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想要每天寫嗎?」/沒有人要求你每天寫作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我真的想要每天寫嗎?」/沒有人要求你每天寫作〉2025-03-07

 

  每天寫文章這件事進入第三年,就像吃飯睡覺一樣,它已經一定程度上被我當作一件「既定事項」。在排定每天要做什麼事情時,心中預留一至兩個小時。即便再累、事情再多、或者出遠門,就是「必須」坐在電腦前,在十二點前把這件事情完成。沒有「放假」,因為這是「自己的事」。

 

  但就像跑馬拉松一樣,無論你再怎麼習慣,它都不會變得「輕鬆」。該流失的體力依然會流失、雙腿與其他身體部位依然會痠痛。無論再怎麼習慣,需要絞盡腦汁的事情就是需要絞盡腦汁。

 

  透過練習,人可以更加順利地進入寫作的狀態,也可能可以更容易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辨識為寫作題材。但就像一個技藝精湛的雕刻師,他可以把原木雕成栩栩如生的佛,但時間、專注,每一次都不能少。

 

  雖然不是非常頻繁,但我不時會重新問自己「我真的想要每天寫嗎?」,到目前為止,答案通常是「應該是」。因為對我來說保持寫作、保持思考與對事物的關心,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但多睡兩個小時、並且不必煩惱「要寫什麼」,同樣令人嚮往。

 

 

  說起來,能夠經常去煩惱「沒有人要求你做的事」,似乎是一件相當奢侈的事情。雖然每天寫作會固定地將我的時間消耗掉,但過程中的這些思考,凸顯出了一種自由。我可以寫今天看到的新聞、最近閱讀的書或影視作品、關心的社會議題、或僅僅是當前正在思考的--僅關於自己或某種抽象的「人」的事。

 

  沒有「流量壓力」要求我把故事說得聳動、也不需要追著名人、追著社群熱門話題。同時,也不是為了完成一部論文或長篇小說,說到一個段落就可以休息,如果還有什麼沒說完的,想繼續的時候也能繼續。

 

  而且幸運的是,如此任性的、發散的書寫還是可以被看到,並且被鼓勵。不時可以聽見有人告訴我,他和我有類似的想法、類似的觀點或類似的興趣。偶爾也會有人指出內容錯誤或片面的部分,讓我有機會修正偏見。

 

  雖然這裡只是數位的廣場,但透過一篇又一篇的文字,我們會一層又一層地積累出形象。在廣場上的閒談,又會以不同的方式,回過頭來改變我們線下的、直接以肉身面對的日常。

 

 

  文字被擺放完畢之後,用來記錄的紙張被隨手摺成紙飛機投出去。雖然跟真正的飛機相比飛不了多遠--或者根本稱不上是有在飛,但周遭有些人會看見,會覺得有趣,會覺得「要不我也來試試」。對我來說,這就已經是意義。




延伸閱讀:

