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錄|繭居人:現象與對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日前上網檢索「邊緣人」資料時,見到「繭居人」(ひきこもり)這個詞眼,而且累積不少相關信息。所謂繭居人,指那些長期自我隔離、不願參與人群活動的個體,此一現象在日本社會曾特別顯著,但却並非日本所獨有,其他國家或地區連中國大陸也不乏案例。其背後涉及多重因素,不僅關乎個人處世心態,也凸顯家庭背景與社會結構的深層問題。

一、繭居人的形成原因

繭居現象是多重因素交織的結果。就心理層面而言,繭居人多半有社交焦慮、抑鬱或創傷經驗,使其選擇逃避現實。繭居人的家庭環境也起到關鍵作用,比如過度保護或缺乏情感支持的親子關係,常導致子女缺乏面對挫折的能力。此外,高度競爭的教育體系與特殊的職場文化,都使無法達成預期者選擇自我封閉。

二、繭居現象

隨著繭居現象的擴展,在社會上衍生出次文化。一方面,繭居人透過網路建立虛擬社交圈,暫時逃避現實壓力;另一方面,動漫、小說與電影中對繭居角色的塑造,使此現象成為某種程度上的文化符號。

繭居人通常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或總把時間用在電玩上,多數日本父母,很容易認為孩子日夜顛倒不正常,必須設法把生活規律調整回來,或帶去醫院就醫,確認孩子是否電玩成癮。也有經濟優裕的家庭乾脆採取放任態度,直到出現病癥,才想到設法處理。

三、繭居人的極端案例

繭居現象在日本社會的衝擊,從個人悲劇到社會問題,均有具體案例可資探討。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2008年秋葉原隨機殺人案。主嫌加藤智大就是一位長期繭居者,因多重壓力而產生極端行為。

案發之前,他曾因工作不穩定及家庭矛盾感到極端失落,最終選擇在網路論壇上留下威脅性言論,並在秋葉原進行暴力攻擊,造成7死10傷的慘劇。此事件震驚日本社會,使繭居人群體被貼上危險標籤,甚至引發了對其監控與警戒的聲浪。

此外,還有一些較為低調但發人深省的案例。部分繭居人雖未涉及犯罪,但因長期脫離社會,最終淪為「孤獨死」。在家庭成員不知情或無力援助的情況下,這類人常因健康問題或意外死亡,直到鄰居聞到異味或房東發現欠繳租金才揭露其悲慘命運。這些案例揭示繭居現象對個人及其家庭帶來的深層傷害。

四、繭居人的社會觀感

在日本社會中對於繭居人的觀感充滿矛盾與分歧。持負面觀點者,認為繭居人是「社會的累贅」或「家庭的負擔」,尤其在經濟結構壓力沉重的情況下,繭居者被視為不願意努力的族群。在一些媒體過度渲染極端案例下,使日本大眾對於繭居人產生相當負面的印象,甚至將其與潛在危險劃上等號。

持正面理解者,則願意以更具同理心的態度看待繭居現象。這種理解基於繭居人往往並非故意逃避,而是因心理創傷或外界壓力無法適應社會。他們需要的是支持與幫助,而非道德批判。一些紀錄片與學術研究也致力於呈現繭居者的生活與困境,讓大眾認識到這並非簡單的個人選擇,而是複雜的社會結構問題所致。

五、日本政府的對策

針對繭居現象,日本政府與地方機構積極採取多項措施。厚生勞動省針對繭居現象進行分類研究,並設立專業輔導機構,提供心理健康支持與就業諮詢。此外,地方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社交活動與技能訓練,協助繭居人重返社會。政府也著重家庭教育,協助家長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以提供有效支持。

在日本,繭居族已從2019年的115萬人,暴增到146萬人(2022年),更嚴重的是繭居長期化──父母不知怎麼協助,只能在旁等待:結果就是,繭居族逐漸演變成8050問題(由80歲父母養50歲中年人)。台灣目前雖沒有明確統計數字,但從醫療臨床和身心科就診人數直線上升,可發現此現象逐年增加。(見2024/11/14 經濟日報報導)。

