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生氣」可以快速忘懷,有些卻不行?
以前我就聽過一種生理心理學上的說法,那是因為每個「生氣事件」啟動的大腦區域不同!
如果令您生氣的事情,啟動的區域是在腦邊緣系統的話,那種憤怒仇恨值,甚至會到此仇不報枉為人的地步!但如果啟動的區域是在理性思考為主的額葉的話,也許睡個覺心情好就氣消了~
小H惹毛大V老師的事情,或許就是惹到大V老師的腦邊緣系統了?!因為有一天大V老師來跟我提及此事後續。
大V老師:「小昕,你有聽說嗎?如果你們班的英文老師確定這學期結束要退休的話,那可能就是我會去接你們班。」
我:「😲😲」
大V老師:「但你們班那個小H真是讓我受不了,唉,我其實不太想教你們班……」
我:「😥😥」
大V老師:「看了一下我們科內的人力分配,應該一定是我去接你們班了;我上次真的太輕易放過小H了,其實ta後續的態度也是時好時壞,如果高三時我真的變成你們班的英文老師,那我看我和ta天天有得鬥了……」
我:「😣😣」
大V老師:「唉,算了,也躲不掉,只是我要提醒我自己,一定要防著這個小孩!」
我:「😯😯」
☙ ❦ ❧
就像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粥,
明明粥米的數量,是屎的百千倍之多,
但那鍋粥就不能吃了。
但好險學生不是老鼠屎,也不是粥米。
班級裡的學生有愛挑戰灰色地帶的,也有安份守己的。
安份守己的因為安份守己到老師也不用再花費額外的心力去照顧,
所以反而常常忘了他們。
愛搞愛惹事的因為又搞又惹事到老師們時常得花費超多額外的心力去處理,
所以反而常常惦記著他們。
就是因為時常忘記了 vs 時常惦記著,
所以『班級』的代表人物,常常都是那些愛搞愛惹事的……
也就惹得老師們因此討厭某班……
那麼那些不慍不火的孩子們多麼池魚之殃啊😢😢……
因為同在一個班級而必須一起概括承受,
也只能說這就是宿命了。
不慍不火的孩子們以宿命論來原諒惹事同學及安慰自己,
老師們也應該理性留意比例原則---
別忘了絕大多數那些安份守己的孩子啊!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應當常想一二。
學生不如意十之一二,應當常想八九!
##
老師可以討厭學生,但不該讓學生發現。∣菜b導日記∣倒數66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