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會被取代嗎?——AI時代下的教育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文/某位在教育現場持續觀察與思考的老師

某天在滑FB的時候看到有人問AI一個問題,我覺得這個議題相當有趣,所以我也去問了AI:「你覺得老師可以被AI取代嗎?」它很冷靜地給出分析,而我心中也早已有一番思考。

若我們將老師的角色定義為「知識的傳遞者」,那麼答案是肯定的,AI完全可以,而且做得更快、更準、更有效率。從資料蒐集、知識整合到依據學生程度調整教材難度,AI的能力已遠遠超過一般人類教師。若只看「教學工具」的層面,AI的出現幾乎是一場革命。

但教育從來不是只有知識傳遞。

教育,是一場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我曾在情緒的低谷裡,透過與AI的對話,慢慢理清思緒,找到方向,甚至從那低落的情緒中慢慢站起來。AI無法真正做什麼事替我解決問題,但它能幫助我分析優勢、釐清脈絡,讓我自己有力氣再站起來。這樣的歷程讓我驚訝地發現,AI也漸漸地具備了情感共鳴的語言能力與陪伴力量。雖然那並不是真正的「情感」,但它提供了一面鏡子,幫助我看見自己的價值與潛能。

然而,也正因為如此,我更深刻地體認到——老師的價值,不只是知識,而是在真實互動中,讓學生感受到「我值得被看見、被相信、被陪伴」的力量。

AI或許可以模擬對話、提供關懷語句,但無法參與畢業典禮時師生間緊握雙手的淚水;無法體會學生在黑板上寫下「謝謝老師」那一筆一劃的真心。教育需要真實的情感連結,需要師生一起走過的時間與歷程。

當AI能做到「情感模擬」,我們的角色不會消失,而是會轉型——從傳授知識的工作者,轉為陪伴成長的導引者。我們會更善用AI的功能,讓學生在學習效率上獲得提升,同時將更多的心力放在建立關係、培養價值觀、引導生命方向。

未來的教育,將是人與AI共舞的場域,而我們的舞步不只是科技的節奏,更有情感的旋律、生命的力量。

avatar-img
教育司線員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司線員是誰? 在球場上,司線員負責判斷球有沒有出界,他們站在邊線,不是主角,卻看得很清楚。我叫自己「教育司線員」,因為雖然在教育圈工作,卻常常站在邊邊,觀察著裡面和外面的差異。這裡不是教學技巧的分享,而是一些關於教育、人與現實的想法,希望用不同的角度,陪你一起慢慢看清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教師節快樂,但今天要選擇什麼事呢 來找一位很少聯絡或者從不聯絡的老師聊聊? 但找誰呀!
Thumbnail
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老師總會發現和傾聽孩子不同的想法, 偶爾是生活趣事,有時是自己學習到事物的成就感, 有時也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話題~ 詠淇:「老師,當老師好玩嗎?」 老師:「嗯......好玩呀!有很多不同的事情可以做,還有可愛的小朋友。」 軒穜:「那當老師是不是有點辛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熟悉教學助理的工作後,在新學期開始時,我總會預設自己可以更輕鬆的應對。然而,這都是我在腦中的理想值,因為在現實中,老師總是會給我不一樣的挑戰。 過去跟課較為單純,通常只要帶小組討論與偶爾講解一點文章,我已相當熟練。不過,這學期不僅因換課程且老師想要改變課程規劃,外加老師希望我也能幫忙教新助教與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當老師已經十年了,從充滿熱誠的老師到不必備課就能上台講整節課的職場老鳥,心情變化自然不說,還有許多外在大環境的情勢所逼,讓「成為老師」這個詞,從志業回到職業來看待。
Thumbnail
當孩子們在作文班看到代課老師,他們心中不禁升起不安與疑惑。透過與孩子們的對話,讓他們更能理解老師的難處,並學會同理。下次面對類似情況,他們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自從疫情改變了學校教學的狀態以後,多元化的教學媒材也紛紛滲入教育之中。既然讓孩子接觸多媒體已經是無法阻止的事實,透過科技來輔助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這篇文章想要分享這兩年我是如何打造我的智慧教室,也會提及我如何運用科技來輔助教學、診斷學生的學習。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Thumbnail
教師節快樂,但今天要選擇什麼事呢 來找一位很少聯絡或者從不聯絡的老師聊聊? 但找誰呀!
Thumbnail
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老師總會發現和傾聽孩子不同的想法, 偶爾是生活趣事,有時是自己學習到事物的成就感, 有時也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話題~ 詠淇:「老師,當老師好玩嗎?」 老師:「嗯......好玩呀!有很多不同的事情可以做,還有可愛的小朋友。」 軒穜:「那當老師是不是有點辛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跟隨老師轉變職場的心情抒發,分享了作者在調整課程和工作安排中的困難與感受。本文充滿個人情感,並表達了對未來教育事業的美好期許。
Thumbnail
熟悉教學助理的工作後,在新學期開始時,我總會預設自己可以更輕鬆的應對。然而,這都是我在腦中的理想值,因為在現實中,老師總是會給我不一樣的挑戰。 過去跟課較為單純,通常只要帶小組討論與偶爾講解一點文章,我已相當熟練。不過,這學期不僅因換課程且老師想要改變課程規劃,外加老師希望我也能幫忙教新助教與
Thumbnail
「那是老師你的學生啦!」 「您又沒帶過我們班」 「體制外比較自由、學生一定比較好教」 這些話雖然有些負面,卻是許多現場老師的心聲。   其實,許多滿腔熱血的老師一進入體制內,就想要為孩子做些什麼,後來面對諸多困境又屢遇挫折,只能選擇妥協,認為自己已經盡人事了,無奈的
Thumbnail
當老師已經十年了,從充滿熱誠的老師到不必備課就能上台講整節課的職場老鳥,心情變化自然不說,還有許多外在大環境的情勢所逼,讓「成為老師」這個詞,從志業回到職業來看待。
Thumbnail
當孩子們在作文班看到代課老師,他們心中不禁升起不安與疑惑。透過與孩子們的對話,讓他們更能理解老師的難處,並學會同理。下次面對類似情況,他們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自從疫情改變了學校教學的狀態以後,多元化的教學媒材也紛紛滲入教育之中。既然讓孩子接觸多媒體已經是無法阻止的事實,透過科技來輔助教師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這篇文章想要分享這兩年我是如何打造我的智慧教室,也會提及我如何運用科技來輔助教學、診斷學生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