最近日本專業輔導人士二神能基、久世芽亞里出版了一本新書《70%繭居族都能自立》(2024)詳實記錄僅僅倚靠三步驟,幫助超過1,700位繭居族回到正軌。此書有豐富的資料與實務,很值得関注。

六、台灣社會的未雨籌繆

台灣的繭居人肯定不會少,繭居人鬧出事故,偶爾見諸媒體報導。但台灣的父母恐怕比日本父母更不願向外求援,寧願自力救濟,也不願家醜外揚。不少醫療機構,比如大型教學醫院精神醫學部、衛福部各署立醫院精神科,都有針對繭居人的評估和門診,有此困擾的父母尚不致求助無門。

繭居現象是當代社會的複雜議題,既牽涉個人的心理健康,也反映家庭與社會結構的挑戰。唯有通過全社會的理解與支持,並結合有效的輔導對策,才能協助繭居人重新融入社會,也讓更多人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raw-image
引きこもりの7割は自立できる

引きこもりの7割は自立できる


相關信息及報導

■從在家啃老到獨立生活 70%繭居族都能自立 | 熱門話題 | 要聞 | 經濟日報 https://search.app/3Szvpa6EBB1qoH2x6

■繭居族的憂愁與治療| 媒體報導| 訊息專區| 衛生福利部新營醫院 https://search.app/qJnTwYEgJrh4x1Si8

■「社會退縮,有病嗎?」談【繭居族】的評估與家族治療/李嵐婷醫師 - 成大醫院精神部 https://search.app/dZN1XhsS7aFFZvLN9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5K會員
1.2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9
我曾是一位中文系教授,三十年來在大學講授中國文學史與唐詩,這不僅是個人人羨慕的職業,更是一份志業。唐詩的丰采、文字的深意、詩人生命的起伏,我不僅傳授、研究,更深深沉浸其中。那些書籍不只是工具,而是陪伴我探索學術、思索生命的親近伙伴。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2025/04/28
蘇姿丰(Lisa Tzwu-Fang Su)於1969年11月7日出生於台灣台南,她的故事成為全球科技產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傳奇之一。三歲時,她隨父母蘇春槐與羅淑雅移民美國。在嚴格的家庭教育環境中,蘇姿丰自幼展現對科學與數學的天賦。她的科技熱情帶領她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在那裡她獲得電機工程博士。
Thumbnail
2025/04/27
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不僅是人工智能(AI)革命的領軍人物,更處於涵蓋文化、連結東西方科技生態的關鍵地位。他的台裔背景、全球視野與對未來科技的執著,使他成為Al時代的引領者。他的文化影響力、科技貢獻、對台灣的意義,以及其個人特質與挑戰,都值得各行各業的人都來認識他。
Thumbnail
2025/04/27
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不僅是人工智能(AI)革命的領軍人物,更處於涵蓋文化、連結東西方科技生態的關鍵地位。他的台裔背景、全球視野與對未來科技的執著,使他成為Al時代的引領者。他的文化影響力、科技貢獻、對台灣的意義,以及其個人特質與挑戰,都值得各行各業的人都來認識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日本的繭居族現象及其對家庭帶來的挑戰,通過對《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一書的深入閱讀,瞭解繭居狀態的多重成因,以及如何協助長期處於此狀態的個體。解決繭居狀態需要多方合作與支持系統,而非單一的資源介入,希望能夠引起對該議題的深入思考與認識,以求為需要幫助的個體提供更完整的支持。
Thumbnail
本文章探討了日本的繭居族現象及其對家庭帶來的挑戰,通過對《80/50兩代相纏的家庭困境》一書的深入閱讀,瞭解繭居狀態的多重成因,以及如何協助長期處於此狀態的個體。解決繭居狀態需要多方合作與支持系統,而非單一的資源介入,希望能夠引起對該議題的深入思考與認識,以求為需要幫助的個體提供更完整的支持。
Thumbnail
「上一個世代的理想家庭範本與親子關係早已在現代社會無法立足, 社會大眾對家庭的期待反而更為高漲。」
Thumbnail
