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錯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請問有比用美工刀刷條碼,還要紓壓的方式嗎?」她問。或許是為了引起他人關注?或許是純粹的無聊?或許是她無法克制地想著死亡卻又不敢去死?無論原因為何,有這般傾向的人總是隨著人口基數而成長著。

 

  雖說比起戰爭、生存等殘酷條件下生存的人們,處在已開發的文明城市中的人們相較起來是比較「幸福」的,卻避不可免產生了諸如:憂鬱、躁鬱等文明疾病。總有人認為只是因為沒有經歷過相對更加巨大的苦痛,所以才會產生那些文明病,並且打心底看不起那些生病的人。

 

  「不過是在裝病博取同情吧?」、「要是你每天都吃不飽還會厭食症嗎?」、「如果現在是戰爭的話,你還有時間憂鬱嗎?」之類的……這般用基數更大的災難去掩蓋個人微小的痛苦,也不過是種強詞奪理。其實在堅信著自己是「正常」的人類那一刻開始,或許人們就已經生病了。訂出「正常」的規範,並強迫大多數人類遵守,並將少部分人類排除在外,或許所謂的正常也就不過是種集體感的錯覺罷了。

 

  而人們總會爭論所謂的「意義」為何,諸如:生存意義、每件事的意義等等……但所謂意義不過是對於看待這件事的人而言它所能代表的價值,意義這個詞彙本身或許就是種錯覺,是一種詞彙上的誤導也說不定?意義的本身並沒有意義,只因為它會隨著每個人而改變。就像正看著這則文章的你或許也會疑惑,這篇文章有任何意義嗎?我想我會回答:認為是否有意義這件事,本身就是你的錯覺。

 

  而正因如此,所以我認為多數的文明病也像是種錯覺,由規範出的「正常」人群體去告訴天生擁有自身不同價值的群體,他們並不「正常」是生病的這件事。從而讓他們接受變得「正常」的治療,也只不過是讓他們接受本身就不屬於他們的價值,還期望他們能變得像自己一樣,不過是種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覺罷了。

 

  或許這也是為什麼所謂文明病都難以痊癒,因為從一開始的所謂「治療」就是讓他們在不被「正常」人所接受的立場上,表象地去喊出接納的錯覺。而在我看來那並非什麼病,不過是屬於某些人的獨特價值罷了。

 

  好比用我來舉例的話……要是我真的想死了,那我就會去死的。因為事實就是活著本身就沒有任何價值,相反的只要我活著就得依靠犧牲某些人的價值而去活著。資源始終是有限的,倘若哪天我真的不想活了,乾脆地死去還能對這個世界稍微有一些貢獻吧?價值啊!不過都是由人類去賦予的,也只不過是人類自作聰明的某種錯覺罷了。

 

  世界上的人類多如繁星,有許多想活卻活不下去的人;也有許多不想活卻一直活下去的人。活著如果痛苦到就像是在名為:「肉體」的苦牢中受苦,時間漫長到只有死亡能夠解脫的話,自己選擇死亡,把資源讓給有需要的人並非是什麼壞事。

 

  而要是連肩負起對方未來所有人生都沒有覺悟就勸別人活下去會更好的人,我認為是一種殘忍,更勝過見死不救或沉默的人。除了某些認為「苦痛」是自己存在價值的人,不然那般的行為我會認為是被稱為:「偽善」的錯覺。正因為發生在自己眼前,所以無法坐視不管。但要真的背負起他人的人生又太過沉重。而且時常就連自己的人生都不能說過的多麼開心,就能輕易的否定他人所經歷的痛苦,實在是自相矛盾。只要與自己沒什麼關係、不是在自己眼前死、自己不認識的人,我想他們也不會說任何一句話吧?那為什麼卻又能輕易的說出:「還是活下去會更好喔!」之類的話語呢?

 

  至少我是永遠說不出口的,但我想我也不會去反駁些什麼吧?正如蚍蜉撼樹、螳臂擋車,有我這般想法的人也只不過是杯水車薪。至少我仍會在這般不怎麼美好的世界中掙扎,笑著那些沒什麼大不了的苦痛,繼續前行。

 

  這樣的世界本身就是一種錯覺,一個不過存在幾十億年的小小錯覺。

 

  一個看似存在,但放大到銀河系甚至之外……都不知道存在與否的錯覺。

 

  用人做比喻的話……太過膚淺了些,或許該用種族吧?

 

  人類這個種族,所能認知的一切,實在是太過於狹隘了……

.

.

.

.

