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八):演算法鼓勵我們憤怒,民粹惡棍因此受益

前圖紙-avatar-img
發佈於公民社會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誰偷走了你的專注力?》閱讀筆記(八):演算法鼓勵我們憤怒,民粹惡棍因此受益〉2025-03-24

 

  先前,我們談論了科技企業希望控制用戶注意力的事實,以及他們之所以打算這麼做的經濟誘因,接下來,讓我們談談具體而言,他們是怎麼做的。以及,除了科技企業,還有誰在這種對人的操縱中獲益?

 

 

  首先,一個不幸的事實是,人類的認知被認為存在有所謂的「負面偏誤」。心理學家注意到,對於相同強度的事件,負面的事物對我們的認知與心理狀態之影響,比中性或正面的事物更強烈。譬如撿到一千塊的喜悅會低於弄丟一千塊的不適;對炎熱或酷寒的印象,也會比舒適氣候來得顯著許多。

 

  又或者,就算一場活動中大部分的時間是順利的,只要中間出了一些差錯,人們對那些差錯的印象,往往會比對其他部分更加深刻,甚至因此破壞了對整場活動的評價;對一個人是否誠信的判斷也經常如此,就算一個人在相處過程中百分之九十的時候都是誠實的,只要幾次被發現說謊,他就很難再被認為是一個擁有誠信的人。

 

 

  既然知道了人類有這項「弱點」,社群網站的演算法當然不會輕易放過。演算法意識到,當用戶看到令他們感到平靜、愉悅的貼文時,他們比較有辦法看完就關掉設備;而會引發憤怒、焦慮、難過等負面情緒的貼文,則更容易讓人們留在網站上。

 

  在「讓用戶待越久,公司就越賺錢」這個已知的前提之下,你猜這些企業以及他們創造的演算法會怎麼做?是的,推薦更多令人憤怒的、離譜的內容給你。Threads上面爆紅的串文大多戾氣很重,這不是巧合,也不是「所有用戶都這樣」,而是:愈是能夠引發衝突或義憤填膺的內容,愈會得到演算法的肯定。

 

  紐約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每當你在貼文中添加一個「正義之怒」的辭彙--譬如「攻擊」、「惡劣」、「譴責」,平均會上升百分之二十的轉發率。皮尤研究中心的研究則指出,如果在貼文中寫下「憤怒的反對」,按讚和分享的數量甚至可能因此翻倍。這也讓社群網站的使用者,更習慣於對所有事情感到憤怒。

 

  以台灣近期的例子來說,Andy老師的影片之所以可以在短時間內造成那麼廣大的迴響,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這個事件打中了那種「正義之怒」的情緒。影音平台與社群平台,也樂於推廣這些帶有大量譴責內容的評論影片和貼文,利用這種群眾的義憤情緒,將我們留在平台上。

 

 

  光是「他們選擇性地推廣令人產生負面情緒的內容」就已經夠令人髮指了,更糟糕的事情是,只要能夠讓用戶產生負面情緒,就算這個內容根本不是事實,它也能夠得到大量的推廣。譬如極端思想、陰謀論、甚至刻意加深對立的假訊息,都因為這套演算法,在社群上用比事實更快更有效的速度傳播出去。

 

  譬如說,如果你本來是在看關於911事件的報導和紀實影片,在5部影片之內,演算法會開始向你推送否認911或談論911陰謀論的影片。宣稱校園槍擊案根本不存在的影片在YouTube上得到上億觀看、極端種族主義的社團出現在FB的推薦列表……。

 

  起初,這些演算法只是獎勵那些會讓受眾長期停在網站上的內容,但演變至今,它鼓勵我們彼此仇恨、甚至用偽造的內容彼此攻擊。而這樣的現象不只停留在網路上,更直接影響到了人們的日常、乃至於國際政治局勢。

 

 

  曾任巴西軍官的民粹政客雅伊爾.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以糟糕的歧視與民粹言論著名:譬如他曾公開讚揚巴西獨裁時期的酷刑、自己寧願有一個死掉的兒子,也不要一個同性戀兒子;甚至說參議院的女同事太醜,自己懶得強姦她們,且她們也「不配」;稱貧民窟的居民「不適合繁殖」、應該「回到動物園」等……。

 

