調節所造成的影響。

當孩子出現哭鬧、情緒無法控制等行為時,因為他被「情緒腦」掌控了。這時要幫助他活化「理性腦」,他才能開始想事情、調節情緒、並理解自己的行為。

​如果這時管教是打罵、威脅、恐嚇,等激烈方式,他的「原始腦」就會被活化,如爬蟲類動物感受到威脅的本能反應,進入反射性的攻擊或逃的模式,這些行為只會讓孩子進入防禦模式。這樣就掌控了孩子的情緒與行為,而能思考與調節情緒的「理性腦」就沒有機會被活化。

​​


▌如何幫助孩子活用「理性腦」?

​• ​ 辨認情緒

​ ​ ​ - ​ ​ 有時孩子語言發展未完全,他們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我們就需要幫助他們辨識情緒。如:「他打你,你一定覺得很生氣。」(同理他),當孩子感受到被同理、察覺自己的情緒,「理性腦」才能開始思考,發揮功用。

• ​ 引導思考

​ ​ ​ - ​ ​ 在孩子情緒平靜後,引導他們思考行為的後果。如:「你剛才打人了,這樣是不好的。下次你覺得生氣時,可以怎麼做呢?」



▌小結

因此從腦科學的角度告訴我們,有效的管教,是幫助孩子辨認情緒,進而活化「理性腦」。孩子才能逐漸發展出健康的情緒管理能力,成為理性、成熟的個體。

#當感性難以說服自己就從理性思考吧
#育兒的自我修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格新手 #理性育兒 #腦科學 #三重大腦理論 #打罵教育的影響 #辨認情緒
#育兒 #教養 #自我覺察
圖取自http://www.asanga.com.tw/article.php?BlogID=34&lang=zh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Opal.賦能人生教練🌿
2會員
17內容數
教練日記 | 善於洞察本質 x 成長型思維|育兒全局觀|教養哲學 | 男子宿舍舍監|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從理性的腦科學角度探討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幫助了解打罵教育的負面影響,並提出透過辨識情緒、引導思考等方式,活化孩子理性腦,促進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發展。
Thumbnail
從理性的腦科學角度探討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幫助了解打罵教育的負面影響,並提出透過辨識情緒、引導思考等方式,活化孩子理性腦,促進孩子情緒管理能力發展。
Thumbnail
情緒認識與調節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影響著他們的思考、行為和人際關係。本文探討情緒認識與調節的重要性,並提供實際方法協助幼兒提升相關能力,例如:引導幼兒表達情緒、同理幼兒感受、教導情緒調節技巧及以身作則。培養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改善人際關係及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情緒認識與調節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影響著他們的思考、行為和人際關係。本文探討情緒認識與調節的重要性,並提供實際方法協助幼兒提升相關能力,例如:引導幼兒表達情緒、同理幼兒感受、教導情緒調節技巧及以身作則。培養幼兒的情緒管理能力,有助於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改善人際關係及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Thumbnail
許多父母苦惱於孩子打人或在家遭受體罰的問題。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此現象,探討情緒調節、社會學習和教養方式的影響,並運用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艾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及阿德勒的正向教養理論,提出具體建議,例如建立情緒管理機制、採用非暴力管教方式和促進親子溝通,以期改善孩子行為,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Thumbnail
許多父母苦惱於孩子打人或在家遭受體罰的問題。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此現象,探討情緒調節、社會學習和教養方式的影響,並運用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艾裡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及阿德勒的正向教養理論,提出具體建議,例如建立情緒管理機制、採用非暴力管教方式和促進親子溝通,以期改善孩子行為,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Thumbnail
生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但當孩子表現出怒火時,家長往往不知所措。本文提供了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幫助家長理解與管理孩子的情緒:深呼吸、猜測情緒和行動。這些策略能幫助家長在激烈的情緒中保持冷靜,並有效地協助孩子表達感受與找到解決方案。透過理解與適當的引導,家長與孩子的情緒管理將更加順暢。
Thumbnail
生氣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情緒,但當孩子表現出怒火時,家長往往不知所措。本文提供了三個簡單的步驟來幫助家長理解與管理孩子的情緒:深呼吸、猜測情緒和行動。這些策略能幫助家長在激烈的情緒中保持冷靜,並有效地協助孩子表達感受與找到解決方案。透過理解與適當的引導,家長與孩子的情緒管理將更加順暢。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家長如何協助孩子Q寶覺察情緒、理解他人,以及用「我訊息」來有效表達情緒的過程。透過耐心的引導,孩子學會瞭如何以更積極的方式面對情緒,減少了指責與衝突,促進了親子關係的親密與幸福。這篇文章也提到即將舉辦的關於幸福關係的工作坊,適合想要改善親密關係的家庭參與。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家長如何協助孩子Q寶覺察情緒、理解他人,以及用「我訊息」來有效表達情緒的過程。透過耐心的引導,孩子學會瞭如何以更積極的方式面對情緒,減少了指責與衝突,促進了親子關係的親密與幸福。這篇文章也提到即將舉辦的關於幸福關係的工作坊,適合想要改善親密關係的家庭參與。
Thumbnail
在當今這個充滿壓力的學業環境中,許多家長面臨著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挑戰。本文探討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特別是在孩子面對成績壓力時家長的反應與理解。透過展誥老師的書《情緒流動》,我們深入瞭解如何透過同理與正向聚焦來幫助孩子調節情緒,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突破情感的死結。
Thumbnail
在當今這個充滿壓力的學業環境中,許多家長面臨著如何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挑戰。本文探討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溝通,特別是在孩子面對成績壓力時家長的反應與理解。透過展誥老師的書《情緒流動》,我們深入瞭解如何透過同理與正向聚焦來幫助孩子調節情緒,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突破情感的死結。
Thumbnail
在電視新聞中,不乏能看到大人情緒失控的案例,更何況對於還不了解「情緒」是什麼的孩子而言,情緒控管更是困難。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都會遇上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刻,例如哭鬧、尖叫刻。而面對這樣的場景,照顧者可能會慌了手腳,或因為帶著疲憊的狀態而克制不住脾氣,卻又在事後感到滿滿自責。 這樣的錯誤處理,很
Thumbnail
在電視新聞中,不乏能看到大人情緒失控的案例,更何況對於還不了解「情緒」是什麼的孩子而言,情緒控管更是困難。 在生活中,我們往往都會遇上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刻,例如哭鬧、尖叫刻。而面對這樣的場景,照顧者可能會慌了手腳,或因為帶著疲憊的狀態而克制不住脾氣,卻又在事後感到滿滿自責。 這樣的錯誤處理,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