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或多或少都曾遇到情緒,在公司要聽著上司主管不合理的要求、同事的推託責任,在家裡另一半不做家事、對孩子教育觀念分歧,連到超商買杯咖啡店員都能結錯帳,有太多太多在不對時刻出現的鳥事,造成無法消除的壓力,都會讓心情產生波動。
有情緒很正常,可是「情緒垃圾」太多就會出問題,像是很多人會莫名其妙出現背痛、頭痛、胸悶,渾身不對勁。MRI、心電圖都找不到確切原因,因為通常是心理層面的因素。
容易產生情緒垃圾的人
「我沒事呀,我情緒控管做得很好,怎麼會有什麼垃圾。」有些人正向積極,自認不會有情緒垃圾這種東西,可是有趣的是,往往看起來愈是樂觀的人,愈不會正視情緒垃圾。
1.沒有安全感、害怕被拋棄的人,因為恐懼講出個人感受會讓別人討厭,造成麻煩
2.接近完美主義的性格,道德約束感太強,不斷會把責任攬在身上,沒做好就會自貶自責又內疚
3.高度不了解自身情緒的人,因為他甚至常常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情緒」。
情緒垃圾不處理,小心變成垃圾屋
日本節目裏頭有時候會出現垃圾屋,許多人都想問「怎麼有辦法住在裡面?」、「為什麼把自己搞成這個樣子?」
其實在每間垃圾屋裡,都有不同的苦衷和心結,無法釋放的情緒像是囤積物品無法捨棄,只能不斷堆積來填補內心的空洞。
不知道大家都怎麼解決呢?「別想太多」、「不要計較」、「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還有最高境界-「眼不見為淨」,像是知名法師說過:「假的,只是眼睛業障重。」
情緒總會有滿出來的一天,如果只是單純用壓抑的方式,身體是會吃不消的。
情緒垃圾掃除WWH
𓆤Step1. 我有什麼樣的情緒?
首先,先識別究竟是哪一種情緒,像是電影《腦筋急轉彎》具體化喜怒哀樂,或是對某個結果失望、對某件事情充斥著焦慮等等,有時候是短時間發生,更多是長期累積的壓力。
試著寫下來、說出來,自言自語也無妨,能夠圖像化更好。
𓆤Step2. 為什麼有這個情緒反應?
答案有時可以很快想到,但大多數是摸不著頭緒,只知道一股怒氣在心頭揮之不去。
如果情緒太多,無法思考,必須想辦法先從當時的環境抽離。
必須找時間好好找出原因,而不是置之不理,因為情緒不會憑空消失。能夠靜下心思考時,如同繪製心智圖的模式一層一層推敲出根源。
𓆤Step3. 我要如何能擺脫這種情況(或轉換心情)?
一定要想辦法讓情緒從心裡頭釋放,不能只是毫無消化靜靜放著。
像是吃飯一樣,如果都沒有咀嚼只是生吞活剝硬塞到嘴裡,只能稱作囫圇吞棗。
時間能解決一切,前提是你想了解問題,動手改善。
不用要求自己要瞬間轉念,猛灌雞湯只是其中一種方法,有人選擇大吃大喝,有人睡一覺,最重要一點是要找到適合又不傷害自己的方式。
WWH Step by step
↗who (是誰引起) ※What(哪一種情緒) ↘when (發生在什麼時候) ※Why (為什麼內心有這個情緒) ※How (我該如何與這樣的情緒相處)
分享參考例子。
#What覺察情緒的獏樣
今天因為看到好朋友S皺眉頭的表情,分組討論時他和別的組員比較熱絡,我開始擔心他是不是刻意忽略我,所以一直想找機會跟他說話。
「我有種害怕失去的感覺,而我真的焦慮了」。
#Why分析產生情緒的原因
I.直覺想法:我很害怕失去這個朋友、擔心被孤立
II.以往朋友間都盡量順著他人話語,尤其是好朋友S,說什麼我就做什麼
III.我對自己沒信心→對別人反應很敏感→容易開啟小劇場→長期缺乏自我肯定→內心其實渴望得到認同、被稱讚
「我想起來了,原來那是小時候曾經被威脅不乖要被送給別人當小孩的經驗。」
#How逃離泥淖的方法
1.一直猜測好朋友S的心思沒有辦法消除幫助,兩天後如果他還是刻意保持距離就找機會直接問他。
2.先想好最糟狀況,好朋友S可能因為某些因素想遠離我,但如果他提的原因並不是我的問題,不需要像以前一樣笑笑裝沒事。
3.趕快逃離不愉快的情緒,別被情緒垃圾掩埋,吃片自己最愛的水果蛋糕!
別把內耗當充電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習慣將問題丟到自己身上,卻未正視過自己擁有的情緒,只是一味想撫平它,裝作若無其事。
當你內心擁有力量的時候,你就不會再去在意別人眼裏和嘴上,自由就是不再去尋求任何人的認可。
內心空間有限,記得裝載最美的記憶;情緒很寶貴,一定要讓周遭圍繞著開心的人。
任何消耗能量的人事物,多看一眼都是對我們自己的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