  多年以來,這樣的人物根本不可能擠身政治主流,然而,隨著演算法對他這些「驚世駭俗」言論的推薦,他反而成為一個頗具份量的社交媒體明星。這名被稱為「巴西川普」的民粹惡棍,在2018年贏得了巴西總統大選時,他的支持者在台下高喊「Facebook!Facebook!」

 

  他們很清楚自己怎麼贏的,因為在選舉前的最後階段,波索納洛陣營的人使用了大量的假新聞和網軍攻擊政敵,其中甚至包含了散布「對手發放陰莖造型奶嘴,想把巴西男童變成同性戀」的瘋狂消息。而且令人遺憾的是,他們的惡劣行為奏效了,波索納洛贏得了選舉,當地警察繼續在貧民窟濫殺、雨林繼續被無節制濫伐。

 

  當然,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到,這樣的惡棍沒有能力做好總統這份工作。在波索納洛競選連任失敗之後,他拒絕承認敗選,也未出席新總統的就職典禮。或許是因為害怕總統期間的貪腐與濫權惡行被追究,在卸任前兩天,他直接逃到美國。但他對巴西、乃至於世界造成的傷害,很多都難以彌補。

 

  而且,類似的事情顯然不只發生於巴西,馬斯克與川普間的關係、祖克伯的輸誠和減少事實查核,都讓我們對這類情事更加無法樂觀。

 

 

  前Google工程師詹姆斯.威廉斯對海利說:想像一個GPS,「它第一次運作良好,下一次卻讓你偏離目的好幾條街,後來甚至帶你去另一座誠鎮」。它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廣告商付錢給它。我們絕對不會想要繼續使用這個GPS,我們會認為它有瑕疵、根本就沒辦法用。

 

  然而,社群媒體正是用這樣的方式在運作。我們不會希望科技帶我們前往充滿憤怒、仇恨、假資訊的世界,不會希望它想方設法把我們留在上面,拒絕讓我們得到更好的社交生活。然而,它們這麼做了,我們卻依然持續使用,就好像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一樣。

 

  但我們真的只能接受這個現狀嗎?在討論了這麼多社群平台對我們造成的負面影響之後,接下來,我們終於要進入下一個環節:我們可以如何應對?如何對這種糟糕現狀進行改變?





前篇:

〈(一):我們的行為已經被科技產品給重塑〉

〈(六):以控制注意力為目的的設計〉

〈(七):無限滾動與監控資本主義〉


延伸閱讀:

〈我們要永遠提防,是誰在仇恨中得利〉

〈那些被奪取的時間:前Google員工崔斯坦的反省〉

〈真實世界的「電幕」:短影音與被重塑的認知框架〉

〈抖音傷仲永:社群短影音時代中的孩子〉

〈你使用科技,還是科技在使用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鋼哥-avatar-img
2025/03/25
這一本超讚!那時候原文剛出來就覺得可能會翻成中文,海利過去的書都是走遍世界各地,真的有記者的風範
avatar-img
前圖紙的沙龍
108會員
924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前圖紙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8
  然而,如果被攻擊與被殖民的一方也基於同樣的自我防衛理由展開還擊,卻會被立即認定為野蠻的、前現代的非理性暴力,並以此來加深對這些群體的殘暴屠戮。「保衛生命」於是弔詭地變成了毀滅生命的理由,只不過其中的一些生命被看作無論如何要守護的生命、另一些則從一開始就未曾真正活過。
Thumbnail
2025/04/25
  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改變」一直在發生,於是每個人於各自經歷中形成的印象逐漸錯位、產生難以輕易跨越的「時差」。在不同的背景與時間環境裡,他們相信的事情都有足夠的說服力,可是當雙方碰面時,你的「真實」與我的「真實」相去甚遠。
Thumbnail
2025/04/25
  各式各樣、或大或小的「改變」一直在發生,於是每個人於各自經歷中形成的印象逐漸錯位、產生難以輕易跨越的「時差」。在不同的背景與時間環境裡,他們相信的事情都有足夠的說服力,可是當雙方碰面時,你的「真實」與我的「真實」相去甚遠。
Thumbnail
2025/04/23
  一個人們往往忘記的事情是,在面試的時候,面試者根本就不是面試單位的員工。但那裡卻像是存在著某種無法逾越的階級關係。為了避免自己無法進入體系,自願受治理的人面臨了作為門檻的第一個勞動,就是把自己包裝成商品,以此證明自己有能夠加入生產線的手藝。或者換句話說--寫一份好履歷。
2025/04/23
  一個人們往往忘記的事情是,在面試的時候,面試者根本就不是面試單位的員工。但那裡卻像是存在著某種無法逾越的階級關係。為了避免自己無法進入體系,自願受治理的人面臨了作為門檻的第一個勞動,就是把自己包裝成商品,以此證明自己有能夠加入生產線的手藝。或者換句話說--寫一份好履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抒發一下 在這個數位時代,我越來越感受到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社交媒體上的演算法和流量競爭。
Thumbnail
  自從之前發現被對岸網站盜文,就決定在文章中間或末端加上一些文字聲明。由於我連載的平台有好幾個,所以花了一些時間,把每一個平台的每一篇文全都加上聲明,想藉此查看盜文都是從哪個連載平台盜的﹙雖然本來我心裡就有底了,但總要有證據嘛﹚。   而且,因為怕盜文時設有自動屏蔽、替換功能,我還特地將文字聲明
Thumbnail
  自從之前發現被對岸網站盜文,就決定在文章中間或末端加上一些文字聲明。由於我連載的平台有好幾個,所以花了一些時間,把每一個平台的每一篇文全都加上聲明,想藉此查看盜文都是從哪個連載平台盜的﹙雖然本來我心裡就有底了,但總要有證據嘛﹚。   而且,因為怕盜文時設有自動屏蔽、替換功能,我還特地將文字聲明
Thumbnail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Thumbnail
在流量為王的網路時代,有多少網路工作者被瀏覽數及追蹤數等數據所掌控? 又有多少人會以網路流量為評斷依據,判斷究竟一個人說出口的話「有沒有價值」? 在面對一項人事物時,不少人都容易簡單粗略地以「外在價值」來做評斷, 但價值其實不僅僅存在於外在、可量化的,更多的是隱藏在內、難以量化的深度價值。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戰男女性別!! 好啦,其實我也不知道辣XDDD 但就是最近很夯的Threads,原本剛申請的時候,純粹只是拿來發發一些廢短文,抒發性質居多,也沒想太多。 但可能是最近脆的用戶暴增,不小心隨便發一則小廢短句,都會有陌生人來響應,真的是嚇死寶寶了~~ 然後捏,一不小心就掌握到了流量密碼,當然我的
Thumbnail
戰男女性別!! 好啦,其實我也不知道辣XDDD 但就是最近很夯的Threads,原本剛申請的時候,純粹只是拿來發發一些廢短文,抒發性質居多,也沒想太多。 但可能是最近脆的用戶暴增,不小心隨便發一則小廢短句,都會有陌生人來響應,真的是嚇死寶寶了~~ 然後捏,一不小心就掌握到了流量密碼,當然我的
Thumbnail
以前是防人類盜圖, 現在是防科技盜圖, 我感覺不管是哪一種在盜圖, 看到那個盜圖技術反而是佩服勝過生氣。😅 然後這種事情從以前到現在其實一直在發生, 只不過科技的力量仍然帶來更大的影響, 如果掌握資源的人認為,本來就沒有義務去思考, 那麼部分的犧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這麼說也不是覺得可以
Thumbnail
以前是防人類盜圖, 現在是防科技盜圖, 我感覺不管是哪一種在盜圖, 看到那個盜圖技術反而是佩服勝過生氣。😅 然後這種事情從以前到現在其實一直在發生, 只不過科技的力量仍然帶來更大的影響, 如果掌握資源的人認為,本來就沒有義務去思考, 那麼部分的犧牲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這麼說也不是覺得可以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Thumbnail
社會中充斥各式各樣的社群軟體,以及善用社群軟體作為社交工具以及影響力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現代人的社交工具技能,以及社群軟體帶來的影響力,提及了KOL、內容創作者背後的龐大人數。文章還闡述了社群媒體對人類的劣根性,加速了人類在爭名與奪利上的比較,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獨感。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Thumbnail
你是否也察覺到資訊碎片化、變造的謠言與社群媒體的演算法正在不同群體間創造資訊屏障,透過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分歧慢慢地撕裂我們所處的民主社會,面對科技與集權主義交織形成的威脅,作為人民是否有自主的草根力量捍衛我們的生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