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為何我的提議沒人聽?用ECHO讓你被聽見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腦洞大開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不是來找碴的,我是真的想幫助事情變得更好。」


「我講得這麼有理有據,怎麼大家反而變得安靜、氣氛尷尬?」

如果你有過這種經驗,那你不是一個人。

在職場裡,很多人都曾經懷疑自己:為什麼我說的話,大家總當作沒聽到?


也許你準備了一整套提案,也許你鼓起勇氣提出改善流程的意見。但最後,對方只是「喔」了一聲、沒什麼回應,然後話題就被換了。更糟的是,還有人在會後跟你說:「你那建議其實不錯啦,但⋯⋯現在講不太適合。」

你以為你提供的是幫助,對方卻感受到壓力。你以為你是點燈的人,卻被當成挑錯的人。

到底是卡在哪?

raw-image

🧱 你給的是建議,對方接收到的卻是壓力


讓我們從生活中找個熟悉的場景。

下班回家,你忍不住說:「這張沙發是不是該換了?坐久了腰好酸。」
結果對方頭也沒抬地回一句:「現在這張又沒壞,幹嘛要換?」

你心裡一陣無語:「我不是在挑剔,我是想讓生活更舒適啊。」
但對方可能聽到的其實是:「又要花錢了」、「是不是在嫌我處理事情不夠好?」 他收到的不是「建議」,而是「壓力」。


這種溝通錯位,在職場中更常見。

你說:「我們流程可以簡化一點,效率會更好。」
對方聽的是:「你覺得我們現在做得不好?」

你說:「這樣安排比較合理。」
對方感覺是:「你是不是在質疑我的判斷?」


我們以為在解決問題,卻在無形中碰觸了對方的認同、習慣、安全感。


🧠 為什麼建議說了沒人聽?因為對方的「接收門」沒打開


我們常以為「說出來了」就等於「對方會聽進去」。

但其實每個人都有一扇心理上的「接收門」,要對的方式、對的時機、對的語氣,這扇門才會開。


這裡提供一個好記又好用的溝通模型:ECHO

要讓建議被聽見、被理解、甚至被採納,這四個要素缺一不可:


🔹 E – Empathy(共情):先站在對方的位置上


在你開口之前,先花幾秒想想:「對方現在的處境是什麼?」

是剛完成一場激烈會議,還沒喘口氣? 是正被別的部門追KPI,心情煩躁?

如果你沒有對焦對方的情緒與壓力,你說得再理性,他也只會覺得你「不懂現場」。


✨ 試著這樣開場:

「我知道你現在有很多事情要顧,我想分享一個可能幫得上忙的做法,不知道你願不願意聽看看?」

這不是技巧,而是態度。當對方感覺到你是站在他這一邊的,他才會真的打開耳朵。


🔸 C – Clarity(清楚):說得再真誠,也要說得明白


有時候我們的建議之所以無效,不是因為不好,而是太抽象、太繞彎,讓對方聽不懂、想不清楚,也就無法行動。

✨ 不要說:「我們是不是可以優化一下整體邏輯?」

可以說:「這段流程有三個地方會重工,我想建議合併成一個審核點,這樣可以省掉來回對焦的時間。」

具體、可視化、有畫面,對方才會知道你到底在說什麼,也比較容易判斷可不可行。


🔹 H – Hook(關聯鉤子):讓對方知道這跟他「有關」


你講得再精彩,對方沒感覺跟自己有關,也只會默默放空。

每個人都在意自己的責任、目標與痛點。你如果能從這裡連結,他就更容易接住。


✨ 舉例來說:

「這個做法可能能幫你減少每週的加班量,因為確認時間會短很多。」

把建議變成對方想要的解方,而不是你認為對的東西。


🔸 O – Openness(開放):給對方回應與參與的空間


最容易被忽略的,是「開放的語氣」。

有時候我們一開口就下判斷:「這樣比較好」、「你應該改一下」,對方就算聽見了,也不會想接受。


✨ 換成這樣說:

「我在想,如果我們這裡調整一下,會不會整體順一點?你覺得呢?」

這樣的語氣會讓對方感覺:這是「我們一起想的事」,不是「你在教我怎麼做」。

真正有效的溝通,不是輸出,而是邀請。


🪞回到本質:你不是說得不對,而是說得不對「時」、不對「法」


很多時候,我們太想解決問題,太快進入建議模式,反而跳過了理解、傾聽、連結的那一步。

說話像丟球。

你丟得很用力,但對方還沒張開手,甚至還背對著你——這球再精準也沒用。


💬 結語:讓建議有回音,靠的是 ECHO,不是音量


你說的話有價值、你的觀察有洞見,不該被忽略。

但要讓它真的「進得去」,就要對齊對方的節奏。


記住這四個步驟:

