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片段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卻一次次累積著我們內心的不安與不信任。
有些時候,我們明明感到不舒服,卻還是選擇笑笑帶過,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小題大作。但其實,感受到界線被侵犯的那一刻,你的感覺,就是最真實的提醒。
這不是「太敏感」,這是你在保護自己。
可能是一句曖昧不明的話,一個沒經過同意的碰觸,或者某種讓人感覺被窺視的眼神。這些行為可能看起來不嚴重,甚至在旁人眼中只是「開玩笑」,但它們確實讓人渾身不自在。很多時候,當我們嘗試表達不舒服,得到的反應卻是——「你想太多了吧!」「你不要那麼敏感啦!」「我又沒惡意。」
久而久之,我們學會了不說話,學會了「不要麻煩別人」。
但沉默,不代表我們認同;忍耐,也不代表那沒問題。
還記得有一次,在電梯裡,和一位工作上一直對我很幫忙的男同事閒聊。
氣氛其實是輕鬆的,他總是熱心、健談,也常幫我解決不少問題。
聊著聊著,他突然伸手摸了我的頭,語氣像在開玩笑地說:「妳怎麼那麼傻啊~」
那動作看起來很自然、甚至有點親昵,像是朋友間的打趣。
但我當下整個人卻是僵住的。
我笑不太出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反應。 他沒惡意,我知道。他對我好,我也知道。 但我心裡就是升起了一種說不出口的違和感—— 「我不想被這樣碰。」
那不是什麼劇烈的侵犯,甚至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根本沒什麼。
但我清楚記得,當時我的心跳突然變快,呼吸變淺。 那一瞬間,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是不是太小題大作了。
但現在回頭看,我想對當時的自己說一句:「你感覺到不舒服,就已經足夠了。」
不是他幫過我,我就要默默忍下這種讓我不自在的行為;不是他沒有惡意,我的感受就可以被忽略。
界線,是每個人都可以劃定的東西。
你可以決定什麼樣的話語讓你不舒服、什麼樣的行為你無法接受。
你不需要等到對方「真的有惡意」才有權利說不。
敏感不是錯。你不是太誇張,也不是玻璃心。你只是很清楚自己的身體與情緒該被尊重。
我們不是要放大每一件小事,只是想守住自己的安全感和尊嚴。
比起對抗那些冒犯我們的人,更難的是對自己說一句:「你沒有錯,你只是想保護自己。」
在這個還不夠溫柔的世界裡,願我們都能成為彼此的後盾。
當朋友說「我不舒服」時,請你相信她、他,而不是急著解釋、否認、合理化。
當你自己感受到不對勁時,也請勇敢地相信自己的感受,不需要為了顧及氣氛而讓自己退縮。
有時候,界線的建立從一句簡單的話開始:「請不要這樣說。」「我不喜歡這樣的碰觸。」「這樣讓我覺得不被尊重。」那不是脆弱,而是成熟與自我保護的展現。
如果你曾懷疑自己「是不是想太多」,請記得:你不是太敏感,而是對方越界了。
你感受到的不舒服,不需要經過別人的認可才成立。
而你,值得被理解、被傾聽、被尊重。
願我們都能勇敢傾聽內心的聲音,勇敢畫出界線,也勇敢守護彼此。
因為尊重,從來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開始選擇的。
如果你正在經歷或曾經遇過類似情況,請記得你不是一個人。
不管發生什麼,你都值得被相信、被傾聽、被尊重。
以下是一些可以尋求協助的資源:
你的感受很重要,請相信自己的直覺,並為自己尋找支持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