〈每天寫作六百多天之後〉

〈寫作與自我檢證的練習〉

〈從體驗出發,談寫作的三個部分〉

〈關於自己的寫作關於自己的寫作〉

〈創作者的靈感生活:問題意識、體驗與原創〉

〈寫作對重複與探索的要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11會員
1.0K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把AI整併進工作流」聽起來好像很高深,但以個人工作者來說,最核心的那步僅僅是再簡單不過的「把隻言片語打進ChatGPT的對話框」。無論你說得清楚或模糊、AI會給出怎麼的回應,這個行為都已經充滿價值。因為,它首先是一種特別出色的「內在語言外部化」方法。
2025/04/29
  「把AI整併進工作流」聽起來好像很高深,但以個人工作者來說,最核心的那步僅僅是再簡單不過的「把隻言片語打進ChatGPT的對話框」。無論你說得清楚或模糊、AI會給出怎麼的回應,這個行為都已經充滿價值。因為,它首先是一種特別出色的「內在語言外部化」方法。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7
  某種一神論般的浪漫腳本教育人將「愛」理解為一種獨佔的、極度排他的狂喜狀態。但那背後的代價或許是一步步斷絕掉你與其他關係的連結,由於只被允許從對方那裡得到滿足,在現實的無奈與身體性的疲憊之中,人終究必須失望、墜入自我懷疑、相互猜忌與存在主義式的無力悲哀。
2025/04/27
  某種一神論般的浪漫腳本教育人將「愛」理解為一種獨佔的、極度排他的狂喜狀態。但那背後的代價或許是一步步斷絕掉你與其他關係的連結,由於只被允許從對方那裡得到滿足,在現實的無奈與身體性的疲憊之中,人終究必須失望、墜入自我懷疑、相互猜忌與存在主義式的無力悲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這幾天忙,一直沒空上來寫點什麼。 來到這個平台開始寫文章時,我就告訴自己,要在這裡學習寫作習慣、檢視自己的習慣,因為環境之故,也只有有上班的日子能夠上來寫文,而工作若是忙起來,又不受控制,所以要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儘可能依照原本的規劃,有上班的日子就儘量上來練習寫文及記錄自己的自我檢視。 這幾天裡
Thumbnail
每天要持續一件事情真的很難,就算只是甩乾牙刷或鞋子歸位,這類不太影響主線任務的小事,學會另個人的習慣卻如此簡單。
Thumbnail
每天要持續一件事情真的很難,就算只是甩乾牙刷或鞋子歸位,這類不太影響主線任務的小事,學會另個人的習慣卻如此簡單。
Thumbnail
周一的時候,忙得很晚,又想寫文,藉著「堅持」的議題發了篇文。 今日已是周三,下班後久違的慢跑,不知是前晚太晚就寢或工作繁忙,現在拖著疲憊的身軀,心想著,今日還是得湊湊數寫篇文章。 那麼,就來寫寫我個人關於慢跑的想法吧!
Thumbnail
周一的時候,忙得很晚,又想寫文,藉著「堅持」的議題發了篇文。 今日已是周三,下班後久違的慢跑,不知是前晚太晚就寢或工作繁忙,現在拖著疲憊的身軀,心想著,今日還是得湊湊數寫篇文章。 那麼,就來寫寫我個人關於慢跑的想法吧!
Thumbnail
有過好一陣奔波的日子,南北跑成為日常,調節步驟和氣候的階段也時常感到不適,完成幾件事又再清單上多謄上幾格。或許是開始體會到,一踏出哪邊的大門以後,就是得不回頭的一路向前,每個人都如此,如此被推波向前,去到更遠的地方好忘記原來不是自願來到這裡。
Thumbnail
有過好一陣奔波的日子,南北跑成為日常,調節步驟和氣候的階段也時常感到不適,完成幾件事又再清單上多謄上幾格。或許是開始體會到,一踏出哪邊的大門以後,就是得不回頭的一路向前,每個人都如此,如此被推波向前,去到更遠的地方好忘記原來不是自願來到這裡。
Thumbnail
又到了一個星期的第一天(本文首次發佈為星期日),又是一個提示着我要發佈文章的一日。平常我都會有很多想法,只怕急於發表而思考得不夠客觀又有盲點,所以遲遲沒有動手。今次的文章是分享我的個人做法,希望表達出來夠公平不會帶有太多說教意味。討論一下為什麼我每次只做一件事。
Thumbnail
又到了一個星期的第一天(本文首次發佈為星期日),又是一個提示着我要發佈文章的一日。平常我都會有很多想法,只怕急於發表而思考得不夠客觀又有盲點,所以遲遲沒有動手。今次的文章是分享我的個人做法,希望表達出來夠公平不會帶有太多說教意味。討論一下為什麼我每次只做一件事。
Thumbnail
今天是連續第60日的日更,明起暫停,調整發文方式。 原先在日常的運轉中,一直想盡各種方式要維持日更的原因是:深知自己一旦停下來或者幫自己放水之後,就很難再維持或者重新進入到一個有紀律的輸出狀態。 甚至,在遇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整天不在家裡時,還會預設排程,維持每日發文。 不過,如果以第一性原理回頭
Thumbnail
今天是連續第60日的日更,明起暫停,調整發文方式。 原先在日常的運轉中,一直想盡各種方式要維持日更的原因是:深知自己一旦停下來或者幫自己放水之後,就很難再維持或者重新進入到一個有紀律的輸出狀態。 甚至,在遇到周末或者節假日整天不在家裡時,還會預設排程,維持每日發文。 不過,如果以第一性原理回頭
Thumbnail
每天想著要發文,有時候光是想著要寫什麼,就很傷腦筋。特別是在那些剛好沒有「前幾天多寫了一些東西」而留存下來、可以快速修改之後使用的備用文字。然而這樣的日子,大約是目前日常的八成以上,更不要說,再加上可能某些日子因為下班後還有行程而晚歸,使得可以寫字的時間更短更短了。比如此時此刻。 不過,這麼似乎也
Thumbnail
每天想著要發文,有時候光是想著要寫什麼,就很傷腦筋。特別是在那些剛好沒有「前幾天多寫了一些東西」而留存下來、可以快速修改之後使用的備用文字。然而這樣的日子,大約是目前日常的八成以上,更不要說,再加上可能某些日子因為下班後還有行程而晚歸,使得可以寫字的時間更短更短了。比如此時此刻。 不過,這麼似乎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