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常常覺得壓力大得喘不過氣。
每當週日一到,一想到隔天又要上班,心裡就像被石頭壓著,焦慮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久久無法平靜。
這種感覺,你也有過吧?
人們或許會說這就是「Monday Blue」,但對我來說,它遠不只是短暫的情緒,而是一種深埋心底的無力感。
也許,是因為我才剛經歷一場情傷,還來不及復原,就馬上投入轉職的忙碌。
而新的工作,是一個高壓、節奏極快、變化極多的職場。
每天都要即時反應、做出決策,幾乎沒有喘息的空間。
對我這個沒有相關背景的新手而言,就像被推入一場根本沒準備過的戰爭。
這樣的衝擊不斷堆疊,讓我的能量幾乎被榨乾。
我真的,快撐不下去了。
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我是不是變成了別人口中的「草莓族」?
我不斷檢討,試圖找出自己哪裡做錯了。
但冷靜想想,我其實已經很努力了。
我沒有因為累就擺爛,該做的事我都有完成。
準時上班,下班後還會去運動;週末,也會寫作、整理思緒。
每件事,我都盡力去做。
有時候我真的好想放下所有,就這樣逃開一陣子。
可現實總會把我拉回來,用低沉的聲音提醒我:「如果你現在休息了,一切可能就變了。」
但是,人生真的這麼短,我到底該怎麼選,才能讓自己真正快樂一點?
我應該繼續咬牙撐下去,還是,允許自己勇敢地停下腳步,好好地、真正地,休息一下?
一日復一日的工程師生活
目前,我在電子業擔任產品應用工程師,主要負責處理客戶退回的問題產品,並追查其根本原因。
我的工作需要與業務和研發團隊密切合作,攜手解決各種錯綜複雜的技術問題。
由於每一件客退品的狀況都不同,幾乎每天都要面對全新的挑戰。
自從轉職以來,案子從沒停過,反而不斷地累積,讓我每天都像被任務追著跑。
身為對電子領域毫無背景的新人,當我遇到困難或棘手的問題時,唯一的辦法就是抱著「解決問題」的心態,主動去詢問同事、請教前輩。
然而,每一次提問,都成了我心裡的一道壓力。
因為我得忍受別人的眼神、承受潛藏在話語中的評價。
曾經還被同事直白地說出:「你這樣會讓人覺得很煩。」
那句話像針一樣扎進心裡,讓我從此對「詢問」這件事產生了極大的恐懼。
我知道,如果我不問,就無法學習、無法解決問題,可是只要開口,我就要先面對那股令人窒息的不安。
或許對資深的前輩來說,這些過程只是新手成長中必經的一環,陌生、不熟悉、需要幫助----這些都很正常。
但對我來說,自從被那樣責備過後,心理的陰影一直都在,我變得小心翼翼,甚至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
現在的我,光是要再開口請教他人,就已經需要耗費極大的勇氣與心理能量。
我不斷思考,這樣的工作,對我的人生到底意味著什麼? 是一份穩定的收入? 還是一種不斷讓我懷疑自己的日常?
每天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我也不斷地問自己----這真的是我想做一輩子的事嗎?
我從來沒停下來好好想過,自己真正想過的是什麼樣的人生?
我曾經以為,成為工程師代表的是一種穩定、一種安全,是通往「正確人生」的方式。
可當我真正走進這個角色,才發現穩定的背後,也可能藏著無聲的疲憊與慢慢磨損的自己。
我不是真的討厭這份工作,我只是,渴望一種能讓我感到快樂、感到被點燃的生活。
如果不當工程師,我還能做什麼呢?
最近在 IG 上看到不少人在我這個年紀選擇辭職,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看著他們的故事,我心裡也會泛起一種悸動。
我知道,每一份工作背後都有辛苦和壓力,沒有哪條路是輕鬆的。
但如果這份工作,真的要做一輩子,那是不是更應該是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只是在逃避現實,覺得追夢只是年輕一時的衝動。
也許他們會說,我選擇夢想而不是穩定,將來一定會後悔。
但人生只有一次,讓我想一想,難道也不行嗎?
我常常會問自己:如果不做工程師,我還能做什麼?
我想過,我想要成為:
咖啡廳老闆
能夠在自己開的小店裡,親手沖一杯咖啡,或是準備一塊誘人的小蛋糕,迎接每一位走進來的客人。
午後陽光灑落,空氣裡瀰漫著咖啡香與輕柔的音樂,那是一種悠閒而溫暖的氛圍。
我想要的不只是一家能讓人短暫停留的店,而是一個讓人們在這瘋狂世界中,找到片刻安穩的避風港。
補教業老師
「來,這題要用三角函數公式,代入後求解」、「YOLO, means you only live once」、「如果沒有摩擦力,你還能在路上行走嗎?」 我想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拆解一道道難題。
我也曾經補過習,能夠體會過那些枯燥的板書和艱澀的理論,所以我更想打破那種制式化,把知識變得有趣、有故事、有溫度,讓學習成為一種探索,而不只是應付考試的工具。
導遊
帶著一群擁有共同目的地的陌生人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述說著一段段關於這片土地的故事。
看著他們因為聽見有趣的歷史、發現獨特的地景、聞到飄散的在地美食香氣,而眼神閃爍出興奮與好奇,那一刻,便是我身為導遊最享受的時光。
不論是東部的壯闊海景,還是西部古色古香的老街,從都市叢林裡的隱藏餐廳,到巷弄間的小吃攤----每一站,我都希望能為旅人留下記憶與感動。
我發現,這些願望的共同點是:我喜歡與人互動,喜歡看到人們因為我的存在而感到被照顧、被理解。
如果能將這樣的特質融入工作,或許有一天,工作就不再只是責任,而是一件讓我感到幸福的事。
給自己一條退路,才能走得更遠
這個世界總是教我們:「要撐下去」、「要堅強」,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當你真的撐不下去時,停下來休息,並不代表你失敗了。
有時候,我們不是不夠堅強,而是太久沒有好好照顧自己。
我最近學會了一個很簡單、但很有用的放鬆方法----下班後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我現在下班了,剩下的事,就交給明天的我吧。」
這個暗示可以是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儀式。
像是戴上耳機、收起打卡卡片、拿起手機隱藏同事的訊息欄位。
它不需要很複雜,但它可以像一道界線,讓我在工作與生活之間找到一點喘息的空間。
我也慢慢明白了一件事:工作可以再找,但身體只有一個。
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值得我們用健康去交換。
如果工作的壓力已經大到影響身體健康,那麼就算選擇辭職,也沒有人有資格責怪你。
與其咬牙苦撐,不如試著尋找一份更適合自己、壓力也較為溫和的工作。
這個世界上的工作千百種,總有一種會更貼近你的節奏與價值。
也因為抱持著「最糟不過就是換一份工作」的心態,反而讓我在工作中不再那麼焦慮。
知道自己不是沒有退路,反而更能安心走在當下這條路上。
休息,是給自己療癒的時間,不是逃避。
你是否也在經歷類似的掙扎?
當你感到疲憊、迷惘,甚至懷疑自己時,請記得:你並非脆弱,只是太久沒有被好好安慰過。
休息,是給自己療癒的時間,不是逃避。
願我們都能找到一條,不只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熱愛而活的道路。
慢下腳步,沒關係。
只要別忘了,你值得擁有一種快樂且自由的生活。