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支撐系統解剖學: 椎骨(vertebra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脊椎基本構造,每個脊椎骨主要由兩部分組成:

前方椎體

椎體是脊椎的主要承重結構。從頸椎到腰椎,椎體的大小和質量會逐漸增加,以適應逐漸增加的負載。

raw-image

後方椎弓

椎弓連接到椎體,並包含以下結構:

  • 椎弓根:連接椎弓和椎體的部位。
  • 上關節突:與下位椎骨的下關節突形成關節面(小關節)。
  • 橫突和棘突:提供肌肉附著的部位。
raw-image

不同區域脊椎的特徵

雖然脊椎的基本設計相同,但不同區域的脊椎具有獨特的特徵:

頸椎

C1(寰椎)和 C2(樞椎)是非典型的頸椎:

  • C1(寰椎)的特徵是沒有椎體。
  • C2(樞椎)的特徵是C1 的椎體與 C2 產生胚胎融合,在 C2 的表面形成一個突出的柱狀結構,稱為齒突或樞椎齒(odontoid process or dens)。
  • 每個椎體的主要滋養孔位於後面的中心,並且在原位被後縱韌帶覆蓋。
raw-image

頸椎第二至七節(C2-C7)

具有鉤突(uncinate processes)。橫突上有椎動脈穿過的椎間孔(foramina transversarii)。鉤突是位於頸椎上的一種特殊結構,這些突出部分位於頸椎體上方,有助於我們進行靈活且精準的頭部和頸部運動。

主要功用包括:

  • 增加穩定性:鉤突與上方椎體的下表面形成一種鉤狀關節,稱為uncinate joints或joint of Luschka。這種結構幫助穩定頸椎,防止椎體間側向滑動。
  • 保護神經:保護從椎間孔中出來的神經根,減少神經受壓風險。
  • 促進運動:可以增加結構穩定性,但其特殊形狀也允許頸椎在保持穩定的同時進行一定範圍的運動,特別是彎曲和旋轉。
raw-image

胸椎

胸椎是構成脊椎中部的一組椎骨,主要特點是與肋骨相連接,支持胸腔並保護內部器官,如心臟和肺。胸椎的特徵和特殊解剖功能如下:

特徵

  1. 椎體(Vertebral Body):胸椎的椎體較頸椎大,但較腰椎小。其形狀略呈心形,這有助於承受來自胸部的重量。
  2. 肋骨關節面(Costal Facets):胸椎的一大特點是在椎體和椎弓的橫突上有肋骨關節面,用於與肋骨頭和肋骨結節形成關節,這種結構是胸椎獨有的。
  3. 橫突(Transverse Processes):胸椎的橫突較短,且末端有關節面,與肋骨的結節連接。
  4. 棘突(Spinous Process):向下和後傾的棘突,這使得在胸部的椎骨之間能夠有一定的重疊,這種設計有助於保護脊髓和支持背部的肌肉。

特殊解剖功能

  1. 支持和保護:胸椎的主要功能是支持上身並保護心臟、肺等胸腔內的重要器官。其椎體的結構堅固,能承受來自身體中段的壓力。
  2. 肋骨連接:胸椎與肋骨的連接為胸部提供了結構的完整性,使得肋籠能夠在呼吸時上下移動,助於呼吸過程中的肋骨擴張和收縮。
  3. 靈活性與穩定性的平衡:雖然胸椎的運動範圍不如頸椎和腰椎那麼大,但其設計允許進行必要的轉動和彎曲,同時維持足夠的穩定性,保護內部器官。
raw-image

腰椎

腰椎是人體脊椎中承受最大重量的部分,位於胸椎和脊椎之間,主要功能是支撐上半身的重量並允許複雜的運動和靈活性。

特徵

  1. 椎體(Vertebral Body):腰椎的椎體比胸椎和頸椎更大、更寬,形狀近似橢圓形,這是為了支撐更多的體重和壓力。
  2. 橫突(Transverse Processes):腰部的橫突較大且堅固,向外側擴展,提供了肌肉和韌帶固定的附著點,特別是用於脊柱的側彎和旋轉運動。
  3. 棘突(Spinous Process):椎腰的棘突短而粗,向後突出,方便肌肉和韌帶附著。
  4. 乳突(乳頭突):是腰椎上橫突的一個特殊結構,位於橫突的背側。乳突為多裂肌(multifidus muscle)的附著點,該肌肉在維持脊柱穩定和控制脊柱微小動作中起關鍵作用。