🔹 Empathy:先懂對方的處境

🔸 Clarity:說得清楚明白

🔹 Hook:鉤住對方在意的事

🔸 Openness:用邀請代替命令

這樣,你的建議不再是冷冷落地的石頭,而是有可能在對方心裡激起漣漪、真正改變現場的那一聲——回音。

avatar-img
刻意微挑戰
61會員
327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你腦中那句「我不行」、「我會搞砸」,常常不是事實,而是習慣冒出來的念頭。現實是:你可以選擇不被它牽著走。這篇文章教你怎麼「看見念頭」而不是「變成念頭」,學會回到當下、穩穩開車,哪怕腦中廣播一直吵,也能繼續走向你在乎的方向。
當主管看懂部屬的卡點,才帶得動真正的成長── 有時候部屬做不好,不是因為不認真,而是他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哪裡不懂、又不敢說,甚至連自己其實可以也不相信。這篇用周哈里窗幫你看懂三種「內在落差」:盲目我、隱藏我、未知我。當主管懂得用不同方式陪走、引導與肯定,才能真正幫部屬打開成長的開關。
老是罵完自己就立刻說「我不能再這樣了」,結果呢?幾天後又重蹈覆轍。你不是沒動力,是沒看懂卡點在哪。用 GAPS 四步驟(資訊差、語言模糊、優先順序、視角落差),幫自己停下來、釐清真正的落差。停止假改善,開始真升級。這不是雞湯,而是對內在慣性的翻譯。
你腦中那句「我不行」、「我會搞砸」,常常不是事實,而是習慣冒出來的念頭。現實是:你可以選擇不被它牽著走。這篇文章教你怎麼「看見念頭」而不是「變成念頭」,學會回到當下、穩穩開車,哪怕腦中廣播一直吵,也能繼續走向你在乎的方向。
當主管看懂部屬的卡點,才帶得動真正的成長── 有時候部屬做不好,不是因為不認真,而是他根本沒意識到自己哪裡不懂、又不敢說,甚至連自己其實可以也不相信。這篇用周哈里窗幫你看懂三種「內在落差」:盲目我、隱藏我、未知我。當主管懂得用不同方式陪走、引導與肯定,才能真正幫部屬打開成長的開關。
老是罵完自己就立刻說「我不能再這樣了」,結果呢?幾天後又重蹈覆轍。你不是沒動力,是沒看懂卡點在哪。用 GAPS 四步驟(資訊差、語言模糊、優先順序、視角落差),幫自己停下來、釐清真正的落差。停止假改善,開始真升級。這不是雞湯,而是對內在慣性的翻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我想我可以開始練習這麼說:這關係就放你一個人好不好,你真是煩死了。
Thumbnail
『已讀不回』這種現象其實反映了現代社交中的一個矛盾:我們既希望被關注,又害怕被忽略。已讀不回常常被解讀為一種冷漠或者不尊重,但有時候,這只是因為我們的期待過高。
Thumbnail
我跟你說喔,你不要跟別人說.....
Thumbnail
你溫和的詢問 現在的我 是這樣想的嗎? 眼裡的銳利 讓我明白 我可以選擇 要不要 在用幾次的預約 坦承 你心知   我肚明的 藉口。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人們傾向他們只願意記得的事情,我想這是他們不具「辨識度」的原因​。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我想我可以開始練習這麼說:這關係就放你一個人好不好,你真是煩死了。
Thumbnail
『已讀不回』這種現象其實反映了現代社交中的一個矛盾:我們既希望被關注,又害怕被忽略。已讀不回常常被解讀為一種冷漠或者不尊重,但有時候,這只是因為我們的期待過高。
Thumbnail
我跟你說喔,你不要跟別人說.....
Thumbnail
你溫和的詢問 現在的我 是這樣想的嗎? 眼裡的銳利 讓我明白 我可以選擇 要不要 在用幾次的預約 坦承 你心知   我肚明的 藉口。
Thumbnail
以下內容皆以本人想法提出,也歡迎格友們友善討論
Thumbnail
四個多月之前,和朋友做了一檔內容,名稱是「我想和你說說話」。 因為自己是說話的主角,希望可以和人分享一些想法或思考,所以取名為「我想和你說」。還記得,在和朋友的討論中,談及製作這檔內容的起心動念時,我曾說到——因為自己過去曾經歷了一段低潮的時刻,當時,我找了許多在不同人生階段認識的朋友聊天,而在互
Thumbnail
人們傾向他們只願意記得的事情,我想這是他們不具「辨識度」的原因​。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