(圖片作者:https://www.pixiv.net/artworks/126966285)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六星的沙龍
7會員
200內容數
這些是我平時抒發自我情緒,順便累積個人寫作經驗的小故事。 如果喜歡的話,歡迎訂閱!
六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2
本文探討一種獨特的思考模式──「兩面論證」,並反思其利弊。作者以自身經驗出發,說明如何透過考量事情的最壞和最好結果來做決策。文章並延伸至人生哲學層面,探討個人價值觀、意義與死亡等議題,並提出「我即意義」的觀點。
Thumbnail
2025/04/22
本文探討一種獨特的思考模式──「兩面論證」,並反思其利弊。作者以自身經驗出發,說明如何透過考量事情的最壞和最好結果來做決策。文章並延伸至人生哲學層面,探討個人價值觀、意義與死亡等議題,並提出「我即意義」的觀點。
Thumbnail
2025/03/23
車禍導致腿部骨折住院的過程中,與一位怪異少女相遇的故事。兩人因緣際會下展開對話,揭開了少女不為人知的神祕面紗。
2025/03/23
車禍導致腿部骨折住院的過程中,與一位怪異少女相遇的故事。兩人因緣際會下展開對話,揭開了少女不為人知的神祕面紗。
2025/03/22
本文描述了作者對於時間流逝的獨特感受,以及在欣賞夕陽美景時體會到的生命意義。作者將細微的感受、情緒轉化成文字,讀來格外真摯動人。
Thumbnail
2025/03/22
本文描述了作者對於時間流逝的獨特感受,以及在欣賞夕陽美景時體會到的生命意義。作者將細微的感受、情緒轉化成文字,讀來格外真摯動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探討當代人缺乏自然體驗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人與環境、自我連結的影響。同時,提出了人智學治療成癮的原則和方法。透過與個案建立連結、探索生命史、重新尋找生命的意義等進行治療。藉由瞭解七年發展階段史及透過自身經驗來穩定自我和獲得自由,使讀者更深刻了解身體經驗的重要性和成癮心理學的人智學解釋。
Thumbnail
探討當代人缺乏自然體驗的生活方式所帶來的問題,特別是對於人與環境、自我連結的影響。同時,提出了人智學治療成癮的原則和方法。透過與個案建立連結、探索生命史、重新尋找生命的意義等進行治療。藉由瞭解七年發展階段史及透過自身經驗來穩定自我和獲得自由,使讀者更深刻了解身體經驗的重要性和成癮心理學的人智學解釋。
Thumbnail
我很欣慰新世代的年輕人們有其正向的思考及判斷能力,他們的同理、共感及藝術天分也十分敏感活躍,但同時我也看見不少人深受精神疾病之苦,其中又有家族裡的晚輩,著實令人痛心。
Thumbnail
我很欣慰新世代的年輕人們有其正向的思考及判斷能力,他們的同理、共感及藝術天分也十分敏感活躍,但同時我也看見不少人深受精神疾病之苦,其中又有家族裡的晚輩,著實令人痛心。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主要關注精神疾病的社會汙名化對病患與照顧者的影響。描述了對精神疾病的負面態度,帶給病患及照顧者的內在和外在壓力,以及現行的福利政策與相關組織的改善方向。呼籲改變社會對精神疾病的觀念和態度,提供更多支持和理解。
Thumbnail
一位患有憂鬱症的患者,分享了對陰影與現實的感受。文章中描寫了他對生命的困惑、痛苦的抒發,以及對世界的掙扎。這篇文章充滿戲劇性的表達,期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
Thumbnail
一位患有憂鬱症的患者,分享了對陰影與現實的感受。文章中描寫了他對生命的困惑、痛苦的抒發,以及對世界的掙扎。這篇文章充滿戲劇性的表達,期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與關注。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時,我們不能輕易用「拯救」來表達。這個病痛不是能夠簡單涉及的,也不應該輕易嘗試救治。瞭解憂鬱症的含義,認識病情的沈重感,才能更好地支持和幫助患者。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時,我們不能輕易用「拯救」來表達。這個病痛不是能夠簡單涉及的,也不應該輕易嘗試救治。瞭解憂鬱症的含義,認識病情的沈重感,才能更好地支持和幫助患者。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Thumbnail
精神病並不等同於無能或不值得尊重。 他生病了,但他也是別人的孩子,或者也可能是誰的父母親,或者是誰的家人,或者也是正在為社會貢獻的小螺絲釘。 我認識的他們,雖然生病了,他們還是期待自己能夠靠自己養活自己,能夠抬起頭,他們是一個跟我們一樣都活在這世界上,並想要有小確幸的人,他是社會的一份子。
Thumbnail
那份愛情是一種病 一種與我的憂鬱劃上等號的病
Thumbnail
那份愛情是一種病 一種與我的憂鬱劃上等號的病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