「上一個世代的理想家庭範本與親子關係早已在現代社會無法立足, 社會大眾對家庭的期待反而更為高漲。」
Thumbnail
先前日劇很夯的《月薪嬌妻》就是從《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翻譯而來的,從小到大絕多數人所接受的觀念,就是要積極、面對挑戰,但在日本為何會有人拋棄一切自願選擇消失,這樣的特殊現象又代表了什麼呢? 所謂的「夜逃屋」,是一種新興行業可以幫助人們逃離不屬於自己的地方,找到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環境中重新生活。
Thumbnail
先前日劇很夯的《月薪嬌妻》就是從《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翻譯而來的,從小到大絕多數人所接受的觀念,就是要積極、面對挑戰,但在日本為何會有人拋棄一切自願選擇消失,這樣的特殊現象又代表了什麼呢? 所謂的「夜逃屋」,是一種新興行業可以幫助人們逃離不屬於自己的地方,找到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環境中重新生活。
Thumbnail
繭居族是用來形容足不出戶、不與社會接觸的年輕人,從精神醫學角度來思考,呈現社會退縮的人有可能罹患自閉症、強迫症、網路成癮、思覺失調症等身心疾患,但還有一個經常被忽略的疾病就是社交焦慮症。繭居不是耍廢或擺爛,而是青春期心理發育不完全所導致。精神醫療的評估與介入是必要的,尤以心理治療的協助最有意義。
Thumbnail
繭居族是用來形容足不出戶、不與社會接觸的年輕人,從精神醫學角度來思考,呈現社會退縮的人有可能罹患自閉症、強迫症、網路成癮、思覺失調症等身心疾患,但還有一個經常被忽略的疾病就是社交焦慮症。繭居不是耍廢或擺爛,而是青春期心理發育不完全所導致。精神醫療的評估與介入是必要的,尤以心理治療的協助最有意義。
Thumbnail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顯示,全日本有54.1萬人,其年齡在15至39歲之間,幾乎是與外界隔絕。
Thumbnail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數據顯示,全日本有54.1萬人,其年齡在15至39歲之間,幾乎是與外界隔絕。
Thumbnail
心理師必須先減少家庭成員的疑慮與抗拒,進而得到協助的相關資源,創造出家人間的良性溝通。只有家庭關係在信任與支持下,才能處理繭居者深藏的痛苦與不甘,在克服繭居者憂慮或抗拒下、讓個案思考並發展未來的目標方向,配合協助就業就學創業學習的社會資源,走出人生新的道路,協助一個人一個家庭更為幸福。
Thumbnail
心理師必須先減少家庭成員的疑慮與抗拒,進而得到協助的相關資源,創造出家人間的良性溝通。只有家庭關係在信任與支持下,才能處理繭居者深藏的痛苦與不甘,在克服繭居者憂慮或抗拒下、讓個案思考並發展未來的目標方向,配合協助就業就學創業學習的社會資源,走出人生新的道路,協助一個人一個家庭更為幸福。
Thumbnail
其實真正躺平的人,一點也不多。 在我們這個時代,也就近兩年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名詞,叫做「躺平」。這應該跟疫情沒有太大的關係,早在這之前的幾年,就已經開始出現。因為我自己也在這之間掙扎著。 首先我們必須要先定義,何謂「躺平」? 是指完全什麼事情都不做嗎?連工作和學習都放棄,就只是窩在自己的房間,也不願意
Thumbnail
其實真正躺平的人,一點也不多。 在我們這個時代,也就近兩年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名詞,叫做「躺平」。這應該跟疫情沒有太大的關係,早在這之前的幾年,就已經開始出現。因為我自己也在這之間掙扎著。 首先我們必須要先定義,何謂「躺平」? 是指完全什麼事情都不做嗎?連工作和學習都放棄,就只是窩在自己的房間,也不願意
Thumbnail
日本人將不上班、不上學、窩居家中狹小空間,足不出戶,與世隔絕的隐遁人士謂之「繭居族」(hikikomori);其中固然不乏没工作能力的「魯蛇族」,可也有相當比例是學歷高、收入豐的中、高齡繭居人士。
Thumbnail
日本人將不上班、不上學、窩居家中狹小空間,足不出戶,與世隔絕的隐遁人士謂之「繭居族」(hikikomori);其中固然不乏没工作能力的「魯蛇族」,可也有相當比例是學歷高、收入豐的中、高齡繭居人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