特殊解剖功能

  1. 承重與支撐:腰椎的主要功能是承受和分散來自身體上半部的重量,特別是在站立和行走時。
  2. 運動穩定性:腰椎之間的關節和椎間盤結構允許脊椎進行屈伸、側彎和旋轉運動,但其運動範圍受到椎間關節的形狀和排列的限制,確保在靈活性和穩定性之間保持平衡。
  3. 肌肉附著:腰椎的乳突和其他突起為許多重要的腰背部肌肉提供附著點,這些肌肉協助脊椎運動時維持姿勢。
raw-image

薦椎

薦椎(Sacral vertebrae)是脊椎的關鍵部分,由五個原本獨立的椎骨逐漸融合形成一個三角形的結構,稱為薦骨(Sacrum)。薦骨位於脊椎的下端,介於腰椎和尾骨之間,與髖骨相連,形成骨盆的後部。薦骨的特徵和解剖功能如下:

特徵

  1. 形狀與結構:骶骨呈倒置三角形,頂部寬而底部窄。這種獨特的形狀有助於支撐上身的重量並分散到髖關節。
  2. 椎孔(Sacral Foramina):薦骨兩側有一系列的孔洞,稱為薦椎孔,這些孔為脊神經提供出口,這些神經分支支配下肢和骨盆器官。
  3. 融合的椎骨:隨著年齡的增長,五個骶椎逐漸融合成一個整體,增強了整個結構的穩定性。有助於維持人體直立姿勢和整體機械平衡。
  4. 關節:骶骨透過薦髂關節(Sacroiliac joints)與髖骨相連,這些關節支撐重量並允許有限的運動,對於行走和站立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5. 薦管(Sacral Canal):骶椎孔內部形成通道,是脊髓的延續部分,脊髓在此結束並轉變為馬尾神經叢。
  6. 生殖、泌尿和排便功能:經由薦骨出來的神經影響骨盆區域的肌肉和器官,參與控制排尿、排便和生殖功能。
raw-image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工具不僅節省時間,也幫助你在治療的路上走得更長久更安全。這些是我每天必使用的治療神器:

資料來源: Management of comm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 文獻導航站,掌握運動醫學與心理學的知識寶藏! 我是三矯貓物理治療師 洪仰澤 在這裡,我專注於分享最新運動醫學與復健科學的研究成果,將複雜的學術文獻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知識內容,幫助你掌握運動康復與提升表現的科學基礎。同時也會不定期分享心理學相關見解,助你調整心態,實現身心平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身為新手治療師,是否對脊椎結構感到困惑?這篇文章為你而生!脊椎是靈活且多功能的整體,不只是骨頭堆疊。本文將介紹脊椎的生物力學功能,解析各區域結構,並點出頸椎與腰椎為何是症狀好發區域。擺脫死背,從功能性角度理解,掌握脊椎概念,你將能更精準評估與治療。別再害怕脊椎問題,點擊閱讀,讓它成為你的臨床助手!
肱二頭肌肌腱炎最常見的原因是繼發於肩袖損傷(如撞擊或撕裂)。換句話說,當肩袖出現問題時,肱二頭肌也容易受到影響。本篇文章將簡短介紹肱二頭肌肌腱炎問題,以及治療邏輯,給你快速了解遇到這個問題時該怎麼應對評估以及治療。
本篇文章將示範肩關節鬆動術手法,此鬆動術主要目的是在於放鬆緊繃的關節囊,必須在確定評估發現關節囊緊繃的前提下進行,否則容易產生額外傷害。這項技術尤其對於慢性期的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冰凍肩)有很好的效果。
本篇主要講解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冰凍肩)的成因解析 (Etiology)、解剖與功能、評估指南(包括: 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問診核心問題)。幫助新手治療師面對問題時快速上手評估流程。
本文主要講解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冰凍肩)的急性期與慢性期治療邏輯、病人衛教,以及詳細解說肩關節囊鬆動術技術展示。
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之一,其活動範圍廣泛,但同時也相對不穩定。為了確保肩關節在各種動作下的穩定性和協調性,旋轉肌袖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旋轉肌袖並非單一肌腱,而是由四條肌腱融合而成的複合結構,它們共同環繞並覆蓋肱骨頭,就像一個袖套般緊密地保護著肩關節。
身為新手治療師,是否對脊椎結構感到困惑?這篇文章為你而生!脊椎是靈活且多功能的整體,不只是骨頭堆疊。本文將介紹脊椎的生物力學功能,解析各區域結構,並點出頸椎與腰椎為何是症狀好發區域。擺脫死背,從功能性角度理解,掌握脊椎概念,你將能更精準評估與治療。別再害怕脊椎問題,點擊閱讀,讓它成為你的臨床助手!
肱二頭肌肌腱炎最常見的原因是繼發於肩袖損傷(如撞擊或撕裂)。換句話說,當肩袖出現問題時,肱二頭肌也容易受到影響。本篇文章將簡短介紹肱二頭肌肌腱炎問題,以及治療邏輯,給你快速了解遇到這個問題時該怎麼應對評估以及治療。
本篇文章將示範肩關節鬆動術手法,此鬆動術主要目的是在於放鬆緊繃的關節囊,必須在確定評估發現關節囊緊繃的前提下進行,否則容易產生額外傷害。這項技術尤其對於慢性期的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冰凍肩)有很好的效果。
本篇主要講解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冰凍肩)的成因解析 (Etiology)、解剖與功能、評估指南(包括: 病史詢問、身體檢查、問診核心問題)。幫助新手治療師面對問題時快速上手評估流程。
本文主要講解沾黏性肩關節囊炎(冰凍肩)的急性期與慢性期治療邏輯、病人衛教,以及詳細解說肩關節囊鬆動術技術展示。
肩關節是人體最靈活的關節之一,其活動範圍廣泛,但同時也相對不穩定。為了確保肩關節在各種動作下的穩定性和協調性,旋轉肌袖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旋轉肌袖並非單一肌腱,而是由四條肌腱融合而成的複合結構,它們共同環繞並覆蓋肱骨頭,就像一個袖套般緊密地保護著肩關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們講脊椎骨的正直放鬆,就是你感覺到從頭頂的頂骨到尾椎骨的骨頭,就像堆積木一樣,一個個這樣堆起來,感覺這個力量從上到下整個貫穿下來。 所以脊椎骨不需要用力挺直,等於說是挺到最高,然後稍微含胸,這個時候身體不要往前傾,往前的話這個力量就沒有辦法貫穿了,沒有貫穿的時候,腰部就會出力,這樣你就很難入定。
持續出現腰背酸痛、呼吸不暢等症狀?可能是脊柱側彎的徵兆! 脊柱側彎(Scoliosis)是一種常見的脊椎變形疾病。它主要發生在胸椎或腰椎,有時兩者同時受影響。從站立平視的位置觀察,患者的脊椎可能會呈現C形(單側)或S形(雙側)的彎曲變形。這種變形不僅會影響外觀,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因為脊
