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的領導特質與團隊管理:Optimize、Prioritize、Demonstrate|EP7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 PDM)在不是工程師、設計師的直屬主管,但在敏捷開發團隊中卻扮演關鍵領導角色,這篇想記錄之前聽到的 PM 講座心得,講師分享產品經理如何展現領導特質和溝通技巧,在沒有傳統管理職權的情況下,如何帶領團隊實現產品願景與目標。

raw-image

一、產品經理的三個關鍵行動

⠀⠀

1. Optimize — 優化組員工作效率、減少摩擦力

透過各種方式提升效率、減少阻力,包含調整工作流程、溝通協作文件,或主動邀約 Kickoff、Alignment 會議,做到「溝通順暢、對齊認知」。

2. Prioritize — 建立優先級機制,關注重要專案

不斷在專案(功能迭代、流程優化)和維運(解決 bug、資料處理)排好優先順序,讓工程師可以快速知道執行步驟,同時告知每一項的重要程度和原因,確保團隊成員都理解「為什麼要做、為什麼是現在做」。

3. Demonstrate — 讓跨部門看到成果,適時向上回報

為了讓公司其他利害關係人(直屬和跨部門大主管)了解自己團隊的重要度,要適時向上展現成果,包含專案啟動、結束、過程中的里程碑,確保團隊持續有產出價值。

⠀⠀

以下將詳細拆解這三點要如何執行。


二、Optimize 提升效率與凝聚團隊

⠀⠀

產品經理最重要的職責之一就是:

優化團隊工作效率,減少溝通摩擦阻力

其中包含改善工作流程、建立團隊氛圍、透明溝通文化,確保團隊成員彼此的互相和默契,才能達到高績效團隊(可參考另一篇如何打造高績效的產品開發團隊?)。

在日常工作中,PM 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關鍵面向:

  • 建立明確溝通機制:Stand-up、Planning、Refinement、Retro 等四大會議是敏捷開發的常見元素,PM 需要確保每場會議的目標明確,提前讓大家做好會議準備,包含會議要同步哪些資訊,會議結束要得到什麼結論,避免會議結束沒有讓專案往前推動;同時會議結束若發現有些人沒有跟上,也要主動透過 Small talk 了解成員狀況。
  • 確保專案資訊透明:為了讓前後端工程師、QA 工程師的資料保持一致,當專案過程有任何需求更新,像是 Figma 畫面變更、PRD 文件變更,PM 都要及時在 Slack 標註影響的人,確保大家資訊一致,並主動整理相關文件,確保大家對同一個功能的知識(Domain Know-how)是對齊的。
  • 促進彼此直接溝通:在開發過程中,工程師、設計師、QA 等難免遇到要請 PM 確認的事項,這時可以主動建立橋樑,例如「我可以跟你一起去找後端確認當時修改方式」、「這段你可以直接問 QA 他的測試項目」,避免所有球都在自己身上。

⠀⠀

除了上面 3 項在工作中比較可以明顯展現出來的行動,產品經理也可以留意團隊氣氛的變化,例如團隊收到需求的反應,主動關心成員的工作狀態、質疑、困惑等。

有時成員對需求有疑問被沒有第一時間提出、或是對時程有疑慮,當 PM 發現團隊有這種狀況,都可以適時 1v1 聊聊,了解大家對專案的想法。


三、Prioritize 管理需求與排序優先級

⠀⠀

不論是 B 端或 C 端的產品開發環境,「排序優先級」都是一門學問。

有聽過部份公司已經建立數據導向的優先級管理方式,但也有部分都是綜合考量,PM 不斷要和 Sales、AM 協調第一線的客戶需求和商業情境,才能定出當下最具有價值的專案。

有效的需求管理通常包含以下要素:

  • 同步產品評估標準:PM 根據商業價值、技術可行性、專案時程、影響力等維度,制定需求排序方式,讓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能理解為什麼 A 被優先開發、而 B 暫不開發。
  • 靈活調整執行策略:在保持產品願景一致(OKR / North Star Metric / Vision)的前提下,PM 根據市場變化與客戶狀況,動態調整開發優先順序,並不斷向團隊成員更新當下關注的方向和切換動機。

⠀⠀

不得不說,「變」往往是 PM 的常態,當面對第一線的 Sales 或 AM 需求,產品經理需要更展現出卓越的溝通協調能力,包括理解各部門當下的業務重心、銷售痛點、在各方訴求中尋找平衡點,排序出合理的需求池和處理順序。

PM 要避免讓團隊陷入無止盡的加班趕工壓力,同時也要確保重要的業務需求能得到即時回覆。


四、Demonstrate — 展現成果與向上管理

⠀⠀

產品經理的領導力不僅體現在團隊內部,與上層管理者的溝通同樣重要。優秀的 PM 懂得將團隊的努力轉化為可見的成果,並適時向管理層展現。

向上管理的重點包括:

  • 設定清晰專案數據:將產品過程中的成果,轉換成可量化的數據,讓管理層能直觀理解團隊的貢獻和參考依據,例如「提升 X% 營業額、導入速度加快 X天、已上架 X 個商品、已有 X 張訂單」。
  • 建立定期彙報機制:除了例行的進度報告,還要抓住重要時機展現團隊亮點,包含提到「X 客戶對此功能很滿意」、「A、B、C 客戶都已陸續使用此功能」等,肯定團隊付出的價值。

⠀⠀

產品經理在向上管理時,既要如實反映專案現況、團隊工作成果,若遇到困難,也要適度凸顯團隊面臨的挑戰與資源需求,像是爭取開發時間或協調更多人員支援。


五、總結

⠀⠀

市場環境、技術趨勢、管理方法都在不斷演進,雖然這篇只有提到 3 個方向,但也有滿多 PM 相關的文章也在分享不同領導方式。

我認為領導力來自於「專業素養」與「個人特質」的結合,除了要強化自己對於產品和市場的理解(Product Management),也要做好基本的專案時程控管(Project Management),最後也要不斷處理好各利害關係人的平衡(People Management),才能帶領團隊走得更遠。

如對這系列文章有興趣可以再觀看:

《思維的創意想像》是工作之餘發起的 Side Project,因為近期快速吸收各種資訊跟商業知識(Input),但一直沒有地方輸出(Output),因此想透過這系列記錄學到的內容,包含商業知識、產業洞見,或是職場分享等等,目前已有產品開發、客戶成功、社群行銷、思維增長、職場日記等系列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產品經理在評估 AI 解決方案時,除了關注表層的功能應用,也需要提出底層技術架構對產品實際效能的關鍵影響,像是 AI 生成商品敘述、AI 客服聊天機器人、AI 店員等,在各種 AI 應用的場景,都需要讓 B 端企業願意為 AI 解決方案付費,才能算是一個健康的產品商業模式。
隨著 AI Agent 逐漸發展,人資日常工作的履歷審核和面試篩選也會藉由 AI 來加速作業,但 AI Agent 要如何設計才能讓人資更有效的進行招募,這篇想以產品經理角度切入產品規劃、流程設計,初步說明 AI Agent 的潛在應用。
在準備產品經理面試時,產品數據指標的 Case Study 一直是訓練產品思維的方式之一,像是遇到「用戶活躍數下降、訂閱數下降、月營收下降」等,身為產品經理會如何提出對策,這篇會藉由「當音樂平台的訂閱數下降,該如何拆解現況和提出策略」。
前提到《電商平台在產品規劃如何導入 AI?》的潛在應用,這篇想針對 AI 商品敘述來拆解規劃一個 AI 功能會經歷的產品細節,包含 Prompt、Token、和商業考量。
產品經理在排序開發優先順序時,會面臨哪些利害關係人?在決定需求要做與不做前,又會需要經歷什麼溝通談判?這篇想記錄我在不同產品團隊學到的「掌握籌碼、洞察動機、取得平衡」談判經驗。
產品規劃的過程中,常常會聽到「運營」,究竟運營要做哪些事?產品經理在運營要扮演什麼角色?常見的拉新、留存、促活、轉化是代表什麼意思?剛好最近讀到《運營之光:我的互聯網運營方法論與自白》,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產品運營的學習心得。
產品經理在評估 AI 解決方案時,除了關注表層的功能應用,也需要提出底層技術架構對產品實際效能的關鍵影響,像是 AI 生成商品敘述、AI 客服聊天機器人、AI 店員等,在各種 AI 應用的場景,都需要讓 B 端企業願意為 AI 解決方案付費,才能算是一個健康的產品商業模式。
隨著 AI Agent 逐漸發展,人資日常工作的履歷審核和面試篩選也會藉由 AI 來加速作業,但 AI Agent 要如何設計才能讓人資更有效的進行招募,這篇想以產品經理角度切入產品規劃、流程設計,初步說明 AI Agent 的潛在應用。
在準備產品經理面試時,產品數據指標的 Case Study 一直是訓練產品思維的方式之一,像是遇到「用戶活躍數下降、訂閱數下降、月營收下降」等,身為產品經理會如何提出對策,這篇會藉由「當音樂平台的訂閱數下降,該如何拆解現況和提出策略」。
前提到《電商平台在產品規劃如何導入 AI?》的潛在應用,這篇想針對 AI 商品敘述來拆解規劃一個 AI 功能會經歷的產品細節,包含 Prompt、Token、和商業考量。
產品經理在排序開發優先順序時,會面臨哪些利害關係人?在決定需求要做與不做前,又會需要經歷什麼溝通談判?這篇想記錄我在不同產品團隊學到的「掌握籌碼、洞察動機、取得平衡」談判經驗。
產品規劃的過程中,常常會聽到「運營」,究竟運營要做哪些事?產品經理在運營要扮演什麼角色?常見的拉新、留存、促活、轉化是代表什麼意思?剛好最近讀到《運營之光:我的互聯網運營方法論與自白》,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產品運營的學習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品經理再往上晉升的道路是什麼?這篇是電商產品經理的自問自答,由自身來剖析成長之路,並綜合《俞軍產品方法論》的「產品經理的選拔與成長」章節,一起拆解晉升、成長、價值。
Thumbnail
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哪一種比較好?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都需要對應到當下想要累積的履歷或經驗,這篇會透過五個關鍵方面來分析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異:產品主導、產品風險、產品溝通、開發團隊、薪資級距。
Thumbnail
