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落在亞熱帶與熱帶之間,夏天到了氣溫就會上升,無論是騎車或走在路上,不到幾分鐘就會汗流浹背,如果水分補充不足容易會陷入夏天的熱陷阱,中暑是夏天常見的情況,怎麼知道自己是否中暑~~讓小編帶你們來了解一下,中暑症狀有哪些?中暑時該怎麼辦?

中暑的定義是什麼?
為什麼會『中暑』?
身體主要調節體溫是依靠腦幹中的下視丘來調節身體的溫度。台灣夏天基本氣溫會落在32-38度,基本都會高於人體的溫度,常見的中暑分為以下幾種:
熱痙攣在高溫的環境之下,身體會排汗來調節身體的體溫,當水分散失過多就需要補充水分,單指補充水反而會造成身體裡面的離子失衡,嚴重會造成肌肉收縮異常就是俗稱的『抽筋』,常發生在四肢等肌肉部位,大約會持續1-2分鐘就會慢慢緩解。
熱衰竭
當在炎熱的環境中,沒有適時地補充水分或電解質,會造成身體的水分減少,人體水分約佔70%,如果身體溫度高於39度以上,會讓身體的活動與反應下降,造成疲倦、頭暈...等症狀,如果再嚴重一點容易變成休克導致生命危險。
熱中暑
大多是因為前期熱衰竭時未及時發現,患者無法正常調節體溫使皮膚乾燙潮紅、造成中樞神經異常,若不盡速處理可能會引發休克、心臟衰竭、心跳停止、多重器官衰竭、橫紋肌溶解等致命的併發症,甚至死亡。
大致上來判斷中暑可以區分成環境與身體調節造成的,缺乏體溫調節機制、對熱環境適應不佳而造成的「傳統型熱中暑」,多發生在幼兒、老人及慢性疾病患者這類抵抗力較低的族群;長時間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活動造成的「勞動型熱中暑」兩種,常見於農人、勞工、運動員與軍警等。基本上中暑最容易看到的情況,所以還是要多加留意與小心。

以下幾種情況會增加中暑的風險
以下幾種是中暑比較容易發生的情況:
- 溫度過高的環境:長期在室外勞動的民眾,是最主要的人群。
- 濕度太高的環境:濕度越高的地方,水氣濃度太高,容易達到飽和,汗的蒸發就會越困難。
- 勞動力過大或劇烈運動的工作:常在室外打球或高強度勞力的民眾,會讓身體的熱量提高,如果環境的溫度過高,體溫調節的功能就會下降,熱散失就會比較少。
- 體重過重或脂肪過高:體重越重的人體溫就會越高,因為體內所處存的燃燒物質會比較多,脂肪本來就是禦寒的東西,脂肪越高就會阻擋體溫的散失。
- 年齡:越年長或新生兒,身體調節溫度的反應就會越低,有一些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也更容易中暑的危害。
- 藥物和酒精的使用:藥物與酒精其實會影響到我們的中樞神經,會贏想到調節體溫的功能,進而增加中暑的風險。
- 喝冰品或飲品:如果在身體過熱的情況下,喝下冰飲或冰品,反而容易導致身體毛細孔的收縮,或者體內溫度的失衡,降低熱量的散失。

如果中暑了會有哪些情況?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發生的情況大致上不太相同,如果有以下的情況,你可以一懷疑是不是中暑了:
- 頭痛和眩暈:由於體溫過高導致腦部過熱,會導致頭暈頭痛..等情況。
- 噁心和嘔吐:當過熱導致頭暈,嚴重會有噁心與嘔吐的情形。
- 肌肉抽筋:當水分散失過多,導致身體微量元素失衡,容易導致肌肉的系統出現問題,導致肌肉抽搐或抽筋。
- 心悸和呼吸急促:當體溫無法正常調節,會導致心跳、呼吸加速,類似像貓和狗用嘴巴喘氣的情況。
- 脫水:可能感到口渴、口乾舌燥,皮膚乾燥無彈性,嚴重時會導致器官衰竭。
- 意識模糊:因為中樞神經系統受熱影響,嚴重者甚至會有意識模糊、昏迷的狀態。
- 皮膚發燙、潮濕:皮膚為加速散熱而大量流汗、發熱。

預防中暑的幾個方式
了解為什麼會中暑後,想要預防中暑,可以參考以下5個原則:
補充電解質與水分
在高溫環境中活動時,要保持身體水分和電解質的平衡,定期補充水分和運動飲料等電解質補充劑。
盡量減少暴露在高溫環境
盡量避免在炎熱的午後時段活動,或長時間待在陽光下或是處於密閉高溫空間,盡可能尋找陰涼、通風處休息。
適度休息減少體溫過高
需要在高溫、高濕度環境中活動時,要記得定期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可使用濕涼毛巾,敷於額頭、頸部等處,幫助降低體溫。
尋找替代水的飲品
不喜歡喝水的民眾大多數會喜歡喝含糖飲料,導致水份吸收過少,反而會增加身體的負擔,導致中暑的機率提高,這時可以補充電解水或其他的飲品,提高身提需水量,增加熱能的散失。

替代手搖飲的推薦《帝亞精品仙仙茶
帝亞精品女神仙仙茶,以錫蘭紅茶為基底,其中含有四大專利成分,可以調節我們的身體,增加代謝力、展現好氣色、調控體內血糖、補充人體所需水分、展現輕盈活力,其含有微量元素與少量咖啡因,幫助我們提升專注力、提高精神力,讓我們隨時保持精力充沛。
❤️加入🔗帝亞官方群★健康管理師可隨時為您解答問題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告別手搖『癮』的甜蜜陷阱:如何輕鬆戒掉含糖飲料,找回健康活力
👉推薦閱讀:『糖分陷阱』手搖飲料喝太多對身體影響超乎你的想像,有什麼方法能取代呢?
👉推薦閱讀:讓你在享受美食,又找到健康-『芭樂葉萃取物』
👉推薦閱讀:告別經期症候群!完整解析PMS症狀、原因與改善方法
👉推薦閱讀:身體越來越浮腫?代謝能力變差? 6 招幫助身體促進新陳代謝
👉推薦閱讀:想要每日排便順暢?你一定要知道這 5 個使排便順暢的小秘招
👉推薦閱讀:如何改善睡眠品質?睡眠品質不好的原因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