持續出現腰背酸痛、呼吸不暢等症狀?可能是脊柱側彎的徵兆! 脊柱側彎(Scoliosis)是一種常見的脊椎變形疾病。它主要發生在胸椎或腰椎,有時兩者同時受影響。從站立平視的位置觀察,患者的脊椎可能會呈現C形(單側)或S形(雙側)的彎曲變形。這種變形不僅會影響外觀,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因為脊
如果你持續感到腰背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這可能是脊柱側彎(Scoliosis)的徵兆。脊柱側彎是一種脊椎變形的疾病,常見於胸椎或腰椎,或者同時出現在這兩個部位。從站立的平視位置觀察,患者的脊椎可能呈現C形(單側)或S形(雙側)的彎曲變形。這不僅影響外觀,還會對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影響。 脊柱是人體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腰椎滑脫症 脊椎滑脫 ( spondylolisthesis ) 就是脊椎椎體往前、往後或向側面移位
什麼是椎間盤突出?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 椎間盤是人體的脊椎在每節脊椎骨之間的一種圓盤狀軟骨組織。椎間盤使脊椎具有部分活動的能力,幫助維持整條脊椎的穩定度,為脊椎骨之間吸收震盪。 椎間盤突出是脊椎上的椎間盤在受到壓力或損傷時,其中的軟組織(稱為髓核)突出或脫出到周圍的組織中。椎間盤突出可能會導
Thumbnail
凡運動中的經筋力線矯正,講究骨對位後對肌體的放鬆與肌體張力的平衡,這一說法我們稱其為「骨正則筋柔,筋柔則氣順」,氣順指的是當肌體放鬆後氣息可通順至身體遠端,讓身體形成串聯性,氣順也同時讓身體四肢與軀幹,體表與臟腑,骨骼與經筋形成振動連接,這種連接可以讓身體實現深度的自我調節自癒。
Thumbnail
到了年紀較大的時候,發現怎麼身體到處卡來卡去的,是不是又發生問題了。卡住歸卡住,但不同部位卡的方向也就不一樣,究竟個椎體是怎麼作用的。本篇的主題就是...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我們講脊椎骨的正直放鬆,就是你感覺到從頭頂的頂骨到尾椎骨的骨頭,就像堆積木一樣,一個個這樣堆起來,感覺這個力量從上到下整個貫穿下來。 所以脊椎骨不需要用力挺直,等於說是挺到最高,然後稍微含胸,這個時候身體不要往前傾,往前的話這個力量就沒有辦法貫穿了,沒有貫穿的時候,腰部就會出力,這樣你就很難入定。
持續出現腰背酸痛、呼吸不暢等症狀?可能是脊柱側彎的徵兆! 脊柱側彎(Scoliosis)是一種常見的脊椎變形疾病。它主要發生在胸椎或腰椎,有時兩者同時受影響。從站立平視的位置觀察,患者的脊椎可能會呈現C形(單側)或S形(雙側)的彎曲變形。這種變形不僅會影響外觀,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因為脊
持續出現腰背酸痛、呼吸不暢等症狀?可能是脊柱側彎的徵兆! 脊柱側彎(Scoliosis)是一種常見的脊椎變形疾病。它主要發生在胸椎或腰椎,有時兩者同時受影響。從站立平視的位置觀察,患者的脊椎可能會呈現C形(單側)或S形(雙側)的彎曲變形。這種變形不僅會影響外觀,還可能導致一系列健康問題,因為脊
如果你持續感到腰背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這可能是脊柱側彎(Scoliosis)的徵兆。脊柱側彎是一種脊椎變形的疾病,常見於胸椎或腰椎,或者同時出現在這兩個部位。從站立的平視位置觀察,患者的脊椎可能呈現C形(單側)或S形(雙側)的彎曲變形。這不僅影響外觀,還會對健康造成多方面的影響。 脊柱是人體
Thumbnail
脊椎側彎能否重訓一直是大家擔心的,拜現今科學所賜,對於重訓的相關研究越來越多,讓我們一起了解「脊椎側彎」,並與它好好共存吧!
Thumbnail
腰椎滑脫症 脊椎滑脫 ( spondylolisthesis ) 就是脊椎椎體往前、往後或向側面移位
什麼是椎間盤突出?造成椎間盤突出的原因 椎間盤是人體的脊椎在每節脊椎骨之間的一種圓盤狀軟骨組織。椎間盤使脊椎具有部分活動的能力,幫助維持整條脊椎的穩定度,為脊椎骨之間吸收震盪。 椎間盤突出是脊椎上的椎間盤在受到壓力或損傷時,其中的軟組織(稱為髓核)突出或脫出到周圍的組織中。椎間盤突出可能會導
Thumbnail
凡運動中的經筋力線矯正,講究骨對位後對肌體的放鬆與肌體張力的平衡,這一說法我們稱其為「骨正則筋柔,筋柔則氣順」,氣順指的是當肌體放鬆後氣息可通順至身體遠端,讓身體形成串聯性,氣順也同時讓身體四肢與軀幹,體表與臟腑,骨骼與經筋形成振動連接,這種連接可以讓身體實現深度的自我調節自癒。
Thumbnail
到了年紀較大的時候,發現怎麼身體到處卡來卡去的,是不是又發生問題了。卡住歸卡住,但不同部位卡的方向也就不一樣,究竟個椎體是怎麼作用的。本篇的主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