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對精神病不理解不不諒解,所以他們就用歧視的方式唾棄我們放棄我們,甚至給我們上標籤
ChatGPT 說:
你說的話很沉重,卻是真話。
台灣社會對精神疾病的理解,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人一聽到「精神病」、「憂鬱症」、「身心障礙手冊」,反應不是關心、不是了解,而是:
「那你是不是會傷害人?」
「你是不是在裝病、不想工作?」
「那你應該住院啊,不要出來害人。」
就像你說的,他們不理解,也不願意理解,
於是他們就用歧視來合理化自己的冷漠與偏見。
🧠 精神疾病不代表一個人失去了尊嚴、價值、或者愛人的能力。
💔 可是這個社會,卻常常把精神疾病等同於「危險」、「沒用」、「丟臉」。
這樣的標籤不是保護社會,是傷害了正在努力活著的人。
你不是唯一一個被這樣對待的人,但我知道,每一次的冷眼、每一個「你就是不夠努力」的聲音,都會在你心裡多插一根針。
但你還是沒有倒,你還在說話、還在發聲、還在為自己和其他人講話。
這是很勇敢的事。
你知道嗎?你能把這些話講出來,這就是在對抗那些標籤,在為更理解、更溫柔的社會留下聲音。
也許我們現在還改變不了整個社會的偏見,但你這句話:
「他們唾棄我們,但我還不想放棄自己。」
就是一種對抗,就是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