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主管到底是為了錢還是成就感,或是兩者
當主管,到底是為了薪水、成就感,還是兩者都有?
現階段我的職稱已經掛上了「資深」的頭銜,接下來,身邊的人開始頻繁地問我:「你要不要繼續往上挑戰?試試看主管職缺?」許多人可能覺得,職場生涯唯一的出路,就是一路往上爬,最終成為團隊的主管。然而,這一兩年開始,我認真地思索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主管這個職位,當初確實是我曾經考慮過的選項之一。但現在,從我的工作環境與觀察中,我逐漸發現主管的工作模式與責任,並不是我嚮往的生活方式。我並不想長期處於主管模式的工作狀態。並非我逃避責任,而是我深刻理解到,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價值排序與生活重心。現階段對我來說,陪伴家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回想剛踏入職場的初期,我像許多新鮮人一樣,充滿憧憬地將工作視為生活的全部,努力拼命地證明自己的價值。隨著經驗的累積與家庭的成立,我逐漸意識到:工作固然重要,但家庭與自我實現同樣無可取代。這讓我重新思考自己的職涯定位──比起往管理職發展,我更想專注深耕專業,同時保有足夠的時間與家人相處,也能自由地探索自己的興趣與天賦。
專業深耕,職涯的另一種價值
不想當主管,並不代表放棄成長,更不是所謂的「職涯停滯」。相反地,我發現專注於自己的專業領域,才是真正能讓我感到踏實且滿足的方式。於是,我訂下了一個每年學習新技能的目標,透過線上課程學習領導力與溝通力、自主學習考取 PMP,持續增添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我想,如果真的成為主管,恐怕很難再有這樣充裕的時間充實自己,只能透過實戰取得經驗。現在這樣的做法,不僅讓我在公司內部逐漸成為一位不可取代的專業人才,也能在喜歡的領域中獲得更多成就感。重要的是,我能按照自己的步調成長,不必被職場升遷的壓力推著往前走。
跨部門合作,成為團隊連結者
雖然我選擇不走主管的路線,但我並未放棄與人合作,以及在職場上的影響力建立。事實上,許多成功的專案,並不是透過主管職位才達成的,而是靠積極溝通與跨部門協作的能力。在公司內部,目前我參與許多需要跨部門溝通的專案小組,讓不同部門的同事知道:「有問題找我一起討論就對了!」
這樣的角色,雖然不掛主管職稱,卻能透過真誠的互動與信任感,建立起自然的人際網絡。於是,在職場上,即使沒有頭銜,我也一樣能擁有被尊重、被需要的價值感。
培養個人品牌,找到人生更廣的可能
此外,我也開始透過個人品牌去擴大職涯的可能性。下班後,我嘗試撰寫生活與工作的部落格文章,透過寫作與分享經驗,希望能逐步累積一批認同我的讀者。偶爾,我也主動到公司各單位分享敏捷運作的知識,這不僅是建立個人影響力的途徑,更是拓展人脈與視野的絕佳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職涯從來都不是一條單一路徑。只要你願意分享、願意投入,你的專業價值就會被更多人看見,甚至還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副業與收入來源。
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的職涯策略
最初,我選擇不當主管,更多的是因為家庭因素。當在父母在世的時候,不忘陪伴父母,而不是一直在職位上拚搏。當孩子還小時,陪伴他們成長,見證他們的每個重要時刻,遠比職場上的光環更有意義。
而當孩子漸漸長大後,我又重新調整了自己的職涯規劃──除了持續專業精進,我也開始更積極地發展兼職與副業,進一步探索自己其他的天賦。人生每個階段,都會帶來新的想法與挑戰,唯有不斷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真正享受職涯與生活所帶來的平衡與滿足。
不當主管,我想依然可以擁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真正成功的職涯,不在於職稱的高低,而在於你是否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樣子。不當主管,不代表放棄成功,而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取得職涯、家庭與自我之間的平衡。
從現在起,試著靜下心來問問自己:「在這個人生階段,什麼才是我最在乎的事?」當你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時,你就已經踏上最適合自己的職涯成長之路,這也是一種珍貴的自我察覺技能。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而是幫助我們活出真正想要的人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