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遊戲》與以「蛻變」為名的侵入式傷害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致命遊戲》與以「蛻變」為名的侵入式傷害〉2025-02-10

 

  幾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的《致命遊戲》,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富豪參與了一場大規模的、放在真實世界裡的體驗遊戲,並在這個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缺陷,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在當時我已經看過多數大衛芬奇電影的前題下,我覺得這部片處理得比較平庸。雖然看起來好像峰迴路轉,但由於那個「主角就是在參與一場遊戲」的框架從一開始就太清楚地放在觀眾面前。既然過程中的所有跌宕起伏最終都能被「一場遊戲」的說詞解釋掉,那就沒有什麼真正的刺激了。而在「主角透過遊戲得到轉變」的方面,也有些過於老生常談,沒能真的讓我得到什麼觸動。

 

  但對我來說,這部電影雖然最後給出一個看似圓滿的結局,但其實細想卻是非常可怕的。因為雖然財產丟失和親人死亡這些事情最後都被證實是一場戲,但在另一方面,由於「娛樂公司」已經完全掌握主角全面的資料、人格側寫、乃至於最私密的一面,他們依然隨時能夠做到一切傷害主角的事情。

 

  同時,在遊戲過程中自己受到的攻擊、感受到的壓力和痛苦也都是真實的,甚至連在極端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弟弟、當下感受到的愧疚與不可挽回感,也都是難以抹滅的真實經歷。那裡始終會存在著某些恐懼與陰影,絕不是最後的擁抱和歡呼就能一筆勾銷。

 

 

  這幾天因為錫蘭那部關於「心靈成長課程」的揭露與批判影片,我看了不少影片和資料。在這個過程中,我多次想起這部1997年的電影。因為雖然細節不同,但兩者其實有一些非常相像的邏輯。譬如說,在電影裡,這是一場神祕且昂貴的「體驗」,由主角的弟弟--一名曾經參加過體驗的親人將它推薦給主角。

 

  然後,當主角試圖去向參加過的人打探消息時,他們只是不斷重複說過程很美妙、需要自己去體驗,而不願意透露具體會發生什麼。當主角抱著好奇的心情去到娛樂公司時,公司會對他做一系列的人格側寫與調查,其中也包含挖掘參與者的私密往事、心理陰影。

 

  而體驗開始之後,在「遊戲」的包裝之下,他們會用一切違反道德的方式讓你體驗到恐怖與痛苦,用你的童年陰影、害怕的事情反覆傷害並操弄你,把你丟入地獄,讓一切你所能接收到的訊息都是他們希望你接收到的。

 

  最後,當你認定一切都是自己的過錯、是自己親手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悲劇時,參與這項恐怖計畫的所有人會張開雙手擁抱你,給當下無比脆弱的你所需要的救贖,讓你從壓力釋放中得到解脫的快感,相信自己已蛻變為一個全然不同的、新造的人。

 

 

  就像錫蘭在影片裡反覆提到的觀念,他並不否認或反對也許有人真的能從這種課程或活動裡得到成長,但問題在於,這一切都建立在「不知情同意」的前提之下。如果一個人在事前知道自己將要被痛斥、被傷害、被強迫做那些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被迫用激烈的方式將最私密的痛苦揭露在所有人面前時,多數人根本不會願意去參加。在這個意義上,這件事情就是不道德的,且對人的心理健康上有著巨大的風險。

 

  而不只是「三階段」課程、電影中的遊戲,一些像是學生營隊、企業培訓、或其他不知名的「課程」,很多也會不同程度地使用類似的手法,讓你在一個隔絕的、非日常的環境之中,因為「已經參加了」、「本來就是來體驗的」,所以將對自己的控制權拱手讓給了這些想要主導你的人。在登門檻效應之下,這些事情會一點一點地愈來愈過火,到最後,你會做出一些自己平時絕對不可能答應的事,甚至讓這些思想與行為溢出到活動結束後的生活。

 

  當然,許多參雜著部份相關手法的活動不至於做到這麼極端,我們確實也可以假設這些有著相似特質的活動中,其中部分設計者是基於一個良善或中性的目的去規劃的。然而,就算是那樣,這些手段依然完全不應該被允許,因為他們將事前不知情的人丟到一個被強迫或半強迫的處境,無視人的基本尊嚴與對自己的主控權。更遑論這些收費高昂,且在「三階段」規劃中就把人拉人強硬地設計進去的「課程」,他們從根本上就是要控制你,將你的一切可能價值榨取乾淨。

 

  而且,千萬不能忘記的是,這些人掌握了你最私密、最不堪回首的事情。他們隨時準備好把你過去對他們無條件信任時說出的話,轉過來變成對付你最有效的武器。這使得這一切尤為致命。在公權力去積極介入處理之前,我們需要更加提高警覺,且隨時關心身邊可能接觸這些團體或活動的人。健康且穩定的社會連結,是抵擋這類操控與剝削最有效的手段。





