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模式」不是命運:如何從無力感中找回掌控權?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糾結迷惘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引言:為什麼我總是這樣?


佳雯坐在電腦前,盯著空白的報告頁面,內心掙扎得厲害。

她明知道截止日期快到了,卻還是不想開始,甚至默默祈禱:「要是今天剛好有突發狀況,我就能理直氣壯地延期了。」她不是沒試過改變,每次下定決心要提前動工,結果還是拖到最後一刻才熬夜趕工。

為什麼我總是這樣?」她懊惱地想,卻又找不到答案。

這種「想改變,卻總是回到原點」的無力感,你一定也曾經歷過——

  • 決定從明天開始早起,結果還是賴床。
  • 告訴自己要冷靜面對批評,結果話還是脫口而出。
  • 想變得更主動,但開口之前,又縮了回去。


這不是你的錯,這是「慣性模式」在發揮影響力。它讓我們一次次回到熟悉的行為模式,哪怕這些行為已經對我們不利,卻仍舊難以擺脫。

但好消息是,「慣性模式」不是命運,而是一種可以被改變的運作方式。如果你總覺得自己被困住,覺得無力、挫敗,這篇文章將幫助你理解「慣性模式」的運作,拆解它的結構,並透過小小的行動,重新找回掌控權。

raw-image

第一步:理解你的「慣性模式」,它不是你的敵人


每當我們想改變時,內心常常出現這樣的聲音:

  • 「你就是這樣的人,改不了的。」
  • 「試過那麼多次,每次都失敗,這次也不會例外。」
  • 「這樣比較輕鬆,何必逼自己?」


這些聲音讓我們懷疑自己,甚至開始放棄改變。但事實上,這不是你的弱點,而是你的大腦在試圖保護你。


「慣性模式」的形成,通常來自於過去的經驗。當某種行為或反應曾幫助我們避開困難或壓力,大腦就會記住這個模式,並在類似情境下自動啟動。

舉個例子,佳雯的拖延習慣,並不是因為她「懶」,而是她的潛意識認為:「如果我現在開始做,一旦做得不夠好,就會被批評。不如先拖著,至少短時間內不用面對壓力。」

這是她的大腦為了減少焦慮而建立的「慣性模式」。雖然短期內讓她感到安心,卻讓她在長期陷入低效率與自責的循環。

所以,改變的第一步,不是責怪自己,而是理解這種模式是如何運作的。

📌 行動練習:

當你發現自己又「重蹈覆轍」時,試著對自己說:
👉 「這只是我的慣性模式在啟動,過去它可能幫助過我,但現在,我想試試看新的方法。」

這句話不會讓你立刻改變,但它能幫助你先放下自責,接納自己當下的狀態,並為轉變打開可能性。


第二步:拆解「慣性回路」,找出你的自動反應


「慣性模式」並不是單一的習慣,而是一條完整的「觸發—行動—結果」的回路。

📍 舉個例子:佳雯每次一被主管要求修改報告,就會立刻防禦:「我已經做得很完整了!」她的模式運作如下:

  • 觸發點:主管提出建議。
  • 自動反應:立刻辯解,不願接受修改。
  • 短期結果:她暫時不用面對「自己做得不夠好」的焦慮。
  • 長期影響:主管認為她難以溝通,開始減少給她的機會。

這些反應往往不是「理性選擇」,而是大腦自動執行的模式

📌 行動練習:

當你發現自己又陷入某個慣性模式時,試著問自己:

1️⃣ 「剛剛是什麼讓我啟動這個行為?」(觸發點)

2️⃣ 「我的第一反應是什麼?」(自動行為)

3️⃣ 「這個行為真的對我有幫助嗎?」(結果)

當你開始拆解這條回路,你就能慢慢找出不同的應對方式,為自己創造新的選擇。


第三步:不要試圖大改變,而是從「微調」開始


當我們想改變時,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一次想改太多」。

  • 想擺脫拖延 → 立志每天五點起床、寫晨間日記、列滿滿的計畫表。
  • 想變得更主動 → 突然逼自己參加所有社交活動,結果社交倦怠。
  • 想提升行動力 → 一口氣安排太多任務,最後全部半途而廢。

這樣的改變,通常撐不過三天,因為它們太大、太難維持

真正有效的方式,是「刻意微調」——從一個小小的改變開始,讓大腦慢慢適應新的模式。

📌 行動練習:

🔹 如果你習慣拖延,就先設定「只花五分鐘開始做」,不要求完成,只要開始。

🔹 如果你害怕被批評,就先試著在對話中「多問一個問題」,而不是立刻反駁。

🔹 如果你習慣壓抑自己,就先試著「每天說出自己的一個想法」,即使是小事。


這些小改變,能讓你的大腦開始適應「不同的選擇」,當它變得熟悉,下一步就會變得更自然。


結語:你的選擇,比你想的還多


佳雯開始改變的第一步,不是逼自己「馬上變得積極」,而是先意識到:「拖延不是因為懶,而是因為害怕。」

她開始練習,每次想拖延時,先做五分鐘。這五分鐘,讓她發現:「原來開始沒有想像中那麼難。」

當你願意多看一眼自己的「慣性模式」,你就已經在改變的路上了。

  • 「慣性模式」不是命運,而是曾經保護你的機制。
  • 它不是無法改變的,而是需要時間、覺察與一點點行動的累積。


所以,當你又想對自己說「算了吧,我就是這樣」的時候,試著換一句話——

「或許,我可以試著做一點點不一樣的選擇。」

這個小小的念頭,就是你走出「慣性模式」,找回真正行動自由的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80會員
343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刻意微挑戰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當你說「我不知道我的卡點」,不代表你不努力、不認真,而是你還沒找到能安心說出混亂的空間。你不是沒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說不清楚。這不是無能,而是正在理解自己的過程。卡住沒關係,重要的是你願意停下來,慢慢看清楚,慢慢走出去。
Thumbnail
2025/04/23
當你說「我不知道我的卡點」,不代表你不努力、不認真,而是你還沒找到能安心說出混亂的空間。你不是沒想法,而是想法太多、說不清楚。這不是無能,而是正在理解自己的過程。卡住沒關係,重要的是你願意停下來,慢慢看清楚,慢慢走出去。
Thumbnail
2025/04/23
人不是怕黑,而是怕黑裡會藏什麼。挫折也是。真正讓我們焦慮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腦中那齣「預演失敗」的內心劇。你不是懦弱,是大腦保護機制太過用力。學會辨識想像與事實,你會看見:你還能選擇,還能前進。
Thumbnail
2025/04/23
人不是怕黑,而是怕黑裡會藏什麼。挫折也是。真正讓我們焦慮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腦中那齣「預演失敗」的內心劇。你不是懦弱,是大腦保護機制太過用力。學會辨識想像與事實,你會看見:你還能選擇,還能前進。
Thumbnail
2025/04/19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Thumbnail
2025/04/19
我們常以為自己太情緒化,其實只是想法和感覺卡在一起沒被分清楚。這篇文章提醒我們:不是每個念頭都是真的,也不是每個情緒都該被壓下。透過簡單的三步驟,把混亂攤開、陪自己釐清,你會發現:你不是被情緒困住的人,而是正在學會好好理解自己的大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正式踏入身心靈的時候,我是先認識吸引力法則,老師說信念創造行為,行為創造結果,但對於我而言,我就是滿滿的無力感、滿滿的恐懼,踏出一步都是拿出積蓄已久的勇氣,所以我開始更注重療癒,當時的我想,如果信念是一切根源,那我只要療癒完負面信念,我的世界就會只剩下豐盛了,但…
Thumbnail
正式踏入身心靈的時候,我是先認識吸引力法則,老師說信念創造行為,行為創造結果,但對於我而言,我就是滿滿的無力感、滿滿的恐懼,踏出一步都是拿出積蓄已久的勇氣,所以我開始更注重療癒,當時的我想,如果信念是一切根源,那我只要療癒完負面信念,我的世界就會只剩下豐盛了,但…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通往改變的旅程 我們都渴望改變,無論是自身的不良習慣,還是希望身邊的人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例如孩子、配偶或同事。我們渴望蛻變,渴望進步,這份渴望驅使著我們不斷探索行為改變的有效方法。本文將分享一項引人入勝的研究,揭示了人們行為改變背後的關鍵因素,並挑戰傳統的威脅恐嚇策略,引領我們走向更
Thumbnail
常常心血來潮的執行改變計畫,卻在轉眼間,因為各種原因以失敗收場,消極一陣子後看到相關書籍影片,你抱著這次一定不一樣的心情,再試一次,再度失敗,反覆循環,直到不敢再去想這件事。 沒關係,我也這樣過,今天就來分享十個讓你能順利跨出去的小祕訣吧!
Thumbnail
常常心血來潮的執行改變計畫,卻在轉眼間,因為各種原因以失敗收場,消極一陣子後看到相關書籍影片,你抱著這次一定不一樣的心情,再試一次,再度失敗,反覆循環,直到不敢再去想這件事。 沒關係,我也這樣過,今天就來分享十個讓你能順利跨出去的小祕訣吧!
Thumbnail
要有清醒的腦袋,去思考。 要有不要臉的勇氣才可能成功。 所以流失的機會我要很努力的去找尋其他方法。 儘管此時此刻的我很痛苦、壓力爆棚,我還是想活下去。
Thumbnail
要有清醒的腦袋,去思考。 要有不要臉的勇氣才可能成功。 所以流失的機會我要很努力的去找尋其他方法。 儘管此時此刻的我很痛苦、壓力爆棚,我還是想活下去。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Thumbnail
改變的第一步:練習從不同的觀點思考。
Thumbnail
改變的第一步:練習從不同的觀點思考。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習慣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我們的認知。 「習慣」意味著我們的「慣性思維」,我們常態性地認為怎麼做很合理、怎麼做很正常、怎麼做才是好,於是我們會不斷地沿用這個行為模式...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本名為《逆習慣》的好書,講解了習慣對人生的影響,並分享了故事和心得。內容廣泛涉及習慣的形成、影響、以及改變習慣的方法,讀者可以從中汲取改變自己習慣的啟示。
Thumbnail
關於吸引力法則中,當你對宇宙拋出自己的願望,有一個重要的關鍵是:「不執著事情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出來」,當你越不執著,顯化速度會越快。但有時候我們或許會覺得,我自認為自己已經很不執著啦?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正地放下了對某個願望的執著呢?
Thumbnail
關於吸引力法則中,當你對宇宙拋出自己的願望,有一個重要的關鍵是:「不執著事情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出來」,當你越不執著,顯化速度會越快。但有時候我們或許會覺得,我自認為自己已經很不執著啦?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正地放下了對某個願望的執著呢?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