本次專訪,怪獸科技公司和 Spotify 資深產品經理 Agnes 將與我們探討五大 PM 產品實戰問題,帶你瞭解如何有效提升產品團隊效能、解決商業問題,以及最大化 Side Project 的成果,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沒經驗、跨領域轉職的菜鳥也可以)!
Thumbnail
產品需求怎麼來?產品經理能決定產品走向嗎?產品路線圖怎麼制定?這篇想整理我在不同公司的產品開發流程,也分享不同公司的產品決策方式。
Thumbnail
近期在準備產品經理的職涯訪談,剛好把一些產品思維紀錄一下,包含對於產品工作的理解、產品規劃流程、和產品經理的自我反思,這篇不代表最正確的答案,僅代表個人在產品經理道路上的思維。
Thumbnail
產品經理做每個產品決策時,都不斷會被客戶、客戶經理、產品主管詢問各種為什麼,像是為什麼這樣設計?出發點是什麼?影響是什麼?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產品問答,包含影響我哪些產品思維和框架。
Thumbnail
產品經理在企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備清晰的思維和溝通能力,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洞察力和專案管理的能力。這篇文章分享了產品經理的工作職掌以及所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真正的目標,以及可採取的行動。
在企業管理中,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ment)與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ment)這兩個角色雖然都被簡稱為「PM」,但實際上存在著相異之處與部分重疊。
作為一位產品經理(PM),了解並優化公司的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以下是五個步驟,幫助你系統性地改善流程、加速產品處理時程,提高公司的效率。
Thumbnail
擔任產品經理常常反思自己哪邊可以更好,以及要加強哪些產品思維或技能,和工程師、設計師互動時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制訂策略和規劃時有沒有遺漏什麼環節,因此這篇想記錄近期的產品反思。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品經理再往上晉升的道路是什麼?這篇是電商產品經理的自問自答,由自身來剖析成長之路,並綜合《俞軍產品方法論》的「產品經理的選拔與成長」章節,一起拆解晉升、成長、價值。
Thumbnail
在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擔任產品經理哪一種比較好?有哪些因素需要考慮?都需要對應到當下想要累積的履歷或經驗,這篇會透過五個關鍵方面來分析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異:產品主導、產品風險、產品溝通、開發團隊、薪資級距。
Thumbnail
本次專訪,怪獸科技公司和 Spotify 資深產品經理 Agnes 將與我們探討五大 PM 產品實戰問題,帶你瞭解如何有效提升產品團隊效能、解決商業問題,以及最大化 Side Project 的成果,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沒經驗、跨領域轉職的菜鳥也可以)!
Thumbnail
產品需求怎麼來?產品經理能決定產品走向嗎?產品路線圖怎麼制定?這篇想整理我在不同公司的產品開發流程,也分享不同公司的產品決策方式。
Thumbnail
近期在準備產品經理的職涯訪談,剛好把一些產品思維紀錄一下,包含對於產品工作的理解、產品規劃流程、和產品經理的自我反思,這篇不代表最正確的答案,僅代表個人在產品經理道路上的思維。
Thumbnail
產品經理做每個產品決策時,都不斷會被客戶、客戶經理、產品主管詢問各種為什麼,像是為什麼這樣設計?出發點是什麼?影響是什麼?因此這篇想記錄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產品問答,包含影響我哪些產品思維和框架。
Thumbnail
產品經理在企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具備清晰的思維和溝通能力,以及對市場需求的洞察力和專案管理的能力。這篇文章分享了產品經理的工作職掌以及所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思考,自己真正的目標,以及可採取的行動。
在企業管理中,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ment)與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ment)這兩個角色雖然都被簡稱為「PM」,但實際上存在著相異之處與部分重疊。
作為一位產品經理(PM),了解並優化公司的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關鍵。以下是五個步驟,幫助你系統性地改善流程、加速產品處理時程,提高公司的效率。
Thumbnail
擔任產品經理常常反思自己哪邊可以更好,以及要加強哪些產品思維或技能,和工程師、設計師互動時有沒有可以改善的地方,制訂策略和規劃時有沒有遺漏什麼環節,因此這篇想記錄近期的產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