延伸閱讀:

〈恐怖情人的浪漫化:作為極致案例的《星際過客》〉

〈《逃出絕命鎮》:逃得出小鎮,逃不出整個社會〉

〈《社群網戰》:為了加入心目中的「酷酷集團」,你願意做什麼?〉

〈資本時代的媒體陰暗面:《獨家腥聞》的黑色美國夢〉

〈《不!》觀影筆記(一):奇觀/影像的虛假與真實〉

avatar-img
88會員
77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讓人不經想到VR的早期推廣者杰倫.拉尼爾之所以不再繼續擔任好萊塢反烏托邦科幻片的顧問的理由,因為他發現,當自己為了警告人們即將發生的事情而在電影中設計出來的可怕技術,被程式設計師看到之後,他們的回應卻是「這太酷了,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要一個人在短時間內揮霍數萬美元而不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放縱警報」是非常困難的。那些財富逐漸累積(而非繼承)而來的人肯定知道這種奢侈的消費行為將為自己帶來怎樣的麻煩。然而,這些人卻有可能在錯誤的投資裡面一下子失去大量的財富。因為當他們做出那個會讓自己失去錢財的行為時,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在「花錢」。
  眾所周知,社會對立愈嚴重,極右派就能得到愈多的支持。帕魯丹開始在瑞典每一處伊斯蘭移民較多的地區展開焚燒《古蘭經》的巡迴表演。不出意外地,每一次都引發大規模的抗議乃至於暴力衝突。信仰被羞辱的激憤穆斯林移民因此被貼上了更多暴力犯罪的標籤,讓衝突的雪球愈滾愈大。
  但具體看這個例子的話,它看起來像是在相同框架中的爭論,譬如說那個問題可以是「孫悟空武力高強,強盜其實傷不了他。將對方打死是否不合比例?」;又或者對孫悟空來說,他是在保護其他可能被傷害的人、行使正義,並不是隨意殺生。題目並未呈現出兩人無法聚焦在相同框架,而更像是兩人在一個倫理學問題上有不同的立場。
  而之所以我們會那麼常盯著手機,不是因為手機提供了多棒的內容,而是因為,它就是如此地便利。我們可以隨時把它從口袋裡拿出來,而不像電腦的時代,我們首先必須為自己空出一段時間,在電腦前握著滑鼠正襟危坐。而手機不同,無論是走在街上還是癱在沙發,它成為我們生活中過於緊密的一部分,方便過了頭。
  去相信「沒那麼嚴重」是符合人性的,試想如果中國對台灣的威脅真的是「萬惡民進黨」在販賣亡國感所做的造謠該有多好、如果川普對民主的威脅只是美國左派的幻想該有多好、如果俄羅斯根本沒有侵略烏克蘭、如果以色列與加薩的衝突不是停火而是從來沒發生該有多好。
  這讓人不經想到VR的早期推廣者杰倫.拉尼爾之所以不再繼續擔任好萊塢反烏托邦科幻片的顧問的理由,因為他發現,當自己為了警告人們即將發生的事情而在電影中設計出來的可怕技術,被程式設計師看到之後,他們的回應卻是「這太酷了,我們如何做到這一點?」
  要一個人在短時間內揮霍數萬美元而不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放縱警報」是非常困難的。那些財富逐漸累積(而非繼承)而來的人肯定知道這種奢侈的消費行為將為自己帶來怎樣的麻煩。然而,這些人卻有可能在錯誤的投資裡面一下子失去大量的財富。因為當他們做出那個會讓自己失去錢財的行為時,他們並不認為自己在「花錢」。
  眾所周知,社會對立愈嚴重,極右派就能得到愈多的支持。帕魯丹開始在瑞典每一處伊斯蘭移民較多的地區展開焚燒《古蘭經》的巡迴表演。不出意外地,每一次都引發大規模的抗議乃至於暴力衝突。信仰被羞辱的激憤穆斯林移民因此被貼上了更多暴力犯罪的標籤,讓衝突的雪球愈滾愈大。
  但具體看這個例子的話,它看起來像是在相同框架中的爭論,譬如說那個問題可以是「孫悟空武力高強,強盜其實傷不了他。將對方打死是否不合比例?」;又或者對孫悟空來說,他是在保護其他可能被傷害的人、行使正義,並不是隨意殺生。題目並未呈現出兩人無法聚焦在相同框架,而更像是兩人在一個倫理學問題上有不同的立場。
  而之所以我們會那麼常盯著手機,不是因為手機提供了多棒的內容,而是因為,它就是如此地便利。我們可以隨時把它從口袋裡拿出來,而不像電腦的時代,我們首先必須為自己空出一段時間,在電腦前握著滑鼠正襟危坐。而手機不同,無論是走在街上還是癱在沙發,它成為我們生活中過於緊密的一部分,方便過了頭。
  去相信「沒那麼嚴重」是符合人性的,試想如果中國對台灣的威脅真的是「萬惡民進黨」在販賣亡國感所做的造謠該有多好、如果川普對民主的威脅只是美國左派的幻想該有多好、如果俄羅斯根本沒有侵略烏克蘭、如果以色列與加薩的衝突不是停火而是從來沒發生該有多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遊戲是自願去克服非必要的障礙」,伯爾納德.舒茲的定義深得我心。這說明了我們在許多遊戲上面堅持不看攻略的行為,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能夠透過課金過關」不是一個好的遊戲設計。因為如果我們看了攻略或課金,我們會失去那個「憑自己的力量」克服障礙的機會,相當於自己斷送了自己原來可以獲得的樂趣。
