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和別人聊天時,講著講著不知為何莫名血壓飆升,越講越覺得渾身不對勁嗎?可能是被Boomerasking冷不防揍了一拳。
首先,來認識"Boomerasking" 這個單字。
它與boomerang(迴力鏢)有關,在這裡指的是某人「丟出」出某個話題,然而實際上是要讓這個話題「回到」自己手上,就像迴力鏢,簡而言之是種「假裝問問題,只想講自己」的溝通方式。美國的期刊文章就有這麼一篇文章介紹迴力鏢式提問:
“Boomerasking”: There’s Finally A Name For This Self-Centered Conversational Habit Move over, phubbing – there’s a new annoying behavior in town.
過程通常都是類似的,對方問你一個問題,但根本不在乎你的答案,他期待你問他,或是,自動把聚光燈拉回來,自問自答,而是立刻把話題繞回自己身上。

-「小陳,你最近下班很準時,效率不錯喔!」小陳整理好桌上,準備打卡下班,公司前輩「清哥」出聲。
-「沒有啦,努力要求自己提高處理效率,下班後也有自己的時間。」
-「是喔,忙些什麼嗎?」清哥接著問。
-「大多是去健身房,有時和朋友約聚會。」
-「哇,生活真多彩多姿,像我們以前啊,哪有可能準時下班,都嘛要等主管走才敢走,心裡壓力大歸大,可是想著以公司為己任,更不敢懈怠,我還睡過公司咧!別的我不敢說,但抗壓絕對夠。什麼上健身房、吃美食,不都是花錢的意思嗎?那時候哪有可能做這些,下班後還會進修,就是要努力升遷、多存錢。」
-「沒事啦沒事啦,我不是在說教喔,只是提供些參考,對了,你買房了嗎?」
-「哎呀,說到租房我真的要分享經驗,像我們那個年代,二十幾歲就買房了,人家說成家立業,把責任扛在身上,有自己的家最重要。」
-「我也有想買房,只是房價好貴......」小陳終於有空隙說句話。
-「不是嘛,成功的人想辦法,失敗的人找藉口,我問你,你之前不是請特休去日本玩嗎?」
-「對,公司有旅遊補助,我跟女朋友去,因為從疫情後就沒出國了。」
-「是不是,所以我說小陳,人真的要會規劃,買房、結婚都是同樣道理。你把去玩的錢省下來不就多存一筆,眼光放遠一些,都顧著眼前享受結果什麼都做不好,尤其吼,以後養小孩你就知道。」
-「我......還沒有和女朋友討論到這些,生小孩不是必要的人生選項,兩個人在一起也不一定要結婚。」
-「你們在一起好幾年了吧?你不覺得說這種話太自私嗎?人生圓滿是結婚生子,傳宗接代是對父母、家族的交代,虧你還是兒子,不覺得慚愧嗎?生活要有責任感,不要只是自己過爽爽就好。」
小陳沒有說話,只是深吸一口氣。
-「你聽我說,講這些不是囉嗦,是為你好。當然啦,聽不聽在你,畢竟人生是你的,我只能從旁勸說,這些都是買不到的寶貴經驗,要聽還聽不到。」

你發現了嗎?有個脈絡可循。
#說了一大串,問了一堆問題,只是為了幫自己搭舞台
#問題是鋪陳,最終目的是抱怨與顯現優越感
#假討論,真批評;問感受,其實不在乎你的想法
正面迎擊有毒的情緒垃圾
其實Boomerasking 本質上是一種相當自戀、強勢的講話方式。蘊含著許許多多的理所當然和自我感覺良好。
常見句型:
- 「拜託,我年輕的時候哪有現在這樣」
- 「時代不同囉,現在的年輕人都嘛很○○」
- 「有嗎?問題沒那麼困難,是你想得太複雜」
- 「我講的你要聽,都是為你好」
- 「我不是跟你說要怎麼做嗎」
- 「你怎麼現在才告訴我」
- 「真搞不懂你們這年紀的人在想什麼」
- 「不要那麼脆弱,都只會怨天尤人,我還不是這樣挺過來,以前環境更糟」
台灣常聽到大家在說「老人臭」,日本有個詞叫老害(ろうがい),用來描述不肯退位的老人,自恃經歷豐富,比其他人優越,極度主觀和固執,害年輕人無法歷練。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多。」這句話彷彿是種鑽石會員等級的徽章,不容懷疑。
我們無法完全躲掉這類人,但可以試著調整自己的想法。
「低姿態,有禮貌,冷處理,少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