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昨天買了一大堆巧克力。
不是情緒性購物,也不是失控的暴食前兆,而是一個突如其來又極度浪漫的念頭冒了出來——
「希望等我吃完的那一天,我也瘦到我想要的目標了。」
當我說出這句話的時候,自己都愣了一下。怎麼會有這麼可愛、這麼溫柔的許願方式?
但我知道,它的誕生不是偶然,而是我與自己長久以來反覆交手後,才慢慢長出來的一種新的語言。
⸻
過去的我,對飲食與身體有著極度控制的渴望。
我曾經用壓力逼迫自己減肥,用意志力壓抑食慾,用自責鞭打那個「想吃東西」的自己。
但那樣的方式,換來的不是穩定的改變,而是反覆的反彈與內耗。
直到現在,我才終於開始嘗試另一種方式——
不是「控制自己」,而是「陪伴自己」。
⸻
我想要開始打造「無痛系統」:
身體有運動就好、飲食有紀錄就好、吃的時候細細咀嚼感受,不再逼迫自己完美。
我開始問自己:「我真的想吃嗎?還是只是覺得無聊嘴饞?」
在吃零食時,練習告訴自己:「這是我允許自己享受的,不是偷吃。」
想做運動的時候,悄悄問自己願不願意增加強度;不想做運動的時候,問自己為什麼不想做,換個方式和課表,會願意做嗎?
然後,我買了巧克力——不是準備爆食,而是準備一起生活。
它們不再是敵人,而是我這段旅程的夥伴。
⸻
「希望等吃完那天,我剛好瘦下來。」
這句話好像一個小小的魔法咒語,
它的意思不是:「吃完才去減肥」,
而是:「我在生活中慢慢改變,一邊享受,一邊前進。」
不是要一夕之間變完美,而是讓每天都有一點點進步,
在不苛責自己、不逼迫自己的前提下,成為我喜歡的樣子。
⸻
這不是一場戰爭。
而是我與自己的和解,是一段溫柔但堅定的旅程。這場與自我的探索還會繼續下去,無痛不是沒有挫折,而是不再以壓力為驅動,而是以理解自我與尊重節奏為動力。
如果你也在和身體、和飲食、和生活相處的過程中感到迷惘,
或許可以試著對自己說一句——
「無需完美,我只是想陪著自己,一起走,每一步都會留下痕跡、每一腳都是成長,直到那一天。」
⸻
你也有這樣的小願望嗎?
歡迎留言告訴我你想陪著自己完成的,是哪一個「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