Thumbnail
遊戲產業似乎從很久以前,各種玩法的類型都已經確立了下來。現在新出品的遊戲,更像是已有玩法機制的排列組合、重新包裝。比起遊戲本身,遊戲公司更願意把創意放在有明確衡量標準的部分,如:劇情、音樂、特效…等。久而久之,人們對遊戲的評價越來越取決於美術、故事等決定表現力的指標...
Thumbnail
有趣的事件發生了, 有趣嗎? 還是不有趣? 請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2024_B5 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 首次看到書封與簡介真的吸引了我的眼球,直接告訴你遊戲對人的「掌控」。書中介紹了許多案例,並舉出相關研究結果佐證,愈讀愈讓我對「遊戲」一詞不寒而慄,特別是在教育現場。 |你真的在玩遊戲嗎? 因應玩家的喜好,遊戲的種類也愈來愈多元。從小時候就喜歡格
Thumbnail
新型態的沉浸式劇場遊戲, 幾乎頂標存在的密室遊戲
Thumbnail
「當NPC變成有自我意識的偽玩家。」光是這樣的設定,就足以想見應該會有許多bug,但出乎意料,《脫稿玩家》卻以各種設定,最大程度上合理化了那些危機。在這部以現實場景呈現虛擬空間的作品中,如何將存在於遊戲中的橋段,轉化成真實人類的感受,絕對是一大看點,但在各種諷刺與黑色幽默外,甚至還有餘力去探討一些更
Thumbnail
《一級玩家》由傳奇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執導,這部電影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虛擬世界「綠洲」。這個世界不僅是視覺上的盛宴,更是情感上的深刻探索。影片巧妙地描繪了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探討了人類在這兩個世界中尋找認同和目的的過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小資女,一日之始在於起床。 每天早上起床,最先面對的就是被陽光曝曬的空間場景。 如何用既懶散又不失優雅的姿態完美的伸個懶腰後踮腳下床,著實是門學問。 重點不在於自己那一席披頭散髮,也不是因為打呵欠而扭曲的容顏。 而是在於陽光滲進空間的角度與濃度。 不能太多,直接曝曬像吸血鬼一樣花容
  「遊戲是自願去克服非必要的障礙」,伯爾納德.舒茲的定義深得我心。這說明了我們在許多遊戲上面堅持不看攻略的行為,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能夠透過課金過關」不是一個好的遊戲設計。因為如果我們看了攻略或課金,我們會失去那個「憑自己的力量」克服障礙的機會,相當於自己斷送了自己原來可以獲得的樂趣。
Thumbnail
遊戲產業似乎從很久以前,各種玩法的類型都已經確立了下來。現在新出品的遊戲,更像是已有玩法機制的排列組合、重新包裝。比起遊戲本身,遊戲公司更願意把創意放在有明確衡量標準的部分,如:劇情、音樂、特效…等。久而久之,人們對遊戲的評價越來越取決於美術、故事等決定表現力的指標...
Thumbnail
有趣的事件發生了, 有趣嗎? 還是不有趣? 請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2024_B5 你玩遊戲?還是遊戲玩你? 首次看到書封與簡介真的吸引了我的眼球,直接告訴你遊戲對人的「掌控」。書中介紹了許多案例,並舉出相關研究結果佐證,愈讀愈讓我對「遊戲」一詞不寒而慄,特別是在教育現場。 |你真的在玩遊戲嗎? 因應玩家的喜好,遊戲的種類也愈來愈多元。從小時候就喜歡格
Thumbnail
新型態的沉浸式劇場遊戲, 幾乎頂標存在的密室遊戲
Thumbnail
「當NPC變成有自我意識的偽玩家。」光是這樣的設定,就足以想見應該會有許多bug,但出乎意料,《脫稿玩家》卻以各種設定,最大程度上合理化了那些危機。在這部以現實場景呈現虛擬空間的作品中,如何將存在於遊戲中的橋段,轉化成真實人類的感受,絕對是一大看點,但在各種諷刺與黑色幽默外,甚至還有餘力去探討一些更
Thumbnail
《一級玩家》由傳奇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執導,這部電影將觀眾帶入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虛擬世界「綠洲」。這個世界不僅是視覺上的盛宴,更是情感上的深刻探索。影片巧妙地描繪了現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探討了人類在這兩個世界中尋找認同和目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